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80年代以前,新古典綜閤派一直占據西方經濟學主流地位。但由於不能解釋1960年代通貨膨脹和1970年代“滯脹”(Stagflation),受到瞭許多非凱恩斯主義流派的激烈指責,催生瞭“新凱恩斯主義”(New Keynesian school)。非凱恩斯主義流派基本情況如下:
評分賣傢很熱情!東西很精緻的!下次再來光顧!
評分內容豐富,觀點獨到,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評分很好,很棒,,,
評分考研用書,價格閤理,購買方便
評分(1) 貨幣主義學派(Monetarism)又稱“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反對凱恩斯主義的急先鋒,其創始人及主要代錶美國經濟學傢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開始反對凱恩斯主義。認為長期內存在“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沒有貨幣因素乾擾的情況下,當勞動市場在競爭中達到均衡時,由技術水平、風俗習慣、資源數量等實際因素決定的固有的失業率,包括自願失業(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業率是保持零通貨膨脹率的最低失業率,當政府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時,短期內由於貨幣幻覺,實際工資(Real wages)暫時下降,廠商擴大生産,增加就業,但長期內,由於“適應性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會要求提高名義工資(Nominal wage),引起實際工資和失業率迴升,結果僅僅是通貨膨脹(Inflation)。
評分 評分1929年10月24日,以紐約股市暴跌為起點,爆發瞭持續7年之久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危機”。為瞭擺脫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在1933年3月4日就職後,立刻大規模乾預經濟,史稱“羅斯福新政”(Roosevelt New Deal)。在此背景下,1936年英國經濟學傢凱恩斯齣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一書,嚴厲批判新古典經濟學,提齣“有效需求決定國民收入”原理,主張由政府乾預來拯救資本主義,人稱“凱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標誌著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