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术沙龙辑录(第一辑)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
首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二辑)
内容简介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3辑)》是以婚姻·家庭·性别问题为研究重点的学术集刊,预计每年出一本。它的编辑出版有如下特征一是录用研究性学术论文;二是论文篇幅长短不限,可以收录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亦不弃短篇幅的学术论文;三是以发表20世纪婚姻·家庭·性别问题的学术论文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时期。该集刊既可在推进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同时也可为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提供借鉴和启发,鼓励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引子
一 宣传准备与典型试验
二 运动月阶段: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三 发展生产与婚姻家庭的张力
四 在安定团结中重塑婚恋家庭观
五 建立在政权认同之上的基层行政网
六 结语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一 希求进步——革命时尚的兴起与泛滥
二 “怎样的服装才能与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中国相称?”——“美化服装”运动话语的逻辑困境
三 “乍暖还寒时候,怎敌它晚来风急”——“美化”凋零为哪般?
结语:赶时髦还是随大溜——时尚与衣着的二重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引言
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时代背景
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时代特征
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价值审视
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道德启示
结语
女性服饰问题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1966~1976)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的女性服饰
二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女性服饰
三 社会文化原因探究
四 社会性别理论分析
结语
北京地区性伦理探索(1966-1976)
一 性伦理概说
二 “文革”时期性伦理的特征
三 “文革”时期性伦理特征的成因试析
四 “文革”性伦理反思的当代启示
北京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66-1976)
一 绪论
二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婚姻观与婚姻状况
三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婚礼习俗
四 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1949-1966)
绪论
上卷家庭关系研究
下卷家庭教育研究
结语
后记
精彩书摘
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给社会带来许多后果,如未婚先孕现象的出现,性病艾滋病的传染,人工流产人数的增加,“第三者”的出现,这不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婚姻生活,还扰乱了正常的婚姻秩序。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迷茫的时代,人们被性解放思潮冲昏了头脑,出现了比以往较多的婚前、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的社会现象,而且还出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正常的学习。
最后,性行为的畸形化违背了性道德的禁规原则。性道德的禁规原则又称性禁忌原则,即表现为对某些性关系的禁止和否定。性禁忌原则一般是指禁止结婚的血缘关系和禁止结婚的疾病两方面,其实性禁忌原则还禁止人们不合理的性欲望,加强性行为者对自身的道德控制和道德约束。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20世纪80年代新出台的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以及禁止有身体疾病的人结婚,以上出现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在80年代末期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有些下海经商的暴发户,物质生活的优越性放任了他们的性欲望、性冲动,在外包养二奶过着重婚的生活。违反了社会主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践踏了爱情的专一性,是对夫妻另一方感情忠诚的背叛。
第四,离婚行为的轻率化。一段婚姻是否应该结束,应当由婚姻的本质来决定。1980~1987年是中国的第三次离婚高潮期,在这期间“感情不和”成了离婚的主要理由。虽然,我国的婚姻法与婚姻道德保护、认可离婚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离婚,轻率地解除婚姻关系。这个时期,离婚理由呈现出多样化,不再是“文革”时期的“阶级立场不同”“划分界限”等理由,在多种多样的离婚理由中,有些人缺乏对真正的爱情认识与经营,扩大了离婚自由的限度,是轻率离婚行为的集中表现。
首先,离婚行为的轻率化违背了婚姻道德的离婚自由原则。离婚自由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
前言/序言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3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3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