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草業科學概論》根據草業科學的3類因子群(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社會因子群)、3個主要界麵(植物�駁鼐辰緱妗⒉蕕鬲捕�物界麵、草畜�彩諧〗緱�)和4個生産層(前植物生産層、植物生産層、動物生産層、後生物生産層)的理論框架,對草業科學的理論體係進行瞭全麵總結和係統梳理,揭示瞭草業科學發生發展的脈絡,展示瞭草業科學的全貌及當前草業科學研究的現狀。同時,《草業科學概論》針對生産實踐的需求,對草業中某些重要的具體問題進行瞭深入分析,並提齣瞭可操作性的技術方法。《草業科學概論》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說明瞭草業科學的應用前景和未來發展方嚮。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草業科學的基本結構3
第一節草業科學發生的曆史背景3
第二節草業係統的3類因子群6
第三節草地農業係統的3個主要界麵7
第四節草地農業係統的4個生産層8
第五節草業科學發展過程總結9
主要參考文獻10
推薦閱讀文獻10
第二章草業經濟生態區與基本草原劃定11
第一節中國草業經濟生態區劃的曆程和原則11
第二節中國的草業經濟生態區12
第三節中國基本草原劃定與保護20
第四節世界草業生態經濟發展與區域概況25
主要參考文獻35
推薦閱讀文獻35
第三章草業係統耦閤36
第一節概念、理論依據及意義36
第二節草地農業係統耦閤的類型40
第三節草地農業係統耦閤中的係統相悖47
主要參考文獻51
推薦閱讀文獻52
第二篇前植物生産層
第四章前植物生産層及其生態服務55
第一節前植物生産層的涵義55
第二節前植物生産層生態係統服務概述57
第三節前植物生産層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價原則69
第四節前植物生産層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價74
主要參考文獻82
推薦閱讀文獻83
第五章自然保護區概論84
第一節自然保護區的發展曆程84
第二節自然保護區分級狀況及區域分布86
第三節自然保護區的分類及類型結構88
第四節自然保護區麵積規模98
主要參考文獻99
推薦閱讀文獻99
第六章草坪與綠地100
第一節草坪綠地概述100
第二節草坪綠地的主要功能107
第三節草坪綠地與環境的關係114
第四節問題與展望127
主要參考文獻130
推薦閱讀文獻131
第三篇植物生産層
第七章植物生産層的生態係統行為135
第一節植物生産層是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的原發點135
第二節栽培草地的意義及功能135
第三節栽培草地的類型138
第四節建立栽培草地的幾項原則141
第五節混播草地草層結構的時空分布142
主要參考文獻143
推薦閱讀文獻143
第八章草地的植物生産管理144
第一節草地的植物生産意義144
第二節草地植物生産力的測定146
第三節天然草地的特性及其植物生産的管理159
第四節飼料地的特性及其植物生産管理167
第五節影響草地農業係統植物生産的因素170
第六節提高草地植物生産水平的途徑172
主要參考文獻174
推薦閱讀文獻176
第九章草地健康評價177
第一節草地健康評價的發展曆程177
第二節草地健康評價的原則與方法185
第三節問題與展望190
主要參考文獻192
推薦閱讀文獻196
第四篇動物生産層
第十章動物生産層的草業科學涵義199
第一節草業科學中動物生産層的涵義199
第二節動物生産層在草業生産中的作用205
第三節動物生産層在草業科學中的環境功能211
主要參考文獻220
推薦閱讀文獻223
第十一章動物生産層的生態係統行為224
第一節草食動物對牧草生長的作用224
第二節草食動物對種群動態的作用228
第三節草食動物對草地群落的作用231
第四節草食動物對土壤的作用238
第五節草食動物對生態係統的作用242
第六節放牧的社會經濟作用246
第七節我國草原放牧存在的問題248
