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詹姆斯·格雷克 著,高博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1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52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新知
外文名称: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6
正文语种:中文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百万级销量科普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七年磨一剑

  带来一段人类与信息遭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告诉我们如何在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中生存

  2011年度《纽约时报》畅销书
  2011年度《出版商周刊》年度佳图书
  2012年度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
  美国笔会爱德华·威尔逊科普文学奖
  英国笔会赫塞尔-蒂尔特曼奖得主

  第九届文津图书奖
  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
  2013蓝狮子·腾讯文学受欢迎的数字阅读出版物


  

 

  一部“简”史怎么这么厚?你或许会问。那只是因为人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而信息的存储、获取、操纵和传递又与我们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一个所谓“信息社会”、“信息时代”里。科普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其《混沌》一书销售已超过百万册)从这段厚重的历史中精选出几个关键片段,为我们勾勒出了信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信息的全新框架,从而让我们意识到信息是定义现代社会的特征,也是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关键。
  很少有人敢为信息作史,毕竟这个主题太过宏大,但格雷克以极大的勇气和七年时间的准备,成功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图景。对于任何想了解信息时代是如何发展而来,它又将走向何处的读者,这都将是次极富启示的阅读体验。
  《信息简史》2011年一面世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入选当年《出版商周刊》年度佳图书,2012年更陆续荣膺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美国笔会爱德华·威尔逊科普文学奖、英国笔会赫塞尔-蒂尔特曼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情赞誉。

点击进入品牌店:

内容简介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曾用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来传递复杂的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过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作者简介

  詹姆斯;格雷克(James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它们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他是一批投入互联网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译者简介高博,1983年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在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任首席工程师,在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有近15年实践和研究经验。酷爱读书和写作,业余研究兴趣涉猎广泛。译著包括图灵奖作者高德纳的《研究之美》和布鲁克斯的《设计原本》,以及Jolt大奖作品《基元设计模式》等。近年来,出版翻译作品近百万字。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虽然生活在信息时代,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信息是什么”。这本书可以让人多一个视角来看待和理解世界,即“信息视角”。
  ——张小龙 (腾讯集团副总裁,微信之父)
  
  ★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是一本信息量大、又富含洞见的杰作。说信息量大,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上下数千年(上迄文字的发明,中到香农的信息论,下至现在互联网上的Google和 Wikipedia)、纵览各个学科(不仅有信息科学,更有语言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遗传学、量子理论等)。而作者洞见则体现在了内容的挑选、材料 的选择、文字的组织上。这是一次令人钦佩的努力,也相信读者们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吴建平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信息简史》是一部雄心勃勃又富有洞见的图书,它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带领我们追溯了从非洲会“说话”的鼓到电子计算机的漫长历程,并在其中添加了大量有益的论据和事例。这是本非常难得的书,它为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乔斯琳;贝尔;伯内尔(英国天体物理学家,2012年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在《信息简史》中,格雷克带领着读者广泛涉足了各个科学领域,从麦克斯韦妖到哥德尔不完全定理,从黑洞到自私的基因,不一而足。尽管其中有些概念理解起来颇有难度,但就像他先前的作品,如《混沌》和《费曼传》,格雷克为那些能跟得上科学的读者提供了条理清晰的论述,也为那些仅想识其大意的读者准备了通俗易懂的类比。此外,书中还有许多老少皆宜的奇闻轶事。
  ——杰弗里;农贝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教授),《纽约时报》
  
  ★阅读该书是一段美妙的历程,我时常会惊喜于作者裁剪材料、呈现细节的能力——能把如此漫长的一段历史浓缩在一本书中,同时又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奥的理论,用奇闻轶事让人手不释卷。此外,本书的译文上佳,这在如今尤其难能可贵。因此,无论是以信息为业的信息产业从业者,还是愿意更深入地理解周围世界的普通读者,我都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本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
  ——雷军(小米董事长,金山软件董事长)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这是一本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的书。生动的语言,哲学式的思考,超群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信息史。而这个历史正在开始它壮丽的时代:大数据时代。“万物源自比特”,大数据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洋,在这个数据大航海时代,我们会扮演什么角色?有何作为?
  ——田溯宁(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创始人)
  
