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15
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書名:道無道 花非花
定價:45元
作者:黃國榮
齣版社:重慶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229091972
字數: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標識:A099
編輯推薦
《道德經》是一部空前的哲學著作。它為人解決問題,引導人們進入高度抽象思維,告訴人們宇宙與萬物發展變化的總道理。這是一部專門研究老子的著作,全書分上下兩捲,上捲是閱讀心得,下捲是注解原著。書名“道無道 花非花”,錶明語言文字難以完全解讀老子的思想之意。作品包含29篇心得,涉及到哲學、天文、政治、經濟、軍事、生活、科技等諸多領域,闡發瞭關乎到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許多方麵的理論,教會讀者如何尊重自然,順其自然。全書文字質樸自然,說理深入淺齣,既有老子的基本思想,又有對現實問題的揭示批判,讀來備感親切,給人以啓迪。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上下兩捲,上捲為“我讀《老子》”,下捲為“我釋《老子》”。作者將其對老子思想的多年獨立研究與數十年對社會的觀察,與對人生起伏的體驗結閤起來,寫成這部麵嚮大眾讀者的心靈讀物。通過對《道德經》的文本考據、解讀,通過剖析諸種不良社會現象對當代群眾心理造成的扭麯和衝擊,希求能從古代大哲學傢的智慧中為人們找到平衡人我關係,坦然麵對悲喜苦樂的妙方。讓古代經典著作能夠為當今大眾服務。
目錄
目錄
上捲我讀《老子》
序萬物興歇皆自然(王立群)
*章修心益壽
第二章眾妙之門
第三章有無相生
第四章不尚賢, 不貴貨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六章天長地久
第七章上善若水
第八章順其自然
第九章物極必反
第十章無為而治
第十一章大智若愚
第十二章委麯求全
第十三章無中生有
第十四章不以兵強天下
第十五章柔弱勝剛強
第十六章死而不亡
第十七章不言之教
第十八章上德不德
第十九章以德治國
第二十章光而不燿
第二十一章大國者下流
第二十二章為之於未有
第二十三章不為天下先
第二十四章禍莫大於輕敵
第二十五章自知其無知
第二十六章民之輕死
第二十七章堅硬如水
第二十八章為而不爭
第二十九章返樸歸真
跋:顛覆慣性的模式化思維
下捲:我釋《老子》
*章眾妙之門
第二章有無相生
第三章不尚賢,不貴貨
第四章用之不盈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六章榖神不死
第七章天長地久
第八章上善若水
第九章功遂身退
第十章玄妙之德
第十一章無之為用
第十二章為腹不為目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無狀之狀
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緻虛守靜
第十七章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絕聖棄智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委麯求全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欲速不達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
第二十七章襲明要妙
第二十八章明知故守
第二十九章聖人無為
第三十章不以兵強天下
第三十一章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死而不亡
第三十四章大道汜兮
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
第三十七章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有生於無
第四十一章善貸且成
第四十二章負陰抱陽
第四十三章無有入無間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不齣戶,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
第五十章齣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尊道貴德
第五十二章為天下母
第五十三章行於大道
第五十四章以身觀身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為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光而不燿
第五十九章深根固柢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善人之寶
第六十三章多易必多難
第六十四章為之於未有
第六十五章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哀者必勝
第七十章知我者希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賢於貴生
第七十六章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天道人道
第七十八章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為而不爭
作者介紹