第八節研究展望250
主要參考文獻253
推薦閱讀文獻260
第十二章動物生産層的結構類型261
第一節動物生産層的類型與草畜互作261
第二節動物生産係統的演化263
第三節動物生産係統的分布特徵270
主要參考文獻277
推薦閱讀文獻282
第十三章放牧與全球變化283
第一節傢畜CH4排放及其調控283
第二節排泄物溫室氣體的排放及其調節290
第三節結論和建議294
主要參考文獻296
推薦閱讀文獻302
第十四章動物生産管理的原則303
第一節地境適應性原則303
第二節土�膊蒔殘笙低綢詈顯�則310
第三節物質與能量平衡原則312
第四節剋服係統相悖與經濟優化原則314
主要參考文獻316
推薦閱讀文獻319
第五篇後生物生産層
第十五章後生物生産層的內涵323
第一節後生物生産層323
第二節後生物生産層的評價方法325
第三節目前我國後生物生産層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329
主要參考文獻331
推薦閱讀文獻332
第十六章後生物生産層的結構類型333
第一節草類種子業333
第二節草産品加工業339
第三節畜産品初加工業343
第四節其他相關産業345
第五節我國後生物生産層主要經營模式347
主要參考文獻349
推薦閱讀文獻350
第十七章後生物生産層管理戰略351
第一節市場需求原則352
第二節效率原則352
第三節適度規模與分區經營原則353
第四節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原則354
主要參考文獻355
推薦閱讀文獻355
第六篇自然保護區和放牧地管理
第十八章自然保護區管理359
第一節管理體製和部門分管狀況359
第二節自然保護區法製建設361
第三節管理機構建設363
第四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365
第十九章放牧傢畜的牧食行為370
第一節牧草選擇性采食的指標370
第二節放牧傢畜生理特徵的影響372
第三節植物和群落特徵的影響374
第四節後天學習技能的影響377
主要參考文獻381
推薦閱讀文獻385
第二十章放牧地生産能力的評定與管理386
第一節放牧生態係統生産力的形成386
第二節放牧生態係統生産力評價389
第三節放牧地管理412
第四節劃區輪牧440
主要參考文獻449
推薦閱讀文獻450
第二十一章可持續放牧管理451
第一節基本概念451
第二節載畜量452
第三節適宜放牧率456
主要參考文獻464
推薦閱讀文獻469
第七篇草坪建植與管理
第二十二章草坪建植473
第一節草坪植物草坪植物473
第二節草坪建植499
第三節草坪養護管理507
主要參考文獻526
推薦閱讀文獻527
第二十三章運動場草坪概述528
第一節草坪運動場的概念和特徵528
第二節運動場草坪的功能與要求529
第三節草坪運動場規劃與建植530
第四節運動場草坪的質量評價533
主要參考文獻541
推薦閱讀文獻541
第二十四章足球場草坪542
第一節足球運動的發展曆史542
第二節足球場草坪規劃設計543
第三節足球場草坪建植550
第四節足球場草坪的養護566
主要參考文獻568
第二十五章草地滾球場草坪569
第一節概述569
第二節草地滾球運動570
第三節草坪場地的建設571
主要參考文獻575
第二十六章網球場草坪576
第一節概述576
第二節草地網球場場地設置578
第三節草坪建植582
主要參考文獻582
第二十七章高爾夫球場草坪583
第一節高爾夫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583
第二節高爾夫球運動概述592
第三節高爾夫球場的草坪建植598
第四節高爾夫球場草坪的養護和管理603
第五節高爾夫球場景觀植物的配置610
第六節球場量度和等級評估612
主要參考文獻614
推薦閱讀文獻614
第二十八章賽馬場草坪615
第一節概述615
第二節賽馬場地的規劃設計619
第三節賽馬場草坪建植與養護要點622
第四節賽馬場草坪品質的評定624
主要參考文獻625
第八篇牧草調製與儲藏
第二十九章乾草631
第一節乾草的特點及種類631
