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电路(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为适应21世纪高频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内容包括: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噪声与干扰,高频功率放大器,各类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变换电路基础及基本部件,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数字调制与解调,软件无线电基础等。
本书以“讲透基本原理,打好电路基础,面向集成电路”为宗旨,强调物理概念的描述,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在若干知识点的阐述上,本教材有自己的特色,并在内容取舍、编排以及文字表达等方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不仅易教更便于自学,以解决初学者人门难问题。另外,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本书,每章后都有难度适当的习题,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对所述的基本电路利用EWB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电路仿真,同时还配有CAI教学软件。
绪论
0.1 通信系统的组成
0.2 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
0.3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1章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1 LC选频网络
1.1.1 选频网络的基本特性
1.1.2 LC选频回路
1.1.3 LC阻抗变换网络
1.1.4 双耦合谐振回路及其选频特性
1.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1.2.1 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模型
1.2.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1.2.3 多级单调谐放大器
1.2.4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2.5 参差调谐放大器
1.2.6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1.3 集中选频放大器
1.3.1 集中选频滤波器
1.3.2 集成宽带放大器
1.3.3 集成选频放大器的应用
1.4 电噪声
1.4.1 电阻热噪声
1.4.2 晶体三极管噪声
1.4.3 场效应管噪声
1.4.4 噪声系数
本章 小结
习题1
第2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2.1 概述
2.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1 工作原理分析
2.2.2 功率和效率分析
2.2.3 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简介
2.2.4 丙类倍频器
2.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DL2。FBD2.3.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2.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2.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
2.3.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2.3.5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2.3.6 高频功放的高频效应
2.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
2.4.1 直流馈电电路
2.4.2 滤波匹配网络
2.4.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
2.5 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简介
2.6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与功率合成电路
2.6.1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2.6.2 功率合成电路
本章 小结
习题2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3.1 概述
3.2 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2.1 产生振荡的基本原理
3.2.2 反馈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3.2.3 反馈振荡电路的判断
3.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3.3.1 互感耦合LC振荡电路
3.3.2 三点式LC振荡电路
3.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3.4.1 频率稳定度的定义
3.4.2 振荡器的稳频原理
3.4.3 振荡器的稳频措施
3.5 晶体振荡器
3.5.1 石英晶体谐振器概述
3.5.2 晶体振荡器电路
3.6 集成电路振荡器
3.6.1 差分对管振荡电路
3.6.2 单片集成振荡电路E1648
3.6.3 运放振荡器
3.6.4 集成宽带高频正弦波振荡电路
3.7压控振荡器
3.7.1 变容二极管
3.7.2 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
3.7.3 晶体压控振荡器
3.8RC振荡器
3.8.1 RC移相振荡器
3.8.2 文氏电桥振荡器
3.9负阻振荡器
3.9.1 负阻器件的基本特性
----------DL3。FBD3.9.2 负阻振荡电路
3.1 0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3.1 0.1 间歇振荡
3.1 0.2 频率拖曳现象
3.1 0.3 振荡器的频率占据现象
3.1 0.4 寄生振荡
本章 小结
习题3
第4章 频率变换电路基础
4.1 概述
4.2 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描述
4.2.1 非线性元器件的基本特性
4.2.2 非线性电路的工程分析方法
4.3 模拟相乘器及基本单元电路
4.3.1 模拟相乘器的基本概念
4.3.2 模拟相乘器的基本单元电路
4.4 单片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4.4.1 MC1496/MC1596及其应用
4.4.2 BG314(MC1495/MC1595)及其应用
4.4.3 第二代、第三代集成模拟乘法器
本章 小结
习题4
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5.1 概述
5.2 振幅调制原理及特性
5.2.1 标准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5.2.2 双边带调幅信号
5.2.3 单边带信号
5.2.4 AM残留边带调幅
5.3 振幅调制电路
5.3.1 低电平调幅电路
5.3.2 高电平调幅电路
5.4 调幅信号的解调
5.4.1 调幅波解调的方法
5.4.2 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5.4.3 同步检波
----------DL4。FBD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5.5.1 混频器原理
5.5.2 混频器主要性能指标
5.5.3 实用混频电路
5.5.4 混频器的干扰
5.6 AM发射机与接收机
5.6.1 AM发射机
5.6.2 AM接收机
5.6.3 TA7641BP单片AM收音机集成电路
本章 小结
习题5
第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
6.1 概述
6.2 调角信号的分析
6.2.1 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
6.2.2 调角信号的分析与特点
6.2.3 调角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6.3 调频电路
6.3.1 实现调频、调相的方法
6.3.2 压控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6.3.3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6.3.4 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6.3.5 间接调频电路
6.4 调频波的解调原理及电路
6.4.1 鉴频方法及其实现模型
6.4.2 振幅鉴频器
6.4.3 相位鉴频器
6.4.4 比例鉴频器
6.4.5 移相乘积鉴频器
6.4.6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
6.5 调频制的抗干扰性及特殊电路
6.5.1 调频制中的干扰及噪声
6.5.2 调频信号解调的门限效应
6.5.3 预加重电路与去加重电路
6.5.4 静噪声电路
6.6 FM发射机与接收机
6.6.1 调频发射机的组成
6.6.2 集成调频发射机
6.6.3 调频接收机的组成
6.6.4 集成调频接收机
本章 小结
习题6
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
7.1 概述
7.2 反馈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7.2.1 基本工作原理
7.2.2 数学模型
7.2.3 基本特性分析
7.3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7.3.1 AGC电路的工作原理
7.3.2 可控增益放大器
7.3.3 实用AGC电路
7.4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7.4.1 AFC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特性
7.4.2 AFC电路的应用举例
7.5 锁相环路
7.5.1 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7.5.2 锁相环路的基本应用
7.6 单片集成锁相环电路简介与应用
7.6.1 NE562
7.6.2 NE562的应用实例
本章 小结
习题7
第8章 数字调制与解调
8.1 概述
8.2 二进制振幅键控
8.2.1 2ASK调制原理
8.2.2 2ASK信号的解调原理
8.3 二进制频率键控
8.3.1 2FSK调制原理
8.3.2 2FSK解调原理
8.4 二进制相移键控
8.4.1 2PSK调制原理
8.4.2 2PSK解调原理
8.5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8.5.1 2DPSK调制原理
8.5.2 2DPSK解调原理
本章 小结
习题8
第9章 软件无线电基础
9.1 概述
9.2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9.3 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9.4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本章 小结
习题9