黃國榮,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現任中國韜奮基金會副秘書長。江蘇宜興人,曾任解放軍文藝齣版社發行部主任、總編室主任、副社長、副總編、專業技術四級等職,軍銜文職二級,技術職稱編審。1978年開始文學寫作,發錶齣版文學作品500餘萬字。長篇小說代錶作:《兵謠》、《鄉謠》、《碑》;散文集:《為瞭母親的微笑》;文藝理論《走齣鄉村書寫的怪圈》、《我們該在意什麼》、《文學的聲音》;電視連續劇:《兵謠》、《沙場點兵》等。作品多次獲期刊優秀作品奬、全軍文藝優秀作品一等奬,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奬,五個一工程奬,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奬,加拿大“大雅風文學奬”提名奬。電視劇獲飛天奬、金鷹奬、金星奬等。編撰《圖書編輯學》、《齣版經營與管理》教學講義,獲中國齣版科研院人纔庫證書,十多種專傢人物辭書收錄。
文摘
*章修心益壽
少私寡欲,守弱居下;
淡泊名利,平淡人生。
要是有人勸你彆剛強,要柔弱;彆聰明智慧,要愚蠢駑笨,你一定會認為這個人神經齣瞭問題。一般人的思維和觀念是這麼個邏輯,但一般人理解不瞭大智慧先知的高遠境界。老子就是這麼一位要人彆剛強,要柔弱;彆聰明智慧,要愚蠢駑笨的大智慧先知。
彆說一般人理解不瞭老子,連孔子這樣的聖人對老子也畢恭畢敬,心悅誠服地洗耳恭聽他對他的批評。《史記》中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是曆代至今被敬奉為比老子更負盛名的聖人。他跑到周都洛陽,嚮老子討教禮的學問,老子告訴他:我聽說,會做生意的精明商人,總把財貨深藏著,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品德高尚的君子,他的外錶謙虛得像個愚蠢遲鈍的人。丟掉你驕傲之氣和過多的欲望,還有做作的情態神色和不切實際的誌嚮,這些對於你自身都是沒益處的。我能告訴你的,就這些而已。老子就是這麼個超凡脫俗之人,他對孔子也是如此毫不忌諱,開誠相見,坦誠道齣自己的不同主張,不加掩飾地直言指齣孔子的不足和缺點,對其他人便更可想而知瞭。
孔子畢竟是聖人,他並沒有因老子的耿直坦言而難堪,更沒有因受指責而小肚雞腸。迴去後,他對自己的弟子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這是同處春鞦晚期的孔子對老子的評價,他稱老子是龍,他不是飛,不是遊,不是行走,而是乘風雲而上天。從他的評價可以想見老子其人,也可知老子在當時的影響。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鞦時期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人。他曾經在周王朝做守藏室的史官,相當於今天的國傢圖書館館長。他在周室待瞭很久,見周王朝日漸衰落,於是棄官離開朝廷,隱居世間,從此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令人驚異的並非老子棄官隱居,而是老子的長壽。《史記》上載,老子活瞭一百六十餘歲。也有人說他活瞭兩百多歲。還記載,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周政府一個名叫儋(dān)的太史齣關見秦獻公,傳說這個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說不是。太史公司馬遷隻是如實地記錄下他之前曆史的傳說,沒定結論。從老子識透塵世,棄官做隱士這個角度看,太史儋不大可能是老子。且不論這些,老子活一百六十多歲是《史記》的記錄。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人過七十古來稀,《史記》記載孔子活瞭七十三歲,所以他達到瞭“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孔子也隻能有這個時段的經驗認知,他隻活到七十三歲,八九十歲的人生經驗,他沒有去推測。老子活瞭兩個多“古來稀”,可見他真非凡人。
人生不易,自齣生那一天起,就麵臨著死亡的威脅。人都想長壽,是因為人生難得一迴,再則人世間太美好。假若人生能隨意而得,假若人世間醜惡得暗無天日,生死也就無所謂瞭。人都珍惜生命,沒有活到應有的壽數而死視為不幸,故年少而死,稱夭摺;中年而亡,叫短壽。人想長壽,一般人也隻是想想而已,不可能像秦始皇那樣逼彆人去為他煉仙丹,滿天下去找長生不老藥。其實權大權小,高貴卑下,富貴貧賤一個樣,權力再大能驅策天下人也沒用,世上沒有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誰都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顔淵》)。
老子之所以能活孔子兩倍多的歲數,並非他吃瞭什麼仙丹和長生不老藥,我以為他的長壽秘訣在於他的心態,在於他的人生修煉,遠離死亡的危險。老子在第五十章裏說:“齣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si)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他說,齣世叫生,入地叫死。人齣生後能長壽的,有十分之三;短命夭摺的,有十分之三;本來活得好好的,往往自己撞入死路的,也有十分之三。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為瞭求生而太過於重視*瞭。曾聽說,善於保*命的人,在山裏行走,不會遇到犀牛和老虎的侵襲;入軍隊打仗不會遭到兵器的殺傷。犀牛雖凶,對他卻沒有辦法用它的角;老虎雖猛,對他卻沒辦法用它的爪;兵器雖鋒利,對他卻沒辦法用它的刃。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善*的人根本就不進入這些死亡之地。
那麼善於養護生命的人,用的是什麼妙法秘訣?要說妙法秘訣,我以為有三條:
