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孩子被各种诱惑和危险包围!
早恋、暴力游戏、互联网、打架、犯罪、歧视……
不要逼孩子成为天才,如果天才之路要留下灵与肉的重创,为什么不让孩子做个普通人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危机四伏,网络游戏、早恋、色情、吸毒、打架、犯罪……时刻诱惑着孩子们。家长呀,保护好你的孩子,别因为你的一点疏忽,铸就孩子…生的不幸。
在成长的路上,允许落后,但不能掉队和倒下。
家长,别忘记监护的重任。
内容简介
《家长学校培训教材·为孩子当好监护人:帮孩子远离伤害》编写指导思想明确,贴近生活,注重实用,针对未成年人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为家长介绍科学正确的监护方法。是家长教育子女,帮孩子远离伤害的必备读本,也是一本适用于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法教材。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定监护人必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但究竟如何履行职责和义务,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为孩子当好监护人》一书为读者提供了基本的监护知识,值得广大家长认真阅读。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赵忠心
鲁迅先生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所以科学与理性的亲子之爱是需要指导的。《为孩子当好监护人》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父母的“使用说明”。
——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 宗春山
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远离各种危险、平安成长一生,是法律赋予我们做父母孩子监护人的职责。《为孩子当好监护人》用一个个生动案例故事,为广大家长、学校、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教育方法。
——全国妇联特聘婚姻与家庭讲师、知心妈妈 牛琳
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伤害,监护人的责任是做他们身体的守护者,防患于未然。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亲情的理解和抚慰,监护人的责任是做心灵的指导师,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让所有的家长,眼睛不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和快乐,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学会用真诚的爱心呵护孩子,做孩子合格的监护人!
——《好父母好朋友〉作者 吴绮玲
目录
第一章 让我们好好关注孩子——监护人的责任重如泰山
监护和监护人
谁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章 换一个视角认识孩子——未成年人的权利不容侵犯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
受教育权
隐私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平等参与权
孩子的财产权不可侵犯
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未成年人的受赠权
未成年人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第三章 让亲情呵护孩子成长——监护人的责任不容推卸门
监护人不得放弃抚养未成年人
监护人不得虐待未成年人
比身体虐待更可怕的精神虐待
监护人不得歧视未成年人
监护人不得放弃对未成年人的管教
监护人不得让未成年人做工
父母离婚后子女的监护权
收养与监护
第四章 让我们的孩子活得更精彩——科学教子是监护人的天职
不要让孩子离开学校
让孩子轻松成长
不要随意侮辱未成年子女的人格
营造良好家庭情绪,促进家人心理健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分分分,孩子的命根
你是称职的家长吗
德育和法律教育从娃娃抓起
你是孩子的榜样吗
你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吗
第五章 用健康营造孩子的一生——做孩子无微不至的监护人
树立大健康观
给孩子强健的体魄
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
社会适应健康
道德健康
第六章 让孩子远离伤害——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关注孩子的生命安全
常见病症的处理
家居设施隐患
防人之心不可无
帮未成年人度过不稳定的青春期
第七章 防微杜渐——预防孩子的不良行为和犯罪
天使孩子,为何变成恶魔
认识未成年人犯罪
警惕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浪子回头,需要你的支持与鼓励
第八章 拿起法律的武器——时刻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造成的损害谁来赔偿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救济
附录 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摘录)
精彩书摘
事实上,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虐待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身体虐待,二是精神虐待,三是情感虐待,四是性虐待。但它们特别表现在对儿童的精神虐待以及对他们的身体虐待。因此这里还要特别讨论一下对未成年人的精神虐待。
精神上的虐待,可以是纯粹的精神虐待,也可以是由于身体虐待而造成的精神虐待。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精神虐待首先表现在教育方面。如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苛求: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班内是学习成绩最好的,直到考上名牌重点大学,出人头地,弥补家长没有实现的夙愿。望子成龙固然可以理解,但是这些苛求会转而成为孩子幼小心灵的沉重压力,束缚他们个性的自由发展,这种精神伤害,有时候会比单纯的打骂导致的身体伤害对孩子产生更糟糕的影响,因为它戕害的是孩子的心灵和希望!
其次,有些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总是进行严格的管制,限制他们的活动自由,这样,长期以来就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闭,不愿与人交往。这种精神伤害对于监护人来说,也是应该杜绝的。
身体虐待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而精神虐待的后果更要严重得多!
首先,精神虐待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精神虐待,特别是对孩子过高的教育期望、在孩子面前过度地强调以及为了让孩子实现这些期望而采取的各种强迫的措施,会让孩子的弱小心灵被迫承受超负荷、超年龄的压力,如果得不到适当解脱和缓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畸形以及各种心理障碍,惶惶不可终日、过度紧张;行为障碍、孤独自闭、畏缩害怕;自暴自弃、学习失败;悲观厌世、总想自杀。孩子本来应该绽放的心灵花朵,就这样被父母无意识的精神虐待无情地戕害了!
