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資料全麵係統,且盡量保持文獻原貌,就有較強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大後方經濟開發文獻選編》收集瞭一部分抗戰時期關於大後方經濟開發的文獻,盡量保持瞭文獻的原貌且注明齣處,對瞭解和研究抗戰大後方的經濟狀況和經濟理論有很大幫助,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唐潤明,1963年生於四川嶽池,1981年考入重慶師範學院曆史係,1985年7月畢業後留校任教,1990年7月調重慶市檔案館編研處工作,主要從事檔案文獻的編纂及重慶地方史、中國抗戰史、中華民國史的研究工作,發錶專業論文近百篇,齣版專著數部,主編檔案史料匯編10餘部。現任重慶市檔案局(館)檔案編研處處長,兼任中國檔案學會檔案文獻編纂委員會委員、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會員、重慶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曆史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暨重慶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等職。
目錄
總序
序論
編輯說明
開發內地 翁文灝
開發華西産業與産業革命 簡貫三
我國西部地理大勢與公路交通建設 鬍煥庸
論戰時人口變動與後方建設 陳長蘅
中國應當建設的工業區與工業 吳景超
由地理觀點論西北西南之經濟依存關係 齊植璐
西北與西南農田水利之展望 張有齡
西北西南軍事交通建設管見 姚鴻德
資金內移之前提與後果 萬樹源
如何吸引遊資以濟後方工業之需要 歐陽侖
創設中國內地投資公司私議 章乃器
當前之內地證券市場建立問題 鄒宗伊
西南證券市場之我見 丁道謙
西南經濟建設問題 孔祥熙
如何共同建設西南 陳立夫
西南經濟建設之前瞻 翁文灝
建國必自建設西南始 鄧漢祥
開發西南經濟意見 衛挺生
西南經濟建設之十大政策 衛挺生
西南經濟建設之我見 衛挺生
西南經濟建設與計劃經濟 羅敦偉
談西南經濟建設 鬍鞦原
西南經濟建設之商榷 壽勉成
對開發西南實業應有之認識 張肖梅
今日開發西南之先決條件 張國瑞
如何建設西南 張國瑞
今後西南新經濟建設之途徑 張國瑞
我們需要一個西南最高的經濟計劃機關 張國瑞
建設西南的必然性及其方案 陸鼎揆
從戰時經濟說到西南經濟建設 賈士毅
西南經濟建設與工業化 方顯廷
西南工業建設與特種奬勵製之創設 陳豹隱
西南經濟建設與農業推廣 喬啓明
西南煤田之分布與工業中心 黃汲清
西南天然林之開發及其途徑 李德毅
開發西北的方針 蔣介石
如何開發西北 張嘉璈
開發西北經濟問題 翁文灝
西北經濟建設之我見 硃傢驊
為什麼我們要開發西北 張道藩
發展西北事業之管見 楊亦周
開發西北管見 李燭塵
再建西北的幾點意見 李洽
戰時西北經濟建設問題 葉達光
從地理環境論西北建設 李承三
從文化動員論建設西北 趙守鈺
如何鞏固西北 趙宏宇
從總裁指示論西北建設 張聿飛
增加後方生産與西北資源之利用 馬鐸
論西北金融網之建立 李京生
視察西北歸來談片 巴裏特講 呂春暉譯
西北交通建設的幾個問題 淩鴻勛
如何要建設西北鐵路 郭維民
西北公路觀感及其他 瀋君怡
交通界人士應如何參加開發西北工作 李季清 王紫星
西北工業考察歸來的感想 林繼庸
論西北工業建設 徐旭
西北食品工業之發展問題 鍾超
西北羊毛與我國毛紡織業 劉鴻生
抗建時期之西北林業 劉興朝
西北的墾牧問題 周介康
西北的水利建設 李翰如
考察西北水利紀要 瀋百先
西北水利問題 瀋怡
建設西北與水土保持 任承統
行政院顧問羅德民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初步報告 羅德民
西北水土保持問題 章元義
西北的沃野農業 陳正祥
地下水與西北灌溉問題 黃汲清
經濟部的戰時工業建設 翁文灝
中國工商經濟的迴顧與前瞻 翁文灝
抗戰期內中國實業概況 翁文灝
戰時經濟建設概況 傅潤華
中國戰時經濟概觀 劉大鈞
中國戰時工業概觀 吳承洛
資源委員會經辦事業一覽錶 資源委員會經濟研究室
我國戰時工業生産之發展趨勢 李紫翔
戰時工業管窺 楊桂和
抗戰時期後方工業鳥瞰 國民政府經濟部統計處
戰時後方工業建設概況 袁梅因
我國戰時民營工業之鳥瞰 吳文建
後方民營機器工業過去及現在概況 馬雄冠 葉竹
抗戰八年來之我國鋼鐵工業 王子祐
抗戰期間後方煤礦之開采及利用 蕭柱中
抗戰八年來之電氣事業 孫玉聲
抗戰期間之大後方紡織業概況(節選) 中國紡織染工程研究所資料室
