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重編本)》是上海辭書齣版社《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的修訂版本。是一部匯集中國現代詩歌史上優秀作品的文學普及類圖書。主要從詩作的文學史價值和審美價值齣發,在中國現代新詩發展長河中遴選瞭220餘位詩人的約300首詩作。值得注意的是,增收80年代後期以來,直至新世紀的許多優秀詩人的代錶詩作,涵蓋瞭朦朧詩、後現代、女性主義詩歌等當代詩壇的重要流派。《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重編本)》配有當代文學評論傢、詩人、學者的賞析和導讀文章,他們在文章裏或解釋創作背景、或評論史學成就,或講解詩作特色。《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重編本)》的齣版,可以幫助廣大讀者瞭解新詩曆史發展及其藝術成就,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
目錄
齣版說明序篇目錶正文篇目筆畫索引
精彩書摘
【鐵匠鋪中】 王統照 一個星,兩個星,無數明麗的火星。 一錘影,兩錘影,無數快重的錘影。 來呀,大傢齊用力, 咱們要使這鐵火碰動! 一隻手,兩隻手,無數粗硬的黑手。 一陣風,兩陣風,無數呼動的風陣。 來呀,大傢齊用力, 咱們先要忍住這火熱的苦悶。 一個星,一錘影;一隻手,一陣風; 無數的星,無數的錘影; 無數的手,無數的風陣。 來呀,大傢齊用力, 在這裏是生活的緊奮! 1929.1 在“五四”新文學大潮中,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瞭中國現代第一個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倡導“為人生的文學”,努力錶現社會現實生活。其中有不少文學作品著力描寫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大眾的苦難生活,錶現他們的不幸遭遇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要求。劉大白、劉半農、葉聖陶、乇統照等作傢,就在他們的詩歌和小說中描繪瞭農民、手工業者、小學教師、城市貧民的悲哀與不幸,揭露瞭社會的黑暗,也錶現瞭窮苦大眾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王統照(1896—1957),字劍三,山東諸城人,是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和著名作傢。他的長篇小說《黃昏》、《山雨》和詩集《童心》、《這時代》中的許多作品,都以下層勞動群眾的生活為題材,反映瞭他們的悲慘遭遇和反抗精神,體現瞭作傢鮮明的平民意識。寫於1929年1月的短詩《鐵匠鋪中》,就是這類作品中優秀的一首。 《鐵匠鋪中》一詩共3節13行,主要抒寫瞭鐵匠打鐵時的勞動場景和情感。第一節,開頭寫打鐵時飛濺的“火星”和閃動的“錘影”,接著用“來呀,大傢齊用力/咱們要使這鐵火碰動!”象徵著勞動者蘊藏的偉大力量。第二節,詩人用同樣排比的句式,集中凸顯“無數粗硬的黑手”和“無數呼動的風陣”的集體,齊用力去創造新生活。最後一節明確點明主題:“一個星,一錘影;一隻手,一陣風”,匯聚在一起,去實現“生活的緊奮”!這裏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道齣瞭勞苦大眾緊密團結在一起,用奮鬥來實現新生和光明的希望。 該詩作於1929年1月。當時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不久,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數共産黨人被屠殺。但革命人民並沒有被嚇倒,他們擦乾身上的血跡,又奮然前行。1928年以上海為中心掀起革命文學運動,無疑使在青島執教的王統照感到大為振奮,相繼寫作瞭《轎夫的話》、《這時代》、《鐵匠鋪中》、《沙河子》等一批反映勞動大眾苦難生活、錶達社會變革願望的詩作。詩人在詩集《這時代》的序言中寫道:“我們這時代,風捲波翻;我們這人生,水深火熱!”因此,他要用詩筆“呼訴齣我們對於時代中的真感”。《鐵匠鋪中》就是詩人在當時呼訴齣的時代真感,通過鐵匠打鐵聲和火星閃耀的反復歌詠,象徵性地錶達瞭勞動者改變苦難生活境遇的強烈願望,贊美瞭勞動大眾蘊含的變革社會的巨大力量。 ……
前言/序言
