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法(2014年6月刊)》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好作品、让“中国书法”真正“进万家”、闲话“全国展”与“兰亭奖”、“揭短”不能变“诬陷”——兼与毛万宝先生商榷、一个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书法、书法家、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及其他、书法微信媒体的崛起、小议书坛中的“转基因”现象、书“法”卮言——兼论读书与写字关系问题等。
内页插图
目录
;
精彩书摘
幅作品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如会议厅、礼堂一类地方也需要尺幅较大的作品,但,与更多寻常百姓的居家装饰需要来比,『展厅效应』下的『大作』之多实在是过于『绰绰有余』了。
现代社会,书法越来越边缘化,但也更加专业化。因此书法在当代的推广与普及,首要任务,不是培养大批的书法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是培养大批的书法爱好者。这爱好者也分两种,一种是创作,一种是欣赏,而后者无疑更有意义。譬如跳水,若为健身,选择游泳的很多,而对跳水,更多的人是安于欣赏,真正尝试过跳水的有几人呢?尽管书法热了几十年,但,真正在更广范围内提升大众审美素质的活动微乎其微,而放弃对受众的培养,那谈何自身发展?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主要还是书法媒体、展览、拍卖会三大块,不管艺术圈、学术圈、商业圈、收藏圈,总是圈内的事,至于坚持多年下乡下基层送春联等活动,固然不易,但对书法的推广,能产生的作用毕竟相当有限。当人们对北京奥运会标识牌的所谓『书法』大加鞭挞的时候,作为书法人,我们应该想到两个词:扶正祛邪、当仁不让。我们的书法家,若还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养在深闺人未识』,明白人不作为,鹊巢鸠占也就只好忍受了。
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不是艺术本身的事情,是需要社会经济发展作最起码的保障的,断非一日之功。我们说『中国书法进万家』,但我们听说过『中国画进万家』、『雕塑进万家』吗?艺术品的普及,起码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这是趋势,而且很乐观。一句话,书法应该主动去适应生活,而不能指望生活来适应书法,不能真正融人现代生活,书法必然境况窘迫,前景堪忧。
书法自身的特性使它具备了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那就是书法是以文字为素材基础的。可以说,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可以有书法的用武之地,而文字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而今我们看到,以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江南名镇,其旅游景区酒旗、酒幌、灯笼上的字都是电脑字体;古装影视剧中的店铺招牌,电脑字体也是赫然在目。其实,稍有书法常识的人,看到这些都会感到大煞风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之间,本该英雄用武却多年缺失无为的书法,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不可否认,美术字便于识读,是其优势,而书法更可欣赏,所以标识性文字非常适合书法表现,既不影响阅读,更能让人品味。我们不是要用书法完全置换美术字,只是觉得书法可以让生活更多一份精彩,至于与美术字的关系,不说分庭抗礼,总可以并行不悖吧。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亲近书法、品读书法,对增进人们对书法的了解、提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效果之好是毋庸置疑的。眼前的例子,如果说影视是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那片头题字是应该大有文章可做的。尽管一部几部影视作品的书法形式的片头影响有限,但也绝不可低估。书法家为影视剧题写片名,历来不乏成功之作:沈鹏题《青花》,欧阳中石题《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乔家大院》,效果绝非普通美术字可比’其他如书刊题名、名品商标,诸如此类,如果能以书法形式出现,无疑既有特色,又有品位。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因对篆刻艺术的借鉴,使得中国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近年根据古代碑帖集字制作的书法字体字库出现了几种,如楷书的褚遂良体、柳公权体,行书的米芾体,是可喜的现象,但造字效果与应用上时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规范。
书法不仅以『作品』的形态而且以字的形态出现,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单靠书法作品本身,影响毕竟有限,而通过对作品的再加工,让书法不但以『作品』的完整形态,更以『字』的形态,多渠道、全方位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可以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书法,这样,对书法艺术的推广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那么多音乐发烧友和一般爱好者,能有多少人、多少机会直接通过音乐会等形式亲近音乐呢?如果没有唱片、光盘、磁带乃至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方式,音乐的推广普及简直无法想象。现代化的音频、视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大大弥补了人们无法亲聆大师演奏演唱的遗憾,书法完全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在这方面,有百余年历史的西泠印社就开了个好关。中国印文化产品(礼品)创意设计大赛暨展览会已经办了两届,是中国传统印文化与文化产品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专业展赛,发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创造出体现印文化精髓的作品,多层次地展现了印文化的博大精深。印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参赛范围涵盖印石、印章、刻刀、印泥、印谱、艺术品、工艺品、收藏品、纪念品、日用品、毛笔、墨、纸、砚等十多个类别,组委会设计十个主题展览,一批业界创意设计高手围绕印文化主题,设计制作出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作品;全国各地数十家企业和礼品公司纷纷加盟,投资开发高档次印文化产品。印章——这张杭州文化金名片的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营方式、广告手段,让书法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给予生活积极的影响,是挑战,更是机遇。不主动去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只一厢情愿地慨叹更多的人不能爱『我』所爱,到头来,恐怕连同情都得不到。
当然,弘扬书法艺术并非简单的复古。比如各地的仿古一条街,多做牌匾,仿古风格。其实这是值得商榷的。最根本的,古代匾额上所题写的文字是与形式协调的,今天各种店铺名称多出奇制胜,有的里面还有字母、符号,真要按传统形式书写制作,恐怕不伦不类的效果是难以避免的。还是那句话,要以生活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必也不能强求一律。京剧固然是国粹,但如果商业街的流行音乐都换作京剧,效果如何,你敢想象吗?
