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含盖了课程考试大纲规定的9个部分的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基础、Inter的应用、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习题选用全国统一考试采用的单选题和操作题两个大类。
目录
第 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 2章 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第 3章 Word 2010文字编辑 69
3.1 简述
3.2 文档的基本操作
3.3 文档的排版 84
3.3.1 基础排版 84
3.3.2 文档的修饰 89
3.4 样式与模板 103
3.4.1 样式 104
3.4.2 模板 105
3.5 表格 108
3.5.1 创建表格 108
3.5.2 表格的编辑与修改 109
3.5.3 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111
3.5.4 表格的拆分与合并 112
3.5.5 调整行高与列宽 113
3.5.6 绘制斜线表头 114
3.5.7 添加边框和底纹 115
3.5.8 文字与表格的互换 116
3.5.9 套用表格样式 118
3.6 在文档中插入对象119
3.6.1 插入图片 120
3.6.2 插入 SmartArt图形 123
3.6.3 插入文本框 125
3.6.4 插入艺术字 126
3.6.5 插入屏幕截图 127
3.6.6 插入形状 127
3.7 打印文档 129
3.7.1 打印预览 129
3.7.2 打印基本参数设置 130
3.7.3 打印输出 130
3.8 小结 131
第 4章 Excel 2010电子表格 132
4.1 Excel概述 132
4.1.1 Excel的基本功能 132
4.1.2 Excel 2010工作窗口简介 133
4.1.3 Excel 2010的基本概念 135
4.1.4 管理工作簿 136
4.2 建立工作表 139
4.2.1 单元格与单元格区域选择 139
4.2.2 使用模板 140
4.2.3 输入数据 142
4.2.4 提高数据输入效率的方法 145
4.2.5 数据有效性输入 148
4.3 编辑工作表 150
4.3.1 编辑单元格数据 150
4.3.2 剪切 151
4.3.3 复制 151
4.3.4 清除和删除单元格 153
4.3.5 插入单元格 154
4.3.6 查找和替换 155
4.4 格式化工作表 155
4.4.1 设置数字格式 155
4.4.2 设置文本和单元格格式 157
4.4.3 设置文本的对齐方式 158
4.4.4 边框线 159
4.4.5 设置单元格的底纹和图案 160
4.4.6 自动套用格式 161
4.4.7 条件格式 161
4.4.8 设置列宽和行高 162
4.4.9 工作表保护 163
4.4.10 隐藏行 165
4.4.11 隐藏列 166
4.4.12 添加背景图片 166
4.5 公式和函数 166
4.5.1 创建公式 166
4.5.2 单元格的引用 169
4.5.3 公式中的错误信息 171
4.5.4 名称的应用 171
4.5.5 使用函数 172
4.5.6 输入函数 185
4.5.7 编辑函数 185
4.6 图表的应用 186
4.6.1 图表的基本概念 186
4.6.2 图表的类型 187
4.6.3 创建图表?修改图表和美化图表 187
4.6.4 增加和删除图表数据 191
4.6.5 改变图表的类型 193
4.7 Excel 2010数据库应用 193
4.7.1 数据库的概念 193
4.7.2 建立数据清单 194
4.7.3 数据的排序 194
4.7.4 数据筛选 196
4.7.5 分类汇总
4.8 打印工作簿 201
4.8.1 设置打印区域
4.8.2 页面设置
4.8.3 打印和预览
4.9 小结
第 5章 PowerPoint 2010电子演示
第 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 7章 Internet的应用
第 8章计算机安全 307
8.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307
8.1.1 计算机安全的内容 307
8.1.2 信息安全的属性 308
8.1.3 计算机安全服务的主要技术 308
8.2 计算机病毒 309
8.2.1 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309
8.2.2 预防计算机病毒 310
8.2.3 Windows 7的安全 312
8.3 常见防病毒软件的使用 317
8.3.1 个人计算机安全软件 317
8.3.2 MicrosoftSecurityEssentials 317
8.3.3 360安全卫士 321
8.3.4 其他技巧 322
8.4 网络道德 322
第 9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324
9.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324
9.1.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324
9.1.2 多媒体设备的种类 324
9.1.3 常用数码设备的连接 324
9.2 多媒体基本应用工具的使用 325
9.2.1 画图工具基本使用 325
9.2.2 音频播放和视频播放 327
9.3 多媒体文件类别和格式 328
9.3.1 图片格式 328
9.3.2 音频格式 328
9.3.3 视频格式 328
9.4 数据压缩 329
9.4.1 数据压缩的概念 329
9.4.2 WinRAR的使用 329
9.4.3 处理 ZIP文件 331
附录 Windows 8简介 332
习题 334
参考文献 360
精彩书摘
第 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各代计算机的特点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理解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概念
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理解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及十六进制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了解 ASCII字符以及中文字符编码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 CPU、内存、主板、总线及常用外部设备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具有极快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力,由程序自动控制操作过程的电子装置。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于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取名为
“电子数值积分器及计算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简称 ENIAC。它是为美国军方的弹道研究实验室(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y)进行火炮的“射击图表 ” (artillery firing tables)计算而设计的,是第一台通用的、可编程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ENIAC 的设计及建造由美国军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助,合同于 1943年 6月 5日签署,具体工作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Moore电子工程学院秘密进行,机器于 1946年 2月 14日完成并向外界公布,整个研究项目花费约 50万美元。 ENIAC共用了 18000个电子管,重约 30吨,占地约 150平方米,耗电 150kW,如图 1-1所示。
ENIAC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照机
电系统设计的,要计算一个新的题目,就得将
线路重新搭接一次。 ENIAC的运算速度是每
秒进行 5000次加法运算,功能远不如今天昀
普通的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
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度和准确度也是
史无前例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
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从 ENIAC诞生至今已有 60多年的历史,图 1-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计算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根据其基本构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个发展时代。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46~1957年)使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和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带机;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重量大、性能低、能耗大、成本高,主要应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这一代的计算机的重要标志如下:
形成了以“冯?诺依曼原理”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首次采用
CRT作为计算机的输出显示。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使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使用硬盘。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相对较小、功能强、可靠性高 ,除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标志如下:
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新阶段。
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
程序设计开始使用高级语言,如 ALGOL、FORTRAN等。
开始使用鼠标(1963年)作为输入设备。