第二節乾草的調製633
第三節乾草的儲存與利用638
第四節乾草品質的鑒定乾草品質的鑒定639
主要參考文獻641
第三十章青貯飼料與半乾貯飼料642
第一節青貯飼料642
第二節半乾貯飼料661
第三節青貯和半乾貯飼料添加劑666
主要參考文獻670
推薦閱讀文獻671
第三十一章壓縮乾草及青貯設備672
第一節概述672
第二節固定作業式打捆機673
第三節田間撿拾打捆機674
第四節青貯草捆包膜機680
第五節壓塊機682
第六節製粒機685
主要參考文獻686
推薦閱讀文獻686
第九篇草類植物種子
第三十二章草種子形成與生産689
第一節草種子及其重要性689
第二節種子的發育與成熟690
第三節種子産量的構成因素及劃分692
第四節種子田管理695
第五節種子收獲699
主要參考文獻700
推薦閱讀文獻700
第三十三章草種子加工與儲藏701
第一節種子乾燥701
第二節種子清選702
第三節種子包衣703
第四節種子儲藏703
主要參考文獻706
推薦閱讀文獻706
第三十四章草種子質量及其控製707
第一節種子質量及其控製概述707
第二節種子檢驗710
第三節種子認證714
第四節種子立法717
主要參考文獻719
推薦閱讀文獻719
第三十五章土壤種子庫720
第一節土壤種子庫及其意義概述720
第二節土壤種子庫的分類722
第三節影響土壤種子庫的因素723
第四節土壤種子庫研究方法726
主要參考文獻727
推薦閱讀文獻728
第十篇草地有害生物防治
第三十六章草類植物病害731
第一節我國草類植物病害概況731
第二節我國重要的草類植物病害739
第三節草類植物病害的經濟與生態意義746
第四節我國草類植物病害的主要研究進展751
第五節展望與發展758
主要參考文獻759
推薦閱讀文獻763
第三十七章草地蟲害764
第一節我國草地蟲害概況764
第二節我國草地重要害蟲772
第三節草原蟲害的經濟和生態環境意義780
第四節我國草地蟲害的研究進展785
第五節存在的問題與展望797
主要參考文獻798
推薦閱讀文獻802
第三十八章草地鼠害803
第一節我國草地鼠害概況803
第二節我國草原牧區的主要害鼠808
第三節草地鼠類的經濟、生態及社會意義819
第四節主要研究進展823
第五節草地鼠害的發展趨勢832
主要參考文獻834
推薦閱讀文獻838
第三十九章草地草害——有毒植物839
第一節我國草地有毒植物概況839
第二節我國主要的草地有毒植物843
第三節草地有毒植物的經濟與生態意義849
第四節草地有毒植物的研究進展854
主要參考文獻859
推薦閱讀文獻862
附錄術語錶863
主題詞索引897
精彩書摘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草業科學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草業科學發生的曆史背景
草業科學是研究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的科學。草業科學是涵蓋從草地資源到草地農業生産的草地農業係統的全部生産過程的理論和技術。它包含草地生態係統的發生與發展、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的建植與管理、種質資源的發掘與改良、草地與草食動物的關係,以及草畜産品的加工和流通。草業科學是大農業科學的一個分支,是整體農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分,也是農業的一種高級形態,因此草業科學也稱為草地農業科學草地農業科學。
草地農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更為中國所迫切需要廣義地說,草地農業生態係統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曆史階段。早期隻是由於係統結構不健全、生産層次缺失,導緻功能低下,沒有成為當時人類生産的主流,不易為人們察覺。譬如我國農村種植榖物,地頭零散草地和作物秸稈飼養畜禽,糞便返田,幾韆年來地力不衰。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曾一度促成瞭封建社會的繁榮,後期卻沒有適應社會進步,阻礙瞭社會生産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本文所闡述的是狹義的草地農業,即現代草地農業。。在我國,人類與草地資源的關係主要經曆瞭4個發展階段(圖1.1),這4個階段是曆史傳承的自然過程,它們逐步發展,各自有獨立的理念、科技係統和方法論特徵(錶1.1)。
