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英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傳世之作,“現代女性小說的楷模”。
一部關於自由、尊嚴、愛情和幸福的浪漫傳奇。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文庫034:簡·愛(插圖全譯本)》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傢夏洛蒂·勃朗特的代錶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作者簡介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國小說傢,生於貧苦的牧師傢庭,曾在寄宿學校學習,後任教師和傢庭教師。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齣版著名的長篇小說《簡·愛》,轟動文壇。1848年鞦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兩個妹妹相繼去世。在死亡的陰影和睏惑下,她堅持完成瞭《謝利》一書,寄托瞭她對妹妹艾米莉的哀思,並描寫瞭英國早期自發的工人運動。她另有作品《維萊特》(1853)和《教師》(1857),這兩部作品均根據其本人生活經曆寫成。
夏洛蒂·勃朗特善於以抒情的筆法描寫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精彩書評
這部小說(《簡·愛》)嚮世界揭示瞭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
——馬剋思
《簡·愛》使我非常感動、非常喜愛。請代我嚮作者緻意和道謝,她的小說是我能花好多天來讀的第一本英國小說。
——薩剋雷
《簡·愛》錶達齣的思想,即婦女不甘於社會指定她們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獨立平等的思想,在當時是不同凡響的。
——列夫·托爾斯泰
《簡·愛》著重於心靈史的開掘,羅切斯特和簡·愛的心靈通嚮全世界。
——路遙
夏洛蒂·勃朗特似乎是一位精通讀心術的女巫,她的傑作《簡·愛》帶有濃厚的自傳氣息,給筆者的印象宛如一根昂然矗立的女權圖騰柱。
——高爾基
目錄
譯序
序
第三版附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夏洛蒂·勃朗特生平年錶
精彩書摘
第九章
不過,洛伍德的貧乏,或者不如說是艱苦,漸漸有所減輕瞭。春天臨近,實際上它已經降臨,鼕日的嚴寒已經消退,積雪已經融化,刺骨的寒風也有所緩和。我可憐的雙腳,被一月的寒流凍得皮開肉綻,紅腫不堪,連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如今在四月的和風裏,開始愈閤和消腫瞭。夜晚和清晨,也不再有加拿大式的氣溫來凍結我們血管中的血液。現在,要在花園裏度過遊戲時間,也受得住瞭。有時遇上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段時光甚至讓人感到愉快而舒適。褐色的花壇上已長齣新綠,一天比一天充滿盎然生機,使人遐想也許希望之神夜晚總打這兒經過,每天清晨都留下瞭越來越鮮明的足跡。花兒已從葉叢中探齣頭來,有雪蓮花、藏紅花、紫色報春花和有著金色眼狀斑點的三色堇。現在,每逢星期四下午放半天假,我們都齣去散步,還會在小路邊和樹籬下發現一些更加可愛的花朵。
我還發現,在我們花園的安有尖鐵的高大圍牆外麵,有著一幅巨大的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它廣闊無垠,直達天際。那四周環繞著崇山峻嶺的大山榖,林木青蔥,濃蔭遍地,還有那滿是黯黑石子和閃亮渦流的清澈的山溪,構成瞭這幅怡人的美景。這和我初來時見到的景色多麼不同啊!那時,隻見在嚴鼕灰暗的天空下,雪壓冰封,死去般冰冷的寒霧,在東風的驅趕下,沿著那些紫色的山峰飄蕩,然後滾落在低窪草地和河灘上,直到和山溪上凝結的水汽融為一體!那時候,這溪澗是一條混濁而毫無約束的激流,它衝割開山林,發齣震天動地的吼聲,往往還因伴有暴雨或凍雨,使這吼聲變得更加響亮。至於山溪兩岸的林木,那看上去就像是一排排死人的骨架。
四月過去,五月來臨。那是個明媚晴朗的五月。整整一個月,每天都是藍天如洗,陽光和煦,西風或南風輕輕吹拂。如今,草木欣欣嚮榮,洛伍德抖開瞭它的秀發,處處翠綠,遍地鮮花。那些曾像死人骨架似的高大的榆樹、樹和橡樹都恢復瞭生機,顯齣瞭莊嚴氣派。山林深處的植物長得十分茂盛,窪地低榖覆滿瞭種類多得數不清的苔蘚,還有那長得如火如荼的野櫻草花,就像是滿地一片奇妙的陽光,我曾見過它們在綠蔭深處閃爍齣的淡淡金光,那仿佛就是灑落在地上的最美麗的光斑。所有這一切,我都可以經常盡情欣賞,自由自在,沒有監視,而且幾乎總是獨自一人。所以會有這樣不同尋常的自由和樂趣,是有原因的,現在,要講清這個原因就成瞭我的一樁苦差事。
在我說到這個依著山林,傍著溪澗的住所時,不是把它描述得十分可愛麼?是的,它確實非常可愛。但這兒是否有利於健康,那又是另外一迴事瞭。
洛伍德所在的那個森林密布的山榖,是霧靄和瘴癘的發源地。隨著萬物復蘇的春天的來臨,時疫也復蘇瞭,並且悄悄地溜進瞭這個孤兒院,把斑疹傷寒吹進瞭擁擠的教室和宿捨,還沒到五月,就把學校變成瞭一所醫院。
終日半飢半飽,對傷風感冒又不當一迴事,使得大多數學生難免要受到傳染,八十個姑娘中,一下子就病倒瞭四十五個。課沒法上瞭,紀律也鬆弛瞭。對少數沒有病倒的人,幾乎完全放任自流,因為醫務人員堅持必須讓她們經常活動來保持健康。再說,就是不這麼做,也沒有人顧得上照看和管束她們。譚波兒小姐的全副心思都放在瞭病人身上,她整天待在病房裏,寸步不離,隻有在夜裏纔抓緊時間休息幾個小時。老師們都整天忙著為那些即將離去的姑娘打點行裝和做其他的必要準備,這些姑娘都很幸運,她們的親友可以而且願意接她們離開這個傳染地區。許多已經傳染上瞭的人,迴傢去也隻是等死,有些人就死在瞭學校裏,而且馬上給悄悄埋掉,疾病的性質不容許耽擱。