序 孫光萱 一 新詩發軔於“五四”前夕,從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捲第六期發錶鬍適的《白話詩八首》開始,我國的新詩創作已經走過瞭九十年難忘的曆史行程。 在新詩問世之初,不少封建文人仍津津樂道於舊詩詞的“聲調格律”,並以此作為反對新詩運動的重要根據。新文學運動的積極分子則不斷嘗試寫作新詩,進行“反擊”。 在“詩體解放”的論爭中,鬍適大聲疾呼:“若想有一種新內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談新詩》),還主張用“活字”入詩、“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文學改良芻議》)等,甚至乾脆主張“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說”(《(嘗試集)初版自序》)。在鬍適的推動和倡導下,很快形成瞭以鬍適、劉半農、瀋尹默、劉大白、周作人、俞平伯等為代錶的早期白話詩派,還有以硃自清、鄭振鐸、劉延陵、葉紹鈞等為代錶的“文學研究會”詩人群,創作瞭一批直麵現實、關心勞苦大眾、嚮往民主和自由的詩篇。 郭沫若1921年齣版詩集《女神》,以豪邁不拘的氣概和淋灕酣暢的詩行,展現瞭迥異於鬍適等人的浪漫主義詩風。 受到上述“先行者”的啓發和影響,我國詩歌界相繼産生瞭眾多的藝術流派和一大批各具風姿的代錶作者,約略算來,就有:1.冰心、宗白華等人倡導的小詩運動。2.以寫愛情詩著稱的馮至和“湖畔詩派”諸詩人。3.以徐誌摩、聞一多為核心的新月詩派。4.以李金鬟為代錶的早期象徵詩派。5.以戴望舒為代錶的現代詩派。6.蒲風、王亞平、任鈞等人組成的“中國詩歌會”詩人群。7.在抗戰前後起過重大影響的艾青、臧剋傢、田間等人的現實主義詩歌創作。8.綠原、魯藜、阿垅等人的“七月詩派”。9.以魏巍、陳輝等為代錶的晉察冀詩人群。10.辛笛、穆旦、陳敬容等人的“九葉派”。11.以李季、阮章競、張誌民為代錶的解放區民歌體長篇敘事詩創作潮流。 在我國新文學發展史上,像新詩運動前三十年這樣擁有眾多的藝術潮流和派彆,是一個十分突齣的現象,也是一個值得大傢研究的重要課題。新詩流派的産生、發展不僅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更主要的是離不開詩歌藝術內部規律的矛盾運動和詩人的創作個性;新詩不同流派之間的互相滲透、交叉和轉變,也是屢見不鮮的。總之,對不同的詩作要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以“流派”分高下。 二 隨著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冉冉升起,我國曆史翻開瞭嶄新的一頁。詩人是一個充滿激情、最富於想象力的特殊群體,自然會迫不及待地加入對新中國的“大閤唱”的隊伍之中,從郭沫若、艾青、臧剋傢、何其芳等老詩人到20世紀50年代前期登上詩壇的青年詩人,都相繼有詩作問世。其中錶現突齣的有奔赴邊疆的軍旅詩人如聞捷、公劉、白樺、梁上泉、顧工、柯原等。 大概從50年代中期開始,政治運動接連不斷,階級鬥爭決定一切,人們漸漸習慣於嚮“共識”靠攏,以“求同”為目標,而不敢“存異”,更不敢以“標新立異”自詡,免得被彆人當作“異端”受到壓製。下麵,我們大緻以時間先後為序,針對建國後新詩發展中某些帶有普遍性的現象作些探討。 一、篇幅短小、格調明快的“生活抒情詩”得到瞭廣泛的普及和發展。 仍以上麵提到的那些詩人來說,他們創作的優秀的“生活抒情詩”,無不體現瞭紮實的藝術功力。如公劉的《運楊柳的駱駝》描寫綠化,不寫拿著鐵鏟、樹苗的綠化大軍,偏偏牽齣瞭一隊慣於在沙漠奔走的駱駝,不能不說在“煉意”即構思上獨具慧眼。 二、建國以來政治抒情詩取得瞭長足的進展。 郭小川、賀敬之是其中的兩位代錶人物。他們創作的政治抒情詩熱烈奔放,形象鮮明,雖然篇幅較長,但因句式錯落有緻,又注意腳韻,適宜於朗誦,具有強烈的鼓動性。 三、隔海相望,颱灣新詩色彩紛呈。 颱灣不少新詩詩人來自大陸,濃鬱的“鄉愁”成瞭他們不斷吟唱的主題。餘光中的《鄉愁》由童年而中年而老年,一唱三嘆,纏綿往復,不能自已。舒蘭的《瓶竹》視角獨特,以瓶竹根無所係的意象寄托遊子對故土魂牽夢繞的依戀。所有這些“鄉愁詩”都不止於個人一己一時之感嘆,而是藝術地揭示瞭“血濃於水”——同一個文化母體、同一個民族風俗習慣的永恒價值。 四、“歸來的歌”和“朦朧詩”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文革”中的新詩界陷於令人窒息的“失聲”的境地。粉碎“四人幫”以後,許多像艾青那樣被迫緘口失聲的詩人紛紛唱起瞭“歸來的歌”。和以前輕快活潑的生活抒情詩不同,它們多半顯得深沉、冷峻,達到瞭感性和知性的交融,有的還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80年代初齣現瞭一批“朦朧詩人”,他們的詩篇帶有感傷、迷惘的情調(如舒婷),或是充滿否定、反叛、冷峻的色彩(如北島),更多地融入瞭西方現代派錶現技巧,具有獨特的認識和藝術價值。 五、新詩體式得到瞭重視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詩體式有瞭長足的進展,除瞭不拘長短、韻腳的自由體詩以外,主要有以下四種:1.簡潔明快的兩行體詩,賀敬之《迴延安》、羅洛《我和時間》、沙鷗《新月》等詩即屬此體。2.適宜於朗誦的樓梯詩,如郭小川的《嚮睏難進軍》等。3.淋灕酣暢的新賦體,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紗帳》是這類詩的代錶作。4.靈活從容的半格律體,一般每節四行,第二、四行押腳韻。運用這類體式的詩人最多、最普遍。 ……
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重編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重編本)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