戰時之交通(節選) 《中國戰時經濟特輯續編》編委會
揚子江水利委員會整理後方水道之經過 傅汝霖
中國西南之經濟發展 李卓敏
雲貴高原上的民營工業 建子
抗戰中成長之西南公路 蕭慶雲
西北工業建設現況及其前途 高平叔
西北民營工業概觀 建子
西北之陸路交通 劉晨
後記
精彩書摘
開發內地
翁文灝
過去我們的重要事業,很自然的多集中於沿海及沿鐵路綫,對於重要的內地,政府及一般投資的人,都來不及充分注重。抗戰以來,內地資源的重要與利用的必要,已為國人所公認。開發西南與開發西北的呼聲,現在已充溢國內,可見國人的視綫已經轉移,過去不十分受人注意的內地,現在已成為朝野經營的對象瞭,這是一件可以慶慰的事。
我們的內地,資源甚為豐富,假如各界能夠閤作,努力開發這些資源,實在可以作為我們抗戰建國的基礎。拿四川一省來說,岷江、沱江之間,便是一個很明顯的經濟區域。在這個區域裏,不但農産品甚為發達,就是主要的工礦業,如煤、鹽、絲、紙及糖,都已有相當基礎。如能發展電力,利用本區域的豐富資源,彆種工業,也可有相當的發展。又如以重慶為中心的嘉陵江流域,過去為川省的工商業中心,工業方麵,如染織工業、製革工業、玻瓷工業、火柴工業、麵粉工業、肥皂工業,都有若乾工廠設立;礦業方麵,如江閤、天府、燧川等煤礦,都有若乾生産能力;輸齣貨物,如桐油、豬鬃、絲、羊皮、藥材、夏布、煙葉等等,每年均在百萬元以上。抗戰以後,從沿海沿鐵路綫移來的工廠,在100傢以上。所以這個區域,將來一定是一個工業中心,不但輕工業在這兒可以發展,就是重工業因為重慶附近煤鐵及石油等均有蘊藏的緣故,也可在這兒樹立基礎。四川除卻這兩個區域之外,還有以萬縣為中心的川東區域。我們都知道:中國近來的齣口貿易,以桐油居第一位,而四川的桐油,産量與品質,在國內均首屈一指,萬縣便是四川省桐油集中的最大市場。這個區域,在國際貿易上的重要,於此可見一斑。四川以外,如西康青海的金,貴州的水銀及煤礦,雲南個舊的锡,以及滇越路、滇緬路附近的煤、銅、鉛、鋅、銀等礦,廣西的锡及其他礦産,陝西的棉花及煤,甘肅青海一帶的羊毛、皮革及藥材,都在那兒等待我們開發。這些資源,有的可以樹立我們國防工業的基礎,有的可以作民生工業的原料,有的可以運輸國外,以換取抗敵的軍備及生産的工具,都是在抗戰建國的過程中所應努力經營的。
我們既已明瞭開發內地的重要,又看清楚瞭內地有許多富源急待開發,便可進而討論開發內地的方法。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誤解,以為開發內地,隻是政府的工作。當然,政府對於這種大事,不可諉避責任,應當去擔任它所能夠做的部分,不過如謂政府已在那兒推動這種工作,彆人便可束手旁觀,那便是最大的誤解。政府的工作重在推動與領導全國的人力、財力,在一定方針之下,去努力開發內地,在這種統率之下,實在努力的當然須靠各界的勇往直前,盡瘁盡力。在這樣共同努力之中,政府機關也擔任經辦一部分經濟事業,其用意乃是為國增産,而非與民爭利。所以舉辦的事業,都以下列原則為範圍:(一)國防所急需,應當特彆經營的;(二)有統籌或統製之必要的;(三)規模宏大,設備艱巨,非尋常財力所能舉辦的;(四)為國防民生所亟需,而盈虧無甚把握的;(五)為民營工業供給動力或燃料的。政府所辦的事業,都要閤乎上列幾個標準,而且並不獨占。政府所辦的事業,如人民願意投資,也可商定閤辦或互相聯係的方法。除有特彆的理由以外,政府不因辦瞭某種事業,便禁止或妨礙人民舉辦同類的事業,就是法令上規定是由國營的,政府也可以閤辦或齣租的方法,委托人民經營。如經濟部最近曾公布國營礦區管理規則15條,便是要把依法劃定的國營礦區,給人民以開采的機會。現在最大的需要,便是生産,而且要大量的生産,以為前方、後方及輸齣之用。假如現在把國營的範圍定得太廣,同時又無力量去經營這個範圍內所規定的事業,那麼國內的生産力,反因受瞭拘束而不能發揮其功能。所以我們一方麵對於國營事業,認真整理,以期造成事業的規模;同時對於民營事業,也極端看重,認為國傢經濟的基本,必須認真發展。
政府對於民營的事業,一嚮是竭誠奬助的。現為加增開發內地的速度起見,預備從下列三方麵積極推行,使民營事業,可以更為發達:第一為工作的聯絡。以前民營事業,每皆各自為政,毫無組織,現在政府擬使各業均依照新定法規組織同業公會,各業間亦發生聯係。如化學工業所需之機器,可以交給機器業代為製造,而機器業所需之鋼鐵,又正在設法協助供給。彼此之間,聲息相通,供求相應,以形成一有機體,便可事半功倍,效率大增。這種聯絡組織的工作,政府自應擔負。第二為資金的協助。民間事業,每以缺乏資本,而中途停頓。現在抗戰期間,若乾工廠,由沿海沿江遷至內地,舉凡運輸、建廠、購料等事,都需要大批的資金;後方的廠礦,因擴充生産,改良設備,也要加增資本。政府顧念他們的需要,一方麵代嚮銀行以低利藉貸款項,一方麵由政府直接撥助資金,兩種閤計,在過去一年之內,已達1000萬元以上。以後還要照原定計劃,陸續協助。第三為奬勵的規定。二十七年六月修正的特種工業保息及補助條例,規定六種應由政府補助及保息的工業,範圍未免過狹,而且奬勵的方法,限於保息及補助二種,也未能盡奬勵的能事。最近通過的非常時期工礦業奬助暫行條例,把奬勵的方法,加至九種,除保息及補助之外,還有減稅、便利運輸、免除地租等項。至於應行奬勵之工業,其範圍亦擬擴大,凡(一)為國防民生所必需而亟宜舉辦的;(二)發展內地大宗生産,或使舊有大宗生産品質更為精良的;(三)可供輸齣國外,以增進對外貿易的;(四)利用本國原料,仿製外洋産物,以減少貿易漏卮的;均在奬勵之例〔列〕。
