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文体育教学概论》对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体育教学改革展开全面、系统的梳理,阐明人文精神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旨在从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对体育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手段、评价和体育教师素养六方面展开论析,为实现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目录
第一章 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
第一节 人文与人文精神释义
第二节 体育教学释义
第三节 人文精神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与改变
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重塑
第一节 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
第二节 挖掘奥林匹克精神的财富与价值
第三节 育人和发展文化并重
第三章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
第一节 原有体育运动项目改造实践
第二节 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实践
第三节 融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实践
第四章 体育教学手段创新
第一节 讲授法与讨论法、研讨法、现代技术教学法相结合
第二节 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相结合
第三节 示范法、观察法与模仿法相结合
第四节 阶梯人性化、个性化互动教学
第五节 探究式教学法
第五章 体育教学评价完善
第一节 高校乒乓球课诊断性评价示例
第二节 高校乒乓球课形成性评价示例
第三节 高校乒乓球课总结性评价示例
第六章 体育教师素养提升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角色变化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全新形象
第七章 体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第二节 注重实践的应用能力
第三节 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人文体育教学概论》:
一、毽球
(一)我国踢毽子活动的历史
踢毽子流传民间已有两千年之久。毽子起源于汉代,盛于隋唐。第一次对踢毽子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帝京景物略·唐释道宣僧传二帙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书中记述:“人洛将度有缘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街井栏反踢碟,一连五百,众人惊异而观之。”意思是说:5世纪末,北魏有个佛陀禅师,路过洛阳天街时,见12岁少年慧光在井栏上一连踢毽子500个,很多人看后表示吃惊。
唐宋时,踢毽子在我国民间已很盛行,踢毽子的方法也很多。据宋代高承著《事物纪原》-书记载:“今日小儿以铅踢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鞯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腆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日的杭州)踢毽子曾风靡一时。在《武林旧事》-书中有记载:“以经营毽子为食者,则有数十家之多……”可见当时踢毽子是何等普及。“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这是流传明代甚广的一首民谣,反映了儿童多在冬季开展这项活动。
到了清代,踢毽子的水平已相当高。毽子有大有小,踢大者市井人,踢小者豪贵子。小踢又叫小式,或称文式和盘踢,技巧难度要求低一些,适宜少女和老年人;大踢叫大式,或称武式和交踢,踢的花样很多,成套数解,但不能前后调换或漏一种,规格很严格。
近代京津两地踢毽子也很盛行,被誉为毽子谭的谭俊山,从小喜爱踢毽子,简直人了迷,终于练就一套绝技。他78岁时,还能一口气平踢六千多下,并可踢出二三套动作,譬如串蔓儿、三条腿钓鱼、飞葫芦、脚底踢、反踢、前踢、后踢,并能用头顶、侧脸,把各种踢法交织起来,编成一套套动作,真是毽飞人舞、矫健多姿。
我国有正式毽子比赛的记载是在1928年12月,当时在上海中华国货展览会举行。主持评判者为褚民谊,冠军由陈鸿泰获得,交踢了120个。1933年10月11日,举行了全国踢毽子运动会,普通赛由上海的周柱国获冠军,共踢2493对;特别赛由上海队陈鸿泰获冠军,交踢57个。
(二)毽球运动的诞生与发展
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发展起来的。因为这项活动不受场地限制,用鹅毛制作的毽子耐用易带,每次比赛,每边二三人对踢,落地为败。这样使踢毽子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对抗性比赛,提高了踢毽子的竞技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三轮车工人的欢迎,他们把这项运动叫“网毽”。以后这项运动逐步推广到了广州市的许多工厂、学校和其他行业中,并随着华侨的往来,逐渐把这项运动传人东南亚几个国家。
(三)国际毽球运动的发展
毽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发展很快,通过各项宣传渠道,如比赛、广播、电视,逐渐引起了国外的注意,我国也积极向国外推广毽球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德国游人在中国的武汉第一次看到这种简便易行、老少咸宜的新游戏,随即带回欧洲,并在德国、匈牙利、芬兰等国推广开来。发展到9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这项运动。
……
前言/序言
人文体育教学概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文体育教学概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