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第14部分:水工结构 (DL/T 5461.14-2013)》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3]23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实践经验,结合火力发电厂施工和运行的需求并考虑设计手段的发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第14部分:水工结构 (DL/T 5461.14-2013)》为系列标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的第14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水工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基本要求。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施工图设计文件
2.1 设计范围
2.2 设计文件组成
2.3 卷册图纸目录
3 施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3.1 设计内容
3.2 内容深度
4 取排水建(构)筑物
4.1 取水构筑物
4.2 盾构隧道、顶管
4.3 循环水泵房
4.4 循环水管(沟)及其附属构筑物
4.5 排水构筑物
4.6 结构计算书
5 冷却设施
5.1 冷却塔
5.2 空冷平台
5.3 结构计算书
6 外部水力除灰或干除灰建(构)筑物
6.1 灰场布置图、容积曲线
6.2 贮灰场运行管理,初期坝,灰场排水设施
6.3 灰场管理站
6.4 灰管沟(墩)、运灰道路
6.5 结构计算书
7 厂区附属水工建(构)筑物
7.1 厂区泵房等辅助建筑物
7.2 蓄水池
7.3 结构计算书
8 河道整治及防、排洪构筑物
8.1 河道整治构筑物施工图
8.2 防、排洪构筑物
8.3 结构计算书
9 海边防浪设施
9.1 海边防浪设施施工图
9.2 结构计算书
10 通用结构施工图
10.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
1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
10.3 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详图
10.4 钢结构设计说明
10.5 钢结构构件详图
10.6 钢结构节点详图
10.7 天然地基基础施工图
10.8 桩基基础施工图
10.9 复合地基基础
11 水工结构建(构)筑物防腐
11.1 混凝土结构防腐
11.2 金属结构防腐
附录A 典型工程水工结构部分施工图卷册目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精彩书摘
2施工图设计文件
2.1设计范围
2.1.1火力发电厂中的水工结构部分主要指厂区内外水工建(构)筑物。
2.1.2按工艺系统划分,水工结构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部分:
1循环水系统建(构)筑物;
2补给水系统建(构)筑物(只在二次循环系统有);
3原水处理、工业和消防水系统建(构)筑物;
4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建(构)筑物;
5除灰系统建(构)筑物;
6其他建(构)筑物。
2.1.3循环水系统建(构)筑物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取水头部(口);
2自流引水管(沟)或明渠;
3循环水泵房;
4循环水管;
5循环水排水沟;
6循环水排水口;
7冷却塔;
8空冷架构及平台。
2.1.4补给水系统建(构)筑物(只在二次循环系统有)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取水头部(口);
2自流引水管;
5冷却设施
5.1冷却塔
5.1.1冷却塔地基处理及基础施工图除应满足通用结构施工图部分的相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冷却塔底部地基采用强夯处理方式时,绘制夯点布置平面图,说明夯击能、夯击遍数及其他要求;采用换填地基(如砂垫层、浆砌毛石、碾压碎石垫层)等的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桩基时说明桩基施工工艺的要求;必要时可标示地质柱状图。
2冷却塔环基基础施工图:表明环基基础平面、剖面特征尺寸,配筋详图,环基施工缝布置及详图;水池池壁特征尺寸、配筋图,池壁上开孔布置、加固图;壳体支柱及支墩布置、特征尺寸,壳体支柱定位、配筋图;表示环基开挖与回填要求,循环水回水沟穿池壁施工图及冷却塔排泥车道施工图;其他还包括冷却塔周边散水坡施工图,冷却塔防雷接地图,沉降观测标布置图以及其他详图等。
3淋水装置柱基础和水池底板施工图:表明淋水装置柱基础(包括水槽支撑柱基础)形式,基础平面布置图,独立基础或桩基承台特征尺寸、配筋图,与上部预制柱的连接形式,绘制水池底板平面布置图,表明伸缩缝布置及做法。
4间接空冷塔散热器基础施工图:表明基础平、剖面尺寸及配筋大小,塔内电缆沟、排水沟、阀门基础等施工图。
5机械通风冷却塔底部水池底板、侧壁施工图等。
5.1.2冷却塔塔筒施工图,内容应包括:
1冷却塔塔筒结构设计说明除应满足通用结构施工图部分的相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各冷却塔中心坐标,特征尺寸等;
2)说明塔筒筒壁防腐采用的涂料种类、涂刷要求、检测方法等;对于烟塔合一和海水冷却塔需采用专用防腐涂料,设计中应着重对此部分作出详细要求;
3)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避雷针、照明施工注意事项,航空标志漆的要求等。
2冷却塔塔筒平、剖面图,内容应包括:
1)冷却塔平、剖面特征尺寸,包括喉部、塔筒顶部、进风口处的标高及直径,零米直径;表示椭圆门位置,上塔检修爬梯布置,航空标志漆位置,塔顶检修爬梯布置等。
2)塔筒模板布置图:表明塔筒施工模板节数,每层模板标高、半径,对应的塔筒壁厚等。
3冷却塔塔筒结构施工详图除应满足通用结构施工图部分的相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塔筒配筋图:表明对应于施工模板布置的每层模板内塔筒筒壁子午向、环向的内、外排配筋;可采用列表方式,子午向以两对人字柱间的单榀筒壁作为代表进行配筋,表示每榀筒壁弧长,钢筋根数、大小、间距。