政府對於經濟事業全盤統籌,共同促進,如此進行,可謂之管理,亦可謂之統製。其方針以整個的國傢利益為最高前提,悉力以赴,以期奠定復興的基礎。大傢也應明白國傢的利益,亦是一般國民的真正利益,而且亦惟有不分朝野嚮同一方嚮認真進行,方能達到此極重要的目的。因此特為說明,望大傢都秉匹夫有責之義,來完成此偉大的使命。
……
前言/序言
總序
章開沅
我對四川、對重慶常懷感恩之心,那裏是我的第二故鄉。因為從1937年鼕到1946年夏前後將近9年的時間裏,我在重慶江津國立九中學習5年,在銅梁201師603團當兵一年半,其間曾在川江木船上打工,最遠到過今天四川的濾州,而啓程與陸上棲息地則是重慶的朝天門碼頭。
迴想在那國破傢亡之際,是當地老百姓滿腔熱情接納瞭我們這批流離失所的小難民,他們把最尊貴的宗祠建築提供給我們作為校捨,他們從來沒有與淪陷區學生爭奪升學機會,並且把最優秀的教學骨乾穩定在國立中學。這是多麼寬闊的胸懷,多麼真摯的愛心!2006年暮春,我在57年後重訪江津德感壩國立九中舊址,附近居民聞風聚集,紛紛前來看望我這個“安徽學生”(當年民間昵稱),執手暢敘半個世紀以前往事情緣。我也是在川江的水、巴蜀的糧和四川、重慶老百姓大愛的哺育下長大的啊!這是我終生難忘的迴憶。
當然,這八九年更為重要的迴憶是抗戰,抗戰是這個曆史時期齣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抗戰涵蓋一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記得在重慶大轟炸最頻繁的那些歲月,連許多餐館都不失“川味幽默”,推齣一道“炸彈湯”,即榨菜雞蛋湯。曆史是記憶組成的,個人的記憶匯聚成為群體的記憶,群體的記憶匯聚成為民族的乃至人類的記憶。記憶不僅由文字語言承載,也保存於各種有形的與無形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産之中。曆史學者應該是文化遺産的守望者,但這絕非是曆史學者單獨承擔的責任,而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我對《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編纂齣版寄予厚望。
抗日戰爭是整個中華民族(包括海外僑胞與華人)反抗日本侵略的正義戰爭。自從19世紀30年代以來,中國曆次反侵略戰爭都是政府主導的片麵戰爭,由於反動統治者的軟弱媚外,不敢也不能充分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所以每次都慘遭失敗的結局。隻有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由於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旗幟下,長期內戰的國共兩大政黨終於經由反復協商達成第二次閤作,這纔能夠實現史無前例的全民抗戰,既有正麵戰場的堅守嚴拒,又有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英勇殺敵,經過長達8年艱苦卓絕的壯烈抗爭,終於贏得近代中國第一次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我完全同意《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的評價:“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瞭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嚮振興的重大轉摺點,為國傢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瞭基礎。”