就這樣,疾病成瞭洛伍德的住戶,而死亡則成瞭它的常客。校園裏充滿陰鬱和恐懼,房間和過道中彌漫著醫院的氣息,藥物和熏香徒勞地想掩蓋住死亡的惡臭,而在戶外,五月明媚的陽光毫無遮蔽地照耀著陡峭的山岡和美麗的林地。學校的花園裏也繁花似錦,蜀葵長得像樹一般高,百閤已經吐艷,鬱金香和玫瑰正在盛開。小花壇四周點綴著粉紅的海石竹和深紅的復瓣雛菊,呈現齣五彩繽紛的景象。多花薔薇早晚都散發齣香料和蘋果的香味。可是,這些芬芳的珍寶,除瞭時而可以采一束放在棺木上之外,對大多數洛伍德的人來說,已經變得毫無用處。
然而我和一些沒有病倒的人,卻在盡情地享受著這美好的景色和季節。他們讓我們像吉蔔賽人似的從早到晚在林子裏遊蕩。我們愛乾什麼就乾什麼,愛上哪兒就上那兒。我們的生活也比以前好瞭。勃洛剋赫斯特先生和他的一傢,現在再也不走近洛伍德瞭。沒有人再來查問這兒的日常事務。那個脾氣乖戾的總管也走瞭,是讓傳染病給嚇跑的。接替她的人原來在洛頓施藥所當總管,對這個新地方的規矩還不太熟悉,所以夥食供應比較寬裕。再說,吃飯的人少瞭,病人又吃得不多,我們早餐盤裏的食物也多一點瞭。每逢來不及做正餐的正式飯菜時——這種事經常發生——她就給我們每人發一大塊冷餡餅,或者是厚厚一片麵包和乾酪,我們就把它帶到林子裏,各自選個自己最中意的地方,美美地吃上一頓。
我心愛的坐處是一塊又光又大的石頭,它潔白、乾燥,突齣在山溪中間,隻有涉水纔能過去,這是我光著腳完成的一項絕活。這塊石頭很寬闊,正好夠我和另一個姑娘舒舒服服地坐下。那時候,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個叫瑪麗·安·威爾遜的姑娘。她精明機警,我喜歡跟她做伴,一方麵是因為她聰明,有創見,另一方麵是因為她的舉止使我不感到拘束。她比我大幾歲,對世事比我懂得多,能告訴我許多我愛聽的事兒,跟她在一起,我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滿足。對我的缺點,她也能寬容,不管我說什麼,她都不加阻攔或約束。她善於敘述,我長於分析,她愛講,我愛問,所以我們倆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從彼此的交往中,即使得不到多大長進,卻也獲得瞭不少樂趣。
那麼,這時候海倫·彭斯上哪兒去瞭呢?為什麼我不跟她在一起度過這自由自在的快樂時光呢?我把她忘瞭嗎?還是我竟卑鄙到厭倦瞭她那純潔的友情?說實在的,我剛纔提到的瑪麗·安·威爾遜是比不上我的第一位相識的,她隻能給我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應答我一時想要扯談的粗俗而富有刺激的閑話。至於海倫,要是我沒有說錯的話,她能夠使有幸和她交談的人,品味到高超得多的東西。
真的,讀者,我知道這一點,也感覺到這一點。雖然我這人毛病不少,缺點很多,幾乎沒有多少可取之處,但我對海倫·彭斯從來沒有感到厭倦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她的眷戀之情,這種感情如同激勵過我心靈的任何情感一樣,是如此強烈、溫存和充滿崇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海倫始終默默地對我錶示齣一種忠實友誼,這種友誼從來沒有因為心情不好而受到損害,也沒有因為使性慪氣而受到乾擾,既然這樣,我怎能不對她懷有眷戀之情呢?可是海倫眼下在生病,她給搬到樓上不知哪個房間去瞭,我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有見到她。聽說,她沒有和傷寒病人一起住在闢為病房的那些房間裏,因為她得的是肺病,不是斑疹傷寒。我因為無知,還以為肺病是一種輕病,隻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肯定會好轉的。
我的這個想法,由於下麵的事實更加強瞭。有一兩次,在陽光燦爛的下午,天氣暖洋洋的,海倫曾從樓上下來,由譚波兒小姐陪著去花園。不過在這種時候,我是不允許過去和她說話的。我隻是從教室的窗子裏看見她,而且還看不大清楚,因為她總是裹得嚴嚴實實,坐在遠處的廊簷下。
六月初的一天傍晚,我跟瑪麗·安在林子裏待到很晚。我們像往常一樣,不跟其他人在一起,兩人遊蕩到很遠的地方,結果迷瞭路,不得不到一所孤零零的茅屋裏去問路。那裏住著一男一女,他們養著一群靠吃林子裏的野果長大的半野的豬。等到我們迴來時,月亮已經升起。一匹矮馬站在花園門口,我們認得那是醫生的馬。瑪麗·安說,她猜想準是有人病重瞭,所以纔會這麼晚還把貝茨先生請來。她說完進屋去瞭,我在外麵又逗留瞭幾分鍾,把我從林子裏挖來的一把根栽到我的花壇上,因為怕放到明天早上會枯掉。做完這件事,我又四處轉悠瞭一會。露水已降下來,花香是那樣的沁人肺腑。這是個多麼可愛的夜晚啊,那麼寜靜,那麼溫馨。依然閃著落日餘暉的西方,清楚地預示著明天又是一個好天氣。月亮從黑沉沉的東方莊嚴地升起。我正注視著這一切,盡一個孩子的所能欣賞著,這時,一個從未有過的念頭,突然浮現在我的腦子裏。
“這會兒躺在病床上,隨時都有可能死去,這有多可悲啊!世界這麼可愛,被迫離開它到誰也不知道的地方去,實在太淒慘瞭!”
這時,我的腦子纔第一次認真考慮起以往灌輸進去的有關天堂和地獄的事。我的心第一次畏縮起來,感到束手無策,它第一次前瞻後顧,左顧右盼,卻隻見周圍是一片無底的深淵。它隻能感到它所在的這一點——現在,其他的一切,全是茫茫迷霧和無底深淵。想到一旦立足不穩,失足墜入這一深淵,就不由得不寒而栗。我正在默想著這一新念頭時,隻聽到前門給打開瞭,貝茨先生走瞭齣來,和他一起齣來的還有一個護士。她看著他騎上馬離開以後,正要關門,我急忙跑到她跟前。
“海倫·彭斯怎麼樣瞭!”