圖1.1農業係統進化示意
錶1.1農業生産3個階段的理念、科技係統和方法論特徵自然農業階段農業自發階段現代農業階段後現代農業階段理念漁獵,采集利用。對資源不做任何加工自給自足,開發自然資源,主要靠資源投入發展生産,發生對資源剝奪的短期行為,但為數有限強力開發自然資源,追求最高利潤,缺乏持續發展遠見,與生存環境嚴重相悖生態係統的觀點明確,人類生産、生活與生態係統趨於協調、穩定的持續發展科技係統人力,簡單工具人、畜和簡單的風力、水力為動力,使用簡單技術開發農業資源以石化為動力,藉助機械,發展商品生産,短期效益可觀,大生産的技術係統是其科技管理的最高成就以智力通過信息網絡駕馭傳統動力與科技係統,高效低耗生産方法論適應自然,天人閤一利用自然資源,小規模,低效益,地區性、自給性生産係統,不強調規範,科技含量低,對生態係統的序茫然無知利用當時達到的科技水平,不斷創新、強化管理,大批量,高效益,強大的外延趨勢。視自然生態係統為奴僕,剝奪嚴重,發現生態係統序的作用,但未予重視集成、創新,係統耦閤,創造高效益,服務人生,生産個性化,批量靈活,自然與人類和諧生存、發展,對於生態係統的序精心設計、管理
自然生態係統經過人類農業化勞動而産生農業係統。農業係統經過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融閤演變,産生瞭不同結構和功能的子係統,如林業係統、農田係統、畜牧係統等,或分布於不同的地域,或在同一地域組成農業復閤體。農業復閤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農業子係統的自然結閤。參與復閤體的各個子係統保持其特色而獨立存在,雖然它們彼此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某些接觸和能量交換,但並不引發更高一級新係統的進化(任繼周和張自和,2003)。
最早的農業是采集農業(任繼周,2001),或稱之為自然農業係統,是以適應自然環境、利用自然資源為特色的綜閤性農業,人是生態係統的一個組分。采集農業除瞭利用部分自然資源以外,對自然生態係統的投入甚少,也不存在農業分工,農業係統內部沒有完整意義的子係統,因而也就沒有農業復閤體。
隨著人類農業生産活動的強化,農業發展為兩個主要分支:動物生産係統與植物生産係統。在中國曆史上,作為主流,以伏羲時代為特徵的動物生産首先發生,以神農時代為特徵的植物生産相繼齣現。但在一些特殊地域,也不排除動物生産和植物生産同時發生的情況。但無論兩者是先後發生或是同時發生,它們都是作為單一係統而存在,各自獨立發展,彼此缺乏有機聯係和影響(任繼周,2004)。從係統的角度來看,此時的農業屬復閤體農業的雛形。
社會生産手段不斷進步,社會分工日益縝密,農業的分工和聯係也隨之趨嚮密切,於是齣現瞭農業復閤體和它所包含的子係統。經過多地區、長時間的演化,子係統的形態繁縟紛呈,如動物生産中的養牛、養羊、飼養傢禽等農業子係統,植物生産中的種植小麥、棉花、果樹等農業子係統,從而在農業復閤體內部豐富瞭子係統的多樣性。復閤農業內部各個子係統之間存在自發的産品交換,實現子係統之間的互相補充,同時也互相乾擾。它們在農業發展史上經曆瞭漫長的時期,孕育瞭農業耦閤係統,於是現代化農業誕生。
第1個階段,農業萌芽於種植牧草和發展畜牧業,在中國曆史上是伏羲時代。雖然人類還沒有資源意識,但已經依賴於草地而取得自身發展。他們改變單一采集、狩獵以取得生活資料的方式,開始種植牧草、飼養傢畜。人類與草地的關係相對和諧。
第2個階段,人類開始將草地視為一種土地資源,為瞭生存,開墾草地,種植農作物,以增加生産效益。這在中國曆史上始於神農時代。由於農具比較原始,人類隻是小規模開墾居住點附近的草地,對資源的破壞有限。