中國的抗戰,不僅是反抗日本侵華戰爭,而且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在“脫亞入歐”方針的誤導下,逐步走上軍國主義侵略道路,而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國。經過甲午戰爭,日本首先占領中國的颱灣省,隨後又於1931年根據其既定國策,侵占中國東北三省,野心勃勃地以“滿濛”為政治軍事基地妄圖滅亡中國,獨霸亞洲,並且與德、意法西斯共同徵服世界。日本是法西斯國傢中最早在亞洲發起大規模侵略的戰端,而中國則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的先驅。及至1935年日本軍國主義通過政變正式成為法西斯國傢,兩年以後更瘋狂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由於日本已經與德、意法西斯建立“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所以中國的全麵抗戰實際上揭開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並且曾經是亞洲主戰場的唯一主力軍。正如1938年7月中共中央《緻西班牙人民電》所說:“我們與你們都是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前綫上。”即使在“二戰”全麵爆發以後,反法西斯戰爭延展形成東西兩大戰場,中國依然是亞洲的主要戰場,依然是長期有效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力軍之一,並且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齣極其重要的貢獻。2002年夏天,我在巴黎凱鏇門正好碰見“二戰”老兵舉行盛大遊行慶祝法國光復。經過接待人員介紹,他們知道我也曾在1944年誌願從軍,便熱情邀請我與他們閤影,因為大傢都曾是反法西斯的戰士。我雖感光榮,但卻受之有愧,因為作為現役軍人,未能決勝於疆場,日本就宣布投降瞭。但是法國老兵非常尊重中國,這是由於他們曾經投降並且亡國,而中國則始終堅持英勇抗戰,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贏得最後勝利。盡管都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畢竟分量與地位有所區彆,我們韆萬不可低估自己的抗戰。
重慶在抗戰期間是中國的戰時首都,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與第二次國共閤作的所在地,“二戰”全麵爆發以後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因而具有多方麵的重要貢獻與曆史地位。然而由於大傢都能理解的原因,對於抗戰期間重慶與大後方的曆史研究長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至少是難以客觀公正地反映當時完整的社會曆史原貌。現在經由重慶學術界倡議,並且與全國各地學者密切閤作,同時還有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外國學者的關懷與支持,共同編輯齣版《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堪稱學術研究與圖書齣版的盛事壯舉。我為此感到極大欣慰,並且期望有更多中外學者投入此項大型文化工程,以求無愧於當年的曆史輝煌,也無愧於後世對於我們這代人的期盼。
在民族自衛戰爭期間,作為現役軍人而未能親赴戰場,是我的終生遺憾,因此一直不好意思說曾經是抗戰老兵。然而,我畢竟是這段曆史的參與者、親曆者、見證者,仍願追隨眾多中外纔俊之士,為《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叢書》的編纂略盡綿薄並樂觀其成。如果說當年守土有責未能如願,而晚年卻能躬逢抗戰修史大成,豈非塞翁失馬,未必非福?
2010年已經是抗戰勝利65周年,我仍然難忘1945年8月15日山城狂歡之夜,數十萬人湧上街頭,那鞭炮焰火,那歡聲笑語,還有許多人心頭默誦的杜老夫子那首著名的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嚮洛陽。”
即以此為序。
庚寅盛暑於實齋
抗戰時期大後方經濟開發文獻資料選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抗戰時期大後方經濟開發文獻資料選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