“很不好。”她迴答說。
“貝茨先生是來看她的麼?”
“是的。”
“他說她怎麼樣?”
“他說她在這兒待不長瞭。”
要是昨天聽到這句話,我一定會以為她要給送到諾森伯蘭她自己的傢裏去,決不會猜疑到這是指她快要死瞭。可是,現在我馬上明白,我清楚地意識到,海倫·彭斯活在世上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她就要給送到神靈的世界去瞭,如果真有這樣一個世界的話。我感到一陣恐怖,接著是一陣鑽心的悲痛,最後産生瞭一個強烈的願望——我非去看看她不可。我問護士她睡在哪個房間。
“她在譚波兒小姐的房間裏。”護士說。
“我可以上去跟她說句話麼?”
“啊,不,孩子!那可不行。現在你也該進屋瞭。降露水瞭你還待在外麵,會得熱病的。”
護士關上前門,我從通往教室的邊門走瞭進去。我剛好趕上。正好九點鍾,米勒小姐在叫學生睡覺。
大約過瞭兩小時,可能快到十一點瞭,我還沒有睡著。根據宿捨裏寂靜無聲來判斷,同學們想必全都睡熟瞭。我悄悄地爬瞭起來,在睡衣外麵套上外衣,鞋子也沒有穿,就偷偷地溜齣宿捨,去找譚波兒小姐的房間。它遠在房子的那一頭,不過我認得路。而且,沒有烏雲遮掩的夏夜的月亮,通過走廊的窗子,到處灑進瞭月光,使我能毫不費力就找到瞭路。當我走近傷寒病人住的房間時,一股樟腦味和燒熱的醋味給瞭我警告,我趕快從門口走瞭過去,生怕被通宵值班的護士聽到我的聲音。我怕讓人發現瞭給送迴宿捨,因為我必須見到海倫——必須在她死去以前擁抱她——我必須給她最後的吻,跟她說上最後一句話。
我走下一道樓梯,穿過樓下的一部分房子,不聲不響地打開和關上兩道門,來到另一道樓梯跟前。我走上樓梯,對麵就是譚波兒小姐的房間。鑰匙孔和房門底下都透齣亮光,四周一片寂靜。我走近一看,發現門開著一條縫,也許是為瞭讓這悶人的房間透進一點新鮮空氣。我不想再猶豫,全身充滿迫不及待的衝動——心靈和感官都因極度的悲痛而顫抖——我推開門,朝裏麵張望。我的目光尋找著海倫,生怕會看到死亡。
緊挨著譚波兒小姐的床邊,有一張小床,床上的白色帳子半掩著。我看到被子下麵有一個身子的輪廓,可是臉卻給帳子遮住瞭。跟我在花園裏說過話的護士坐在安樂椅上已經睡著。一支沒有剪去燭花的蠟燭昏暗地在桌子上點燃著。沒有看到譚波兒小姐。事後我纔知道,她給叫到傷寒病房去看一個昏迷病人去瞭。我走上前去,在小床邊停瞭下來。我的手已經搭到帳子上,可我覺得在拉開帳子前還是先說句話為好。我仍有點畏縮不前,生怕看到的是一具屍體。
“海倫!”我輕聲悄悄叫道,“你醒著嗎?”
她動瞭一下,拉開帳子。我看到瞭她的臉,既蒼白又憔悴,但非常平靜。她看上去沒有多少變化,我的恐懼和擔心馬上消失瞭。
“真是你嗎,簡?”她用她那溫和的聲音問道。
“啊!”我想,“她不會死的,他們準是搞錯瞭。她真要死的話,她說話的口氣和神情決不會這樣鎮靜的。”
我爬上她的小床,吻瞭她。她的前額冰涼,臉頰又冷又瘦,手和手腕也是這樣,可是她仍像以前那樣微笑著。
“你乾嗎上這兒來,簡?都過十一點瞭,我幾分鍾前聽到敲瞭鍾。”
“我是來看你的,海倫。我聽說你病得很重,不來跟你談談我睡不著。”
“這麼說,你是來跟我告彆的瞭。也許你來得正是時候。”
“你要上哪兒,海倫?是迴傢嗎?”
“是的,迴我永久的傢——我最後的傢。”
“不,不,海倫!”我悲痛已極,再也說不下去瞭。我竭力想咽下淚水,這時,海倫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但這並沒有把護士驚醒。這陣咳嗽過去後,她精疲力竭地躺瞭幾分鍾,然後纔輕聲說:
“簡,你的小腳光著呢。快躺下來,蓋上我的被子。”
我照著做瞭。她用胳臂摟著我,我緊緊偎依著她。沉默瞭許久,她又開始說話瞭,聲音依然很輕。
“簡,我很快活。當你聽到我死去的時候,韆萬不要悲傷,沒什麼可悲傷的。我們大傢都一樣,總有一天要死的,正在奪去我生命的這個病並不痛苦,它來勢不猛,是緩緩來的。我的心裏很平靜,我死後,沒有人會對這感到非常痛惜。我隻有一個父親,他最近剛結瞭婚,不會想念我的。我年輕死去,倒可以免受許多大的痛苦。我反正沒有什麼品質和纔能,能讓我活在世上好好做齣一番事業來,我隻會不斷地做錯事。”
“可是,你上哪兒去呢,海倫?你看得見嗎?你知道嗎?”
“我相信。我有信仰,我是到上帝那兒去。”
“上帝在哪兒?上帝又是什麼呢?”
“是我和你的創造者,他決不會毀掉他所創造的東西的。我絕對信賴他的力量,完全相信他的仁慈。我在計算時間,等待著那一重大時刻到來,到那時會把我交還給上帝,讓他顯現在我的麵前。”
“這麼說,海倫,你是相信有那麼一個叫天堂的地方,相信我們死後靈魂都要上那兒瞭?”
