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李季湄再次強調“以兒童為中心”的保育觀。
2、首次譯介日本幼兒教育之父——倉橋物三的著作。
3、透徹理解孩子的心靈,分析不同類型的孩子。
內容簡介
倉橋先生基於孩子的鮮活現實,把自己對於孩子心靈的透徹理解嚮我們娓娓道來。他分析瞭各種不同類型的孩子,把孩子精神層麵的發展及其各種行為錶現剖析得非常深刻。倉橋先生思考孩子、理解孩子的方式,也許能幫助我國幼教工作者打開一扇新的窗戶,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僅僅學會心理學,還不可能知道有關孩子的所有問題。幼兒園教師除要瞭解心理學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自己要體味、接觸孩子。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孩子的同時,必須去體味孩子的心情。
——倉橋物三
我希望,通過藉鑒倉橋先生的理論與實踐,對習慣瞭以目標為本、教為中心模式的我國幼兒園教育能多少帶來一些衝擊,對正處在轉型期的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能多少有些啓迪。至少在對幼兒園教育的本質、幼兒園教育的本義、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幼教形態等等重大問題進行思考時,能聽到一種不同的聲音,能獲得一種不同的角度或方法。
——李季湄
作者簡介
李季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國傢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組負責人,國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傢組成員,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專傢。
倉橋物三(1882-1955)是日本幼教界兒童中心主義保育觀的確立人,由於其思想對日本幼教的影響巨大,故在日本享有極高的威望,被譽為日本幼兒教育之父。凡研究日本幼兒教育的外國人都一定熟悉這個名字,因為倉橋先生的觀點或言論在日本的幼教書籍中總是被高頻率地引用。倉橋先生的幼兒教育思想在日本幼教的發展史上起到重要的啓濛和推動作用,他的地位可以說與中國的陳鶴琴先生相當。因此,瞭解中國幼兒教育的日本學者也將倉橋先生稱之為“日本的陳鶴琴”。
目錄
第一章 孩子的心
第一節 孩子的心情 ...
第二節 幼兒的心 ...
第三節 孩子的任性...
第四節 孩子的同情心...
第五節 孩子的自尊心 ...
第六節 不聽話的孩子 ...
第二章 各種類型的孩子
第一節 性格怯懦的孩子 ...
第二節 性情粗暴的孩子 ...
第三節 精神遲鈍的孩子 ...
第四節 精神渙散的孩子 ...
第三章 孩子的夥伴
第一節 作為孩子夥伴的憂慮 ...
第二節 吵鬧煩人的孩子...
第三節 孩子的提問...
第四節 孩子的讀物...
第五節 給孩子提供圖書和雜誌的方法...
第六節 訓斥孩子...
第七節 受到壓抑也能成長的孩子...
第八節 自己的孩子和彆人的孩子...
第四章 名畫中的孩子們
第一節 第一步(讓?弗朗索瓦?米勒)...
第二節 純真年代(雷諾茲)...
第三節 晨醒(米萊斯)...
第四節 娃娃屋(弗裏茨?馮?烏德)...
第五節 幼童們到我這兒來(菲格爾)...
第六節 無辜的凱鏇(威廉?霍爾曼?亨特)...
第七節 慈母觀音圖(芳崖)...
第八節 孩子的遊戲(托馬)...
第九節 夏日(馬茲庫斯)...
第十節 針綫活(烏切爾)...
第十一節 牧童(倫巴赫)...
第十二節 重要會議(瑪利亞?巴謝基切夫)...
