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書籍浩如煙海,選擇哪些書籍閱讀纔能盡快地登堂入室,是初學中醫者十分關心的問題。
一些中醫專傢認為,初學中醫應當先學好“四大經典”(即《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隻有先學好理論,纔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持這種觀點的醫傢有張誌聰、任應鞦、魏長春、蒲輔周等。
內頁插圖
目錄
醫學心悟
醫學實在易
醫學從眾錄
醫學三字經
精彩書摘
論下法
下者,攻也,攻其邪也。病在錶,則汗之;在半錶半裏,則和之;病在裏,則下之而已。然有當下不下誤人者;有不當下而下誤人者;有當下不可下,而妄下之誤人者;有當下不可下,而又不可以不下,下之不得其法以誤人者;有當下而下之不知淺深,不分便溺與蓄血不論湯丸以誤人者;又雜癥中,不彆寒熱、積滯.、痰水、蟲血、癰膿以誤人者,是不可不察也。
何謂當下不下?仲景雲: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下利,脈滑數,不欲食,按之心下硬者,有宿食也,急下之;陽明病,譫語,不能食,胃中有燥屎也,可下之;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傷寒六七日,目中不瞭瞭,睛不和,無錶證,大便難者,急下之。此皆在當下之例,若失時不下,則津液枯竭,身如槁木,勢難挽迴矣。
然又有不當下而下者,何也?如傷寒錶證未罷,病在陽也,下之則成結胸。病邪雖已入裏,而散漫於三陰經絡之間,尚未結實,若遽下之,亦成痞氣。況有陰結之癥,大便反硬,得溫則行,如開冰解凍之象。又雜癥中,有高年血燥不行者,有新産血枯不行者,有病後亡津液者,有亡血者,有日久不更衣、腹無所苦,彆無他癥者。若誤下之,變癥蜂起矣。所謂不當下而下者此也。
然又有當下不可下者,何也?病有熱邪傳裏,已成可下之證,而其人臍之上下左右或有動氣,則不可以下。經雲: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也。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雖有身熱,臥則欲蜷。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煩熱、身浮汗泄、欲得水自灌。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滿頭眩、食則清榖、心下痞也。又咽中閉塞者不可下,下之則下輕上重、水漿不入、蜷臥、身疼、下利日數十行。又脈微弱者不可下,脈浮大、按之無力者不可下,脈遲者不可下。喘而胸滿者不可下,欲吐、欲嘔者不可下。病人陽氣素微者不可下,下之則呃。病人平素胃弱,不能食者不可下,病中能食,胃無燥屎也不可下。小便清者不可下。病人腹滿時減,復如故者不可下。若誤下之,變癥百齣矣。所謂當下不可下,而妄下誤人者此也。
然有當下不可下,而又不得不下者,何也?夫以贏弱之人,虛細之脈,一旦而熱邪乘之,是為正虛邪盛,最難措手。古人有清法焉,有潤法焉,有導法焉,有少少微和之法焉,有先補後攻,先攻後補之法焉,有攻補並行之法焉,不可不講也。如三黃解毒,清之也。麻仁、梨汁,潤之也。蜜煎、豬膽汁、土瓜根,導之也。涼膈散、大柴鬍,少少和之也。更有脈虛體弱不能勝任者,則先補之而後攻之,或暫攻之而隨補之,或以人參湯送下三黃枳術丸。又或以人參、瓜蔞、枳實,攻補並行而不相悖。蓋峻劑一投,即以參、術、歸、芍維持調護於其中,俾邪氣潛消而正氣安固,不愧為王者之師矣。又有雜癥中,大便不通,其用藥之法可相參者。如老人、久病人、新産婦人,每多大便閉結之癥,丹溪用四物湯,東垣用通幽湯,予嘗閤而酌之,而加以蓯蓉、枸杞、柏子仁、芝麻、鬆子仁、人乳、梨汁、蜂蜜之類,隨手取效。又嘗於四物加升麻,及前滋潤藥,治老人血枯,數至圊而不能便者,往往有驗,此皆委麯疏通之法。若果人虛,雖傳經熱邪,不妨藉用。寜得猛然一往,敗壞真元,至成洞瀉,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所謂下之貴得其法者此也。
……
前言/序言
中醫入門必讀叢書:傳統中醫啓濛讀物(特惠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醫入門必讀叢書:傳統中醫啓濛讀物(特惠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