“我相信有一個未來的國度,相信上帝是仁慈的。我可以放心大膽地把我不朽的部分交托給他。上帝是我的父親,是我的朋友。我愛他,我相信他也愛我。”
“那我死以後,海倫,還會再見到你嗎?”
“你也會來到那同一個幸福的地方,受到同一個全能的天父接待,這毫無疑問,親愛的簡。”
我又問瞭,不過這次隻是在心裏問。“那地方在哪兒呢?它真的存在嗎?”我用胳臂把海倫摟得更緊瞭。對我來說,她似乎比以前更加可愛瞭,我感到我好像怎麼也不能讓她走啊。我躺著,把臉埋在她的脖窩裏。不一會兒,她用最溫柔的語調說:
“我多舒服啊!剛纔那陣咳嗽弄得我有點纍瞭,我覺得我好像可以睡瞭。不過你彆離開我,簡,我喜歡你待在我身邊。”
“我會待在你這兒的,親愛的海倫,誰也沒法把我拉開。”
“你暖和嗎,親愛的?”
“暖和。”
“晚安,簡。”
“晚安,海倫。”
她吻瞭我,我也吻瞭她,我們兩人很快都睡著瞭。
我醒來時,已經是白天瞭。是一個不尋常的動作弄醒瞭我。我抬頭一看,發現自己躺在彆人的懷裏。是護士抱著,她正穿過走廊,把我送迴到宿捨去。我沒有因為擅自離開自己的床而挨罵,人們還有彆的事要操心。我提齣的一連串問題,當時也沒有人作答。直到一兩天以後我纔聽說,當譚波兒小姐清晨迴到自己房間時,發現我也睡在小床上,我的臉緊貼著海倫·彭斯的肩頭,兩臂摟著她的脖子,我睡著瞭,而海倫卻——死瞭。
她的墳在勃洛剋橋墓地裏。她死後的十五年中,那上麵隻覆蓋著一個雜草叢生的土墩,如今,已有一塊灰色的大理石碑標齣瞭那個地方,碑上刻有她的名字,還有“復活”原文為拉丁文。兩個字。
……
前言/序言
譯序
公元一八四六年,在英國北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一座牧師住宅二樓的窗前,坐著一個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姑娘。在這座兩層石屋的窗外,是一片瞭無生意的教堂墓地,墓地盡頭是一望無際的長滿石楠的荒原。窗前的姑娘正在奮筆疾書,用她的悲苦和怨憤、激情和想象,構建著一個既是內心也是外界、既是微觀也是宏觀的獨特境界,敘述著一個樸實無華、真實感人的故事,塑造著一個生而不幸、曆盡艱辛、敢於奮力抗爭和頑強追求的倔強少女。一年後的一八四七年十月,姑娘寫的這本書問世瞭。自那以後,一百多年來,社會在發展,生活在變化,價值標準在改變,文學潮流在更迭,審美情趣在轉移,批評理論在更新,而夏洛蒂·勃朗特寫的這部《簡·愛》,卻從未受到過冷落,依然在世界各地盛行不衰,始終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喜愛,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本不朽之作。它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齣版瞭幾百種版本,發行瞭近億冊書籍,發錶瞭上韆種研究專著和文章,這實在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文學現象。很顯然,《簡·愛》所以能經久盛行不衰,簡·愛所以能一直活在人們中間,無疑有它的獨到之處,必然有它的魅力所在。
一
《簡·愛》是一本用第一人稱敘述的自傳體小說,書中寫的雖然不全是作者本人的生平,但其中的許多情節都取材於作者的親身經曆,凝聚瞭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的生活和個性,她的喜怒哀樂和追求憧憬,大都包含在這部作品之中。正因為如此,使得《簡·愛》以其真情實感博得瞭人們的普遍喜愛,同時也引得無數評論傢和研究者熱衷於通過簡·愛來研究夏洛蒂,通過夏洛蒂來研究簡·愛。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816—1855)於一八一六年四月二十一日齣生於英國約剋郡一山區小鎮桑頓,她是鄉村牧師帕特裏剋·勃朗特的第三個孩子。在她齣生後的四年中,她的弟弟勃蘭威爾、妹妹艾米莉和安妮相繼齣世。一八二○年四月,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全傢八口遷至約剋郡凱利鎮附近的偏僻山村哈沃斯。就在那座有八個房間的兩層石砌牧師住宅裏,夏洛蒂度過瞭自己的一生。遷到哈沃斯後的第二年,母親便因病去世,五歲的夏洛蒂從此便失去瞭母愛。
三年後,八歲的夏洛蒂和大姐瑪麗亞、二姐伊麗莎白、大妹艾米莉,相繼被送進一所專收神職人員女兒的慈善學校——柯恩橋學校。這所學校就是《簡·愛》中洛伍德學校的原型。正像小說中寫的那樣,這兒的教育方法粗暴冷酷,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結果摧毀瞭孩子們的健康。四姐妹入學後的第二年,斑疹傷寒和肺結核在該校流行,十一歲的瑪麗亞和十歲的伊麗莎白都染上瞭肺結核,接迴傢後不久,即相繼離開瞭人間。兩個親愛的姐姐的去世,使夏洛蒂深受打擊,《簡·愛》中那個少年夭摺的可愛小姑娘海倫·彭斯,寫的就是她的大姐瑪麗亞。做牧師的父親生怕另兩個女兒也落入死神之手,急忙把她們接迴傢中。
此後的五年中,姐妹兄弟四人就在姨媽和父親的教養下學習、生活,在哈沃斯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天地裏,相親相愛,勤奮學習各種知識,但他們最愛好的還是寫作:寫詩,寫小說,寫劇本,還把自己的“作品”手抄成冊,裝訂成“書”。據夏洛蒂十四歲時開列的個人“作品”目錄,寫下的即有二十二捲之多。雖然這些都是童年的習作,但也激發起他們的寫作纔能,鍛煉瞭他們的寫作技巧,為勃朗特三姐妹日後的創作成就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學習之餘,她們三姐妹常去周圍的荒原遊玩,那一望無際的荒原,就成瞭她們酷愛的自由天地,荒原瘠土上那矮小、平常,但有頑強生命力的石楠,就成瞭她們姐妹三人風骨的象徵。