  ★《信息简史》让我联想到《时间简史》,但这次我是能看懂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了。与霍金一样,詹姆斯?格雷克选取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大概很少有人敢这样去想吧。但他敢想敢做,并且在我看来,做得还相当不错。
  ——俞敏洪(新东方董事长)
  
  ★这似乎是本无所不包的书,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文字、词典、电话、电报,也有我们不熟悉的,如非洲会说话的鼓、麦克斯韦妖、随机性、量子比特等。但这正表明信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可以从信息和信息论的视角重新加以认识。我个人感兴趣的是第3章“两本词典”。相信各位读者也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获取有益的信息。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从2003年以来,作者便集中精力于《信息简史》的写作,很少有作家能花如此长的时间于一本书上。所以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格雷克上下求索的激情所致。从书后的参考文献的统计来看,共涉及560种著作,可见其用心良苦。
  ——刘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香农的信息论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无论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趋势,还是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电脑、电话、手机等,其中的很多原理都可以追溯到 1948年香农的那篇开创性论文。但香农的地位往往为主流科学史所低估,更不为普通公众所了解。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将很大篇幅放在了刻画香农的生平及其影响上,可谓精当。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书写的历史:编码、电报、电话、信息;穿插之间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巴贝奇、爱达、贝尔、香农、图灵、维纳、柯尔莫哥洛夫;以及由这个信息史产生的理论:信息论、熵、编码、随机性。通过此书,读者好像在人类文明史、科学史的森林中漫步,吸取养分;好像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极目远望。……书翻译得不错,比较流畅,专业术语翻译得也比较到位。这是这几年看到的比较成功的科学翻译作品。
  ——汤涛(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除了格雷克,很难设想还有谁能够以如此恢弘、理性而又充满诗意的文笔将“信息”融入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进行审视。他的宏大视野穿透了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的技术表象,从诗人拜伦之女爱达、艺术家摩尔斯、量子力学大师薛定谔、分子生物学家沃森、计算机科学先驱者图灵,一直谈到天才香农在贝尔实验室、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非凡经历。格雷克让我们深信——香农所创造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支撑起了通信技术体系的数学理论。如果说科学革命让“物质”和“能量”占据了我们的世界观,那么自香农创立信息论之后的六十多年,“信息”已然成为我们世界观的核心。
  ——王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更多推荐  
引子  
处于所有生物核心的不是火,不是热气,也不是所谓的“生命火花”,而是信息、字词以及指令……如果你想了解生命,就别去研究那些生机勃勃、动来动去的原生质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想想吧。

第1章 会说话的鼓(似是而非的编码) 
突然,他凝神往外倾听了一会儿。当我们责备他分心时,他说:“你没听见我儿子在和我说话吗?”我们真的没听见什么人的声音,就问他怎么听见的。他回答说:“是鼓声在向我说话,叫我到甲板上去。”这听起来实在奇异。

第2章 持久的文字(心智中并无词典) 
想象一下,你要写一篇有关马的专题论文(写给那些从来没有见过马的读者),但论文不是从“马”而是从“汽车”入手……对应于轮子,这些不带轮子的“汽车”有着增大了的脚趾甲,称为蹄;对应于车前灯,它有眼睛;对应于车漆,它有毛发;对应于汽油燃料,它有干草;依此类推。

第3章 两本词典(我们文字的不确定性以及我们拼写的随意性)
有一件事在我看来非常值得赞扬,并且不仅值得赞扬,也同样有利可图,那就是让某个既富有学识,而同时又勤勤恳恳的人,将我们所用英语中的所有单词集合起来……编成一本词典。这样做,除了在提供每个单词(按字母表顺序排列)的正确写法之外,还能向我们展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力量和正确用法。

第4章 将思想的力量注入齿轮机械(喔,欣喜若狂的算术家啊!)  
有那么两次,我被这样问道:“请问,巴贝奇先生,假如你往机器里送入了错误的数值,出来的还会是正确的答案吗?”一回是在上议院,还有一回是在下议院。我至今无法很好地理解,该是怎样的思维混乱才会提出这种问题啊。

第5章 地球的神经系统(就那么几根破电线,我们能指望它什么呢?)  
电报体让任何形式的礼貌说法都无容身之地。“May I ask you to do me the favour”(劳驾)这么一句话,传输五十英里的距离就要六便士。这个可怜的人要把类似温文尔雅的形容词无情地砍掉多少,才能将他的信函开支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呢?