不仅如此,精神虐待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先期条件。虐待本身是一种暴力的行为,对此,一方面会让弱小的未成年人畏惧紧张,另一方面,又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诱使他们模仿,并走向反抗。
因此,监护人绝对不能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虐待!
……
前言/序言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是父母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日益复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并不只是给孩子提供吃、住、穿,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监督和保护。监护人不仅要爱护孩子,更要看好孩子——履行好监护的职责。孩子不懂的事情,监护人要教给他们;孩子犯了错误,监护人要耐心地教育指正他们;孩子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监护人还要承担相应责任。监护人是孩子人身安全的守护神和人生道路上的向导,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指引他们顺利前行。让孩子远离危险和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和全社会都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党和政府高度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开启守护之旅: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坚实的后盾 在生命的旅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无限的光芒与可能。而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最神圣也最艰巨的使命——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引导他们穿越成长的风雨,抵达幸福的彼岸。这份责任,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滋养,教会他们辨别风险,抵御伤害,从而塑造一个健康、独立、有担当的灵魂。 本书旨在与您一同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守护之旅。我们深知,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孩子们面临的挑战与诱惑日益复杂,潜在的伤害也隐藏在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落。作为家长,我们可能感到迷茫、焦虑,甚至束手无策。然而,请相信,我们并非孤军奋战。这本书将汇集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智慧结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监护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洞察他们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 第一篇: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筑牢情感的基石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坚实的情感支撑。本篇将引导您深入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婴幼儿期到青春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方式。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开放、信任的亲子沟通模式,让孩子愿意与您分享内心的喜悦与烦恼。 倾听的艺术: 学习如何真正“听”进孩子的话,而非仅仅“听到”。理解言语背后的情绪,感受他们未曾说出的渴望与担忧。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沟通技巧,帮助您在交流中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情绪的导航: 孩子的情绪如同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本书将帮助您识别孩子不同情绪的信号,学习如何共情、安抚,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我们将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健康地表达愤怒、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而非压抑或爆发。 安全感的注入: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稳定、充满爱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学习如何成为孩子最可靠的避风港,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知道自己永远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可以依靠。 独立性的培养: 随着孩子长大,适度的独立性是他们成长的必然。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在给予关爱的同时,也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二篇:识别潜在危机,筑起安全的屏障 现代社会,孩子面临的潜在伤害多种多样,从网络欺凌到校园暴力,从意外事故到不良诱惑,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本篇将为您揭示孩子们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网络世界的“隐形杀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孩子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平台,但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将深入剖析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等问题,并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网络管理策略,包括设置上网规则、引导孩子辨别网络信息真伪、提高防范意识等。 校园生活的“暗流涌动”: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但也可能成为欺凌事件的温床。我们将探讨校园欺凌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家长在预防和干预中的角色。学习如何与学校老师保持有效沟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同学关系,并让他们学会勇敢地寻求帮助。 身体安全的“第一课”: 无论是居家、出行还是户外活动,孩子的身体安全始终是家长关注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如跌倒、烫伤、中毒、交通意外等,并提供详细的预防方法和急救知识。学习如何在家中设置安全环境,教导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不良诱惑的“陷阱”: 烟草、酒精、毒品,以及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方式,都可能成为诱惑孩子的“陷阱”。我们将探讨如何与孩子进行坦诚的性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离不健康的活动。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开放的对话,让他们在面临诱惑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篇:建立有效防护,成为孩子的“守护神” 了解风险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防护机制,让孩子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茁壮成长。本篇将聚焦于家长在孩子安全教育中的实际操作,以及如何与社会资源协同合作,为孩子构筑全方位的保护网。 “说”与“做”的结合: 安全教育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将为您提供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家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帮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模拟火灾逃生演练、交通安全情景模拟、食品安全知识问答等。 信任的桥梁: 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可以向您寻求帮助,而不会受到指责或惩罚。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的倾诉渠道,鼓励他们坦诚地表达遇到的问题,并承诺与他们一起面对。 社会资源的联动: 家长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社会资源是宝贵的。本书将指导您如何与学校、社区、警方、心理咨询机构等建立联系,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支持。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榜样的力量: 家长自身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将强调家长在安全意识、风险应对、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所扮演的榜样角色,引导您成为孩子心中最可靠的“守护神”。 结语: 成为孩子“当好监护人”是一项持续而充满爱的旅程。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防范手册”,而是一份陪伴您成长的伙伴。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点亮您心中的智慧之光,赋予您坚实的信心,让您在守护孩子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坚定。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勇敢地探索世界,尽情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