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是以经济学说发展历史为线索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与文学人物巧妙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本通俗有趣的学术著作。作者E·雷·坎特伯里以神奇的方式,将亚当·斯密与牛顿宇宙秩序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凡勃仑、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与大萧条、沃尔夫《虚荣的篝火》与里根经济学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同时也说明了这些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故事,作者引导我们仿佛置身于自封建制度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变迁历程,从而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及其重要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政策主张。
作者简介
作者 E·雷·坎特伯里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译者 陈叶盛,女,1980年生,湖北省大悟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思想史、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成果包括以下译著:《产业组织经 济学》、《经济学百科全书》、《解读亚当•斯密》和 《创新的先知》等。另有译文和学术论文若干。
目录
详细目录
序言
引论
第1章 封建制度及其经济社会的演化
第2章 亚当·斯密的伟大见解
第3章 边沁和马尔萨斯:享乐主义者与“牧师”
第4章 收入分配:李嘉图与马尔萨斯
第5章 冰冷的贫困与火热的穆勒激情
第6章 卡尔·马克思
第7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繁荣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第8章 托尔斯坦·凡勃仑引领美国工业航船
第9章 爵士乐时代:战争的后果和大萧条的序幕
第10章 凯恩斯与大萧条
第11章 若干现代凯恩斯主义者
第12章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深入的反革命
第13章 经济增长和技术:熊彼特与资本主义的运动
第14章 资本主义的多重面孔:加尔布雷斯、海尔布伦纳与制度经济学
第15章 赌场经济的兴起
第16章 全球经济
第17章 攀登经济学理论的高峰
第18章 2008年的住房和信贷危机
第19章 2007—2010年的经济大衰退
第20章 经济学的未来
常用术语汇编
阅读材料评注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第 1章 封建制度及其经济社会的演化 第1章 封建制度及其经济社会的演化 想要了解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研究没有进入到有着神职人员的中 世纪这一点并不困难。尽管这些市场即将重现,但当时并未运行。在当今经济学 家所言的“生产要素”之中,土地占据主导地位。那些寻求财富和权力的人必然 会寻求土地。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与最现代的经济不同,那时的土地通常是不出 售的。封建主义按照以土地为中心的方式来管理生产,主导着整个中世纪。 欧洲封建主义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系,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中世纪的欧洲不同部分奉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即使如此,欧洲封建主义总体 上还是保持稳定,这是一种无政府制度主导下的稳定。由于这个制度对于土地贵 族阶级明显要比对其他阶级来得亲切和温暖,所以封建主义没有给市场打开方便 之门。 尽管如此,欧洲一直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和多变的气候以及不同作物和牲畜 等,所以一旦旅行能够相对安全,不同类型的商品能够相互交换就变得极有可 能。商人必须能够安全旅行,这样他们才可以在不同的城镇出售他们的产品。同 时, 社会必须保持足够和平,这样才可能有城镇。因此,法律和秩序成为封建主 义衰退和市场新生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的形成历经了几个世纪。我们虽然不能确定封建主义彻底转变为市 场体系的确切时间,但我们可以确定带来变化的主要力量。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 那样,即使市场的种子随着改革之风而来,它也会因为重商主义的势力而减缓盛 开的速度。最后,只有两位令人称奇的大师———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才可能使社会重回和谐之路。2 经济学简史 —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二版) 1.1 托马斯·阿奎奈和世界观