2)上、下环梁配筋图:表明塔筒上、下环梁的配筋,下环梁与壳体支柱的连接方式。
3)筒壁牛腿施工图:表明用于搁置填料层、配水层支撑梁的筒壁牛腿布置、标高、尺寸、配筋。
4)排烟塔的塔筒开孔加固设计图。
5)上塔顶爬梯施工图:表明上塔顶爬梯预埋件布置图,构件加工图、连接详图,可列构件材料表。
6)塔顶布置图:表明塔顶检修平台布置、特征尺寸及配筋,塔顶栏杆及预留孔布置。
7)上椭圆门的步梯结构图、塔顶避雷针引下线等。
……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第14部分:水工结构 (DL/T 5461.14-2013) 核心聚焦:电力工程建设的基石——水工结构设计规范的精细化指引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第14部分:水工结构》(DL/T 5461.14-2013)并非一本关于通用工程力学、水利学基础理论的教材,亦非对火力发电厂整体运行流程的概述性描述。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中国电力行业在火力发电厂设计与建设阶段,特别是针对涉及水利工程和水工构筑物的施工图设计深度与内容,提供了一套详尽、具有约束力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 本书严格遵循了电力行业标准(DL/T)的体系框架,是整个电力工程设计文件深度规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度聚焦于火力发电厂在水资源利用、防洪排涝、冷却水系统以及取排水设施等方面所必需的土木与水利工程设计环节,确保在项目从初步设计过渡到施工图设计阶段时,所有相关文件的深度和完整性达到可供直接施工和审查的水平。 第一部分:规范体系的定位与设计深度框架 该标准明确了“水工结构”在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包含的文件要素和应达到的深度级别。它不是对设计计算方法的细致推演,而是对“应该提交什么”、“这些文件必须包含哪些关键信息点”的量化规定。例如,它界定了在施工图中,对于取水泵站的结构布置图、基础详图、钢筋锚固件的表示方式,以及关键连接节点的详图应达到何种精确度要求。 本书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水工结构的设计深度差异。火力电厂的水工结构远不止于简单的混凝土构筑物,它涵盖了复杂的取水构筑物(如拦污栅、进水流道)、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末端构筑物(如出水消能工、沉砂池)、以及重要的防洪与雨水排放系统(如堤防、涵洞、截洪沟)。标准针对这些不同功能的结构,分别给出了从平面布置、剖面图、详图到材料规格的层级要求。 第二部分:关键水工结构的设计文件要素细化 本书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对具体水工结构设计文件内容的细化规定上。它清晰界定了施工图设计阶段,水工结构部分必须包含的图纸系列和技术说明书的构成。 1. 基础与地基处理部分: 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必须明确水工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和基础形式。对于软土地基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工基础(如深厚冲积层上的重力坝段、泵站基础),设计文件必须详细说明地基处理方案(如注浆加固、换填、桩基等)的施工工艺要点、验收标准以及对应的设计计算书摘要或引用依据。这部分内容强调的是“如何把设计意图转化为现场可执行的施工步骤”。 2. 混凝土结构与钢筋配置: 对于水工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混凝土构筑物,标准严格规定了施工图对混凝土等级、抗渗等级(特别强调在水池、引水渠等部位的严格要求)、模板工程的精度控制、以及钢筋的排布密度、搭接长度、锚固形式等的设计深度。例如,对防渗墙、止水带的详图绘制要求,必须达到现场安装和浇筑时无歧义的程度。 3. 拦污与流道系统: 火力电厂的取水系统是重中之重。本书详细规范了拦污栅、表筛、进水塔或进水池的施工图要求。这包括对拦污栅的坡度、间距、防腐处理等级、以及在不同水位、流速下的清污设备安装预留要求的明确规定。流道和消能工的设计图纸,则需要体现出水力学优化后的流线平顺性,以及结构对水流冲击和冲刷的抵抗能力。 4. 闸门与附属设备: 水工结构往往伴随复杂的启闭设备。本书对启闭机、闸门(如平板闸、弧形闸)的选型依据、安装基础的预埋件要求、以及操作平台、检修通道的布置图深度给出了明确指导。设计文件必须包含与设备厂家接口的明确要求,确保设备吊装和调试的顺利进行。 5. 防洪与环境影响应对: 针对电厂区域的防洪和排水系统,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必须体现出对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的应对措施。这涉及河道疏浚边界、堤防的横断面设计、以及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的截面尺寸和坡度计算结果的清晰表达。 第三部分:质量控制与文件完整性要求 本书并非设计方法的指导手册,而是对最终输出成果(施工图)质量的“验收标准清单”。它侧重于确保设计文件满足“可施工性”和“可审查性”。 标准要求,水工结构部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形成一个逻辑闭环:设计总说明应准确概括所有水工结构的范围和主要设计参数;结构设计图应与基础设计图、设备安装图相互校核无矛盾;所有图纸的专业会签和审核签章必须齐全,以证明设计深度已达到DL/T 5461系列标准的全部要求。 本书的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服务于电力设计院的水工结构设计工程师、施工图阶段的质量控制人员、以及电力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图审查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它是一本高度专业化、侧重于设计文件交付物质量控制的执行性技术规范。它不涉及锅炉、汽机、电气等其他专业的设计深度规定,其全部内容都聚焦于电力工程中“水”相关的土木工程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