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918大流感,夺去了全球至少2000万人的生命……一个具毁灭性的故事!假如全球性大流感再度来袭,我们如何应对???要防止可能发生的全球新一轮的瘟疫……“大流感”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胡庆澧,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自然界再次发出了流感警报。我们准备好了吗……重温1918大流感的历史教训是很有必要的。——俞顺章,知名流行病学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委,上海防治禽流感专家组成员巴里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还会卷土重来吗?而答案是:当然会。——《洛杉矶时报》本书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科学/医学类图书;中译本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上海市优良科普作品奖,吴大猷科普著作奖翻译类佳作奖,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引进版社科类优良图书奖。
内容简介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全新的专业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专业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作者简介
约翰·M·巴里,罗彻斯特大学历史学硕士,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现为杜兰—塞维尔大学生物环境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常为《纽约时报;周末特刊》《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撰稿。
巴里的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一部作品《野心与权力——华盛顿的真实故事》被《纽约时报》选为以华盛顿和国会为主题的十大好书之一。第二部与他人合作的《细胞变异》已被译成12种语言出版,备受好评。第三部著作《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在1998年获得由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代表年度杰出历史著作的巴克曼奖,并以“对南方历史的贡献”赢得史密斯奖、南方图书奖等众多奖项,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科学/医学类图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书自诞生之日起就噱头不断——它的面市恰逢禽流感流行,SARS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时,它被美国总统布什带着去度假。在它的中文版出版后不久,全球多国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于是,书店里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直接从历史书架被转移至畅销书架。
——《科学时报》
★巴里如同天使般写作……通过当时科学家的视觉,他带我们体验紧张与兴奋、绝望与悲痛……是的,我已陶醉其中,反复阅读……巴里的作品努力捕捉病毒学中的科学……本书敲响了警钟。 ——《自然》(Nature)
★这本书读起来有时像侦探小说,有时更像科幻小说……引人入胜而又令人惊恐的有关疾病、恐惧、愚昧、科学探索和偶有所见的英雄主义描写……仅仅是关于1918年大流感的起因和影响的内容,就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但书中包含有多东西……最后,巴里将其叙事带回现实,赋以发人深省的意义。
——《夏洛特观察报》(The Charlotte Observer)
★历史性的……独具慧眼的……旗帜鲜明的……著作……不只是对1918年事件的精湛描述,还讲述了一个专业性的、令人不安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道德故事……巴里著作的长处之一是,它远远超出了医学事实和数字……(这是) 一种自始至终关注现实的风格,他深切地、无怨无悔地直面道德和政治……巴里撰写了《大流感》,作出了贡献。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这是一位具有深厚哲学底蕴的杰出作家……我喜爱这本书的磅礴之势,它如同一盏照亮科学与科学家的探照灯,给予我们远甚于书名所昭示的内容。书中没有冰冷的统计数据以供思索,也没有死亡病例表。相反,我们进入了过去医学科学所遗忘的人性世界……引人入胜,才华横溢。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极具可读性……多线条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具毁灭性的流行病,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的历史……他清晰地描述了流感病毒是如何攻击人类躯体的,为接踵而至的许多内容奠定了概念基础。作为一部社会史,《大流感》的价值不可估量。它展现了人们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勇气与怯懦,也展现了各种医疗机构在所处时代道德观下如何应运而生抑或凄惨坠落……这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反思的教训。
——《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
★专业性的……发人深省的……非同寻常的文字技巧……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见解……极为艺术的造句如瓦格纳的主旋律般重复出现……事实上,流感是一种人类最不可避免的传染病之一。流感病毒随其在鸟、猪和人类间循环而不断突变,使得每个新的流感季节都对专家发出挑战……他清楚地向我们这个时代传达了信息。
——《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引人入胜,切中时弊。
——《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令人着迷的,使人毛骨悚然的,几乎不可思议的……积极而明晰的文体……他所讲述的重要故事充分而明确地使其成为一部历史著作和警世故事。
——《普罗维登斯日报》(The Providence Journal)
★精彩书写的历史……《大流感》堪称杰作。
——《巴吞鲁日倡导者报》(Baton Rouge Advocate)
★一部医学惊险读物……它将通俗历史和通俗科学以某种方式相结合,这种方式使人们联想起麦卡勒(David McCullough)那些关于约翰斯敦大洪水、巴拿马运河以及布鲁克林大桥修建的巨著。《大流感》也许是自巴里的《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之后,这类糅合了多种材料的著作中最有趣的。
——《阿肯色时报》(Arkansas Times)
★巴里先生具有鲜明的述事特色:细致入微,准确把握科学与政治如何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引人入胜……故事生动……细节精湛。
——《达拉斯早报》(The Dallas Morning News)
★对大量死亡的故事的处理庄严凝重而又引人入胜……与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的《埃博拉浩劫》(Hot Zone)中的恐怖描述异曲同工。作者追踪流感疾病……好似维基的相机镜头。 ——《柯卡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巴里将流行病置于医学、国家以及世界历史背景中……他的详实研究与精湛写作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还会卷土重来吗?而答案是:当然会。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巴里对科学特质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当我们今天面临令人惊慌失措的新发和重发传染病,以及伴随战争和恐怖主义的社会灾难时,《大流感》是一本必读书……过往今昔惊人地相似……扣人心弦。
