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心脑疾病)》是当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集萃,是学习、研究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范本,对指导临床、培养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下一步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脑系疾病
第一节 眩晕
1.丁书文医案(4则)
2.孔光一医案
3.王道坤医案(4则)
4.马智医案(4则)
5.刘志明医案(7则)
6.刘尚义医案
7.邢月朋医案(3则)
8.李士懋医案(3则)
9.李孔定医案(2则)
10.李可医案
11.李学铭医案(2则)
12.李英杰医案(2则)
13.杜建医案
14.张云鹏医案(2则)
15.张永树医案
16.张志坚医案
17.张崇泉医案(5则)
18.林求诚医案
19.邱健行医案
20.周学文医案
21.周炳文医案(4则)
22.徐经世医案(7则)
23.袁海波医案(3则)
24.郭振球医案(7则)
25.高体三医案
26.曹玉山医案(10则)
27.梅国强医案(2则)
28.黄保中医案
第二节 中风
1.王道坤医案
2.刘志明医案(2则)
3.邢月朋医案
4.李士懋医案(4则)
5.杜建医案
6.周绍华医案(8则)
7.周炳文医案
8.林求诚医案(8则)
9.郭振球医案
10.曹玉山医案(2则)
11.谢昌仁医案
第三节 风痱
林求诚医案(2则)
第四节 痫病
1.徐经世医案
2.曹玉山医案
3.黄保中医案
第五节 痴呆
杜建医案(2则)
第六节 颤证
1.李英杰医案
2.杜建医案
3.柴瑞霭医案
4.高体三医案
第七节 晕厥
黄保中医案
第八节 面瘫
1.李可医案
2.张崇泉医案
3.柴瑞霭医案
……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精彩书摘
二诊(2008年10月29日):服上药7剂后,头目眩晕有所减轻;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明显好转;饮食增加,便已不干;面转微红,舌黯稍红,苔转薄白,脉转弦细。血压:136/84mmHg(已服药),心率:75次/分。肝热渐清,阳亢渐平,痰湿渐化,头脑渐养,故头目眩晕有所减轻;心脾渐健,血行渐畅,痰湿渐化,心脉渐通,胸气渐伸,故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明显好转;中运渐健,气血渐生,肠得濡润,故饮食增加,便已不干;面转微红,舌黯稍红,苔转薄白,脉转弦细,皆为肝热渐清,阳亢渐平,痰湿渐化,心脉渐畅之征。药已中病,初见疗效,不另立方,为提高疗效,上方加罗布麻20g以增平肝清热、利水祛湿之功。取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自备降压药继服。嘱同前。
三诊(2008年11月6日):服上药7剂共14剂后,头目眩晕明显好转;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基本控制;饮食二便正常;面转红润,舌转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缓和。血压134188mmHg(已服药),心率:75次/分。肝热渐退,阳亢渐平,湿运痰化,头脑清新,故头目眩晕明显好转;心脾得健,气血有生,湿运痰化,心脉畅顺,胸气得伸,故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未作;脾胃得健,纳运恢复,故饮食二便正常;面转红润,舌转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缓和,皆为肝脾得健,痰化湿祛,心脉畅顺之征。药证相符,疗效显著,不再更方,上方继服。取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自备降压药继服。嘱同前。
四诊(2008年11月13日):服上药7剂共21剂后,头目眩晕,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未发作,饮食二便正常,已近临床治愈。面色红润,神志清醒,声音清晰。舌质淡红,舌体适中,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缓和。血压:132/84mmHg(已服药),心率:72次/分。肝平热清,阳亢消降,故眩晕止,血活瘀化,痰祛瘀除,心脉畅顺,气血和平,故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未发作。诸症基本消失,已达临床治愈,为巩固疗效,上方继服。7剂,水煎,早晚分服,日1剂。自备降压药继服。嘱同前。
按:患者有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等慢性病,心脏脾胃受累损害,加之伏案少动,劳累、思虑过度,《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损伤心脾,致心脾虚弱,一则无力帅血,二则中运呆滞,易生痰湿,营运不利,心脉瘀阻;性情急躁,郁怒交织,郁则气滞,怒则气逆,气机郁滞,一则郁久生热,肝阴亏虚,阳热亢盛;二则横逆乘脾伐胃,纳运失常,痰湿易生,气机不利,心脉瘀阻。至此形成了肝郁脾虚、痰瘀内阻的基本病机。肝阴匮乏,阳热亢盛,痰湿随气逆而上,干蒙清空,故头目眩晕,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云:“无痰不作眩”;心脾虚弱,无力帅血,中运呆滞,易生痰湿,气血运行障碍,心脉瘀阻,心失所养,痰湿阻滞,胸气不伸,故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中运呆滞,肠失濡润,故纳差便干;面色晦黯,舌质黯红,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皆为肝郁脾虚,痰瘀内阻,湿浊不化之征。
根据肝郁脾虚、痰瘀内阻的基本病机,以平肝健脾、化痰祛湿为法,用平肝定眩汤加减组方治疗。方中夏枯草清肝胆之火,平肝降压,天麻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白术益气健脾,燥湿祛痰,3味共为为君药。茯苓、葶苈子健脾渗湿,安神宁心,理肺宽胸,清泻水湿;丹参、檀香养血凉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郁金、元胡疏肝解郁,理气化痰。6味共为臣药。枳实、佛手、白蒺藜理气宽胸,疏肝和胃,解郁行气,以促血活,半夏燥湿祛痰,和胃降逆,4味共为佐药。川芎芳香走窜,活血通脉,引药达病所。炙甘草补益心脾肺之气,调和诸药,3味共为使药。以上诸药,共奏平肝健脾、化瘀祛湿之功效。二诊初见疗效,不另立方,为提高疗效,方中加罗布麻以增平肝清热,利水降压。三诊、四诊守方继服,肝平热清,阳亢消降,血活瘀化,痰祛湿除,心脉畅顺,气血和平,前后共服28剂,诸症明显好转,已达临床治愈。
本案袁师始终以平肝健脾、化瘀祛湿为法,药证相符,疗效显著,终获临床治愈。眩晕一病,多责之于肝,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盖肝体阴而用阳,性刚剽悍,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证多实热,少虚寒。其治疗宗《难经·十八难》“损其肝者,缓其急”以平肝为期,是其目的。袁师经常教导,平肝是总原则,根据不同病机,确定不同治法。肝气郁结以平肝理气,肝阳上亢以平肝潜阳,肝火上扰以平肝清火,肝困湿盛以平肝化湿,肝阴不足以平肝养阴等。这是袁师“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
前言/序言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心脑疾病)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心脑疾病)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