读者精华7

读者精华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读者》杂志社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短篇小说
  • 经典
  • 名著
  • 读者
  • 精华
  • 中国当代文学
  • 文学选集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读者杂志社
ISBN:97710051801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541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读者精华7(总第90-107期)》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内容简介

   《读者精华7(总第90-107期)》精选了最具感染力的故事,这些故事汇集了生活中最鲜活的点滴,展现了世人追求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勇气,曾经打动过亿万读者的心灵。《读者精华7(总第90-107期)》融各类精品文章于一体,陶冶读者情怀,启迪智慧,用真实质朴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故事,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是一本让学生拿起不愿放下,家长看到放心的读物《读者精华7(总第90-107期)》。

作者简介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在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多。 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共收到的应征信十万多封。 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内页插图

目录

小说
“万事通”先生
我的妻子萨尼
邮局前的情思
女教师的祈祷
手表
神奇的警服
爱情歌曲
崔八娃
杰里
全国微型纪实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选
意林
诗歌散文
我喜欢
窗前的青春(外六则)
萤光集
心的挣扎
沉思的花絮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金色印象
意林
请客
幽默
人物
“吾貌虽瘦,必肥天下”——周总理逝世经过
朱德和彭德怀
证词
爱的自杀——斯大林和妻子的爱情悲剧
转世灵童——十世班禅的一段故事
尼克松的私人档案
罕见的强壮人
祝福我吧
丰子恺潇洒的一生
名人轶事
青年一代
接吻——年轻的滋味

恋爱是什么
只染一个红指甲
那时,我没能装扮自己
年轻真好
浪漫少年
人生之旅
晚餐桌上的大学
野店
幸运铜板
小提琴手的生活
那天我真想放下教鞭
感恩之心
走向生活
我母亲选择的生活
成长
短暂的友谊
人世间
一碗清汤荞麦面
爱的一课
搭顺风车的异乡人
兄弟情深
爱情与友谊
雄心壮志之源
至高无上的爱
一个家庭的遗产

紫色的菊花
趣闻轶事
神秘的预言家
电脑闯祸
邂逅熊大哥
真出乎意料
少年扼杀吃人鳄
戒烟趣话
血溅宫庭的邮票
魔琴
千奇百怪的死亡
因祸得福奇闻录
生活之友
心上的剪贴簿
何妨忧虑
变是好事
相逢何必曾相识
幸福日记
四个字的奇迹
健忘之乐
抛开包袱面对人生
麦克尔·法拉第的情书胡庚申
在国外
大家庭来到小村庄
牧羊犬的风波
瑞士的“银行保密法”
最后一次演说
随想录
“红磨坊”春秋
事与愿违
她对烟草业的挑战
法国人看天下
和美国总统拥抱的礼节
美国的“政府道德法”
北欧人看“同居”
书摘
犹太人的头脑
书香社会
愿做蝴蝶
人物轶事
莫求虚有的公平
送君千行字
今晚入梦
快乐的奥秘
古典的人
梦境的奥秘
幽默的中国人
林肯的遗产
有关出国二三事
愚蠢之举
知识窗
手的颂赞
超自然力的演示
信不信由你
眨眼之间
一日之计在何时
风与智慧
雌蚊子
人类如果也有尾巴
“身不由由己”?胡说八道!
反常的定律
难局
真好
古人交友习语
两代之间
致好心家长的信
岳父大人在上
爱的真谛
漫步星光下
儿童幽默一组
爸爸软化了
鲜花中的爱