——阿特拉斯(Ronald Atlas,美国微生物学会前主席),《美国微生物学会新闻》(ASM News)
★令人惊恐的……1918年的教训无与伦比。
——《新闻周刊》(Newsweek)
★如同一首迷人的交响乐,本书每一页都引人入胜。
——《书目》(Booklist)
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序言
第一部:斗士
第二部:蜂群
第三部:火匣
第四部:起始
第五部:爆发
第六部:瘟疫
第七部:竞赛
第八部:丧钟
第九部:苟延
第十部:终场
后记
致谢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译后记
前言/序言
一场席卷全球的致命风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次关于人类生存的严峻考验 想象一下,一个世界在数月之内,被一种看不见的敌人几乎击溃。它悄无声息地蔓延,不分贫富贵贱,不问年龄老幼,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生命。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在20世纪初,一场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瘟疫,以其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在短短的几年间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其死亡人数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和。这场席卷全球的致命风暴,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走向,更留下了无数令人警醒的故事和经验教训。 这并非一场寻常的疾病。它来势汹汹,传播迅疾,其可怕之处在于它对青壮年的异常“偏爱”。在往常的流感爆发中,儿童和老人往往是主要的受害者,但西班牙流感却让健康强壮的年轻人也纷纷倒下。一夜之间,生龙活虎的士兵在军营中染病身亡,年轻的母亲在照顾孩子时被病魔夺走生命,社会的栋梁在一瞬间坍塌。城市陷入恐慌,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医院里挤满了奄奄一息的病人,街头巷尾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在那个通讯相对闭塞的时代,信息的传播远不如今天这般便捷。各国政府和民众对这种新型病毒的了解甚少,最初的应对显得仓促而无力。一些国家为了避免恐慌,甚至刻意淡化疫情的严重性,反而给了病毒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而那些勇敢的医护人员,在条件艰苦、防护措施有限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搏斗,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防线,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故事,是人类面对未知恐惧时,展现出的坚韧、无畏与牺牲精神的最好证明。 这场大流行病并非仅仅是一场医疗危机,它更是对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冲击。经济活动几乎停滞,生产力大幅下降,供应链中断,全球贸易受到重创。学校、商店、剧院等公共场所纷纷关闭,人们被迫居家隔离,日常生活被彻底打乱。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失衡,谣言四起,恐慌情绪蔓延。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人类的互助精神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也得以彰显。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社区组织起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研究病毒的特性,试图找到治愈和预防的方法。 回顾历史,西班牙流感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生物学事件,它更是人类与自然界力量抗衡的一个缩影。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认识到人类并非不可战胜。这场灾难也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国开始重视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的建设,医学研究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投入,为日后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挑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曾让世界陷入恐慌的瘟疫,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集体记忆。相比于那些硝烟弥漫的战争,它留下的宏大叙事似乎更为隐匿,更易被遗忘。但历史的痕迹从未消失,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都应该被铭记。 如今,当我们再次面临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时,重温这场“西班牙流感”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种病毒的传播,更是关于人类如何应对大规模的生存危机,关于科学、社会、政府和个体在集体灾难面前的反应。它提醒我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真相、合作、科学和同情心是多么宝贵。 这场致命瘟疫的史诗,是一部关于人类脆弱性的警示,也是一部关于人类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歌。它以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教会了我们生命的珍贵,教会了我们社会的联结,教会了我们面对未知时,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并非要让我们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而是要汲取教训,为更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正如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也要从中学习,不断进步,以更成熟、更明智的方式,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让我们通过回顾这段史诗般的经历,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绝望与希望,去感受在那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中,每一个个体所经历的挣扎与抗争。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深刻启示。因为,历史的教训,永远不会过时,它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是我们警惕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