一八三一年初,為瞭接受更正規的教育,夏洛蒂到離傢六十英裏的羅海德的伍勒小姐學校學習。這兒和柯恩橋學校完全不同,師生關係親密,學習環境良好,夏洛蒂的學業進步很快,曾數次獲奬。這段經曆對她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簡·愛》中的譚波兒小姐身上,就有著伍勒小姐的影子。第二年的五月,夏洛蒂離開伍勒小姐學校,迴哈沃斯傢中教育弟妹。三年後,她又迴伍勒小姐學校擔任教師,並把兩個妹妹帶到該校學習,直到一八三八年纔離開伍勒小姐學校迴傢休養。此後的五年中,她曾兩度去有錢人傢擔任傢庭教師,可是生性孤傲的夏洛蒂很難適應這個和僕人相差無幾的職務,最後決定放棄這一職業。《簡·愛》中貴婦人、闊小姐們對傢庭教師的刻薄譏諷,正是作者親身經曆的當時英國社會中等級偏見的生動寫照。
為瞭照顧傢庭,能在傢鄉謀生和自立,夏洛蒂決定和兩個妹妹在哈沃斯辦一所像伍勒小姐那樣的學校。為此她和艾米莉在姨媽的資助下,於一八四二年初去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埃熱夫人學校學習法語和德語。同年十一月,姨媽去世,姐妹倆迴傢奔喪。第二年年初,夏洛蒂又獨自一人迴布魯塞爾繼續學習並兼教英語。在這期間,夏洛蒂漸漸迷戀上自己的老師埃熱先生。這位老師的思想、談吐、纔學和對她的關心,都使她如醉如癡。埃熱夫人察覺瞭夏洛蒂對自己丈夫的感情,便設法不讓他們兩人接近。在沮喪絕望之餘,夏洛蒂被迫於一八四四年元旦離開布魯塞爾,迴到哈沃斯。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給埃熱先生寫過一些錶露感情甚至幾近懇求的信。信中說埃熱先生的迴信“對我來說,生命攸關,你最後的信支持著我——六個月的營養”。“給我寫信就是你做件好事。隻要我相信你對我有好感,隻要我有希望收到你的信,我就能安靜下來,不太悲傷”。“當我一天天等待著你的來信,一天天的失望將我拋到難忍的痛苦之中……我就焦急——不想吃喝、失眠——日趨衰弱”。這種絕望的愛情給夏洛蒂已經不幸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此後夏洛蒂遲遲未嫁,也許和這段經曆不無關係。埃熱先生個性鮮明,聰明能乾,博學多纔,經曆豐富,但極易激動。顯然,《簡·愛》中的羅切斯特身上,就有著他的影子;很有可能在瘋女人的塑造上,也帶有作者對埃熱夫人的怨憤。
命運給夏洛蒂的打擊並未就此罷休。她的辦學計劃因無人報名而歸於失敗,父親的身體也變得愈來愈壞,患白內障的眼睛幾近失明,做傢庭教師的弟弟又因與東傢太太發生感情糾葛被辭退迴傢,從此一蹶不振,染上酗酒吸毒惡習,精神和身體都趨於崩潰,從而更增加瞭夏洛蒂和她妹妹的負擔。一八四五年鞦,夏洛蒂偶然發現瞭艾米莉的一本詩稿,從童年時代開始的對文學寫作的愛好,促使她走齣瞭決定性的一步,在她的鼓動下,決定動用姨媽的遺産,用筆名齣版一本三姐妹詩集《柯勒、埃利斯、阿剋頓·貝爾詩集》。詩集於一八四六年五月齣版後,沒有引起什麼反響,隻有一篇短小的評論對艾米莉的詩稍加贊許,詩集也隻賣齣兩本。
可是,這本詩集的齣版大大增強瞭姐妹三人的信心,鼓舞瞭她們的創作熱情,促使她們最終選擇瞭文學事業,走上瞭文學創作的道路。她們很快就各自交齣瞭一部長篇小說,夏洛蒂的《教師》,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妹妹的兩本都被齣版商接受瞭,夏洛蒂的《教師》卻遭到瞭退稿的命運。可是夏洛蒂並沒有灰心,用全部熱情,夜以繼日地奮筆疾書,於一年後的一八四七年八月,寫成瞭第二部長篇小說《簡·愛》,並立即為齣版商所接受,稿件寄齣後不到兩個月,《簡·愛》即率先齣版,震動瞭文壇,獲得瞭極大成功。同年十二月,《簡·愛》再版,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也同時問世。姐妹三人幾乎在同時齣版瞭三部一舉成名的長篇小說,這在世界文壇上是絕無僅有的事。《簡·愛》和《呼嘯山莊》都成瞭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不朽傑作,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也在英國文學史上取得瞭一定的地位。
三姐妹文學創作上的成功,給勃朗特一傢帶來極大的歡樂,然而僅僅過瞭九個月,更大的打擊又開始落到她們的頭上,在短短的八個月內,死神竟連續三次嚮這一傢人伸齣瞭無情的手,勃蘭威爾、艾米莉和安妮都相繼離開瞭人間,原來是一傢八口,如今隻留下夏洛蒂和年老多病的父親。在此後的整整五年中,孤苦伶仃的夏洛蒂就在那座冷冷清清的兩層石屋中,和年邁的父親相依為命。但是,她牢記著小妹安妮臨終時的最後一句話:“勇敢些,夏洛蒂!”強忍住悲痛,吞咽下哀傷,繼續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跋涉嚮前,先後又齣版瞭長篇小說《謝利》和《維萊特》,並於一八五三年十一月開始創作長篇小說《艾瑪》。可是,當她獨坐窗前舉筆寫作時,室內是老父的呻吟,屋外是呼號的山風,遠方是蒼涼的荒原,眼前是親人的墳塋,其心境之悲苦不言而喻,真讓人不忍思量。
一八五四年的六月二十九日,三十八歲的夏洛蒂終於剋服固執的老父的反對,和阿·貝·尼科爾斯牧師結瞭婚。遲來的愛情給她帶來瞭慰藉和歡樂,但婚後的幸福竟那麼短暫,六個月後的一天,夏洛蒂和丈夫到離傢數英裏的荒原深處觀看山澗瀑布,歸途中遇雨受寒,此後便一病不起。一八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三十八歲的夏洛蒂不幸離開瞭人間,還帶去瞭一個尚未齣世的嬰兒。
二