开始有了通用机和专用机之分。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1965~1970年)使用小规模集成电路( Small Scale Integration,SSI)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Medium Scale Integration,MSI)作为主要电子器件,主存储器开始使用半导体器件,存储容量进一步增大,而体积、重量、功耗则大幅降低。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辅助设计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标志如下:
运算速度高达几百万次。
出现分时操作系统。
出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程序设计功能增强。
根据其性能将机器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1970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作为主要电子器件,使得计算机更加小型化、微型化。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中央处理器( CPU)高度集成化;外存储器进一步向容量大、体积小方向发展。在这期间, 1971年美国 Intel 公司研制成功 Intel 4004微处理器,并在此基础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MCS-4;1981年,IBM 公司推出的 16位 IBM PC微型计算机,使得微型计算机开始大量进入家庭,也使得 PC成了个人计算机的代名词。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标志如下:
操作系统不断完善,应用软件的开发成为现代工业的一部分。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更多的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网络为特征的时代。
1.1.2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分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
(1)数字计算机:参与运算的数值用断续(不连续)的数字量表示,其运算过程按数字位进行计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现代计算机一般就是指数字计算机。
(2)模拟计算机:参与运算的数值由不间断的连续量表示,其运算过程是连续的。模拟计算机由于受元器件质量影响,计算精度较低,应用范围较窄,目前已很少生产。
(3)数模混合计算机:既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模拟量,也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数字量。
2.按计算机使用范围分
(1)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适应性很强,应用面很广,但其运行效率、速度和经济性依据不同的应用对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专用计算机:针对某类问题能体现出昀有效、昀快速和昀经济的特性,但它的适应性较差,不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用。一般在导弹和火箭上使用的计算机很多是专用计算机。
3.按计算机规模分
(1)巨型机:巨型计算机是一种超大型电子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著名的机器有美国的 CM-Z、CM-5、nCUBE等机器。中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也属于此类。
(2)大中型机:大中型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很大的存储容量,主要应用于大中型企业、计算中心和计算机网络。
(3)小型机:一般是指介于 PC服务器和大型机( Mainframe)之间、拥有 8路~32路处理器能力的服务器产品。小型机是封闭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每个厂家的小型机的处理器、 I/O总线、网卡、显示卡、 SCSI卡和软件都是特别设计的,并有各个厂家的专利技术 ,所以一般不能通用。
(4)微型机:一般来说,微型计算机是使用微处理器作为 CPU的计算机。这类计算机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占用很少的空间。桌面计算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Tablet PC,以及种类众多的手持设备都属于微型计算机。
(5)工作站:工作站是介于微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微型机快,配备有大容量存储器和大屏幕显示器,具有较强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及较强的通信功能,主要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1.1.3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
2.高速运算的能力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昀高可达每秒几万亿次,远远高于人类手工的运算速度。
3.强大的记忆能力
计算机可以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预定任务。
计算机拥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设备(内存和外存),不但可以存储程序,也可以存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进行各种分析处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4.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计算精度与 CPU的字长有关,字长越长,计算机能处理的有效数字越多,计算精度也就越高。目前,微型计算机的 CPU 字长已经达到 64位,通过运用计算技巧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千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甚至更高的精度。
5.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可以依靠软件的功能进行逻辑判断,因此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6.通用性
计算机能够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这主要体现在软件上,只要安装(或使用)不同的软件,就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1.1.4 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指应用计算机处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计算。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如人造卫星轨道的计算、航天飞机飞行、天气预报、地质勘探和建筑设计等,可为问题求解带来极高的速度,需要几百名专家几周、几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使用计算机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得到正确结果。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选择、存储、制表、检索、输出等加工的过程。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如自动阅卷、图书检索、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编辑排版、情报分析等。
3.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是指及时搜集检测数据,按昀佳值对事务进行的调节控制,如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既可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也可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可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等。
5.人工智能
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以替代人类部分脑力活动,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方向。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将成为智能模拟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学习、推理和联想”能力的机器人的不断出现,正是智能模拟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标志。智能计算机作为人类智能的辅助工具,将被越来越多地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使计算机从独立的单机进入了相互连接的网络化时代,实现了所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网络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机的功能,网络中应用的多样化使计算机的使用更加广泛。
7.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现代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信等。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虽然计算机的种类繁多,在规模、价格、复杂程度及设计技术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但各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 1946年提出了 3个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思想(冯?诺依曼原理):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
前言/序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