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钝吟杂录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钝吟杂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冯班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63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225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1
字数:1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冯班撰《钝吟杂录》十卷,分《家戒》、《正俗》、《读古浅说》、《严氏纠谬》、《日记》、《诫子帖》、《遗言》、《通鉴纲目纠缪》、《将死之鸣》。涉及经学、小学、诗法文论、字学笔法、读书法等,为研究明末清初思想、学术、文学、书艺,以及虞山诗派的诗学理论,提供了基本史料。《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钝吟杂录》为《钝吟杂录》的首次系统整理,以清康熙十八年原刻《钝吟全集》本为底本,校以嘉庆间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本,并录《汇钞》本中颇有参考价值的何焯评语,以注释的形式缀于每一条之后。附录部分辑录了冯班《钝吟老人文稿》中与《钝吟杂录》条目所述相关的文章、何焯《义门读书记》引冯班语、其他版本序跋、冯班传记资料以及书目提要等,以利读者参考。

目录

钝吟杂录叙
钝吟杂录
卷一 家戒上
卷二 家戒下
卷三 正俗
卷四 读古浅说
卷五 严氏纠谬
卷六 日记
卷七 诫子帖附社约
卷八 遗言
卷九 通监纲目纠谬
卷十 将死之鸣
附录一
冯班相关文章
附录二
何焯义门读书记引冯班语
附录三
钝吟全集序
附录四
冯班传记资料
附录五
论及冯班文
附录六
相关提要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

评分

挺不错的,活动的时候买的,很实惠

评分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评分

很好,商品包装及送货都不错

评分

为《钝吟杂录》的首次系统整理,以清康熙十八年原刻《钝吟全集》本为底本,校以嘉庆间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本,并录《汇钞》本中颇有参考价值的何焯评语,以注释的形式缀于每一条之后。附录部分辑录了冯班《钝吟老人文稿》中与《钝吟杂录》条目所述相关的文章、何焯《义门读书记》引冯班语、其他版本序跋、冯班传记资料以及书目提要等,以利读者参考。

评分

冯班撰《钝吟杂录》十卷,分《家戒》、《正俗》、《读古浅说》、《严氏纠谬》、《日记》、《诫子帖》、《遗言》、《通鉴纲目纠缪》、《将死之鸣》。涉及经学、小学、诗法文论、字学笔法、读书法等,为研究明末清初思想、学术、文学、书艺,以及虞山诗派的诗学理论,提供了基本史料。《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钝吟杂录》为《钝吟杂录》的首次系统整理,以清康熙十八年原刻《钝吟全集》本为底本,校以嘉庆间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本,并录《汇钞》本中颇有参考价值的何焯评语,以注释的形式缀于每一条之后。附录部分辑录了冯班《钝吟老人文稿》中与《钝吟杂录》条目所述相关的文章、何焯《义门读书记》引冯班语、其他版本序跋、冯班传记资料以及书目提要等,以利读者参考。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必然是精品,推荐。

评分

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