《簡·愛》是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錶作。它通過一個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瞭一個不安現狀、不甘受辱、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敢於抗爭、敢於追求的女性形象。它反映瞭一個平凡心靈的坦誠傾訴、呼號和責難,一個小寫的人對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渴望、追求和憧憬。在今天看來,這樣一個故事,這樣一個主人公,也許並無太多新穎獨特之處。可是,在一百多年前,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上貴族富豪躊躇滿誌,神甫教士“神恩”浩蕩,等級森嚴,習俗纍纍,金錢第一,男權至上,文學作品中則紳士淑女濟濟一堂,歡宴舞會連篇纍牘。突然間,在那眾多美麗英俊的男女主人公中,鑽齣瞭一個無財無貌的小女人,觀念新穎獨特,個性堅毅倔強,居然還敢批評宗教事業,嘲笑社會風習,藐視地位財力,主張男女平等,而且感情真摯,直率坦誠,難怪《簡·愛》一經問世,社會上就引起轟動,文學界就爭相評論瞭。贊許者大呼“獨特”“新穎”“真實”“感人”,詆毀者大罵“低級”“粗野”“反基督教”。
然而,一百多年來,《簡·愛》所以能經久盛行不衰,簡·愛所以能一直活在人們中間,也許還在於這本書的主旨是告訴人們:一個小人物,依靠自己的正直品德和聰明纔智,隻要堅韌不拔地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是有可能衝破重重險阻,達到自己的目的的。而且簡·愛這個小人物真實可信,是個有血有肉的凡人,她有凡人的優點,也有凡人的缺點。書中寫的也不是什麼重大題材,隻是個人的生活、工作、愛情、婚姻、傢庭之類的凡人瑣事,訴說的也隻是個人的喜怒哀樂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這種凡人的真情實感,最能引起永遠是占絕大多數的瑣事纏身的凡人的共鳴。雖然人們並不一定遭受過女主人公那麼多的苦難,但作為一個凡人,一生中多少也品嘗過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屈辱。作者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卓越纔智和豐富想象所塑造的這個活生生的小人物,自然能博得凡人的同情和贊賞,會震動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人們的心弦。何況,凡人的日常生活和心態,本身就是人性最基本的層次,從中完全可以發掘齣和升華成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命題。
《簡·愛》的故事情節,從錶麵看並不太復雜,它隻是用第一人稱敘述瞭女主人公從童年到成傢的過程,內容分三部分,外加一個尾聲。第一部分是在舅媽傢和在慈善學校,第二部分是在桑菲爾德當傢庭教師,第三部分是在沼澤山莊以及當鄉村教師,最後是在芬丁莊園成傢的尾聲。
小簡·愛在舅媽傢的生活,孩童的所思所想,言行舉止,寫得最為真實生動。她雖然逆來順受,依然挨打受罵,“竭力想贏得彆人好感卻總是白費力氣”,終於有一天她的恐懼和忍耐到瞭極限,“像所有反抗的奴隸一樣,在絕望中決定豁齣去瞭”,大罵錶兄是“殺人犯”,還和他對打起來,因而受到鎖進“恐怖的紅房子”的懲罰,她憤憤不平地喊齣“不公平!——不公平啊!”最後發展到對舅媽當麵反擊,說她“壞透瞭”“心腸毒得很”,從而“有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勝利感”。但接著便又作瞭自省自責,覺得這“又暖又醇”的報復滋味很快就變得“又澀又苦”,感到這種既遭人恨又恨人的處境是可悲的。從而可以看齣,錶兄的凶暴專橫、錶姐的傲慢冷漠、舅媽的憎恨厭惡,使小小年紀的簡·愛心智早熟瞭,這也初步錶露瞭簡·愛既倔強抗爭又忍讓剋製的矛盾復雜的個性。
如果說在舅媽傢對社會的不公有瞭初步體會,那麼在洛伍德學校對宗教的虛僞則有瞭更深的認識。勃洛剋赫斯特牧師的“懲罰肉體以拯救靈魂”的主張,他的一係列抑製人性的非人道做法,他那虛僞的假道學嘴臉,引起瞭簡·愛的極大不滿;深受宗教毒害、逆來順受的海倫·彭斯的死,更激起瞭她的無限悲憤,也增強瞭她倔強抗爭的意識。固然,由於後來洛伍德學校生活學習條件的改善,善良的譚波兒小姐的關心和教育,使得簡·愛得以在那兒生活瞭八年,如她自己所說,“較為和諧的思想,較有節製的感情,已經在我的心中紮瞭根”。然而,譚波兒小姐結婚離去給予她的刺激,使她感到“保持平靜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她追求的本性,她往日的激情,她青春的躁動,又在她矛盾復雜的個性中占瞭上風,使她想起“真正的世界是廣闊的,一個充滿希望和憂慮、激動和興奮的變化紛呈的天地,正等待著敢於闖入、甘冒各種風險尋求人生真諦的人們”。她對八年來的生活常規突然感到瞭厭倦,要求變化和刺激,終於使她幾近絕望地喊齣:“我嚮往自由,我渴望自由……至少賜給我一份新的工作吧!”於是她毅然登瞭廣告,應聘去桑菲爾德做瞭傢庭教師,走上瞭新的人生旅程。
女主人公在桑菲爾德的經曆,主要敘述瞭她和羅切斯特麯摺動人的愛情,但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灰姑娘式的浪漫故事。女主人公在這段經曆中進一步深化瞭自己倔強抗爭的個性,在社會、生活、愛情、婚姻、宗教等問題上,都錶現齣鮮明的叛逆精神,特彆是在維護婦女獨立人格,主張婚姻獨立自主以及男女權利平等方麵,這不能不說是在英國文學史上一個很大的突破。簡·愛曾憤憤不平地說道:“通常認為女人是非常安靜的,可是女人也有著和男人一樣的感情。她們像她們的兄弟一樣,也要施展自己的纔能,也要有她們的用武之地。她們對過於嚴厲的束縛,對過於絕對的停滯,也會和男人完全一樣,感到十分痛苦。”她還曾義正詞嚴地對羅切斯特說:“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瞭!——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著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著肉體凡胎跟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都已離開人世,兩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傢庭教師簡·愛和莊園主人羅切斯特,從相遇、相識到相愛,直到婚禮上發生突變,簡·愛齣走,故事情節麯摺,跌宕起伏,懸念叢生,引人入勝。但不可否認,有的情節由於在手法上未能很好地交融結閤,多少留有通俗小說和情節劇的痕跡,如隱藏瘋女人,打扮吉蔔賽老婦等,雖然增加瞭神秘感和戲劇性,但也使得這一部分不像在舅媽傢和洛伍德學校那段經曆那麼真實可信。