在中世纪,世界观主要为宇宙观所占据。在这个饱含和谐统一的宇宙中,万 物都体现了上帝的存在和精神。此外,在庞大的生物链中,宇宙的每一部分都有 其自身不可改变之处。上帝由低等到高等排列生物。树木的地位高于草本植物。 每个草本植物、树木、鸟、兽和鱼都有其特殊的地方并为它的上帝即造物主 服务。 中世纪的世界观非常适合封建主义———在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经济体系中,每 个人都有其明确的位置。在这个世界观中“理性知识”和信念不存在冲突。托马 斯·阿奎奈(Thomas Aquinas,1225—1274)的《神学大全》完整而权威地阐述 了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即适当的生活要求每一个阶级按照上帝的法则和自然规律 履行其义务。 然而,这种世界观并不意味着没有“经济思维”产生。尽管阿奎奈强烈反对 为了利息而贷款,反对为了利润而交易,但他并没有体现出对平等分配私有财产 的偏好。事实上,任何对物品和服务的交换是否妥当的主要鉴定标准,是交换是 否威胁到了等级制度。根据阿奎奈 的观点,一个公正的价格应当使卖者维持在其 社会阶层。由于阿奎奈的经济学观点融合了他早期的宗教信仰,因而直到文艺复 兴时期,脱离了宗教来源的科学才得以诞生。 现在我们在通往当今资本主义和现代经济学的道路上开始漫长的旅程。在古 代世界进行短暂停留之后,我们的第一站是真实世界的封建主义,这一资本主义 之前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涵盖了中世纪时期从西罗马帝国的 崩溃(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灭亡(公元1453年)这1 000年 间的特征。 历史学家或多或少地都被迫将巨大的时间跨度归结在一起并冠之以名称(比如 远古世纪或者中世纪),为的是给历史一个连贯的顺序。但显然时代的变迁并非如此 简单。例如,西罗马帝国崩溃在中世纪,而东罗马帝国在诞生的同时西罗马帝国 并没有完全灭亡。大量的罗马文明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活下来,并随着中世纪 文明开始发展而发生改变。一些罗马的经济遗产对封建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 中世纪前的发展
西欧的封建主义发源于西罗马帝国的奴隶经济。奴隶当然就没有经济用途 了,除非他们的生产能足以保证他们日常工作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食品、衣 物以及住房,加上些许剩余。在古代,奴隶是剩余的主要生产者。古希腊雅典城 作为民主诞生地而著名,但即使在它最“民主的”时期,也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3
第 1章 封建制度及其经济社会的演化 口是奴隶。雅典妇女几乎没有财产权,结婚不需要本人同意,并在男性亲属的监 护下生活。 罗马帝国是一个依靠奴工(也有大批免费的工匠和劳动力)的中央集权政治 官僚机构,而这些奴工隶属于主要城镇和庞大农园(别墅)。在从希腊罗马文明 末期开始到10世纪前10年的这段黑暗时代,那些没有被来自于北部和东部的野 蛮人所摧毁的庄园成为拥有大量土地的不动产。 ① 一些被严重损坏的罗马城市蜕 变为城镇和村庄。直到人口下降使得劳动力变得稀缺和昂贵时,奴隶才获得解 放。虽然奴隶制并没有随着罗马帝国的消失而消失,但是在西欧范围内奴隶制的 规模在迅速缩小。 ②
由于5世纪末期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动乱,法律和秩序开始崩溃。帝国的公民 再也不能依赖古罗马集权的控制和法律权威的保护。此外,大量希腊罗马文明随 着政治秩序的崩溃而消失。 1.3 封建主义发展简史
6世纪以前的欧洲非常野蛮。一个人要想得到“自由”,就必须成为武士并 拥有武器。战争是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掠夺(当时的一种经济和政治形式)的 范围包括牛、饰品和奴隶,以及为下一次攻击而准备的武器。 不过,成功的掠夺者他们本身就是他人掠夺的目标,故掠夺成为了如何生 产、分配货物和服务的一种低劣的“解决办法”。同时人们肯定也会保护他们所 拥有的财产,因此,相互自卫的社会在现存的农业经济框架中逐渐演进和发展。 封建主义是以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为依托的。虽然人不再只考虑自己(尽管有 例外),但生存链没有被完全打破,而是以其他形式存在。农奴———封建经济范 围下最底层的人———被土地束缚,为维持生存和寻求保护而向农奴主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控制了农 奴和所有重要土地的奴隶主向他们的主人,即国王或者公爵 提供服务。贵族和那些成为骑士或勇士的人相互提供保护。社会金字塔的顶端是 国王,即菲利普·奥古斯塔斯(Phillip Augustus)国王或约翰(John)国王,他 们能同时掌控土地和农奴。当然,国王可以将控制权一级一级传给他人。 在贵族阶层中,婚姻、土地和政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13世纪皇家婚姻 的例子是对这种状况的最佳诠释。1200年1月,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塔斯 在诺曼底战胜了英格兰国王约翰;为了锁定胜局,作为和平条约的一部分,两国 决定联姻。约翰的姐姐埃莉诺(Eleanor)有两个适龄女儿,13岁的尤里卡(Ur-4 经济学简史 —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二版) raca)和12岁的布兰齐(Blanche)(法律规定女孩成人的年纪是12岁,此后可 以参与政治联姻和获得财产权)。正巧,13岁的法国王位继承人路易(Louis)迫 切需要新娘。约翰国王的母亲也就是公主的奶奶艾奎丹王朝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选定了布兰齐为新娘。 约翰承诺把他的法国土地和20 000银质马克作为布兰齐的嫁妆。嫁妆包括 位于法国东北部阿图瓦(Artois)的法国皇室属地。这些嫁妆也是和平条约的一 部分。因此,布兰齐的故事与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的《欲 望号街车》中的布兰齐相比,同样带着习俗和命令的性质,但没有激情。路易的 布兰齐决不会说:“我一直依赖着一位善良的陌生人。” ①
