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河君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5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424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7977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购1000册以上的用户, 本商品提供订制服务。如需加企业LOGO、腰封,或有其他需求,请发邮件至dushuhui@jd.com。请提供您的姓名、电话、公司名称、需购买的商品链接和数量、您要送达的城市,以及具体需求。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理念在中国实践。正如此书作者李河君所说,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中国应该领先一把。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受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林毅夫、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是一本探索中国如何通过光伏革命,破解能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和平崛起的书。
  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能源安全与能源独立堪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加复杂,不稳定性因素和风险也将增加,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加大。
  2013年初,中国遭遇雾霾袭击,北京及华北地区多处城市PM2.5浓度“爆表”,中国面临空前的环境压力:这不仅事关民生,更关乎中国的大国责任及国际地位,因为气候谈判不仅仅是简单的减少碳排放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各国经济战略和发展利益。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环境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新的能源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候,往往预示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爆发,从而催生世界格局的重新构建。英、美两国正是抓住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先后崛起成为世界的霸主。
  如今,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了全球格局改变的新契机。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中国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并完全可以领先一把。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作者创造性地为中国领先提供了解决之道——光伏革命。它将能够破解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是中国持续发展根本之策。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概述了全球新能源革命的趋势,总结了欧美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以及中国光伏产业曲折发展的历史,从理论和实践、观念和思维、经济和社会、产业和企业、当前和未来等角度,全面的论述了中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政策和措施,从而领先世界的判断。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梦想。我们相信,“光伏”这一解决之道,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能源的认知和利用方式,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
  阳光普照世界,我们用阳光来实现梦想。

作者简介

  李河君,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客家人。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河君作为可再生能源企业家,是倡导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理念——“全球替代行动”的发起者。作为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概念在中国的首倡者,他不但是新能源战略家,更是践行者。
  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踏上“产业报国”的道路。秉承“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理念,他带领汉能历时8年建成了全球由私营公司投资建设的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2006年,他踏入光伏领域,做出“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产业的未来和总趋势”的战略判断。目前,汉能已发展成为规模、技术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35年,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代替50%的传统化石能源”。基于这一判断,李河君提出,光伏革命将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并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在此过程中,中国完全有理由领先一把,使光伏革命成为助力中国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发动机。

精彩书评

  ★保证能源供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治理环境污染是挖掘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年均百分之八增长潜力以及保持其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所要克服的诸多挑战中的重要难题。致力于清洁能源19年的出色企业家--李河君先生,以自己切身的观察、思索和实践,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技术进步的现状和趋势,为我们描绘了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解决上述难题并使我国在这一新的技术革命中居于领先地位的蓝图,很有说服力、可读性,也令人鼓舞。
  ——林毅夫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可以“领先一把”,而书的作者,一位中国企业家,本身就是国际范围内的产业领军人物。他本人和他的企业已经领先了,因此他不是在“忽悠”,他本人就是中国人可以领先的证明。他在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国人可以领先,告诉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机会,可以使中国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领先于世界。我本人通常在做预言时比较保守,但我的确从本书中获取了大量的“正能量”。我是多么希望看到作者的梦想变成现实,看到我们中国人与太阳能一起,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
  ——樊纲 著名经济学家

  ★我要祝福汉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能源革命,21世纪,中国将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如李河君先生所预见的,新能源是未来。因此,像汉能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利用技术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使其成倍增长,技术的成本也将会越来越低廉。而且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有机会创造一种合作、分享的经济体系,这种体系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经济增长当中。
  ——杰里米·里夫金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

  ★在我的印象中,李河君是一个好做判断的人。“我有一个判断”是他的常用语。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为止,李河君做过的几个判断,都被现实证明是正确的。在这本书里,作者李河君先生的论述具有事实和逻辑的双重力量,由不得你不相信他的判断。
  ——艾丰 《经济日报》前总编、品牌中国创始人

  ★如果说,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代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一次性化石能源,在几年前还只是预言家们的浪漫畅想;那么,随着相关因素的变迁,这场新与旧的革命性更替,正在悄然提速。美国总统奥巴马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利用总量的25%。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而李河君先生在这本《中国领先一把》中,作出了比他们更为“大胆”的判断:到2035年,50%的能源将是可再生能源。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的“大胆”。这是因为,他既有20多年新能源投资、研发和生产的经验,又有广阔的视野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这本书便是其实践与理论的结晶。
  ——杜跃进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新能源革命:中国的选择
能源替代: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
光伏革命:新能源革命的“主打歌”
大国崛起,中国不再错过
“终极替代”,谁领风骚?
“能源独立”非我莫属
光伏革命:中国必然要选择的道路
光伏革命引领全球未来

