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全书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元末朱元璋起兵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及部分南明史事。其修纂时间长达九十余年,用力之勤,大大超过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但由于经历的满清“文字狱”,也存在不少曲笔隐讳和篡改不实之处。
作者简介
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康雍乾三朝元老,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衔,封三等伯。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故雍正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深得雍正、乾隆倚重。曾任《明史》检修总裁官,一统完成全书。《明史·艺文志》4卷,由他监修主编。共收录明人撰著4000余种。分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各书,均以作者姓名置于书名之上。少数书籍加有评语,是考明代文化学术重要参考目录。著有《传经堂集》、《澄怀园全集》等。
前言/序言
“二十四史”上自《史记》,下迄《明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清朝初年约四千余年中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权威、最详细的史学作品。
清代最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间刊行的“钦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够审慎,存在误字、衍字、缺字甚至是整段文字脱失的情况,而且,由于殿本的编纂官皆属御用史官,不得不为帝王所左右,史实记录上也有一些缺憾。晚清时,又出现了由各省官书局刊刻的局本,广为流传,但仍以殿本为依据,存在不少问题。
民国初年,张元济先生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通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历经十余年的努力,推出了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书底本多残缺不全,不得不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犹如僧侣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主要影印底本分别为:
1、史记。宋庆元黄善夫刻本。
2、汉书。宋景祐刻本。
3、后汉书。宋绍兴刻本配元覆宋本。
4、三国志。宋绍熙刻本配宋绍兴刻本。
5、晋书。宋刻本配其他宋本。
6、宋书。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递修本。
7、南齐书。宋蜀刻大字本。
8、梁书。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递修本。
9、陈书、宋蜀刻大字本。
10、魏书。宋蜀刻大字本。
11、北齐书。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递修本。
12、周书。宋蜀刻大字本配宋刻元明递修本。
13、隋书。元大德刻本。
14、南史。元大德刻本。
15、北史。元大德刻本。
16、旧唐书。宋绍兴刻本配明闻人铨覆宋本。
17、新唐书。宋嘉祐刻本配其他宋本。
18、旧五代史。原辑永乐大典有注本。
19、五代史记。宋庆元刻本。
20、宋史。元至正刻本配明成化刻本。
21、辽史。元至正刻本。
22、金史。元至正刻本配元覆刻本。
23、元史。明洪武刻本。
24、明史。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其中除《旧五代史》《元史》《明史》等数种以明清时的版本作为底本外,均以宋元版为主要底本。
百衲本对殿本、局本中的谬误有所匡正,对历史研究的功绩有目共睹,影响深巨,曾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自问世以来,曾数次被影印出版,惜多为宣纸线装本,价格不菲,不便学者购藏利用;其余则以缩印本居多,其中质量较好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商务印书馆的精装二十四册本,但年代既久,流传益少,已属罕见。为满足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需求,也让更多的文史爱好者接触到百衲本二十四史,我社决定将之再度影印出版。本次影印,将每部正史单独制作,采取每页分上下双叶的形式印制,并为每部正史编制了分卷目录。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我社在编制目录时,为更好地反映百衲本原貌,尽可能地体现其与殿本、局本等其它系统传本的差异,原则上均依原书卷端著录,部分保留了原书中使用的简体字、俗体字及异体字等。对原书中有目无传或有传无目等情况,不予变动,仅对极个别处出现的明显衍、漏、误字等情况进行了修改。
《百衲本明史》(套装共6册)图书简介 一部集大成,承前启后,力求完备的史学巨著 《百衲本明史》历时多年编纂,是一部旨在全面、系统、客观地梳理明代历史的鸿篇巨制。它汲取了历代史学大家之精华,融汇了海量珍贵史料,以其严谨的治史态度、宏大的叙事格局、深刻的史观洞察,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真实、完整的明朝。本套书共六册,涵盖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末年,近三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与演变。 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百衲本明史》的编纂,其核心在于“百衲”二字所蕴含的精髓——“集众长,补前人之缺”。本书并非简单地对以往的明史著作进行堆砌,而是对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各类史料进行审慎的选择、辨析与整合,力求做到: 1. 史料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编纂者搜集了近乎所有与明代历史相关的官方史书、野史笔记、奏疏、方志、奏折、人物传记、书信、碑刻、地方文献等,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校勘与考证,确保史料的准确可靠。尤其注重挖掘和利用了以往史书可能忽略或未能充分展现的各类文献,力图勾勒出更详尽的历史细节。 2. 叙事的系统性与宏观性: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但不拘泥于简单的年代记叙。它注重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政策的调整、军事战略的变迁、思想文化的兴衰、社会结构的动荡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释。