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钱玄同——“五四”后逐渐消沉,政治上走向堕落。(见上集第13页)
评分评分
刘半农(1981-1934)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5年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评分是书印数3000,其中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用1500余本,实际上市销售数量不足1500本。
评分刘半农——后期思想倒退,鼓吹复古。(见上集第12页)
评分我的书架上至今还收藏着三十年前从北大荒带回来的一些书籍,主要是七十年代出版发行的鲁迅作品丛书。其中,有一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三年五月出版,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选编的“青年自学丛书”之一的《鲁迅杂文选》上、下集。闲来翻翻,发现一些颇有意思的现象。在当年极左思想路线指导下,对所谓的“三十年代文艺路线”给予了全盘否定。在这套书的注释中,凡鲁迅骂过的和骂过鲁迅的文化名人都被冠以“反动”帽子。同时,鲁迅视为战友的和视鲁迅为战友的文化名人也几乎无一幸免,同样被冠以各种“黑”帽子。真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评分《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中囊括了几乎所有清代重要文化名人的书信手札,如吴梅村、厉鹗、袁枚、刘墉、翁方纲、阮元、冯桂芬、曾国藩、翁同龢、张之洞、林纾、陈三立、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等,共计336人,近600通信札,蔚为大观。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