第3個階段,進入封建經濟時代,以商鞅變法提齣“墾草”政策為代錶,從墾草造田,到全國推行“以糧為綱”政策,長達數韆年,政府倡導,群眾風從,大規模遠徵屯墾。譬如,漢朝張騫打通中西陸路通道,政府開始在河西、新疆沿“絲綢之路”屯墾,連續兩韆年,建立瞭連串綠洲,但草原也遭到嚴重破壞;元明時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陸上“絲綢之路”日漸沒落,沿綫農田棄耕,沙進人退。在河西走廊已經發現被黃沙掩埋的人類農業活動的遺址,屬於漢唐兩代的就有數十處之多(李並成,1998;寜可和郝春文,1993)。黃土高原7000年前還是一個植被茂密、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地區,後來種植業與畜牧業經過11個階段8次嬗替,曆時近3000年,最終定位於種植業,生態環境惡化導緻今日的經濟落後(任繼周,1997;硃士光,1998)。西南地區雖開發較晚,但從東晉開始,佘田開發隨人類南徙進軍川、黔等地區的深山老林,唐代以後,北方移民南移增多,墾荒加速,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長江水災頻率從唐代的1次/18年,增加到宋代的1次/5年(劉沛林,1998),遺患至今,幾乎年年發生,後果嚴重。中國荒漠化,以大於2100km2/年的規模發展,目前速度比20年前快34%,而且75%以上的荒漠化潛育麵積分布於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慈龍駿和吳波,1997)。1949年到1989年,新疆、青海、甘肅3省區的草地麵積分彆減少64��8%、61��1%和65��5%,同期草地傢畜數量卻成倍增加,草地資源負重已經到瞭難以承受的地步(任繼周,1998),隨之而來的則是草地退化,荒漠化加速。到20世紀80年代前期,這種人為地割斷草地農業各個生産層之間的有機聯係,將人與草地的關係互相悖反的中國傳統推進到瞭極緻。
第4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後,草地資源作為生態屏障和畜牧業的生産資料的雙重意義,逐步顯現。特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頒布實施以來,逐步嚮依法治草的道路邁進。盡管“以糧為綱”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草地農業的思想也在逐步發展,2007年農業部主持製定的《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齣版,標誌著草地農業已經逐步進入産業主流,草地農業的意義逐步為社會瞭解。
草地農業係統中栽培草地和天然草地的作用居主導地位,與之相對應的草食動物占有較大比例。以中國西部地區為例,栽培草地介入生産係統,可以提高日光能利用率30%,提高水分利用率17%~40%(任繼周和侯扶江,1998)。對8個不同生産水平國傢的分析錶明,天然草地與栽培草地相結閤,天然草地在適宜載畜量的情況下,栽培草地與天然草地的比例每增加1%,動物生産層的生産力水平就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4%(P<0��001)(圖1.2)。目前,我國栽培草地隻占天然草地總麵積的1��9%左右,單位草地麵積的動物生産水平僅為17APUAPU為畜産品單位。/hm2,是美國的14��3%,新西蘭的3��2%,不足荷蘭的1%(任繼周,1995),差距巨大,但潛力也可觀。栽培草地建設不僅能夠提高動物生産層的生産水平,而且能夠解決植物營養供給與傢畜營養需求之間的季節、年際、地區和種間的不平衡(黃文秀和田效文,1994)。
圖1.2動物生産水平與人工草地的關係
健全的草地農業生態係統應由3類因子群、3個主要界麵和4個生産層組成。草地農業生態係統保持瞭植物生産層與動物生産層的有機
草業科學概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草業科學概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