其一,“少私寡欲。”“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第四十四章)名利和生命哪個更親切?錢財和生命哪個更重要?得名聲錢財和失去生命,哪個更有害?這些人生的要害問題,老子悟得清清楚楚。他一貫堅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四章)。隻有知足,纔不會受到汙損;隻有適可而止,纔可以避免遇到危險;如此身體纔可久安,生命纔可以長存。他告誡人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第九章)。財富再多,你不可能*守住;富貴而驕橫炫耀,必自遭禍患。他還警告人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第十二章)連聖人都隻求吃飽肚皮,不為光彩麵子的榮譽。老子如此言,也如此行。他滿腹經綸,卻堅持“不言而教”,要不是守關的官員求他勉強為大傢寫一本書,連這五韆字的《道德經》都沒有。他既不想立言立名,也不想立仕立業,*後棄官而去,隱居人間,可謂瀟灑人生。
其二,抱樸歸真。老子認為人*純粹*可愛是嬰孩階段,他沒有知識,沒有欲望,所以也沒有煩惱。人世間的一切不幸和災禍都是知識引起的。知識讓人産生欲望,知識越多,欲望越大,欲望到瞭熏心的地步,利令智昏,人就會追名逐利,相互爭鬥,相互傾軋,社會就陷入混亂和災患。他提齣“專氣緻柔,能嬰兒乎!”(第十章)“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第二十八章)。“閤德之厚,比於赤子”(第五十五章)。這些觀點貫穿《道德經》的字裏行間,他希望人們返璞歸真,像嬰孩一樣純樸可愛,無為、無我、無欲。
其三,守弱居下。老子的睿智錶現在他的世事洞悉和人情練達。一般人隻看到事物的錶麵,老子會看到事物的內在;一般人重視事物的正麵,老子更注重事物的反麵;一般人喜愛事物的陽麵,老子卻特彆贊賞事物的陰麵。這也許是老子的立身之道,第二十章錶明瞭他的立場。他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榖。為天下榖,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他說,深知雄性的剛強,卻寜願處於雌性的柔弱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溝壑。能夠做天下的溝壑,恒久的德就不會離開,迴復到單純的自然狀態,如同嬰兒一樣純樸。深知白晝的光明燦爛,卻寜願處於黑夜陰暗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工具。能夠做天下的工具,與恒久的德就不會有偏差,就可以迴復到無窮無盡的境界。深知榮寵顯耀,而寜願處卑下的位置,甘願做天下的溪榖。能夠做天下的溪榖,恒久的德就充盈,迴復到質樸的狀態。
老子守弱居下的主張,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瞭一般意義上的積極。他認為甘守柔弱,就能不爭;錶現愚笨,就能棄華取實;謙下不爭,就能無私無我;棄華取實,就能返璞歸真。因此,他的正言若反,進道若退,恰恰是他思想深邃,境界高遠的錶現。
兩韆多年過去瞭,老子的這些思想在今天卻似乎更難得。兩韆幾百年之前的物質生活水平跟如今無法相比,那時候人們尚且需要少私寡欲、抱樸歸真、守弱居下,淡泊名利,平淡人生,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現代化生活中,不是更需要嗎?私欲是損害身體的毒瘤,追名逐利,欲壑難填;處心積慮,寢食難安;不擇手段,妄想枉命。
我父親活瞭九十八歲,我給他總結,他長壽的秘訣是:心胸開闊,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寜可朋友負他,他決不負朋友。他沒讀過《老子》,但有這心性,為此,我曾寫瞭《父親的生命力》。
諸位若想要一副強健的身體,保持一個不衰的生命,不妨讀讀《老子》。
第二章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提起老子,可能誰都會脫口而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章)這不隻是因為它是老子《道德經》的開篇首句,流傳廣的更主要原因還是這句話的內涵,它是老子道學的立論之言。開篇就直奔主題:道是什麼?
從詞麵看,古漢語跟英語的句式有某些相似,賓語常常前置,通俗說法叫倒裝句。這句話的*個“道”,是名詞,是賓語,指宇宙的本源;第二個“道”是名動詞,名詞活用作動詞,是說、描述、解釋之意;“常”是恒久。第二句*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真相,第二個“名”是名動詞,命名、給它稱謂之意。這句話文字所錶達的含義是:假如道可以用語言解釋齣來的話,解釋齣來的那個“道”,就不是客觀存在的那個恒久的宇宙本源的“道”。同樣的道理,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或許可以用一個名稱來給它命名,但要給宇宙産生萬物的本源之規律的真相起一個名稱,是做不到的,即使給瞭它名,也不可能與那個恒久的宇宙本源的真相形態相稱。
這句話揭示瞭兩個問題。
一是語言文字的局限性。就漢語文字而言,盡管語言文字錶達的豐富性可達到無所不及的程度,可以把一件事、一個事物說得活靈活現,但我們常用的文字也就5000個左右,一般人能掌握並應用自如的文字也就3000多個。描述一個事物的外在形態(形狀、色彩、外質、特徵),或一件事的外在過程(起因、經過、結果)或許容易。但要說明一個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韆變萬化的現象內涵、一種狀態的真實形態就不那麼容易。自然界的許多現象真相,往往隻能靠心靈去感受,去意會,而無法直接用語言文字準確錶達。尤其是想描述、解釋沒有物體、沒有形狀的天地開始之初,宇宙創生萬物的本源之真相形態,語言文字的確難以如願。
二是客觀事物的復雜性。事物是不依人類的意誌為轉移或改變的客觀存在,自然界對於人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認知能力,事物永遠具有不可知性。宇宙從星係形成開始已有140億年,地球也有瞭46億年生命,而人類從類人猿開始計算,至今也不過100萬年曆史,在人類産生之前宇宙就在無限時間、無限空間中客觀存在,人類如何能完全認識它呢?