精彩书摘

  请客
  梁实秋
  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请客只是一天不得安,为害不算太大,所以人人都觉得不妨偶一为之。
  所谓请客,是指自己家里邀集朋友便餐小酌。至于在酒楼饭店,呼朋引类,飞觞醉月,最后一哄而散的那种宴会,不提也罢。
  请客首先要考虑的是请什么人。主客当然早已内定,陪客的甄选却大费酌量。眼睛生在眉毛上边的官场中人,吃不饱饿不死的教书匠,小头锐面的浮华少年……若是聚在一个桌上吃饭,便有些像是鸡兔同笼,非常勉强。把夙未谋面的人拘在一起,要他们有说有笑,同时食物都能顺利地从咽门下去,也未免强人所难。主人从中调处,殷勤了这一位,怠慢了那一位,想找一些大家都有兴趣的话题亦非易事。所以客人需要分类,不能鱼龙混杂。
  客人的数目视设备而定,若是能把所请的客人一网打尽,自然是经济算盘,但是算盘亦不可打得太精。再大的圆桌面也不过能坐十三四个体态中型的人。有人请客宽发笺贴,心想总有几位心领谢谢,万没料到人人惠然肯来,而且还有一位特别要好的带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宝宝!主人慌忙添座,客人谦让:“孩子坐我腿上!”大家挤挤攘攘,把圆桌围得密不通风,上菜需飞越人头,斟酒要从耳边注下,前排客满,主人在二排敬陪。
  宴客吉日近了,家里有厨师厨娘的,自然一声吩咐,不再劳心,否则主妇势必亲自下厨操刀动俎。主妇忙着上菜市,挑挑拣拣,装满两个篮子,半途休息好几次才能气喘地回到家。泡的,洗的,剥的,切的,忙活了一两天,然后丑媳妇怕见公婆也不行。到了吉日,客人早已折简相邀,难道还会不肯枉驾?不,守时不是我们的传统。准时到达岂不像是“头如穹庐咽细如针”的饿鬼?要让主人干着急,等他一催请再催请,然后徐徐命驾,姗姗来迟,这才像是大家风范。当然朋友也有特别性急而提早莅临的,那也使得主人措手不及,慌成一团。等到客人到齐,无不饥肠辘辘。
  落座之前还少不了你推我让的一幕。主人指定座位,时常无效,除非事前摆好名牌,而且写上官衔,分层排列,秩序井然。敬酒按说是主人的责任。但是也是常有热心人士代为执壶,而且见杯即斟,每斟必满。不知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兴出来的陋习,几乎每个客人都会双手举杯齐眉,对着在座的每位客人敬酒,一霎间敬完一圈,但见杯起杯落,如“兔儿爷捣碓”。不喝酒的,也要把汽水杯子高高举起以虚应。
  菜是一道一道上的,上一道客人喊一次“太丰富,太丰富”,然后埋头大嚼,不甘后人。主人照例谦称:“不成敬意,家常便饭。”将近尾声的时候,大概总有一位要先走一步,因为还有好几处应酬。这时候主妇踱了进来,红头涨脸,额角上还有几颗没揩干净的汗珠,客人举杯向她表示慰劳之意,她坐下胡乱吃一些残羹剩饭。
  席终,香茗水果侍候,客人靠在椅子上剔牙,这时候应该是客去主人安了。但是不,大家雅兴不浅,谈锋尚健,谁也不愿首先告辞,致败人意。最后大概是主人打了一个哈欠而忘掩口,这才有人提议散会。
  不要以为席终人散,立即功德圆满。地上有无数的瓜子皮,纸烟灰,桌上杯碟狼藉,厨房里有堆成山的盘碗锅勺,等着你办理善后。
  ……

