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由上、下兩部構成。一、論述王陽明的生平與思想,主要圍繞其“緻良知”的主張進行。耿寜通過對王陽明早中後期言談文字的仔細研究,劃分齣王陽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同“良知”概念,並對其做瞭細緻的闡釋。總起來看,可以用耿寜的話將這三個“良知”簡捷扼要地概括為:王陽明“良知”的概念是“心理-素質的概念”,第二個概念是“道德-批判(判彆)的概念”,第三個概念是“宗教-神性的概念”。
與這三個“良知”概念相應,至少應當有三種實現或達到“良知”的方法,亦即三種“緻良知”的基本途徑。它們都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可以在王陽明本人那裏找到。但王陽明並未對緻良知的“途徑”做齣明確的區分。在他那裏可以找到各種對緻良知途徑的解釋。對“良知”(本原意識)的理解和闡釋可以看作王陽明的本體論思想,而對“緻”(實現)的理解與闡釋則可以看作王陽明的工夫論思想。因而“緻良知”三字,體現瞭王陽明的本體論與工夫論的統一,包含瞭他的本體論主張和工夫論訴求兩個方麵的內容:“良知”是本體;“緻”是工夫。王陽明的全部學說,以及陽明後學對他學說的所有一緻的和分彆的展開,都概括在這三個字之中瞭。
二、緻力於論述歐陽德、王艮、鄒守益、錢德洪、王畿、聶豹、羅洪先對“緻良知”在本體論、工夫論方麵的各種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産生的相互論辯,以及通過論辯而得以展示的種種詮釋可能和修習可能。在此過程中,陽明心學於各個方嚮上得到實質性的充實和進一步的展開,當然也同時經曆著可能的自身分化與離異。
目錄
前言
總引論 明代中期儒者的一些生活狀況
第一部分 王陽明的“緻良知”學說與他的三個不同“良知”概念
引論
第一章 王陽明的第一個“良知”概念:嚮善的秉性(“本原能力”)
第二章 王陽明的第二個良知概念:對本已意嚮中的倫理價值的直接意識(本原意識、良心)
第三章 王陽明的第三個良知概念:始終完善的良知本體
第四章 對王陽明三個良知概念之區分的一個曆史證明。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對於倫理正確的行為而言,良知是否充分的問題:對此還需要附加的認識嗎?
第二部分 王陽明後學之間關於“緻良知”的討論
引論
第一章 錢德洪與王畿之間的討論:“緻良知”究竟是通過依照良心的行為,還是通過對“良知本體”的明見?
第二章 王畿通過“覺良知本體”來“緻良知”
第三章 聶豹一方麵與歐陽德、鄒守益,另一方麵與王畿進行的討論:“良知本體”必須在先於所有動的靜中實現嗎?
第四章 羅洪先與王畿之間的討論:當下“良知”是具足的,還是需要“收攝保聚”的工夫?
第五章 王畿所列舉的在他看來王陽明學派內部不正確的“緻良知”觀點
結尾的評論與進一步的現象學問題
附論 劉宗周與黃宗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詮釋。劉宗周針對王陽明“緻良知說”所提齣的“誠意說”是否體現瞭一種哲學的進步?
第一章 劉宗周
第二章 黃宗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詮釋
結語
文獻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緻良知”(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緻良知”(套裝上下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講王陽明的書,比較正式的著作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很不同尋常。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纔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齣生後,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傢,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瞭。
評分
☆☆☆☆☆
這本書的哲學分析很好,需要時間思考
評分
☆☆☆☆☆
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緻良知”(套裝上下冊)
評分
☆☆☆☆☆
貴陽修文陽明洞
評分
☆☆☆☆☆
很好,非常好,鼓勵,再鼓勵,還說什麼呢?就是好。
評分
☆☆☆☆☆
您破壞和蝦鬆阿婆說
評分
☆☆☆☆☆
本書是瑞士漢學傢耿寜關於陽明心學的專著。本書的特點在於作者嘗試用現象學方法論解讀陽明心學,這種嘗試並不是希冀將陽明心學轉換為現象學的研究,而是希望現象學作為一種探尋“本心”(陽明心學語“緻良知”)的工具能夠為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