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训、跨界之后,腾讯旗下又一力作,腾讯财经亲力打造全新视频栏目,教你解读经济热现象和冷知识《魔鬼经济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轻松解读新闻中的身边事、生活中的经济学。
海报:
《魔鬼经济学》是腾讯财经一档成熟的视频栏目。《魔鬼经济学》背后有一个包括创意、设计、视频制作等工种十余人的团队,每期视频在网络上都被点播数十万次。《魔鬼经济学》每周更新两期,每期配文五六百字,从经济角度出发,为人们解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热现象和冷知识,一分钟了解一个知识点,选题范围涵盖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致力于用最简单易懂的图像和文字向读者说明复杂的经济现象。
腾讯财经,是中国大门户网站腾讯网的财经资讯频道,提供全天候24小时国内和全球财经资讯服务,包括国内财经、国际财经、金融动态、股市资讯、产业和公司报道、财经评论、财经视频等内容,并为用户提供投资和理财交流平台,并有《财经观察》《财经眼》《图片报告》等一系列原创栏目品牌。
第一章 民生为本:没有不重要的小事
猪肉价格为何大起大落?
北京的小学为何越来越难上
高校学费贵:缺钱该向谁伸手?
神秘的档案保管费你交了吗?
最低工资标准越高越好?
带薪休假在中国为什么这么难?
中国景点票价为何全球最贵?
买了航空延误险都能赔吗?
养老并轨谁来买单?
未富先老晚年保障靠社区?
银行为何不愿发房贷
中国的房子过剩了吗?
服务业占比高的城市房价就高?
18 亿亩红线“绑架”改革?
光棍经济:单身族拉高GDP ?
第二章 生财有道:没有不能赚的银子
“学渣”比学霸更善于创业?
饥饿营销泛滥,你中招了吗?
你会花钱买天气预报吗?
雾霾经济何时休?
看病难?中国病人海外寻医
移动医疗靠谱吗?
“伟哥”为何不在中国降价
管窥色情经济学
博彩公司靠操控比赛盈利?
第三章 投资不易:没有不要钱的午餐
今天谁在买黄金?
朋友圈海外代购算走私吗?
买理财产品小心时间陷阱
信用卡分期还款陷阱
信用卡积分的秘密
刷信用卡当心遇到套码商家
注册公司需要几步?
保定的房子值得买吗?
以后还会有机场贵宾室吗?
第四章 他山之石:没有看不到的未来
香港为何打算限制内地游客
美国全球查税波及中国富人
没有尽头的全球避税战争
内地富豪如何带钱去澳门赌场
怎样能获得236 亿美元烟草赔偿?
中国核电重启难在哪呢
企业家为何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中国是36 年后的世界杯冠军?
机器人正在抢走我们的工作?