前言/序言


《尘封的航海日志》 这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旅人所留下的珍贵手稿,记录了十七世纪一位名叫埃利亚斯的年轻船长,在一次前往未知海域的冒险旅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日记以一种古老而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惊涛骇浪中的坚毅,星辰大海间的孤寂,以及发现新大陆的激动。 埃利亚斯并非寻常的海盗或商人,他热衷于绘制精确的海图,探索鲜为人知的岛屿,并试图理解海洋深处的奥秘。他的航海日志不仅仅是地理的探索,更是一场关于勇气、牺牲与人性挣扎的深刻写照。在旅途中,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失控的风暴、可怕的传染病、船员间的猜忌和叛变,以及与未知文明的初次接触。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埃利亚斯对一个隐藏在迷雾中的古老文明的描述。他小心翼翼地记录下他们的独特习俗、神秘的语言,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远超当时欧洲人想象的技术。这些记录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也带着一丝对自身渺小的感叹。他试图理解那些古老的智慧,并将其与他在陆地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日记中不乏惊心动魄的场景:在狭窄的峡谷中与海怪的搏斗,在荒芜的岛屿上艰难求生,以及在无尽的黑夜中,独自面对内心的恐惧。埃利亚斯也在航行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睿智的老水手,忠诚的伙伴,甚至是那些在命运的巨轮下走向不同结局的陌生人。他们的故事,或悲伤,或励志,都深深地烙印在埃利亚斯的笔触下。 然而,这本日志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它的冒险故事。埃利亚斯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对天文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探索者非凡的智慧和胸怀。他记录的动植物、星象的变化,甚至当地居民的草药知识,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和文化信息。 这本航海日志的结尾,带着一种未竟的惆怅。埃利亚斯并未完全解开他所发现的文明的谜团,也没有找到他出发时所追寻的某个传说中的宝藏。但他留下了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珍贵的遗产: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永恒好奇,一种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以及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深刻体悟。 《尘封的航海日志》是一次唤醒内心冒险精神的邀请,一次重温古老智慧的契机,它将带领读者一同潜入波涛汹涌的海洋,穿越历史的迷雾,感受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敢于仰望星空,敢于踏足未知之地的人们。它提醒我们,最伟大的发现,往往隐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着有心人去揭开它的面纱。 在这本书中,你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但你会找到无数激发你思考的问题。你将跟随埃利亚斯,感受孤独中的力量,失落中的希望,以及每一次挑战后,生命的韧性。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探索、关于永不磨灭的求知欲的史诗。它邀请你放慢脚步,倾听海浪的声音,感受风的呼吸,与这位十七世纪的旅人一同,沉醉于这片广阔无垠的蓝色星球。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翻开《读者精华7》,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我喜欢它那种不拘一格的风格,时而犀利,时而温情,时而引人深思,时而又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有一篇关于“生活细节”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瞬间,比如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杯热茶的香气,或是家人一个温柔的微笑。读完之后,我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生活,也发现原来幸福就藏在这些微小的细节之中。这本书让我明白,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好书,是可以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读者精华7》就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有几篇关于“成长”的文章,写得尤其触动我。作者并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讲述大道理,而是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或他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困惑、迷茫,以及最终的顿悟。我一边读,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回应,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让我困扰的问题,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解答。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观点,它强调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这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接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

评分

不得不说,《读者精华7》的内容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我之前以为它可能就是一些零散的短文集锦,没想到它竟然涵盖了如此多的主题,从人生哲理到社会现象,从历史人物到日常生活,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作者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通过几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勾勒出了人生的不同走向。读到那里,我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选择,也开始思考当下我面临的抉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我们未来的轨迹,因此,审慎地做出每一个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

这本《读者精华7》真的太让人惊喜了!我一直都很喜欢《读者》这个杂志,它总能带来一些触动人心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而《读者精华7》更是将这些精华浓缩,让我爱不释手。记得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赶上一个工作上的瓶颈期,心情有些低落。翻开第一篇,就被一个关于坚持和梦想的故事深深打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逆境中不放弃、不断尝试的历程,其中不乏挫折和迷茫,但最终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曙光。读完这个故事,我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力量,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困境,也找回了前进的勇气。

评分

《读者精华7》就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在你感到孤单或迷茫的时候,静静地陪伴在你身边,并与你分享人生的智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情感”的篇章,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作者都以一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美好的情感连接。有几段描写家庭温情的文字,读得我热泪盈眶,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还有一些关于友谊的篇章,让我回想起学生时代那些单纯而美好的友谊,也更加体会到朋友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去爱和被爱。

评分

挺好的发货速度快,儿子喜欢看。

评分

《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同时,《读者》杂志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评分

正版,价格优惠,满意

评分

读者精华 读者精华 读者精华

评分

好了,好啦,当然好了,还要说什么?

评分

书很好,赞一个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找点素材用用

评分

确实是精华,许多文章需要慢慢品读。。。

评分

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