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光伏产业新格局
从必须到必然
页岩气是个伪命题?
美国光伏歧途
德国光伏怎么了
韩日觉醒又如何
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
欧盟的“双反阴谋”
薄膜光伏时代已经来临

第三章 为什么是中国: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地位
突破能源瓶颈
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
要素优势1:市场广阔,资金雄厚
要素优势2:产业,成本,技术
要素优势3: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的光伏实践
世界光伏看中国

第四章 国策:中国光伏产业的正途
光伏市场失衡的背后
上兵伐谋
政府的缺位、越位和到位
中国政府在行动
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光伏:未来的展望
光伏的世纪
车轮上的新景
绿色家园不是梦
光伏助力“中国梦”
“太阳文化”重塑世界

尾 声 “光伏人”的生活
注 释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能源革命:中国的选择
  导 读
  为什么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没有从开封延续到北京,使乾隆皇帝的“天朝上国”永远繁荣?为什么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能够从美国照亮世界?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目前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动力看似是科技发明,实则是能源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成功地用煤炭代替了木柴,成就了大国崛起的梦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用石油代替了煤炭,创造了领先世界的辉煌。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源革命的主题又是什么?光伏革命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某种可能。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核心竞争方式与传统能源相反,即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领先世界。这一次,中国能不能把握住能源革命的机遇,让“光伏梦”照亮“中国梦”呢?
  能源替代: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
  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第一次的推动力看似是蒸汽机,实则是煤炭;第二次的推动力看似是电力,实则是石油。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类的历史被化石能源改变,人类的未来则系于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如何替代化石能源?未来又会发生什么?
  里夫金的“五大支柱说”
  2011年5月24日,《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现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第50届部长级周年会议的开幕式现场。在开幕式上,他向参会的首脑和政府部长们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规划: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经济计划。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位目光如炬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几乎颠覆了前人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体系和重要观点。
  在里夫金之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已经有了一个世界通用的版本,甚至还被写进了高中课本: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对此,里夫金的回答是:“高中课本里的概念大错特错。”在他看来,真正的工业革命包含两个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的因素:能源革命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照此推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其实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即从手工印刷到蒸汽机动力印刷,后者可以实现低成本大量印制并传播信息,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人们利用新的通信系统管理以煤炭为基础的新能源系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通信与能源再度携手,集中的电力、电话以及后来的无线电和电视机可以管理更复杂的石油管道网、公路网,进而为城市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里夫金彻底颠覆了前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提出了新定义:这是一场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而催生的人类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
  以前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有的目光只集中在能源上,有的把重点放在通信上,里夫金则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并自信地得出结论:通信是社会有机体的神经系统,能源则是血液。如今,分布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正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强强联合”,共同孕育真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为了传播自己的“颠覆性”结论,里夫金撰写了大量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经济学人》、《世界金融评论》等刊物上,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等,每本书都被翻译成15种以上的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
  除了在沃顿商学院的讲台上和书斋中激扬文字外,里夫金还是个活动家。从2000年开始,他一直穿梭于大西洋两岸,讲学、担任顾问、组织基金会,奔走游说,身体力行,将自己2/5的时间留在了欧盟国家。
  里夫金成功地使“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概念成为欧盟各国首脑口中的政治名词。2006年,里夫金开始与欧洲议会的高级官员共同起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发展计划。2007年5月,欧洲议会发布了一份正式书面声明,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经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图。目前,欧洲委员会的诸多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路线图。
  在2011年5月那个开幕式现场,里夫金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经济计划:(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调剂余缺,合理配置;(5)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所需电源来自上述电网。
  这五大支柱经济计划中的核心词汇无一不与新能源有关,例如可再生能源、微型发电厂、存储技术、能源共享网络、电池动力车……也就是说,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能源的关系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
  让我们沿着里夫金的理论体系,回顾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的关系。
  在古代,人类的主要能源来自木柴,中间虽然也有对煤炭和石油的利用,但这些利用仅限于零星的生活燃料和金属冶炼,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这一时代可以被称作“植物能源时代”。
