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第一部集中而全面地展现川派园林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艺术风格以及建造技巧的随笔精品。
内容简介
《川园子》是一本专题性随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浅显流畅的文笔介绍了以成都园林为代表的川派园林。是迄今为止第一部集中而全面地展现川派园林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艺术风格以及建造技巧的随笔精品。书稿详细介绍了川派园林的地理概况、文化背景,梳理了川派园林发展的脉络,详细分析了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新都桂湖东湖、罨画池、菱窠等名人纪念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着意介绍了建成仅十余年,“集中而巧妙地将中国古典人文园林的造园手法用东方美学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集大成园林——易园”,简要介绍了芙蓉古城、三利宅院、南阳锦城等现代园林式住宅小区的艺术特色。作者在历数前朝往事、古今变迁之中,在成竹于胸、娓娓道来之中,通过对四川园林具体艺术手法的分析、研究,挖掘其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造园中决定这些艺术手法的本质的东西——艺术精神。本书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文笔轻松,是一本相当不错的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与一书的园林类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谢伟,作家,电视人。著有大量散文、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作品。出版《美术的故事》《建筑的故事》《石头的文明》《花影楼随笔》《有画好好说——中国绘画史(上、下)》《有画好好说——西方绘画史(上、下)》等著作。热爱园林艺术并深有研究,发表大量园林随笔。
内页插图
目录
引子 花影楼
寄托我园林情结的袖珍花园
第一章 再回首
川派园林的代表——成都园林
第二章 读园
抚摸曾经的优雅日子
第三章 解构诗画境界
以易园为例
第四章 分解零落
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言/序言
当川派园林巧遇这样一个人(代序)
林舒强
我以为,一个作者遇到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让他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展现的题材是一件幸运的事;而一个题材遇到一个最懂得它,最知道如何表现它的作者也同样是一件幸运的事。两者能够相遇,那一定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那么,一部佳作的诞生便是毫无悬念的必然了。
有一天我和谢伟在QQ上聊天,他说他想以随笔的方式写一部有关川派园林的作品,我听了很激动,极力支持他做这项工作,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读到过一部表现川派园林的随笔式作品,而且我相信他会获得成功。谢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随笔高手,他还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多年的研究,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了他的文化漫游之旅,他背着行囊游走在那些令他向往的名胜古迹之间,同时,散落在大江南北的古典名园他也几乎都游遍了。许多年来,他赚到的钱大都扔在了路上。他对园林的爱是发乎灵魂的,他还将多年的积蓄倾囊而出,建造了一座古典园林式的私家花园,为的是能够妥帖安放他古典的灵魂。
园林这个题材专业性很强,不是谁都可以涉笔的。而谢伟对园林的学问钻得很深,说起园林来如数家珍,他不光是懂得园林的知识和技巧,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也是很深的。研究园林的学问不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就像学习国画和书法,只去学习技法而不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必然成为匠人,因为他没有底蕴、没有根基,谢伟却把这两者都抓住了,再加上它所具有的非凡的文学表现力,这多项要素都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那他的这部作品就一定值得期待。果然,当我读到他通过QQ发来的书稿时,真是如饮甘泉,欣喜不已。它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出许多。
我从事园林研究20多年了,读过大量有关园林建造和赏析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是专业的著述,对我专业上的帮助很大,但老实讲,多数读起来都缺少美感,特别是对普通读者来讲更显得艰涩,很难勾起阅读的兴趣。只有少数几本让我感到愉快,其中有园林理论大家陈从周教授的系列园林随笔集,还有就是谢伟先生的这部《川园子》了。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文化的多种形式在园林中都有所表现,所以,有人说,园林是中国文化的博物馆。古人造园无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居住,一是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因此,园主品位的高低决定着园林品位的高下。而园林多为士大夫阶层所拥有,这些人又大多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园林便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诗画境界。因此,了解一些园林的知识和赏园的窍门对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是很有裨益的。
