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伴隨著大熊貓繁育領域“三難”問題的解決,圈養大熊貓種群實現瞭自我維持和發展壯大。在此基礎上,大熊貓的野化培訓和放歸纔有實現的可能。放歸,不僅可以減緩圈養大熊貓的壓力,也是大熊貓遷地保護的最終目的。從2003年開始,圈養大熊貓的野化培訓走過瞭艱難的道路,有過收獲,也有過挫摺,項目團隊都剋服睏難堅持走瞭過來。如今,經過野化培訓的“淘淘”已經在野外生活瞭一年有餘,剛放歸不久的“張想”也逐步適應瞭野外的環境。這不僅是對科研工作人員最大的迴饋,更是大熊貓保護工程嚮前推進的一大步。
《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以圈養大熊貓的野化培訓和放歸研究為主,圍繞相關的評價體係、技術手段、飼養管理和監測方法,結閤大熊貓的生物學特性及野化放歸的研究背景進行瞭較為全麵的介紹,並匯集瞭大量相關的科研數據及珍貴圖片,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是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和放歸研究方麵首次問世的專著。
《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不僅適閤相關工作研究人員之用,也適閤其他野生動物放歸研究參考,同時也是動物愛好者的閱讀收藏佳品。本書由張和民等著。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背景
第一節 放歸研究的曆史與現狀
第二節 野生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現狀
第二節 圈養大熊貓種群發展與現狀
第四節 野外救護大熊貓放歸迴顧
第五節 圈養大熊貓放歸需求
第二章 大熊貓生物學特徵
第一節 大熊貓的曆史演化
第二節 大熊貓的生境選擇及利用
第三節 大熊貓的行為生態及種間競爭
第四節 繁殖生態學和分子生態學
第三章 野化培訓環境與技術
第一節 野化培訓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野化培訓圈
第三節 野化培訓技術方法
第四節 野化培訓的數據采集與處理
第四章 亞成體和母獸帶仔野化培訓
第一節 野化培訓階段劃分
第二節 野化培訓方式與對象
第三節 野化培訓實例
第五章 野化培訓大熊貓飼養管理
第一節 飼料組成
第二節 營養供給
第三節 不同階段的日常管理
第四節 幼仔的抓捕和頸圈的佩戴
第六章 野化培訓大熊貓幼仔的行為發育
第一節 行為譜及相關參數的定義
第二節 野化培訓大熊貓幼仔的行為發育(以“淘淘”為例)
第三節 幼仔行為和介質利用的時間分配
第四節 野化培訓大熊貓幼仔行為發育的階段劃分和關鍵期
第五節 野化培訓幼仔與圈養幼仔的行為發育比較
第六節 野化培訓大熊貓幼仔的行為節律與時間分配
第七章 微生境利用
第八章 大熊貓野化培訓期間的疾病預防與監測
第九章 大熊貓野化放歸的遺傳學分析
第一節 圈養種群基因豐富度
第二節 大熊貓野化放歸的遺傳性原則
第三節 野化放歸實施的遺傳學建議
第十章 野化培訓大熊貓選拔評價體係
第一節 野化培訓個體選擇體係
第二節 野化培訓成效評估指標
第十一章 大熊貓放歸棲息地選擇
第一節 放歸適宜棲息地選擇應考慮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 放歸候選地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第三節 放歸候選地選擇的科學性評估
第十二章 放歸大熊貓監測與研究
第一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二節 安全監控
第三節 圈養大熊貓放歸實踐
主要參考文獻
彩圖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背景
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物種與其棲息環境之間相互作用、係統進化而形成的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的有機體、景觀和遺傳資源的總稱,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係統多樣性(王獻溥和劉玉凱,1994)。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社會帶來瞭重大變革,改善瞭人們的生存環境,擴大瞭人類的生態足跡,然而這些發展也導緻瞭環境問題的爆發,如人口爆炸、環境汙染、森林破壞、物種滅絕等(Carson,1962;德內拉·梅多斯等,1984)。當人類麵臨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時,環境保護學者呼籲在尚未遭受破壞的區域或生態係統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以保護物種(特彆是珍稀瀕危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或建立動物園、植物園以保存從野外救護的稀有動物或移植的植物個體及其器官。