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是邓晓芒教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讲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录音整理,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一卷。本卷主要是对“序言”的讲解,约50万字。
《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7年。黑格尔在其中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是哲学体系的导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三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③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沿袭了邓晓芒教授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从头到尾每句必读。而且书中引用的每一句原文均是根据德文版本重新翻译。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内页插图
目录
句读绪论
一、《精神现象学》的读法
二、《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三、《精神现象学》的B的
四、阅读《精神现象学》的态度
序言 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2.当代的教养]
[3.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
[二、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绝对即主体的概念]
[2.认知的生成过程]
[3.个体的教养]
[三、哲学的认识]
[1.真实与虚假]
[2.历史的认识和数学的认识]
[3.概念的认识]
[四、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1.思辨的思维]
[2.天才的灵感与健全的知性]
[3.结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德汉词汇索引
汉德词汇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结果就是开端之所是的东西,开端所是的东西就是目的,一开始有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达到的结果。结果就是开端所是的东西,为什么这样?只因为开端就是目的,如果开端不是目的,开端是一个物理过程、一个化学过程,那结果就不是它开端所是的东西,开端所是的东西是这样一种物质,但是结果成了那样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结果绝对不是开端所是的东西,因为它里面没有一个从头至尾静止不变的东西在支配它,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目的。而在目的过程中就是这样的,从头至尾它都有个目的过程在支配它,尽管中间的过程变化多端,但是它最后还是回到了它的自身,这跟物理过程、化学过程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现实之所以就是关于此现实的概念所是的东西,只因为直接性的东西作为目的就在自己本身中拥有‘自我’或纯粹的现实性”,现实是关于这个现实的概念所是的东西,关于这个现实的概念,就是说现实在它还没有实现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概念了,我要把它实现出来,这已经有一个概念了。那么这个概念所是的东西就是现实,为什么呢?“只因为直接性的东西作为目的就在自己本身中拥有‘自我’或纯粹的现实性”,直接性的东西作为目的拥有一个自我(Selbst,也译作自身),这个自我就是“纯粹的现实性”,直接性的东西作为目的在自己本身中拥有的纯粹的现实性就是自身,一切内在目的,不管是有机体还是人,都有一个自我或自身,这对它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这是和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中没有一个自我或自身,有机体的目的则在自身拥有纯粹的现实性,也就是说拥有那种要把自己实现出来的冲动,并且会去掌握把自己实现出来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使它成为现实,而这个现实是依赖于内在目的这个纯粹的现实性的。这个纯粹的现实性就是排除了一切外来的干扰或者是一切条件等等,它不需要别的,而是纯粹的能动性、纯粹的否定性。所以在自己本身中直接性的东西就拥有了直接的现实性,这就把目的性引进来了。下面讲,实施了的目的或定在着的现实就是运动,就是展开了的形成过程;但恰恰这种不安息就是那个自我;而它之所以与开端的那种直接性和单纯性是同一的,乃因它就是结果,就是返回于自身的东西,——但返回于自身的东西恰恰就是自我,而自我就是自己和自己相联系的同一性和单纯性。“实施了的目的或定在着的现实就是运动,就是展开了的形成过程”,这里把这个形成过程跟目的的实现紧紧地联系起来。什么叫定在着的现实?定在着的现实就是现实的现实,正在实现着的现实,定在就是此时此刻的存在,此时此刻的存在才是现实的、眼前的、正在发生着的这个现实。实施了的目的,或眼前正在发生的现实,就是运动,或者说,被实现出来的目的就是运动,也就是说实现了的这个结果、达到了的目的就是运动,这就是定在着的现实。运动就是一个实现过程,这个整个都是从亚里士多德来的,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对运动的定义就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就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所以这里讲是“展开了的形成过程”,展开什么?展开它的潜能、它的目的,形成过程就是把它实现出来,但是不是任意地铺开,而是有目的地展开,这就是一个形成过程、生成过程。我们有的地方把Werden翻译成生成,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形成,但是翻译成生成在黑格尔那里是可以的,因为黑格尔的形成过程不是一种机械的形成过程,而是一种合目的的形成过程,这个我们下面还要接触到。这是实现了的目的。“但恰恰这种不安息就是那个自我;而它之所以与开端的那种直接性和单纯性是同一的,乃因它就是结果,就是返回于自身的东西”,这个“但”就是反过来说了,你前面强调的都是展开了的形成过程,要把这个现实实现出来、把它展开出来;但是“恰恰这种不安息”,前面讲的都是不安息,讲运动、形成过程,都是讲不安息,但它恰恰“就是那个自我”。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后部分,也是其整个体系的最终完成。
评分
☆☆☆☆☆
好书不贵,必备读物,专业推荐。
评分
☆☆☆☆☆
物美价廉,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
☆☆☆☆☆
不错,挺方便的。
评分
☆☆☆☆☆
非常好 价格便宜 送货快
评分
☆☆☆☆☆
买了全套,慢慢拜读吧,不要急
评分
☆☆☆☆☆
邓著应该可以一读,还没读。
评分
☆☆☆☆☆
不错,挺方便的。
评分
☆☆☆☆☆
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震撼!好书啊,好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没有立即来评论,因为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本世间少有的书。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不断地看下去!此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商业猎奇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际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游记界新一代的开山老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类别失望了,觉得这个类别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作者这本书,我告诉自己这本书是一定要评论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作者要继续努力啊!此书,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只有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此书,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强推!真知灼见啊!此书实在是一语中的。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读书这么多年,好的书坏的书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这本书,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书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新书堆里,我从此书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新书的希望。为表达我对的敬意,也是为了向作者学习。我决心要把这本书评论、强推!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的这本书。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竟感发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这么好的书,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书,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作者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书强推,使劲推!推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看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此书,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这本书,久久不忍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