归根结底,弘扬书法艺术,让『中国书法进万家』,其宗旨是让书法把生活装点得更美好,让更多的人从书法中得到艺术享受。『中国书法进万家』,不能简单理解为『书法作品』进万家,而应该理解为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书法,了解书法,进而关注书法,喜欢书法‘这才是书法在当代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当我们埋怨太多的人不懂书法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该为他们『懂』书法来做些切实的事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目的还是手段,都不应该与其相背离。若脱离生活实际,无视当下生活的现实需要,一味地自命清高或自作多情,加上因循守旧、粗放经营,再怎么卖力气,到头来也难免竹篮打水。
……
前言/序言
笔墨丹青,时代回响——《书法》(2014年6月刊) 《书法》杂志2014年6月刊,这是一本集结了时代脉搏与传统神韵的期刊,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爱好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每一位追求笔墨意趣、品味文化底蕴读者的精神食粮。本期杂志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为您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盛宴。 专题聚焦:传承与创新——当代书坛的探索之路 本期杂志特别策划了“传承与创新”专题,深入探讨当代书法艺术在继承古人精髓的同时,如何融入时代精神,开拓新的表现空间。我们邀请了多位在当代书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书法家,通过他们的亲笔撰文和作品展示,解析他们各自的创作理念、艺术追求以及在技法上的突破与革新。从古典碑帖的意匠经营,到时代情感的笔墨抒发,从传统审美的传承,到个性化语言的探索,本专题力图展现当代书坛多元而蓬勃的发展态势。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在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又能在传统根基上稳健前行的实践者,共同思考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所在。 名家专访:笔尖下的生命故事 本刊荣幸地邀请到了书法界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为您带来他们的深度专访。在访谈中,他们将敞开心扉,分享自己与书法结缘的历程,从童蒙习书的启蒙,到中年磨砺的坚守,再到晚年返璞归真的体悟。他们将详述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如何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灵感,以及面对创作瓶颈时的心路历程。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独特的艺术个性,更折射出他们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访谈,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笔墨背后的人生轨迹,感受他们对艺术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 理论研讨:书法史的维度与当下 学术的深度是《书法》杂志永恒的追求。本期杂志特辟“理论研讨”栏目,邀请书法史学界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就当前书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我们将回顾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书法的风格演变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关注当代书法理论的构建,探讨如何用更科学、更系统的理论体系来解读和评价当代的书法创作。从古代书论的再审视,到现当代书学思想的梳理,再到对书法跨学科研究的展望,本栏目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深化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理解。 作品鉴赏:精选力作,共赏墨华 “作品鉴赏”板块是本期杂志的重头戏。我们精心遴选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兼具艺术水准和时代特色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从尺幅小品到巨幅鸿篇,无不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将对部分作品进行细致的解读,分析其在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方面的巧妙处理,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品鉴,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代书法的魅力,从中汲取艺术养分,提升鉴赏能力。 传承经典:临池不辍,寻根问源 “传承经典”是《书法》杂志始终坚持的栏目。本期杂志精选了历代名家经典碑帖中的部分篇章,以高清拓片形式呈现,并配以详实的释文和赏析。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栏目,引导读者回归传统,在临摹学习中感悟经典的力量。无论是王羲之的飘逸,还是颜真卿的雄浑,亦或是怀素的狂放,经典书法作品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艺术法则,至今仍是滋养当代书法的源泉。本栏目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并在传承中找到自己的艺术之路。 艺术市场与动态:观照时代,把握趋势 艺术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时代的脉搏。《书法》杂志的这期内容,同样关注着当下书法艺术市场的走向与发展动态。我们将为您梳理近期重要书法展览、拍卖会以及相关的行业信息,帮助您了解当前书法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流行趋势。通过对这些市场信息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当代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其它栏目 除了上述主要栏目外,本期杂志还将包含“书坛人物速写”、“印坛撷英”、“书法趣闻”、“读者互动”等丰富多彩的版块,力求从不同角度、以多元化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书法文化盛宴。 结语 《书法》(2014年6月刊),是一次关于笔墨、关于艺术、关于文化的深刻对话。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昭示着未来的可能。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刊,您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更能从中获得艺术的启迪与精神的滋养。翻开它,让笔墨的韵律在心中流淌,让传统的智慧在指尖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