截至2009年,全世界麵積在1000km以上的自然保護區就達4500個之多;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以來,到2011年底,已有陸地自然保護區2640處(不含港、澳、颱地區),占我國陸地麵積的15.43%。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當前保護生物學研究的核心與重點,實行對珍稀瀕危野生生物保護的主要措施包括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就地保護是以保護野生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及其種群數量為策略,如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遷地保護則是研究珍稀瀕危物種的人工繁殖技術、擴大飼養種群、延續生物物種、保存基因資源,以及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兩種保護措施的連接點就是將人工圈養繁殖的動物個體,經野化後放歸到該物種現有棲息地或曆史上曾經分布的地域,以補充或重建野生種群,從而達到保存物種的目的,即放歸。
放歸是一項復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多學科知識的整閤與協調,需要對放歸對象的生態生物學特性有較為係統地瞭解,因此,前期研究是進行珍稀瀕危物種野外放歸的基礎。
大熊貓因其憨態可掬的形態、黑白相問的外錶、獨特的食物結構.以及隱秘於高山竹林的生活方式,一直吸引著國內外政府機構、科學傢、非政府組織、新聞媒體和普通民眾的高度重視、極大關注、探索激情及近距離欣賞樂趣。大熊貓在中國幾韆年的文明史中,常常被文學傢、詩人、史學傢和地理學傢等在字裏行間賦予神秘色彩(鬍錦矗,2008)。在世界上,自1869年法國博物學傢戴維神父在四川穆坪(現寶興縣)鄧池溝發現並命名大熊貓以來,國外探險傢或狩獵者紛至遝來,深入川西地區的密林深處,探尋野生大熊貓的生活奧秘、獵殺大熊貓、製作皮張標本、捕捉大熊貓個體,甚至偷運齣境,飼養和展覽於國外的動物園。
……
前言/序言
動物放歸始於1907年,15隻美洲野牛放歸到新建的保護區內。到2013年全世界近500種動物被嘗試放歸野外,但動物放歸的成功率一直很低,隻有近10%的放歸動物成功建立瞭可以自我維持的野外種群。
我國的動物放歸研究起步較晚,隻有不到10種動物進行瞭放歸試驗,除揚子鰐和硃鶥放歸比較成功外,其餘動物的放歸尚處於試驗階段。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保護動物的旗艦物種。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閤作在四川臥龍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對大熊貓進行瞭生物學、生態學等基礎研究,並從此逐步揭開瞭這一神奇動物的神秘麵紗。至今從宏觀到微觀,從對大熊貓分布地的生物多樣性到個體的遺傳學甚至分子水平的各種研究都可謂碩果纍纍。我國於1953年開始對大熊貓進行人工飼養和人工繁殖研究,到2005年成功解決瞭大熊貓繁殖領域的“三難”問題(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全國大熊貓圈養個體也已經發展到370多隻,大熊貓人工圈養種群終於可以自我維持,並發展壯大。
雖然遷地保護取得瞭較好成績,但根據我國前三次的野生大熊貓普查結果來看,其結果並不令人十分滿意。野生大熊貓的6大分布區中還存在許多潛在風險,如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山係中,大熊貓棲息地的破碎化隔離瞭野生大熊貓種群之問的基因交流,這些小種群的生存持續性受到嚴重威脅,如果不實施人工乾預,孤立的小種群大熊貓可能走嚮滅絕。因此,在這些地區的大熊貓小種群急需復壯,需通過增加遺傳多樣性,以保持種群繼續生存的能力與活力。
於是,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於2003年開始瞭人工繁殖大熊貓的培訓與放歸科研項目。2006年4月,我們把通過精心培訓的大熊貓“祥祥”放歸到瞭野外,雖然“祥祥”在野外隻生存瞭不到一年就死於與同伴的競爭,但這次放歸給我們這些科研人員以啓迪和方嚮。
由於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此項研究被迫中斷。待我們稍稍安定,住在帳篷中的科研人員又於2010年再次啓動大熊貓的放歸研究項目。這次的培訓采用瞭多種創新手段,包括母獸帶仔培訓、音頻項圈技術(這些方法許多方麵得益於大熊貓“祥祥”)。2012年11月大熊貓“淘淘”又放歸瞭,到今天已滿一年。它不但生活得很好,還學會瞭建立自己的“小傢”。目前,大熊貓培訓梯隊已經建立,每年將有培訓閤格的大熊貓個體放歸野外,將對大熊貓小種群的復壯給予持續不斷的支持。
人類的乾預無論做得多好,最終檢驗的尺度都是看野生大熊貓種群是否得到瞭有效保護。雖然大熊貓棲息地和潛在棲息地保護是當務之急.但是我們要做的工作也還有很多,人工繁育大熊貓的培訓放歸甚至重引入隻是遷地保護的手段之一,我們為這一分支工作,哪怕耗費一生精力也是值得的。但大熊貓的保護和它所代錶的整個環境、整個生態係統的保護卻是全社會的責任。
著者
2013年10月
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