附录A余弦脉冲分解系数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第1、2版分别于2004、2009年出版。这次第3版所做的修订约达几百余处。其中大部分改动是使论述更为准确、严谨和易于阅读;另对少量错误和不当叙述做了更正。与第2版比较,增加了第8章数字调制与解调和第9章软件无线电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各章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在各章的习题之后增加了填空题。本教材力求做到可读性强,以减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困难,力求反映高频电子线路的新发展。
本教材曾获广西第二届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所对应的课程被评选为“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普通本科专业精品课程。
本教材特点如下:
(1)以“讲透基本原理,打好电路基础,面向集成电路”为宗旨,强调物理概念的描述,立足工程应用,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
(2)在内容取舍、编排以及文字表达等方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不仅易教更便于自学,以解决初学者入门难问题。
(3)重视基础功能电路,面向集成化电路,突出高频电子电路的特点。
本书参考学时数为56~72学时。
另外,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根据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制作了《高频电子电路网络课程》网站,该网络课程获第8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该网站教学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习题和试题库、EDA仿真库、元器件库、FLASH动画库、课件库、全课程录像视频库,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的互动学习平台。
本教材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卫东教授等编著,王卫东编写第1~7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编和定稿,陈冬梅编写第8章及各章思考题,胡煜编写第9章,另外,王臻、苏维娜、郑凌霄等也参加了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感谢郑继禹教授仔细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很好的建议。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从所列参考文献中吸取了宝贵的成果和资料,谨向各参考文献的著译者表示感谢。作者还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韩同平编辑辛勤有效的工作及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各方面的努力。作者深知,高频电子电路范围广,新知识多,我们对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水平十分有限,书中一定有不少错误和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刚拿到这本《高频电子电路(第3版)》,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不得不说,它确实像一本陈年的老酒,醇厚而有内涵,但同时也带着一股时代沉淀下来的气息。从内容编排上看,它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二极管、三极管在高频下的行为特性讲起,逐步深入到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等核心高频电路模块的设计与分析。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阐述都力求严谨,理论推导清晰,公式的引入也都有详细的背景解释,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电路时,能够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波形图来辅助理解,那些精心绘制的电路原理图和仿真结果示意图,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而且,它并没有止步于纯理论,书中穿插了相当一部分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手机通信、雷达系统等,这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高频电子电路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广度。虽然有些篇幅略显理论化,但总体而言,这是一本扎实、系统的高频电子电路入门读物,为深入学习相关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在高频领域进行实践操作的工程师来说,一本好的参考书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的第三版,在内容更新和实用性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际电路的设计考虑和参数选择。比如,在讲解滤波器设计时,它不仅给出了几种经典的近似方法,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指标要求进行权衡。书中还涉及了PCB布局和布线的一些高频特性影响,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实际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个设计精良的电路,如果PCB布线处理不当,在高频下很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书中的一些实例分析,像是关于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它会详细列出各个关键参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件来满足设计目标,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工程经验。虽然书中也有一些比较深奥的数学推导,但通过它提供的清晰讲解和实践指导,我感觉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背后的物理意义,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电路设计。
评分我当初选择这本《高频电子电路(第3版)》是因为它作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拿到手后,确实感受到了它的学术严谨性。书中对高频电子元件的特性分析,以及各种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都进行了非常透彻的讲解。特别是关于噪声、失真等在高频电路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它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方法和抑制手段。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解释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这一点对于我在选择和设计放大器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指导。此外,它还涉及了一些高频测量技术和仪器,这对于我们实际进行电路调试和性能评估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知识。虽然书中充斥着各种公式和理论推导,但它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系统的编排,让我能够一步步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渐理解高频电子电路的奥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反复研习的教材。
评分坦白说,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学习必备”的心态,但很快我就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更“硬核”一些。书中对一些高频现象的解释,比如寄生参数的影响、阻抗匹配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器件在高频下的非线性行为,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它不是那种“看了就能立刻上手做”的书,而更像是要“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的书。对于我来说,理解这些深层次的机理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遇到疑难杂症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书中有很多章节,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例如,关于振荡器的稳定性分析,以及如何抑制噪声和杂散信号,这部分内容就涉及到了大量的反馈理论和随机过程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才能完全消化。不过,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它迫使我去思考,去探索,去挑战自己已有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从业多年、但在高频电路方面总觉得有些“隔靴搔痒”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帮我系统梳理知识、填补空白的书。这本书的第三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相当不错,覆盖了高频电路的多个重要方面,并且在讲解中融入了一些较新的理论和技术。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一些复杂系统时,能够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模块,然后逐一进行分析,这种解构性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体结构与局部细节之间的关系。书中对一些关键元件在高频下的等效电路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进行电路分析,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这对于理解和设计实际的高频电路至关重要。虽然有些部分可能对初学者来说稍显晦涩,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而言,它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全面、更深入的高频电路知识体系。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好的书籍,能学到好多知识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籍,能学到好多知识
评分好书。
评分好
评分好书。
评分不错,买的书好好学习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