就像布兰齐和路易的关系一样,家庭几乎不会影响一名男子对其领主或国王 尽责,相反,国王和其他领主控制着诸侯的家庭,因此妇女和儿童几乎没有社会 权利。在英格兰,不经过领主的同意女人是不能结婚的,甚至领主可以通过转让 其被监护人的婚姻来收取一定的费用。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英国国王约翰在 1214年以2万马克向埃塞克斯伯爵杰弗瑞·德·曼德维尔(Geoffrey de Mandev- ille)出让了他于1200年即已终止婚姻的第一任妻子格洛斯特的伊莎贝拉(Isa- bella of Gloucester)。 如同其他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一样,国王约翰也无法由自己一手掌控所有的 资产,他将土地分 配给那些由他自己任命的地位稍低的贵族。之后,国王册封的 贵族将土地转租给实际上的耕作人,通过这种方式国王约翰进一步扩大了权力范 围。耕作权使得这些转租承租人(被称为农奴或“自由”的农民)有义务向打着 国王名义的贵族们提供军事和其他服务。 从所做的工作来看,农奴就如同罗马经济中的奴隶,但产权制度发生了变 化:“合同”规定的义务已取代奴役。中世纪早期,人口稀疏和农奴与贵族势力 联合防御的需要使得农奴制度势在必行。我们不能确定欧洲中世纪期间以及之前 的人口变化趋势,但总体感觉是,罗马帝国时期人口数量由于6世纪黑死病的流 行而加速下降。这一流行病持续了50多年,直接导致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制度是用土地来束缚农奴的,这一点明显优于奴隶 制度。只要国王的直属封臣仍忠于自己的领主,他们就不必担心他的奴隶会被抢 走或者离开他们。而且农奴至少享有一些他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以及免遭强盗掠夺。 即使土地变更了主权,农奴还是被不成文的契约拴在土地上并要继续对之后 的领主履行其义务。庄园通常以遗产形式传给下一任领主。因此,个人之间的关 系主要由演变成普通法律形式的习惯所决定,而不是由经济效率决定。 土地使用权一般由长子继承,而未婚的女儿和更小的男性没有继承权。妇女 只能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份额。封建制度的意图在于封地的延续,而不是家庭或其 成员的生存。 土地偶尔也会因国王出资而被“出售”。英格兰的一位修道院编史官(修道 院的修道士提供了封建制度的大量信息)记载了1017年埃尔顿(Elton)村以505
前言/序言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是以经济学说发展历史为线索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与文学人物巧妙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本通俗有趣的学术著作。作者E·雷·坎特伯里以神奇的方式,将亚当·斯密与牛顿宇宙秩序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凡勃仑、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与大萧条、沃尔夫《虚荣的篝火》与里根经济学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同时也说明了这些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故事,作者引导我们仿佛置身于自封建制度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变迁历程,从而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及其重要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政策主张。
评分
☆☆☆☆☆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2版)》是以经济学说发展历史为线索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与文学人物巧妙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本通俗有趣的学术著作。作者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同时也说明了这些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评分
☆☆☆☆☆
《中国文化要义》
评分
☆☆☆☆☆
译者 陈叶盛,女,1980年生,湖北省大悟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思想史、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成果包括以下译著:《产业组织经 济学》、《经济学百科全书》、《解读亚当•斯密》和 《创新的先知》等。另有译文和学术论文若干。
评分
☆☆☆☆☆
《中国文化要义》
评分
☆☆☆☆☆
了解经济学不错的一本书 不过最好还是有一定经济学基础读着更好
评分
☆☆☆☆☆
评分
☆☆☆☆☆
作为经济学的参考书很不错的选择
评分
☆☆☆☆☆
《中国文化要义》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原书于1949年·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