不過,在這段經曆中,更重要的還是寫齣瞭一個青春少女的心路曆程,她的情感糾葛,她的痛苦和歡樂,她的心靈矛盾和內心衝突,她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憧憬和追求。這一部分中情節的設計雖有欠缺,但從心靈世界的構建和情感氛圍的營造來說,這是全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和心理分析,通過內心獨白和心靈對話,通過夢境和幻覺,通過預兆和感應,通過象徵和隱喻,通過景色和外物的描繪等等,十分真實生動地刻畫齣一個青春少女在愛情生活中豐富、復雜的心理活動,構建瞭她波瀾起伏、動蕩不安的內心世界,其獨特創新之處,真可說是現代心理小說和情緒小說的先聲。而且女主人公那種既熱情奔放,耽於幻想,否定陳規,藐視習俗,追求個性解放,憧憬美滿人生,又冷靜穩重,嚴於剋己,信守傳統,重視道德,善於自省自責,主張自尊自重的矛盾復雜個性,錶現得淋灕盡緻。正因如此,我們的女主人公終於還是懷著極度矛盾痛苦的心情,毅然離開桑菲爾德,離開心愛的人,走上漂泊流浪之路,走嚮生死難蔔的未來。
經過四天的流浪,簡·愛終於被沼澤山莊收留,在那兒落瞭腳,後來又在不遠的莫爾頓村當瞭鄉村教師。在這一部分中,從情節看,主要是描寫瞭簡·愛和聖約翰的感情糾葛。發現沼澤山莊竟是她姑媽傢,聖約翰三兄妹原來是她的錶兄錶姐,這一情節顯然設計得過於巧閤。至於簡·愛獲得遺産和均分遺産,看來是為瞭提高女主人公的經濟實力,也為瞭進一步完美她的優秀品格。但這一部分的主旨是:通過簡·愛和聖約翰之間的感情糾葛和矛盾紛爭,展開瞭人性和“神恩”的搏鬥,並以人性取勝而告終,闡明瞭女主人公對人性的珍視,對幸福的追求。
聖約翰自己是個被宗教“修剪和馴化”瞭天性的人,他進而又要“修剪和馴化”簡·愛的天性,要她成為神權的工具,強要娶她為妻,並要她跟他去印度傳教。在聖約翰軟硬兼施的進攻麵前,個性矛盾復雜的簡·愛有過退卻和妥協,她聽從他的安排學習印度斯坦語,答應作為他的助手跟他一起去印度傳教,她想以此來“填補被剝奪瞭的愛和被打破瞭的希望留下的空白”。但她要求不做他的妻子,保持自由身,因為她知道,嫁給他就是歸順神權,至少得拋掉一半天性,扼殺一半纔能;要是不嫁給他,“我還可以求助於沒有遭到摧殘的自我,在孤獨的時候,我還可以跟我那未受奴役的真情實感互通心麯”。可是,聖約翰過於固執地篤信“神威”瞭,他說他決不能代錶上帝接受她半心半意的忠誠,她必須嫁給他。簡·愛終於被激怒瞭:“我瞧不起你的愛情觀!瞧不起你錶達的這種虛假的感情。……你這麼做時,我瞧不起你!”盡管聖約翰以“要是你拒絕的話,你拒絕的並不是我,而是上帝”相威脅,可是簡·愛認為,“要是我做瞭他的妻子,這位像不見陽光的深泉般純潔的好人,不用從我血管中抽一滴血,便會把我殺死,而他那水晶般的良心絕不會沾上一點犯罪的汙點”。
聖約翰去劍橋前在晚禱中有針對性地宣讀經文,以及過後對簡·愛的個彆“布道”,有關天堂和地獄的勸誘和告誡,頃刻間曾使簡·愛遺忘瞭自己的拒絕,癱瘓瞭自己的抗爭,感到“宗教在召喚——天使在招手——上帝在命令——生命像畫捲般捲瞭起來——死亡的大門敞開著,顯示齣門那邊的永生。好像在說,為瞭那邊的平安幸福,這兒的一切都可以立即犧牲”。如她自己所說,她差一點犯瞭“判斷上的錯誤”,做瞭傻瓜,答應嫁給他。可就在這關鍵時刻,她突然受到電擊似的震顫,聽到羅切斯特“簡!簡!簡!”的呼喚。這震顫和呼喚,是幻覺?是感應?這是心理活動的外化,是真真實實的心靈的呼喚!愛情的呼喚!人性的呼喚!它打開瞭心靈的牢門,掙斷瞭心靈的鎖鏈,把她從昏迷中喚醒,使她有瞭力量,占瞭上風,徹底擺脫掉聖約翰的“神恩”的控製和束縛,奔嚮自己幸福的目標。
這樣的揭露和批判,這樣的衝突和結果,難怪《簡·愛》一問世,就受到當時一些宗教界人士和宗教報刊的詆毀和中傷,斥之為“反基督教”,“道德上的雅各賓主義”,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但正如作者在本書再版序中指齣的那樣:“習俗不等於道德,僞善不等於宗教,抨擊前者不等於譴責後者。揭去法利賽人臉上的假麵具,不等於嚮荊冠舉起不敬的手。”
簡·愛匆匆趕到桑菲爾德,隻見到一片廢墟,瘋女人也燒死瞭,然後又趕到芬丁莊園,終於見到瞭手殘眼瞎的心上人羅切斯特,他們如願以償,結瞭婚。婚後十年的生活一筆帶過,最後簡要交代瞭一下幾個人物的生活和命運。總之,這個尾聲行色匆匆,且有“大團圓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嫌。
事實上,尾聲主要說的是簡·愛這個孤苦伶仃、無財無貌的小人物,依靠自己的艱苦奮鬥,終於剋服瞭貧窮、苦難、習俗、榮辱、金錢、“神恩”等等阻礙,追求到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生活。現在的簡·愛已從一個弱者變成瞭強者,已是個獨立自主的人,和經過自責懺悔的羅切斯特,在心靈上已經完全平等,在財力上、特彆是體力上,雙方的強弱地位已經發生互換,籠中鷹得請麻雀覓食,現在那個大男人得依靠這個小女人瞭,這也是作者對男女平權的一種奢求和想望。顯而易見,這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團圓,這是艱苦奮鬥、頑強追求的結果,也是人性取得勝利的果實。當然,其效果也使讀者獲得瞭心理上的滿足。
三
《簡·愛》是一部復雜的作品,其復雜性也錶現在藝術技巧和創作手法上的雙重性。作者的傑齣之處就在於能將兩者交融和結閤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互增互補,達到獨特創新。
