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国豪》讲述李国豪求真务实、勇于追问的学术品格,李国豪给同济也带来了爱国爱校的大局意识、勇担大任的做人品格、独立勇敢的学术精神、淡薄名利的人生境界和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虽然,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在空前的政治灾难中,《李国豪》中李国豪彷徨过、犹豫过、悲观过,但这些却如一面镜子,照出的正是一名为学术而生的知识分子的善良与无奈。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同济求学
“母亲挑不动了,就分一点给我”
“还是结构比较奥妙”
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二章 留学德国
争取到洪堡奖学金
“我们骑车去赣州”
“到了达姆施塔特,我已是两袖清风了”
“抵德一个月,获准直接攻读博士”
跟随克勒佩尔做钢结构
赢得“悬索桥李”称号
获“特许任教工学博士”学位
“听到大批的飞机和雷鸣般的爆炸声”
第三章 回到同济
大使说:中国留学生可以经由法国回国
修理外白渡桥
主持土木系系务
市长掉进水沟里
“李校长早就是我们的战友了!”
院系调整中的李国豪
“1955年开始”
第四章 动荡岁月里
担任武汉长江大桥顾问
通车那天,大桥晃动起来……
猜疑、冲击和光环一起来
设法保护弟子项海帆
南京长江大桥,中国自己建
武汉长江大桥为何晃动?
缝纫机变身试验台
“多用的40¨DO吨钢没有必要”
滨州黄河桥工地劳动
第五章 复兴同济
先进表彰会上当选校长
同济开始“两个转变”
34年后,再次踏上德国土地
获得“歌德奖章 ”
“高中初结合”与“四条腿落地”
“两个转变”的速度惊人
名誉校长
百年同济:与祖国同行
第六章 杰出的教育家
“科研就像到陌生的城市,先找‘地图一’”
新时期,同济抗震研究从唐山开始
抗震研究,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风洞,越建越多”
“我们的工作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的”
结构理论研究结出丰硕成果
“研究课题要有工程背景”
“要有国际化视野”
大跨度桥梁的“开创性贡献”
老同济人眼里的李校长
桃李满天下
第七章 战略科学家
南京大桥,李国豪提出钢桁梁方案
科协主席李国豪:“对宝钢事业,历史将会作证”
“水源问题,主要听了李国豪教授的意见”
“发挥专家的作用,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
“南浦大桥,中国人可以自己建”
“让外国人在虎门造桥是不可想象的”
“海上波涛翻卷,到了那里就风平浪静了”
“绝不能盲目争什么世界第一”
第八章 政协主席
“老李,保持你过去的风格!”
“平反摘帽、落实政策工作要加快进度”
“我看就在原址建大楼”
“大家一起努力办好《政协报》”
成立“政协之友社”
第九章 晚霞满天
阔别44年后,再回老家
“既是大学又是研究院”
建桥名誉校长
“我认为正确而有意义的生活是……”
“每隔一步放一块大石头,人就能过河了”
“顾问,既顾又问”
苏通大桥:“建设长江口越江通道非常之迫切”
学术界,他爱做“桥梁”
长寿其实有秘诀
李国豪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书摘
1929年秋,少年李国豪如愿进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开始数学、物理的成绩不太好,“到了补习班二年级,几门在高中没有系统学的课程就赶上去了。”李国豪回忆,两年中,他还偷空强化了英文,听、说、写全能运用自如。
按照同济大学当年的学制,不论学习何种专业,均先学两年德文。每天3个小时的德语课,每周6天18个小时的德语课。每个星期六测试一周的学习成果,测试方式是将中文翻译成德文,两年下来,成绩合格者升人心仪的专业学习。
预科学习结束时,李国豪成绩优异,获得继续学习资格,但他却面临着医科还是工科的艰难选择。遵父命选择医科吧,但室友们(李国豪大学期间与医科生同住一室)聊起解剖、打针之类的事情就让他头晕;“还是结构比较奥妙”,李国豪决定选择工科,先上了再说。
1931年秋天,李国豪进入工科学习。