通过宏观的视角,展现明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趋势。 3. 观点的客观性与平衡性: 编纂者秉持严谨的治史精神,力求超越党派、时代、个人的局限,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历史人物与事件。对于历史上的争议性人物和事件,本书会多方引证,呈现不同角度的观点,鼓励读者自行判断,避免简单化的褒贬。 4. 叙事风格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在保持史学严谨性的同时,《百衲本明史》也注重语言的生动与流畅,力求摆脱枯燥乏味的史书陈述。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描绘、鲜活的人物刻画,让历史跃然纸上,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代入感。 5. 结构的创新性与逻辑性: 全套书的结构设计经过精心规划,不仅有贯穿始终的通史性叙述,还可能在特定章节或独立篇目中,对某一类事件(如农民起义)、某一类人物(如宦官专权)、某一类制度(如科举制度)进行专题性的深入探讨,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便于读者深入理解。 内容梗概(分册概述,具体内容会根据实际编纂而有差异) 第一册:开国洪业与初期的巩固 本册主要聚焦于明朝的肇始。从朱元璋的出身、崛起,到驱逐蒙元、建立明朝,再到其登基后如何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恢复生产,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统治体系。内容将详细梳理洪武年间重要的政治改革,如卫所制度、赋役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功臣的肃清,朱元璋如何以雷霆手段巩固皇权,为明朝的未来奠定基础。同时,也会涉及明初的对外关系,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的初步恢复状况。 第二册:永乐盛世与疆域的拓展 本册将重点展现明成祖朱棣时期的辉煌成就。从靖难之役的血雨腥风,到迁都北京,再到其雄才大略的施政。内容将详述永乐年间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意义;北征蒙古,巩固边疆;编纂《永乐大典》,在文化上的巨大贡献;以及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本册将展现一个强大、开放、自信的明朝形象。 第三册:仁宣之治与土木之变的转折 本册将叙述明仁宗、明宣宗两朝的承平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朝政相对清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百姓生活相对安定。然而,本册也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土木之变”这一明朝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点。详细叙述明英宗在位期间,宦官王振弄权,导致“土木之变”的发生,皇帝被俘,京师震动。这一事件对明朝的政治格局、军事力量以及民族自信心都造成了沉重打击,标志着明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 第四册:宦官专权、党争与内忧外患 本册将深入剖析明朝中叶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局面。详细描述宦官专权对朝政的侵蚀,党争的愈演愈烈,对国家政治效率的破坏。同时,也将关注明朝面临的严峻挑战,如北方蒙古各部的袭扰,以及南方海盗的猖獗,这些都对明朝的边防和经济造成巨大压力。本册将展现明朝内部的矛盾加剧,以及外部威胁的步步紧逼。 第五册:嘉万之治的徘徊与社会经济的转型 本册将聚焦于嘉靖、万历年间。尽管嘉靖帝在位期间,试图整顿朝政,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其长期的“嘉靖厂”统治,以及万历帝后期的怠政,都使得明朝的改革进程缓慢。本册将重点探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会分析这些变化与明朝政治体制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本册将展现一个充满活力,但也潜藏危机的明朝。 第六册:晚明风雨与王朝的覆灭 本册将是全套书的高潮与结局。详细叙述明神宗万历后期及之后,特别是明熹宗、明思宗崇祯年间,明朝如何走向覆灭。内容将涵盖政治上的持续混乱,如宦官魏忠贤的专权,以及之后政治斗争的激烈;经济上的困顿,赋税的加重,民生凋敝;以及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对明朝统治的致命打击。本册还将深入分析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包括其制度的弊端、领导集团的失误,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将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作为历史的终结,并对明朝的兴衰进行深刻的反思。 《百衲本明史》的阅读价值 1. 系统了解明朝历史的权威读本: 对于所有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系统而权威的参考书。 2. 史学研究的宝贵参考资料: 本书汇集的海量史料和严谨的考证,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明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感受历史脉搏,理解当下: 通过阅读《百衲本明史》,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更迭,更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理解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当下,思考未来。 4.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史学素养: 本书生动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分析,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其对历史的感知力与思辨能力。 《百衲本明史》(套装共6册)是一部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智慧的史学巨著,它不仅是对明代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中国史学研究的一次重要贡献。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明朝近三百年的波澜壮阔,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