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译评(套装上下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1995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张舜徽主编,李国祥译注,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选编的。《资治通鉴译评(套装上下册)》原文300万字,译注600多万字,共20册。这对专门搞研究的人员来说弥足珍贵。但对一般人来说,手捧20册书,读通900万字,却是一件难事,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攻读。
作者简介
原爱民,1940年3月生,山西河津人。1961年7月毕业于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化工制造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9月上化学师训班。1962年7月毕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3月复职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任七中队政治指导员。遂入中国人民大学(函授)政治理论本科学习。1969年9月,学校改名为卫东化工厂,任办事组秘书、宣传科副科长,1972年恢复办学,学校更名为太原工业学校,任宣传科科长,1982年任讲师,1983年-1984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进修班学习毕业,1988年被评为政治经济学副教授。1989年后,学校依次名为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华北工业学院分院,中北大学分校。先后任宣传部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党委委员等。
1988年5月1日,获山西省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后又分获山西省先进理论工作者,太原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称号。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获山西省国防工办嘉奖一次。
2000年3月退休后任教学督导至2010年。学校现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册
一、纲纪为治
二、治道效能
三、唇亡齿寒
四、司马光论德才
五、君仁臣直言
六、李克论选相
七、吴起爱兵
八、选相未必选功臣
九、选人才用其长
十、国君莫昏庸
十一、调查研究知功过
十二、立木予金在取信
十三、太子犯法问师罪
十四、为宝者异
十五、坚持主张拒私求
十六、轻敌轻信入网罗
十七、田文求谏止过
十八、至诚求贤士
十九、公叔胡服上朝
二十、齐人王蠋宁死不屈
二十一、相如大义完璧归赵
二十二、先国之急将相和
二十三、田单抗燕多谋善断
二十四、田单攻狄问鲁仲连
二十五、赵奢收税不阿贵
二十六、疼爱子女当远谋
二十七、胶柱鼓瑟纸上谈兵
二十八、为国自荐显才能
二十九、毁廉三遗矢
三十、良将李牧
三十一、项羽求学不用功
三十二、天子蒙贵深居宫
三十三、丞相难见秦二世
三十四、刘邦请郦生谋
三十五、忠言逆耳利于行
三十六、约法三章得民心
三十七、不识好歹烹韩生
三十八、萧何推荐韩信
三十九、背水列阵活用兵
四十、韩信知人善任
四十一、刘邦夺天下
四十二、冒顿知地不能给
四十三、躬行节俭示子孙
四十四、改过不吝
四十五、选相将
四十六、张释之依法断案
四十七、汉文帝用季布
四十八、冯唐对文帝直言用将
……
下册
精彩书摘
刘休裕跟随宋明帝到岩山去打猎,他的随从在后方。
夜幕降,宋明帝派人别马脚,逼控刘休裕落马群殴使之亡,然后传呼“骠骑将军落马”腔。
宋明帝,假吃惊,派上御医去看望。
等刘休裕随从赶到时,刘休裕已经断了气,帝追赠刘休裕司空官衔按礼节葬。
建康百姓有传说,荆州刺史巴陵王刘休若有帝王至贵面相,宋明帝把这话告诉刘休若,刘休若害怕多忧伤。
三十日,任命刘休若为南徐州刺史。
刘休若的左右都说,刘休若如果返回京城,必定不免遭殃。
中兵参军王敬光对刘休若说:
“现在皇上处弥留,朝廷大权在中书省手里头,那伙小人气势汹,想全除皇亲便私求。
殿下名声传海内,接诏入朝无回头。
荆州甲兵十多万,土地方圆数千里。
上可匡救天子除奸臣。
下可保全领土顾自身。
与被赐死让家臣妻妾含泪不敢葬比起来哪个好?”
刘休若假装答应他,王敬先出去后,刘休若命人抓住他,向宋明帝报告后杀死王敬先。
刘休若死后,建安王刘休仁更加恐惧不安。
宋明帝与亲信杨运长商量身后事。
杨运长也担心宋明帝之后由刘休仁掌大权,自己一伙人不能专权,更赞成宋明帝送刘休仁上西天。
宋明帝的疾病曾一度出危情。
宫廷内外都寄希望于刘休仁。
宫内主书以下官员都评访刘休仁,预先巴结刘休仁,有些正在值班不能出宫的人都担心。
……
前言/序言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塑时代形象为目的的一本新作《(资治通鉴)译评》问世了。
《(资治通鉴)译评》,是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精选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每卷的精华,以诗译、诗评行形式加以集成,全书精选了618条,30万字。一般人十天半个月便可读完,他通俗、简明、精到、便利,可以快速得其要义,引以为鉴;如读者有时间通读《资治通鉴》,本书可以引路。
笔者经过多年的苦读和反复引鉴以后,萌生了对《资治通鉴》精简的想法。所以,就遂其体、集其要,以诗词的形式进行改编。由于《资治通鉴》也饱含韵味,有一气呵成之势。以诗词形式表达,表里如一,神韵怡人。使国韵洋溢着时代气息。诗译以后进行诗评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把思考、扬弃、融通以一贯之,解决了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贯彻了“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问题,带有直言、直书的味道,直击燧石,飞溅火花,引人观看。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民族。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开始,经甲骨、竹简到纸张,在同自然和社会的交往中,记了不少事,写了大量史,以《春秋》、《左传》、《史记》、《汉书》,以至《资治通鉴》等,都是以“资治”为目的,对当世的示范,对厌世以鉴戒,显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念,高度智慧和历史责任感,令人敬仰。现在,我们处于学习型、创新型的社会,我们的时代形象应更鲜明、更有特色。
1992年11月,张舜徽教授撰写的《(资治通鉴)全译》序中说:“通鉴的记人记事,原则性很强。凡是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和那些才德并高。有能力办事,积极替国家作出了贡献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作为当时的榜样和后世的借鉴。”这对我们写史、用史、鉴史的人来说,是有启迪和鼓舞作用的。
《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出五代。将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共294卷,一气呵成。按当时编者和作者的本意,是以“资治”为目的的,即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伦理、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诸方面的内容,是百科式的鸿篇巨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发掘。
资治通鉴译评(套装上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资治通鉴译评(套装上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