高格调,低门槛,解读新闻中的经济学
无论何种流派的经济学,其思考与分析,首先都是面向真实世界而展开的。长久以来,很多人习惯用专业名词和曲线图标将它抽象成一个模糊的概念。可惜的是,就像所有汇集人类历史上智慧光芒的科学一样,一旦离开了 “生活 ”的土壤,经济学就会变成 “不明觉厉 ”盛名下的 “阳春白雪 ”了。而另一方面,在经济学逐渐平民化的过程中,杂音也在不停出现,许多空有噱头的论调有时会让人迷失方向。
作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多的综合财经媒体,腾讯财经致力于服务中国广大的投资者群体,全方位提供 24小时的全球财经资讯。在拓展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我们总是想让真正的 “财经 ”面向更多人 ——那么,它就需要更直观、更易懂一些。
感谢这个多媒体发达的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可能,我们有了“魔鬼经济学 ”。它紧跟着最新最热的话题,以数据和公开资料为基础,然后通过手绘漫画长出鲜活的 “骨肉 ”,再利用视频技术让画面动起来,最终成为可看、可听、可收藏的分享资料。
雾霾来袭,“雾霾经济何时休?”带你了解宏观政策和行业商机;学费涨价,“高校学费贵:缺钱该向谁伸手 ?”给你科普关于生均成本的一切;渴望休假的时候,“带薪休假在中国为什么这么难?”帮你分析国内外的休假制度差异背后的原因;刷卡消费之后,“信用卡分期还款陷阱 ”提醒你绕开 “明赚暗亏 ”的投机陷阱
两分钟很短,但足够让我们说清楚一个故事,讲明白一个道理,也足够让我们帮助读者更加从容地消费和理财,形成对于经济现象和宏观政策的个人态度。很荣幸,这个栏目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视频点击率居高不下,评论热度也一直维持前列。
“我们还能做得更多、更好 ”的信念,让我们决定推出《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它依然保持着轻松的风格,利用图文的形式来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它在视频栏目的基础上丰富了内容,对信息进行了更好地整理 ——文字内容扩充两倍以上,逻辑更为严谨,数据也更加翔实。
最后,我们要特别鸣谢参与此书创作的领导和同事们——腾讯网副总编辑马立、腾讯网财经中心总监杨福,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使我们有勇气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新的尝试;财经中心高军和黄晨霞,在选题和成文上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高燕和朱业辉为栏目的推广做了很多努力;王小超做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和稿件撰写;视觉设计师周一暄,像“魔术师 ”一般完成了所有内容的配图和最后成书的包装,人民出版社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副主任郑海燕为此书出版也付出了辛苦
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和伙伴们。当然,我们还要谢谢您,亲爱的读者,谢谢您的选择,我们会努力证明它是正确的。也许有一天您会开始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并不难,只要您从这本书开始。
买理财产品小心时间陷阱
你有没有发现,银行向你推荐的理财产品期限多是四五十天之类的不规则数字。这里面有何玄机呢?
仔细观察这些理财产品到期的日子,看似随意,但往往都是在周五,资金回到账户的时间也常常是在银行下班之后。
等到了周一早上,人们已经很难买到上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了,只能选择购买周一才开始发行的产品,但这个产品要等周五募集期结束后,才能开始计算收益。
于是,周末加上募集期,前后六天,理财者存在银行里的钱只能得到年化 0.35%的活期利息。
而事实上,周一还往往买不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有 37%选择在周二发行、25%选择在周五发行,这意味着我们资金的闲置时间可能会更长。
业内人士介绍,理财产品的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有些银行是在理财产品到期后进行清算,那么到账日则比到期日晚一些。如果资金到账日撞上节假日,那就要相应顺延,到期日和到账日之间的时间一般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
另外,某些商业银行偶尔也会巧踩 “时点 ”,在国家法定假日前发售超短期理财产品,当产品到期时遇上法定长假,清算日则会继续顺延,银行兑付期进一步拉长。而产品标榜的高收益率,也因银行占用资金的时间过长大打折扣。有时碰上买的理财产品是 9月 30日到期,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资金趴在银行里欢度国庆节了。
资金闲置几天会带来多少损失呢?假如我们每次都选择 45天期的理财产品,每次最低按 4天闲置时间算,那么 1年里资金闲置天数将是 30天。倘若不幸每次都要闲置 6天,那么闲置总天数就会上升到 43天。如果这笔资金是 100万元,按常见的 5.5%年化收益率计算,前者收益将损失 4521元,后者则要少赚近 6500元。
看看,银行 5月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期限在 3个月内的超过了一半,而且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有五天左右的募集期。
理财专家表示,因为受限于存贷比等指标的考核,各商业银行143每到月末都面临存款压力,很多理财产品利用短期理财进行变相揽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把产品募集期设定在月末,起息日定在下月初,尚处在募集期的资金就算做了存款;二是将产品的到期日设定在月末,假如 8月 31日到期,一般理财产品的资金到账日都设定在 T+2,也就是 9月 2日之前银行都可以把到期资金当作存款。
目前,银行监管部门还未出台明确的、对银行理财产品兑付期天数的规定,因此商业银行的此番做法未违反相关规定。某些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时,往往强调年化收益率,而忽视告知投资者申购期和清算期的利息计算。因此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理财产品的买卖过程包括申购期、产品期、清算期,而资金在申购期和清算期的两个阶段是没有利息的。
所以,建议大家在备用金充足的前提下,尽可能还是买半年期以上的产品,一是投资周期较长的产品收益较高且相对稳定;二是即使将清算日平摊在较长的产品期限内,投资者损失也较少。