第6章 新电线,新逻辑(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比它更严密地为未知所包裹)  
如果说贝尔及其继任者是现代商业建筑--摩天大楼之父,这乍听上去似乎很荒唐。……你认为每天会有多少讯息从这些大楼里进进出出?假设没有电话,每条讯息都需要信使来传递,那么你认为需要增加多少电梯,而这还能留下多少办公区域?显然,这样的建筑结构从经济上讲是不合算的。

第7章 信息论(我想要的不过只是一颗寻常的大脑)  
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点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在另一点所选取的讯息。这些讯息往往都带有意义,也就是说,根据某种体系,它们指向或关联了特定的物理或概念实体。但通信的这些语义因素,与其工程学问题无关。

第8章 信息转向(形成心智的基本要素)  
要是你启动了一部这样的机械计算机,却忘了在出去吃午餐时关掉它,那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告诉你。它在美国就会像野兔在澳大利亚一样。在你算出701 945 240乘以879 030 546等于多少之前,这个国家的每个家庭就都有了一台自己的小计算机……

第9章 熵及其妖(你无法通过搅拌将果酱和布丁区分开来)  
如果这个世界是个纯粹的动力系统,并且如果你能精确地将该系统中所有粒子的运动在同一刹那反转,那么所有事物就会回到它们的起点,雨滴会从地面升起,飞回云里,如此等等。人们会看见自己的朋友从坟墓回到摇篮,直到自己也来到出生之前,尽管谁也不知道那是种怎样的状态。

第10章 生命的编码(关于生物体的完整描述都已写在了卵里)  
每种生物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发育。蛋的做法[母鸡不过是一只蛋用来制造另一只蛋的工具]可能看起来是绕了大弯,但那正是它自己的方式,我们人类没有多少理由对此说三道四。凭什么认为鸡比蛋更鲜活?又凭什么说是鸡生蛋而不是蛋生鸡?

第11章 跃入模因池(它其实就是寄生在了我的大脑里)  
照抄上述姓名,但去掉
第一个并将你的姓名加到最后,然后寄给五位你希望赐福的人。……收信者必须在收到信后二十四小时内寄出。在信寄出九天内,寄信者便会被赐予福祉。桑福德太太赢得了三千美元。……豪太太中断了传递连锁,结果失去了拥有的一切。

第12章 认识随机性(僭越之罪)  
那么命名一个整数,这是什么意思?其实,给出计算该整数的方法就是命名了它。如果某个程序的输出是某个整数,也就是说,它输出了该整数,并且输出一次后就终止,那么这个程序就是给该整数命了名。

第13章 信息是物理的(万物源自比特)  
我们在试图理解量子力学所代表的世界观时,总是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至少我是如此……好吧,我承认我对它仍旧隐隐感到不安……我尚不能确信它当中不存在实质性问题。我也无法指出具体是什么问题,因而我猜它大概没有问题,但我不能确认它真的没有问题。

第14章 洪流过后(一本宏大的巴别相册)  
空气本身就是一座宏伟的图书馆,其中的书页上写满了世间男男女女的高声低语。在那里,变化多端但准确无误的字符记录下了从古至今逝者的叹息、未实现的誓言以及未履行的承诺。这些声音通过每个粒子的统一运动变得不朽,成为人类意志之善变的见证。

第15章 每天都有新消息(或者诸如此类)  
我每天都能听到新消息和流言蜚语,关于战争、瘟疫、火灾、洪灾、盗窃、谋杀、屠杀、流星、彗星、鬼魂、神童、异象,关于法国、德国、土耳其、波斯或波兰等地的村镇沦陷、城市遭围、军队集结和每日战备,以及见诸如此动荡时局的频仍战事、生灵涂炭、决斗、船难、海盗、海战、媾和、结盟、谋略和新的警报,诸如此类。















