  人类社会从植物能源时代跨越到化石能源时代的转折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后期,英国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仅凭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需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炭作为燃料。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致力于寻找新的、更强大的动力来源。1698年,英国德文郡的托马斯·塞维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对其进行改进,制造出“纽科门式蒸汽机”。1769年,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在前人发明成果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的一系列技术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在前人的论述中,“瓦特式蒸汽机”的意义主要集中在技术革命方面—它所采用的汽缸、活塞、飞轮、飞锤调速器、阀门和密封件等均是构成多种现代机械的基本元件,这一系列技术催生了现代机械制造业;随后,现代热力学和机构学兴起,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还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巨大进步……
  在我看来,发明蒸汽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人们告别了过去以木柴为主的植物能源时代,进入到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时代。
  蒸汽机促使人们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大规模转向,纺织工业迅猛发展,植物能源时代所依托的土地、森林、有限的粮食等已经无法支撑大工业的发展与商业运输的需求。随着机械制造业、钢铁行业的发展,人类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使砍光地球上所有的森林,也无法满足人们对铁矿石冶炼的需求。那么,能否找到足量的能源为蒸汽机提供充足的能量呢?
  于是,人们不得不求助于煤炭。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尝试在高炉炼铁中用廉价的焦炭代替当时在英国已开始匮乏的木炭,取得了成功。亚伯拉罕家族的铁厂也成为18世纪英国最成功的炼铁及铸造企业。随着亚伯拉罕的成功,已经废弃的古代炼铁场—科尔布鲁克戴尔逐渐成为钢铁冶炼中心,最后发展为工业重镇。
  1738年,煤炭已被视为“英国制造业的灵魂”。一向热衷于航海和经商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由此开始引领世界的工业化进程。
  1800年,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的产量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至此,铁这一原料已经丰富和便宜到足以普及一般建设。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钢铁时代,同时也进入了煤炭时代。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能源的角度理解,完成的是煤炭对木柴的替代。
  化石能源的一大缺陷就是,采用之后会减少且不可再生。1820年之后的100年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面临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现实。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以往的两次工业革命都以“能源替代”为内容和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当然也不例外。
  英国在1861年产煤5 700万吨,到1865年时就达到1亿吨量级。1900年,英国的产煤量已经达到2.25亿吨,比1820年增加了13倍之多,比1865年增加了将近1.3倍。“一战”前夕,英国的产煤量达到2.7亿吨的最高峰,1929年前后又下降到2.4亿吨。1950年前后,英国的产煤量仅为2亿吨多一点。2010年左右,英国的产煤量仅为2 000万吨左右,但煤炭使用量已经累计达到近200亿吨,整个国家剩余的煤炭资源已不足1/3。
  19世纪中叶,英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顺势走上历史舞台,这一次能源替代的主角是石油。
  传统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内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传统观点还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还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
  我认为,用以上四个方面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当然正确,但还不够深刻。这样的总结还是偏向技术革命,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共同推动因素—能源革命。
  我们从内燃机的发明讲起。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和他的同事成功研制出了以汽油为燃料的轻内燃发动机。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由于它以柴油为燃料,故被称作柴油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由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并由此成立了全球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随后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并创造了工业界沿用至今、号称“福特主义”的工业生产模式。
  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不断涌现。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在天空中翱翔的梦想,预示着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也应运而生。
  简言之,由于以石油作为能源基础的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人类才得以跨入“电气时代”;由于石油逐渐成为最基本的燃料来源,人类才得以开启交通新纪元;同样,石油业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工业。
  与煤炭相比,石油的物理性能更优越:同质量、同体积的石油产生的能量是煤炭的2倍,直接使用效果则达到3倍左右;石油极易汽化,可以实现连续性燃烧。因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越来越大,石油的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
  从产量的增加看,1870年,全球石油产量只有80万吨,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1940年达到2.78亿吨,1950年达到5.19亿吨。
  从石油与煤炭的比重看,以美国为例,190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870万吨,约占其煤炭产量的6.3%;1913年达到0.34亿吨,相当于其煤炭产量的10.7%;1920年为0.61亿吨,相当于其煤炭产量的18.5%;1950年为2.69亿吨,相当于其煤炭产量的96%。
  不仅如此,石油时代也是美国主导的时代。192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的10%;194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1.91亿吨,占全球产量的68.7%;195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为2.6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1.8%。
  由此,我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能源革命,其本质内容是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人类的第一大能源。主导这场变革的国家是美国。
  回顾了从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发展史后,我们可以从能源更迭的角度将前两次工业革命归纳如下: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质优价廉的商品,服务到位的售后,一向的好评?

评分

质量和物流速度还不错。

评分

质量和物流速度还不错。

评分

印刷装订精良,纸张很好,就是重了点。内容精彩…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通俗易懂,值得收藏!

评分

好书看到就买了不错哦

评分

包装很精致,还没打开细看

评分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New Energy Revolution:The Power to Change China and the Worl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