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2册,总定价58.6元,分别如下:
《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定价28.8元
《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定价29.8元
商品详情
书名: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
定价:28.80元
作者:彭小池 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
出版日期:
ISBN:9787802228610
字数:218000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书 名: 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作 者:承良
I S B N :9787555503583
出 版 社: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字 数:240000字
页 数:246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370克
定 价:29.8元
目录
《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
《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编辑推荐】
本书没有满篇的道理,只有*实用的教子方法;
本书没有枯燥的说教,只会让您在愉悦中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
本书没有空洞的故事,全都在述说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的关爱。
【主要内容】
当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取资讯的途径增多,不少孩子出现了生理与心理的早熟现象。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以前活泼可爱,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情绪波动大,任性,叛逆,沟通起来特费劲。本书以全新的教子理念,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清除成长烦恼,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前言】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的对话。然而,许多父母发现,他们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时常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形,原本是关心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本身的问题?多数父母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实际上,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据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流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了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问题和想法,首先*想倾诉的是自己的朋友谈,其次是老师,再次是父母。不少父母也明显感觉到孩子“不听话”了,彼此交谈越来越难。因此,很多父母开始用教训、命令、责骂、呵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实际上,这些沟通方式都是消极的,长期如此,会让孩子封锁自己的心灵,对父母产生敌意,严重破坏亲子关系。不可否认,普天下所有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然而,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是父母在亲子沟通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书为父母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亲子之间建立起一个快乐、愉悦的交流平台。这些技巧包括:“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主动夸奖孩子,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隐私,有选择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效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犯错时批评有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凡此种种,都要求父母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的生活;以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基础,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接纳并体会孩子的感受及想法;对待孩子必须公平公正,坦诚开放;对孩子讲话要简明、具体和清楚,多赞扬与鼓励,少批评与责备。
父母唯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与其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作者简介
卢志丹,潜心于家庭教育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投入了颇多关注和思考,已出版多部研究论述,如《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主》、《成功教子的46个关键点》,深受家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畅销不衰。
......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本书的论述堪称一绝。在如今这个“即时满足”的时代,教会孩子等待、努力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简直是育儿的终极挑战之一。书中深入分析了“代劳”对孩子独立性培养的隐性伤害。它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总想替孩子收拾烂摊子,以及这种行为如何悄悄地削弱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接着,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任务分配与成就反馈系统”,它巧妙地将家务和学习融入到家庭共同体的责任划分中,让孩子从“被安排”转变为“主动承担”。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强调了“庆祝努力”而非仅仅“关注结果”的重要性。这种积极的强化,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读完后,我不再把孩子的事情看作是需要我时刻盯紧的负担,而是看作是他个人成长的宝贵练习场。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整个育儿过程都变得轻松且充满期待。
评分我一直困惑于为什么自己明明很爱孩子,沟通起来却总是充满火药味。这本书像是一盏及时雨,它非常坦诚地剖析了成年人自身在亲子关系中的“投射”问题。作者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解决的情绪的再现。比如,如果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严厉的批评,那么在教育孩子时,就很容易不自觉地采用高压或讽刺的语气,即使本意是好的。书中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自我觉察”工具和练习,引导父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地雷”。这要求我们不仅仅是阅读和学习育儿知识,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疗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学习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成熟、理智的个体。当我开始正视并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时,我惊奇地发现,孩子对我的反馈也变得更加积极和开放了。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那些空泛的育儿指南,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孩子成长的肌理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亲子沟通技巧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耐心。书中没有那些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一步步地打破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壁垒”。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倾听孩子“未说出口的话”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它教我们不要急于下判断,而是要捕捉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情商雷达”,对孩子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和表达方式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在为一件小事生气,实际上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深层的原因往往隐藏着对关注的渴望或是对规则的不解。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像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去温和地引导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压制或忽略。那种循序渐进、以退为进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管教”绝不是控制,而是一种赋能。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体现了一种知识的严肃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完美结合。它不是那种只有理论、读完不知如何下手的“空中楼阁”,而是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书中穿插的许多情景模拟对话,非常贴近中国家庭的现实语境,让人读起来有强烈的代入感。比如,面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时的冲突处理,书中给出了好几套不同情境下的应对脚本和心理建设步骤,而非一个简单的“收走手机”的粗暴指令。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对于“正面管教”的理解非常立体。它不是提倡放弃所有惩罚,而是强调惩罚必须是有教育意义的、与错误行为相关的“自然/逻辑后果”,并且全程保持对孩子的尊重和共情。这种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的教育方式,极大地缓解了我过去那种“要管束就要严厉,要慈爱就要放任”的矛盾心理。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兼顾权威性和亲密感的第三条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让孩子听话”的层面,更着眼于塑造孩子健全的独立人格和强大的内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界限感”的构建那一章节。在现今很多家庭中,父母要么过度溺爱,要么过度控制,这两端都恰恰是破坏孩子安全感和自主性的元凶。作者巧妙地阐述了如何既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又能坚定地设立清晰、合理的规则。这种平衡的艺术,是无数父母在实践中摸索却常常不得要领的难题。书中详细描绘了在设定界限时,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如何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而不是仅仅屈服于权威。这套方法论不是僵硬的口号,而是渗透在日常互动中的哲学。它让我明白了,一个拥有清晰界限的孩子,未来在面对社会复杂环境时,会展现出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和更清晰的自我认知。这对于培养一个内心强大、不轻易被外界价值观裹挟的未来成年人来说,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