毕竟减少资金的闲置期就等于增加了财富。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吸引我,封面那种暗红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魔鬼经济学”几个大字,就透着一股子神秘和力量感,让人一眼就忘不了。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里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就觉得它跟那些常见的经济学书籍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厚实而带有淡淡的油墨香,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舒服,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书脊的缝合也相当牢固,感觉这本书可以陪伴我很多年,成为书架上一个非常亮眼的存在。每次看到它,我都会回想起那个在书店里发现它的下午,那种惊喜和期待感至今还在。我甚至会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夜晚,点上一盏暖黄色的灯,捧着这本书,沉浸在它所构建的世界里,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要拥有,想要去探寻它内在的精彩。
评分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作者不会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先设置一个引子,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一步步地引导读者思考,就像是在带你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跟着他的逻辑走,开始自己去分析、去推断。有时候,在你以为自己已经猜到答案的时候,他又能抛出一个新的角度,让你彻底打翻之前的想法,重新审视。这种不断被挑战、被颠覆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不像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思考,甚至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学的侦探,在收集线索,推理案情。这种阅读体验,让我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真正地学到了东西,并且能够将这些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去,去看待和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游乐园,每个项目都带着一种“魔鬼”般的智慧和幽默。作者总能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解释最普通的现象,让我时常会心一笑,甚至哈哈大笑。比如……(此处省略具体内容,因为不能提及书本内容),我当时真的笑出了声,觉得这个类比实在是太恰当了,而且充满了黑色幽默。这种幽默感,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经济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完全没有距离感。我之前总觉得经济学离我很遥远,是那些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领域,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觉得,经济学其实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更加理解了人性和社会的运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它让我明白,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在支撑。作者就像一位点石成金的大师,用他独特的智慧,将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规律一一挖掘出来,并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我发现,很多之前困扰我的问题,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解答。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理性、更客观的分析方法去理解社会事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洞察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事物背后的真相,也更加相信“凡事皆有因果”的道理。它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更加期待继续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谜题,每一章都抛出了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然后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去解读,让我每次读完都忍不住拍案叫绝。作者的思维方式太独特了,他似乎总能抓住那些隐藏在日常表面之下的经济规律,并且用最生动、最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此处省略具体内容,因为不能提及书本内容),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原来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背后竟然有着如此深刻的经济逻辑。这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贯穿了整本书,让我欲罢不能。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富有洞察力和趣味性,甚至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发出阵阵笑声。它更像是在玩一场高智商的游戏,作者是那个最了解游戏规则的人,而我则是一个兴奋的玩家,跟着他的思路,一点点揭开真相。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是很多严肃的学术著作所不具备的。
评分包装还可以 送货速度快 很满意的购物
评分内容没预期好,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评分还行吧,就是买错了
评分老师说,比较贴近生活,但是比较无趣,没有想象中的好
评分正版,质量可以。都说是买错了,看了别个评论我才知道我也买错了。不管是腾讯财经编著的还是谁编著的,总是有用的。
评分公司购书,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浅显易懂,浅显易懂,浅显易懂,但也太浅显易懂了。
评分没看,看名字估计内容一般,看看玩玩呗
评分买错了,头一次买书出现这样的事。此魔鬼非彼魔鬼,慎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