尾声 (意义的回归)  
我们今天深入电气时代的程度,就如同伊丽莎白时期的人们深入印刷与机械时代的程度。他们由于同时生活在两种反差强烈的社会和经验之中而产生的困惑和犹豫,我们现在也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版权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引子
  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点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在另一点所选取的讯息。这些讯息往往都带有意义。
  ——克劳德·香农,《通信的数学理论》(1948)
  在1948年这重要的一年之后,后来的人们自以为可以找出当时激发了克劳德·香农工作灵感的某些实用目的,但这只是事后猜测罢了。而他本人对此的看法迥然不同:我任由思绪信马由缰,种种设想会不时地冒出来。就像个科幻作家,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假如是这样,事情又会如何呢?”[1]
  也正是在1948年,贝尔电话实验室对外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小型电子半导体。这是“一种出奇简单的设备”,真空管能做的任何事它都能做,而且效率更高。它小巧玲珑,小到一个巴掌里放得下上百个。这年5月,科学家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为它命名。委员会给贝尔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发放了选票,列出了几个备选名字,如“半导体三极管”(semiconductor triode)、“微型真空管”(iotatron)、“晶体管”[transistor,由varistor(压敏电阻)和transconductance(跨导)两个词混合而成]等。最终,“晶体管”脱颖而出。“它可能将对电子和电信行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贝尔实验室在新闻稿中这样宣布道。但这一次,现实超出了广告的溢美之词。晶体管引发了电子产业的革命,为电子技术的微型化和普遍应用开辟了道路,而它的三位主要发明人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于贝尔实验室来说,它是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如果细究在那一年发生的重要进展,晶体管还只能屈居次席,因为它只是这场革命的硬件部分。
  另一项更为意义深远、也更为基础的发明,出现在一篇专题论文中。这篇论文连载于7月和10月出版的两期《贝尔系统技术期刊》上,共79页。这次可没有什么新闻发布会。论文的题目既简单又宏大——《通信的数学理论》,而其传达的内容也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但它是个支点,整个地球都将因此而被撬动。和晶体管一样,这项发明也引入了一个新词:比特(bit)。这个名字并没有经过什么委员会的投票,而是由这篇论文的唯一作者、时年32岁的克劳德·香农自行选定的。[2]现如今,比特已经跻身英寸、英磅、夸脱、分钟之列,成为量纲的一员。所谓量纲,就是测量的基本单位。
  但它测量的是什么呢?“用于测量信息的单位”,香农写道,仿佛信息是种可测可量的东西。
  表面上,香农是贝尔实验室数学研究组的成员,但他基本上独来独往。[3]当这个组撤离纽约的总部,搬到新泽西州郊野的新办公室时,他留了下来,常常待在旧办公楼的一个舒适的小开间里。这幢楼矗立在纽约西街上,是座12层高、沙砖结构的庞大建筑,背靠哈德逊河,面朝格林尼治村。香农不喜欢乘班车往返上下班,而是喜欢留在繁华的街区,在那里,他可以听到夜总会里吹奏的爵士黑管乐。那时,他正羞涩地追求一位在贝尔实验室微波研究组工作的年轻女士。微波研究组就在街对面的两层办公楼里,那栋楼原先是纳贝斯克饼干公司的厂房。大家都觉得香农是个聪明的小伙子。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不久,他加入了贝尔实验室,从事与战争相关的工作,先是研发出了一种自动火控高射炮指挥仪,然后又集中精力研究保密通信(密码学)的理论,并用数学推导证明了所谓“X系统”的安全性——X系统是指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间的专用电话线路。因此,上司即使弄不明白他留下来究竟要搞些什么名堂,倒也乐得对他听之任之。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并不要求其研究部门立即产出什么成果,甚至允许它们在看不出具有明确商业目的的数学或天体物理学方面自由研究。尽管如此,它们所做的多数现代科学研究还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公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信息老师的推荐,适合高中生阅读,快递给力

评分

非常好用,品质没问题,相信京东自营

评分

verry good, perfect,amazing,

评分

不错,很满意,一次满意的购物

评分

拿到书,好舒服好心情。

评分

书印刷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我很喜欢

评分

不怎么好看,看的瞌睡

评分

导师让看的一本书。应该是正版吧。

评分

从非洲的鼓,开始讲“It frox bit”万物皆比特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信息简史 [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