川派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但相关著述却极少见到,即便有也不成体系,往往是对某一园林进行的一景一物的景点式介绍,或是对川派园林重要作品所作的资料式汇编。而《川园子》则是一部难得的全面展示川派园林魅力的优秀作品,它既不同于园林专家们的论著,也不同于文人们的园林游记;它既有专业性,读起来又饶有趣味。园林这个题材文化味很浓,也关涉历史与古典诗文书画,最适合用散文来表现,于是我们领略到了这位散文家运笔的洒脱自如和叙事的从容闲逸,他的文字安静中有一种张力,华丽中有一种质朴,也充满了情趣与韵味。他不仅对川派园林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梳理,还对川派园林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同时对现存的川派园林的重要作品进行了多次游访,带领读者在园中从容漫步,娓娓讲述。我们于是渐渐地进入到一个奇妙世界中去了。
我们很难说这是一部有关园林的专著还是一部优美的散文作品,因为两者结合得那么紧密,完全是水乳交融。如果非要为这部书来定个位,我以为:这是一位深谙园林精髓的作家所创作的一部以川派园林为表现对象的随笔精品,而且是迄今为止的第一部,它集中而全面地展现了川派园林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艺术风格以及建造技巧。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位园林专家、作家或者别的什么人做过如此有意义又如此出色的一件事情。那些沉寂在岁月深处数个世纪的老园子终于逢到了一位异代知己,他读懂了它们浩荡的寂寞和苍凉的心事。
所以,我们实在无法绕开作者不谈,而单单来评论这部书,因为作者已然化作了园中的一棵树或者一抔土。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川园子》文字的魅力:
“那水亭点缀在微微伸向水中的小岛之上,从对岸土山“夫子台”之上的笠翁亭看过去,那亭小小的一点,却让人印象深刻,像是美人唇边的一粒性感的朱砂痣。亭边,一株老梅新枝灼烁,或斜探水面,或弄影入亭,真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活脱脱文清先生诗句“文澜亭里梅花弄”的意境。”
“水的参与使庭院柔美灵秀起来,也更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性情。水略作盘桓又漫不经心地穿过那楼的厅堂,到庭院后面休息去了,花草树石都围绕着它,形成几处幽庭小景,很有些闲逸的味道。这‘清逸斋’真的像一个好看的深闺女子,那表情幽怨的,缠绵着,有一点点的‘糯’。”
“不到易园怎知春色如许!春意有些失控了似的泛滥开来,浓酽得不可收拾,将园子撑得满满当当,好像都没了人下脚的地方。我就索性不走了,坐下来,让那醇醪般的风将我醺醉,然后在迷迷蒙蒙中,看梧桐影乱,听桃花水喧。”
表现园林的文字用大白话是会没有味道的,文言用多了又显得艰涩,谢伟将白话文和文言结合得难以置信的完美,形成一套独具个性的表达方式,你看这两句,“看梧桐影乱,听桃花水喧” ,是白话,没有人读不懂,但它又有文言的简练与工稳,更充满了意境。我便想,没有古典文学的功底,怎造得出这样韵味悠长的句子!
我读他的文字,完全被俘虏了,半天回不过神来。而他不仅在文字上独树一帜,更对园林有着独特的理解,亦时见精辟佳句:
“我一直相信园林是有灵魂的,我们必须和它灵犀相通才能真正地了解和懂得一座园子。所以我们必须游园,方能与它完全融合,就像你爱上一个女人,天天对她说爱是远远不够的,你得与她融合,在她的身体和灵魂中漫游。”
“所以,‘隐’是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最重要的特征,其基本的文化色彩是沉郁而婉转的。私园的墙总也不矮,门却显得低小,这是园主下意识的一个姿态,他所企望的是被这个世界遗忘,而绝非牢记,这便与皇家园林的钜丽、招摇恰成强烈对比。”
作者引领我们在园中漫游,让我们领略园林的诸般美妙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园林存在的缺陷,批评现代人心性的浮躁,很难像古人那样拥有一颗风雅而安静的心。他的笔已经由此伸展到了一个更加宽阔的领域,他试图寻找到园林与时代、与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某种深层的关联。是大散文,亦有大境界。我们甚至可以读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与追问。
“而进入现代,中国的园林已经基本失去了民族文化的色彩,几乎是在生硬地套用西方园林的模式,却又试图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可以说,中国的所谓现代园林只是西洋园林的基本要素与中国文化母体相遇时所导致的一次可怕的宫外孕。”
“我真是佩服古人的这份情趣,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生活搞得那么滋味绵长,而我们现代人却几乎丧失了对生活美感的经营与玩味的本能,我们从来没想到为我们的居所取一个有味道的名字,而全然将其符号化了。杜甫说他的家就是那‘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而我们却说:我家住二环路南4段124号附3号7幢C座5-3-12,邮编610041;我们为自己城市的两座大桥取的名字竟然叫‘一号桥’‘二号桥’。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不在今朝。”
《川园子》是一部有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的作品,它让读者了解园林(特别是川派园林)的基本知识、历史与文化以及建造技法,还告诉我们可以如何去赏园,去感受园林的意境。但它更在告诉我们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境界,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焦灼的灵魂将如何得到安宁,将去向何处。
他说:“……于是,园林成为我们理想中的家园,是我们的躯体和灵魂最终的归宿。”
川园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川园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