就拿人類的生命之源——水來說,人們應該是*熟悉不過瞭,可對一個先天失明從沒有看過自然世界一眼的人來說,如果靠彆人用語言來告訴他水是什麼,肯定要鬧齣大笑話。你跟他說水是液體,手觸碰它有濕的感覺。可液體和有濕的感覺不隻水,他可能因此把汽油、柴油、煤油、食油、酒精、奶等等有濕的感覺的液體都當作水。更何況水的形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水在零攝氏度之下,液體就變成固體,結成冰塊;到100攝氏度,水就由液體變成氣體蒸發。這又如何讓他理解?假如再解釋說,水是柔軟的、平靜的、光滑的,他可能把綢緞也當作水,何況水並不隻是柔軟、平靜、光滑。水又是堅硬的,滴水能穿石;水能腐蝕木材,以至鋼鐵;水也能發怒,洪水可以衝垮巨大的堤壩,可以捲走村莊,推倒參天大樹。說水無色透明,他可能把硫酸也當作水,因為硫酸也無色透明。說水往低處流,可在壓力之下,水也能往高處流,往高處噴。水的形態、性質變化太復雜瞭,用語言是無法傳達全麵、準確的。
水尚且如此,何況道呢!
那麼道究竟是什麼?
老子在《道德經》*章作瞭精闢的闡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ǎo)。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是說,“無”,可以形容天地原始之初的形態真相;“有”,是萬物的原始狀態的概括。所以常常以天地的本源“無”,觀察探究“道”的精緻奧妙;常常以萬物的原始形態真相“有”,觀察探究“道”的作用的無邊無際。“無”是“道”的本體,“有”是“道”的作用,這兩者同齣於道,是“道”的兩個方麵,隻是名稱不同而已。無論“無”還是“有”,都沒有具體的形態,但卻創生齣瞭天地萬物,真是奧妙到極點,是自然界奧妙的總齣處。
“無”和“有”是老子宇宙學說的基本觀點,之後他所闡發的所有理論和辯證思維,都是從這一基本觀點引申齣來的。
在這裏,“無”和“有”不是相對概念的“無”和“有”,這裏的“無”和“有”都是真相狀態。那麼這種無狀態的真相狀態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老子在第十四章裏作瞭迴應,他說:“視而不見名曰夷,聽而不聞名曰希,摶(tuán)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緻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老子說,拿眼看看不見,這叫夷;用耳聽聽不到,這叫希;抬手摸摸不得,這叫微。道無色、無聲、無形,所以無法企及窮究,但它是混沌一體的。它的上麵既不明,下麵也不昏暗,它綿綿不絕地存在,無法命名。歸結到*後它為無物無形無色無聲。它是無形狀之形狀,沒有物象的物象,是一種恍恍惚惚的狀態。想迎它,看不見它的頭;想尾隨,又看不見它的尾。能夠把握這亙古就存在的道,就可以把握現在的一切事物。能夠知道道原始的情形,也就知道瞭道的內在規律瞭。
老子在第三十五章中又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齣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他說悅耳的音樂和可口的美食,會引得過路的人止步;但是道若是用語言說齣來,卻是淡而無味。它沒有形體,看也看不到;它沒有聲音,聽也聽不見;可是它卻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老子在第二十一章裏進一步解釋道的內涵。他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老子說,道這個東西,說它是無又似乎有,說它是實又似乎虛,它是恍恍惚惚的。可在恍惚之中,它又具備瞭宇宙的形象;恍惚之中,它又包含瞭萬物;它是那麼深遠而昏暗,可深遠昏暗之中卻具有一切物質的原理和原質;這原理和原質是真實的,其中有非常可信的真實的東西。從古到今,道一直存在,一直在創生萬物。我怎麼會知道萬物開始的本源情形呢?就是靠這個道。
“無”,並非什麼都沒有,它是一種狀態,一種真相。那是140億年前天地的星係還未形成之前時的狀態,是天地原始的真相,可以稱之為“混沌”。“有”,也並非是一種具體的物體,它同
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道無道 花非花新華書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