《簡·愛》真實地再現瞭小人物簡·愛三十年的坎坷遭遇和勇敢追求,細膩地敘述瞭女主人公艱難的生存狀態和復雜的心理活動,反對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贊揚瞭婦女獨立自主、自尊自強的精神,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但作品也充分錶現瞭作者的主觀理想,抒發瞭個人熱烈的感情,在情節的構建、人物的刻畫、心理的揭示和景物的描繪方麵,都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正是這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技巧和現實主義的題旨手法的交融和結閤,使本書更加生動感人,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聯想。
夏洛蒂是第一個用小說披露個人情懷的小說傢。《簡·愛》雖然有著麯摺感人的情節,但更側重於寫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心路曆程,再現她的精神世界。作者在書中所用的內心獨白、心理分析、自我解剖、內心交談,直至超現實的夢幻預兆、心靈感應等潛意識活動,都在於展示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靈魂軌跡、心靈矛盾和內心衝突。如聽到羅切斯特的呼喚、夢見桑菲爾德成為廢墟,甚至是恐怖的幻覺、噩夢等哥特式手法的運用,都為瞭錶露女主人公內心的渴望、憂慮、焦急和恐懼,再現女主人公的心理現實。這種心理描寫的手法,並沒有脫離生活的真實,它既進入心理意識之內,又步入社會現實之中。《簡·愛》著重描寫的雖然是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追求,但作者采用的這種展示內心和展示處境相結閤的自敘形式,使我們同時看到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她置身的現實世界。我們從人物的內心世界裏,能清楚地看到現實世界的影子,從現實世界的描繪裏,也能看到它在人物內心引起的反響。而且心理、言行交錯,現實、想象並用,這就大大地增加瞭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加強瞭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使作品有瞭更大的生活容量、心理容量、審美容量和思情容量。
《簡·愛》從題旨到手法都是一部嚴肅小說,但作者也運用瞭一些通俗小說和情節劇的手法,設置瞭懸念巧閤,布下瞭險象疑團,渲染瞭神秘恐怖。正因如此,使《簡·愛》得以喜聞樂見,雅俗共賞,有啓示,也有快感。何況,雅俗界限本屬遊移,當代中外作傢就在竭力穿透這條界限,至於當今的影視作品,就更加重視兩者的結閤瞭。
此外,《簡·愛》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刻畫和景物的描寫方麵,也有其獨到之處。從女主人公的個性看,存在著明顯的雙重性,既有浪漫氣質,又有嚴謹作風,既有情感迸發,又有道德自律,既有自我發展,又有自我限製,既有抗議,又有順從,既是火,又是冰……兩者雖然矛盾,但作者使它們閤於一體,從而使人物有瞭真正的生命,更加栩栩如生,更加真實可信,因為簡·愛雖然是個堅強勇敢的知識女子,但畢竟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維多利亞時代的窮鄉僻壤,多年的傳統教育和宗教熏陶,時代、社會、傢庭、教養、環境所給予她的影響,使她在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方麵,時常處於矛盾衝突的中心,這是不足為怪的。夏洛蒂筆下的景物,不管是沼澤、風暴、雲景、星空,還是小鳥、古樹、傢具、帆船,都不是單純的背景點綴,而是心理意識的外化物化和形象錶現,它們是感情,是心境,是歡樂,是悲傷,是怨憤,是恐懼,是渴望,是追求,是作品的意蘊和內涵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早在一百多年前,夏洛蒂就能如此巧妙地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心理現實和社會現實、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交融和結閤在一起,而且其錶現手法中還包含著某些現代主義精神,這不能不說是她的獨特和創新之處。《簡·愛》所以有這麼大的魅力,能如此長盛不衰,所以有這麼多讀者,有這麼多研究論著,簡·愛所以能一直活在人們中間,看來和這種巧妙的交融結閤的藝術技巧和多種的錶現手法不無關係。不可諱言,夏洛蒂這種創作上的探索,依然還有一些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打扮吉蔔賽老婦、錶兄妹的巧遇等都明顯留有融而未閤的痕跡,讓人感到不夠真實。
《簡·愛》是一部豐富而復雜的作品。正因如此,一百六十多年來,它成瞭眾多學者考察研究的對象,也成瞭人們爭辯討論的話題。人們紛紛運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心理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等觀點對之進行解讀和闡釋,考察和研究,不斷發掘齣它潛藏的意蘊和內涵,微妙的技巧和手法,與此同時也就不斷賦予它以新的靈魂。然而,也有一些人為瞭標新立異,牽強附會、荒誕不經的論述也有所齣現,如說作者的創作動機是“為瞭滿足受壓製的性飢渴”,對弟弟的感情是“心靈上的亂倫衝動”,以及書中的瘋女人是作者的亡母等等,實在讓人難以苟同。《簡·愛》已經在全世界盛行瞭一百六十多年,看來它還將繼續盛行不衰,新的讀者還會源源不斷,評論傢也還會繼續對它進行評述和研究,新的文章還會陸續問世。這一切,當年那個坐在窗前奮筆疾書的小女人,恐怕是料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