解讀 重新發現走進孩子心靈的喜悅...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孩子的心情
一
心理學教會我們如何分析孩子的心理,幫助我們對孩子有正確的理解。所以,為能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心理學是必備的知識,這無需多言。然而,僅僅學會心理學,還不可能知道有關孩子的所有問題。幼兒園教師除瞭要瞭解心理學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自己要體味、接觸孩子。這宛如一個人如果僅僅隻能分析知曉一個交響樂由哪些音組成、它們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搭配而成的話,並不能說他真正聽懂瞭交響樂一樣。也正如交響樂並不能包含音樂的一切形式那樣,僅僅用心理學也不可能分析和說明有關孩子的一切問題。——不管怎麼說,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孩子的同時,必須去體味孩子的心情。作為具有生命感的音樂,我們必須傾聽其迴音。
假如太郎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吵架,這時,如果單單分析導緻其行為的心理原因和要素的話,顯然是不夠的。要作齣正確的判斷,纔能夠進行正確的處理。如果不清楚太郎為什麼生氣,不明白他是多麼地煩惱、不體察其心情的話,真正的教育能夠施行嗎?再如很愛玩娃娃的花子小朋友,對她的心理狀態,我們即便用極簡單的兒童心理學也能說明白的。然而,僅如此,還不能說明我們已經明白瞭花子真實的生活。花子以什麼樣的心情抱著娃娃玩?當娃娃的手被摺斷時,她是什麼心情,難過到什麼程度?如果對這些都無所體察,那麼可以說,對於花子玩娃娃的生活本身是根本沒有真正觸及的。
單單能從心理上去正確判斷太郎小朋友吵架一事的話,那是法官;單單能對花子喜愛娃娃進行詳細說明的話,那是研究者。僅僅如此,還一點都沒有觸及太郎和花子。不能切實地觸及孩子的內心,就說不上是幼兒教育工作者。
二
不需經過分析說明就能深入地體味和觸及迴音的人是藝術傢,因為藝術傢深刻而敏銳。
在朗誦德國詩人席勒(Schiller)的詩歌《遊戲的孩子》時,禁不住會對他那麼精彩地抓住遊戲的孩子的心情而驚嘆不已。雖說席勒對於遊戲學說的見解是粗淺的,可他勝過精密的遊戲學說之處在於,在短短的這首詩中,他極其深刻地把握住瞭遊戲的孩子,這不得不讓人佩服。盡管我們可以從學術角度指齣遊戲的本質是什麼,也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去嘗試進行一番分析,但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們沉浸於玩之中的心情狀態而已。不深入到這一點,就不過隻觸及到遊戲的外殼、遊戲的骨架、遊戲的概念而已。
再來看另一位德國詩人硃利葉斯的詩——《追逐蝴蝶的孩子們》。雖然詩人在詩中沒有點明孩子的狩獵本能和好奇心,但對於詩人能夠如此栩栩如生地描繪孩子們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凡讀過的人無不感到震撼。這首詩充分抓住瞭三個孩子各自在追逐蝴蝶時的錶情,他們伸開雙手緊隨著飛去的蝴蝶,生怕它們遠去。追逐蝴蝶的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被淋灕盡緻地呈現齣來。
這些詩正是因其生動、深刻而成為詩、成為畫,否則人們早就忘卻它瞭。教育工作者雖然不是在唱歌或畫畫,但他們必須像詩人那樣,具有深邃、洞察的眼光,能捕獲住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能與孩子們一起遊戲、一起結伴拉手去到野外。換言之,就不可能觸及孩子們的心靈,即不可能有生動的教育。
三
藝術傢及藝術傢那種深邃與敏銳是有其天賦的。或者說,是天纔的錶現。說到天纔,似乎都認為天纔僅限於那些藝術傢或學者。其實,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是那種天纔。要知道,那些真正的藝術或發現的確是天纔們的智慧,而誰能說真正的教育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呢?
斐斯泰洛齊和福祿貝爾是由於什麼原因而成為偉大的教育傢的呢?沒有必要再舉什麼曆史上的人物瞭吧。在那些默默無聞一直在鄉村學校裏任教的年輕教師中,為什麼會齣現像福祿貝爾那樣真正的教育傢呢?他們都是能觸及孩子心靈的、優秀的教育傢啊。
要觸及孩子的心靈,並不僅僅隻是瞭解孩子內心所想的東西。要具備天纔般的深邃的洞察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愛的力量。
不管多麼遲鈍的人都會感受到自己所愛的人的一片心,不管多麼平凡的父母都會細心地感觸到自己孩子的內心。如果孩子哭瞭,父母肯定不會去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而首先是自己同樣感到難受。而當孩子發齣歡笑的時候,父母也一定不會去問什麼原因,而是首先笑齣聲來。這種不可思議的敏感力量就來自愛的作用,這並非是天纔纔有的力量。對於我們這樣並非天纔的人而言,就是有這樣一條逐步觸及孩子心靈的路徑。從這一意義上說,這應該是一條成為真正教育工作者必需的路徑。
四
與對孩子心理理解的無知比起來,更應感到可恥的是那種不願瞭解孩子的冷漠與無情。當然,隻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不知道心理理論時,會産生很多錯誤。然而,僅止於知曉孩子心理,而不去體味孩子的內心世界卻會犯更加嚴重的錯誤。因為這樣一來不知道會齣現多少可怕的冷漠行為。如果說,要使教育正確地進行,得首先保證教育觸及真實的話,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將此視為最重要的關鍵點嗎?至少對孩子來說,不要有那種待在對自己毫不瞭解的老師身邊的無奈感。退而言之,即使老師混同瞭心理理論和孩子實際的內心感受,也得聰明地努力地去觸及孩子,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瞭解自己的。
前言/序言
保育的靈魂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保育的靈魂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