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936 老北京风俗地图
原价:10.00元
作者:FRANK DORN 绘制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7735925
字数:
页码:2
版次:1
装帧:特装
开本:2开
商品重量:0.0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图由美国将军FRANK DORN绘制于1936年,用漫画笔触描绘人物、动物、建筑、交通工具,展现了民国年间北平城的风物民情,诸如老先生在西城斗鸡放鸽,小偷在晓市兜售珠宝项链,驼队和驴车进出左安门、右安门,外国人在西山打高尔夫。地图右边和上边还有半圈附图,从公元前1100年的建城传说画起,一直记录到迁都南京,既形象生动又幽默风趣地表现了北京的千年变迁。图的左右下首有北京婚礼和葬礼的场面图。地图的背面附有北京建城史大事记的文字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1936 老北京风俗地图》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艳。封面设计就颇具匠心,仿佛一张泛黄的旧报纸,透着历史的厚重感,而其间勾勒出的北京城轮廓,又充满着一种神秘的召唤力。翻开书页,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极其细致的方式,展现1936年的北京地图,不仅仅是街道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地图上标注的每一个地点,都应该承载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风俗故事。比如,某个茶馆,它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或许是文人墨客聚会论道的场所;某个戏园,它不仅仅是听戏的地方,更是市井百姓消遣娱乐的乐园。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翔实的资料,将这些地点背后的风俗人情娓娓道来,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那些已经消逝的传统。这种“地图+风俗”的结合,无疑是一种非常新颖且富有吸引力的叙事方式,它将冰冷的地理信息与鲜活的历史细节融为一体,让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沉浸。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着迷的人,《1936 老北京风俗地图》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脑海中已经构建了一个画面:一张精美的老北京地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每一个标记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关于风俗的传奇。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学术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为我们揭示1936年老北京的社会风貌。例如,在某些区域,可能会详细介绍当时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小吃,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是怎样的?在另一些区域,则可能描绘出当时的娱乐活动,除了戏曲,还有哪些消遣方式?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涉及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不同身份的人们在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上有什么区别。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北京。它不仅仅是一本消遣读物,更是一份严谨的历史研究成果。
评分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北京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情愫,觉得那是一个充满故事和韵味的时代。《1936 老北京风俗地图》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那个时代的好奇与探求。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1936年的北京,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地图背后的生活细节。比如,我想知道当时人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春节期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活动?人们会去哪些地方祈福?又会在哪里置办年货?亦或是,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它们有着怎样的商品,又是如何吸引着人群?我希望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那些柴米油盐,那些邻里乡亲,那些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才是构成一个时代最真实的面貌。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读物。
评分这本《1936 老北京风俗地图》光是听名字就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1936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老北京,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地图,这又会将我们带往何处?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身着长衫的文人雅士在胡同里踱步,吆喝声此起彼伏的市集,古老建筑的飞檐斗拱,以及那些渐渐模糊在历史尘埃中的生活习惯和市井百态。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过去的一扇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呼吸和脉搏。我尤其期待它能描绘出那些早已消失的街巷、商铺,以及它们的背后隐藏着的鲜活故事。那些关于风俗的细节,比如节庆的习俗、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礼仪,甚至是那些只有老北京人才懂的俚语和暗语,都让我心生向往。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元素一一呈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那份浓郁而独特的老北京风情。它应该是一份充满温情的回忆,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传承。
评分最近对老北京的历史文化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1936 老北京风俗地图》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到底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我猜想,它应该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用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地图,串联起1936年北京的各种风俗。我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当时人们的居住环境,比如胡同里的四合院有什么样的规制,以及不同家庭的生活习惯。我更希望能够了解当时社会的礼仪习俗,比如人们是如何待客的,婚丧嫁娶又是怎样的流程。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老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感受那份独属于这座古都的韵味。它应该是一本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强烈代入感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