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

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铭鉴 著
图书标签:
  • 语文工具书
  • 语言文字
  • 词汇语法
  • 写作参考
  • 普及读物
  • 综合类
  • 2003年出版
  • 合订本
  • 咬文嚼字
  • 教学辅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ISBN:97875452137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197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为《咬文嚼字》(作者:郝铭鉴)2003年度的合订本。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目录

卷首幽默
特稿
语林漫步
过目难忘
一针见血
文章病院
百家会诊
时尚词苑
锁定名人
辨字析词
百期贺语
我与《咬文嚼字》
追踪荧屏
有此一说
词语春秋
借题发挥
百科指谬
教材扫描
探名小札
碰碰车
语坛掌故
汉字神聊
一字难忘
十字街头
向你挑战
语丝
雾里看花
有照为证
其他

前言/序言


《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是一部旨在汉语语言文化领域进行深度探索的合集。它汇集了2003年度在语言文字运用、词语辨析、汉字研究、文学批评以及文化现象解读等方面的精华文章。本书不拘泥于单一的体裁,既有严谨的学术论文,也有充满趣味的随笔,力求以多元化的视角,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活力。 本书的编纂,秉持着对汉语精益求精的追求,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揭示其背后深层的文化意涵。2003年,是语言文字发展中充满变革与机遇的一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本书正是捕捉了这一时代脉搏,对由此产生的种种语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在词语辨析方面,本书深入探究了许多当时流行或引起争议的词语,力图厘清其源流、准确的含义以及恰当的使用场景。这些辨析不仅有助于读者规范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文化的变迁。例如,对于一些网络新词的出现,本书会追溯其产生的语境,分析其构词方式,并探讨其在社会传播过程中的演变,为研究当代汉语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关于汉字的研究,本书延续了《咬文嚼字》系列一贯的严谨风格,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深入挖掘。这包括对古文字的考释,对汉字演变规律的梳理,以及对汉字在现代应用中出现的误用、错用现象的纠正。通过对汉字字源的追溯,以及对汉字结构和部件的细致分析,本书帮助读者重拾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在文学批评领域,本书挑选了2003年度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这可能涉及到对作家遣词造句的独到分析,对文体风格的精妙把握,以及对作品中语言技巧的赏析。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呈现,本书展现了语言的艺术性,以及语言如何承载和表达情感、思想与文化。 此外,本书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文化领域,探讨语言与社会、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关系。例如,会分析某些俗语、谚语的文化渊源,解读方言的独特魅力,或者考察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差异。这些跨学科的视角,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语言文字的工具书,更是一部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生动载体。 2003合订本的出版,是对当年语言文字领域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它汇聚了众多语言学、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编辑的智慧结晶,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场高质量的语言文化盛宴。本书适合所有对汉语语言文字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无论是语言研究者、文学爱好者,还是希望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收获。它鼓励读者在日常的阅读和交流中,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度,用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字词,用严谨的精神去理解语言的奥秘,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点上一盏台灯,静静地翻阅一本厚重的古籍,然后,一位博学的长者在你耳边低语,娓娓道来。它没有那些花哨的排版和绚丽的图画,纯粹是用文字的力量,一点点地渗透进你的内心。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沉静、内敛,却又充满了力量。它很少使用激烈的词汇,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你思考。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成语、俗语的解读,往往能挖掘出我们过去从未注意到的深层含义和文化渊源。比如,它解释“望梅止渴”时,不仅仅是讲了曹操的那个故事,还会分析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引申义,以及它所折射出的古代人的一种智慧和策略。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事物的洞察力。每次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自己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对语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翻开这本《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心里是带着点“找茬”的心态的。毕竟“咬文嚼字”这个词本身就带点吹毛求疵的意味,我心想,这得有多少字词被它“挑”出毛病来啊?然而,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彻底错了。这本书的“咬文嚼字”,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是“辨析”和“品味”。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仔细诊脉,深入浅出地揭示那些似是而非、似是而非的语病和误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语言的敏感度和辨别力。它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提供理由,分析根源,甚至给出更恰当、更精准的表达方式。尤其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用词错误,在书中却能被解析得头头是道,让你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之前一直是在“稀里糊涂”地用语言。更妙的是,它还会探讨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同音字、近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异,甚至是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和演变,这些内容都让人觉得既实用又有趣,仿佛是在参加一场高雅的语言派对,与各路“语言玩家”切磋技艺,交流心得。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学习几个新词”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语言背后那深邃而丰富的世界。《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枯燥乏味的语言学教科书,而是以一种极具启发性和故事性的方式,展现了文字的生命力。它会从某个看似不起眼的词语入手,然后层层剥茧,揭示出它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不同的文化信息。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容易被误用、滥用的词语进行的辨析,这种辨析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而是带着一种引导和教育的意味,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素养。它让你明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脾气”和“性格”,需要我们去用心去理解,去尊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仿佛能从每一个文字中,读出更多的信息和情感,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评分

这套《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着实是把我镇住了,简直就是语言文字界的“考古挖掘机”,把那些平时我们司空见惯,却又隐藏着无数门道和故事的字词,一一扒拉出来,让我们大开眼界。我尤其喜欢它那种钻研精神,不像某些“科普”读物,只是蜻蜓点水,告诉你“这个字是这么来的”,然后就没了。这本书则不然,它会追根溯源,从字形演变、字义变迁,甚至引申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让你明白一个词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演变,最终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模样的。就像拆解一个精密的机械,你会惊叹于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齿轮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匠心。记得有一次,我读到关于“‘说’和‘话’的区别”的文章,本来以为是老生常谈,结果书中从古代典籍中的用法讲起,结合当时的书写习惯和思维方式,解释得头头是道,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随口说出的“说”和“话”,背后竟然有如此微妙的界限和历史积淀。这种学习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与古人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在恍然大悟中,对文字生出无限敬意。

评分

这套《咬文嚼字(2003合订本)》绝对是那种“相见恨晚”的书。它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语言侦探”,带着你一起去破解那些隐藏在日常语言中的“谜团”。书中那些对词语的细致分析,简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但正是这种“吹毛求疵”,才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严谨和魅力。我记得有一篇关于“‘的’、‘地’、‘得’的用法”的文章,虽然听起来很基础,但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了不同用法背后所体现的逻辑关系和语感差异,我才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一直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它不是简单地给你一个规则,而是让你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而且,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上的语言变迁,比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这些内容都极具启发性。它让我明白,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体操”,让我的大脑在思考语言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和敏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