当时同济大学的学制带有鲜明的德国高等教育印记,非常注重从实习中积累经验和学科的感性认识。第一学年在实习工厂,要熟悉包括钳工、车工、铣床、磨床、翻砂、模型、锅炉、土木等工种、工具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技术,为将来的理论学习打下实践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德文、工厂须知、机械画、数学等课程;第二学年主要学习理论,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应用力学、流体力学、投影几何学、机械元件学、工艺学。“念到二年级觉得机械没意思,像什么‘工艺学’、‘机械元件学’很枯燥,比较奥妙的还是结构学。”李国豪最终选择了土木结构。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同济大学安排学生住宿打破了专业界限,将医、工专业的学生混编进入同一宿舍,进入大学的李国豪就与学医的同学同住一室。这样一来,平目的卧谈,讨论时的相互问难和激发,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碰撞让李国豪受益终生,以至于晚年李国豪常常提起这段往事,并赞赏有加。
大学的头几年里,李国豪的生活可以说是有声有色、衣食无忧。那时,父亲在南洋的生意不错,每个学期都能按时寄来钱款,一心念想着儿子学业完成后就去南洋开诊所的李晃宗默默地支持着李国豪每年七八百元(1927—1936年间,在上海_块银元可买16斤大米、4~5斤猪肉)的开销。
国立之后,同济大学学生需缴纳的学习费用大为减少。据《同济大学概览(1934)》记载的每学期缴费情形:工学院包括学费25元、宿费10元、晒图费3元、制服费15元、体育费2元、图书费2元、保证金10元、备用金20元。在这些费用中,制服费并不是每个学期都需缴纳的,备用金、保证金只要不是损坏公物、设备也是可以退还的,这样,每个学期所缴费用不过42元。
但,李国豪每个学期的花销达到三四百元之巨,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大学期间,李国豪是学校网球队队员。时间标明为“1933年6月”的一张,“国立同济大学网球队”照片证明,当时李国豪是学校网球队4名成员之一。在当时,网球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尚不知为何物,从球拍到用球到装束,所有设备均为国外进口。
要从事这项运动,除了学校少量的资金支持外,平时一切开销都得个人自掏腰包。不仅如此,李国豪还对当时十分流行的留声机、收音机等新鲜东西兴趣极浓;周末,还跟随喜欢跳舞的同学到大光明电影院楼上的大沪舞厅做观众,看同学们翩翩起舞。2013年1月3日,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接受采访时谈道:“李校长任名誉校长期间,对学校的一些文娱活动依然兴趣浓厚,比如艺术节期间的音乐会,新年前夕的‘新年舞会’,他都会携夫人一同参加,活跃胜于年轻人。”会玩的李国豪学习成绩同样十分优异,大学5年,在每年全校仅有的三四名免费生中,虽然其他同学的面孔经常改换,他却始终牢牢占据一席。
办法总比困难多李国豪读同济的7年正是同济大学迅速发展的“黄金岁月”,虽然淞沪抗战,地处交战区域的吴淞——同济校园受到重创,但并没有拽住同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和今天的大学生一样,作为学生的李国豪,当年也~样较少感受到学校的风云际会。他当时的处境是:1934年以后,远在南洋的父亲再也支撑不住李国豪的花销了。“第五年不能供应,第六年父亲来信要我休学找工作。”李国豪回忆说,“学医多半自己开业,机械在军工系统,土木没什么门路。”当时,同济机械系毕业生基本都去了军工系统;医学毕业生基本都是自谋生路,或自开诊所或出洋深造;而土木类毕业生,由于当时相关政府部门主事者大都是唐山交通大学校友,其他院校土木毕业生要谋到一份公差十分不容易。
李国豪思来想去,自己已经欠了好友李敦谊四五百元,要是不读了,这些钱就没有办法还了。
……
前言/序言
李国豪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国豪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