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有机化学(第5版)(下册)(附光盘1张)/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38.00元
作者:李景宁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040338911
字数:
页码:317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5版)(下册)》是在第四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与第四版比较,全书基本框架未作大的变动,仅作一些调整。全书分上、下两册,仍按官能团体系分三部分叙述,部分为烃类;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第三部分为专论,主要叙述天然和生物有机化合物。
第五版删减了部分内容,个别章节进行了精简、调整和合并,增加了新的反应、学科的新成就和环保知识;增加了“知识拓展”部分,扩大了知识面;突出基础学科教学和师范教学的特点,重新编写并核实了习题,以方便教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5版)(下册)》附学习光盘,其内容丰富,包括了电子教案、主要有机物的结构模型、原子的振动模式、反应机理及光谱图、化学家小传和Chemoffice使用教程。
目录
第十二章 羧酸
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
性质
一、羧酸的物理性质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
二、羧基上的OH的取代反应
三、脱羧反应
四、a-H卤代反应
五、还原反应
第四节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一、氧化法
二、羧化法
三、水解法
第五节 重要的一元羧酸
一、甲酸
二、乙酸
三、苯甲酸
四、天然脂肪酸
第六节 二元羧酸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个别二元羧酸
第七节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二、羰基酸
第八节 酸碱理论
一、布伦斯特酸碱理论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
习题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节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
一、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
第三节 羧酸酯
一、羧酸酯的物理性质
二、羧酸酯的化学性质
三、个别化合物
第四节 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一、油脂
二、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三、磷脂和生物膜
第五节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
二、丙二酸二乙酯
三、C一烷基化和O-烷基化
第六节 酰胺
一、酰胺的物理性质
二、酰胺的化学性质
第七节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
一、酯的水解历程
二、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
第八节 碳酸衍生物
一、碳酰氯(光气)
二、碳酸的酰胺
第九节 有机合成路线
一、碳骼的形成
二、官能团的引入
三、立体构型的要求
四、合成路线的选择
习题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节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二、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三、硝基化合物的用途
第二节 胺
一、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胺的化学性质
四、胺的制法和苯炔
五、烯胺
六、个别化合物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芳香族重氮化反应
二、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三、重氮甲烷
四、偶氮染料
【知识拓展】几种偶氮染料
第四节 分子重排
一、亲核重排
二、亲电重排
三、芳香族重排
四、其他重排反应
习题
第十五章 含硫、含磷和含硅有机化合物
节 硫、磷、硅原子的成键特征
第二节 含硫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命名
二、硫醇和硫酚
三、硫醚、亚砜和砜
第三节 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瑞尼Ni脱硫反应
二、含硫碳负离子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第四节 磺酸及其衍生物
一、磺酸
二、磺酸衍生物
第五节 含磷有机他合物
一、有机磷化合物的分类
二、有机磷化合物的命名
三、膦及季磷盐
四、有机磷农药
第六节 含硅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硅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二、有机硅化合物的制备
三、有机硅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四、硅油、硅橡胶和硅树脂
习题
第十六章 过渡金属刀配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节 过渡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层构型和成键特征
第二节 过渡金属与不饱和烃形成的石配合物
一、蔡塞盐
二、其他不饱和烃r配合物
第三节 夹心结构万配合物
一、二茂铁
二、其他夹心结构的”配合物
第四节 过渡金属万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一、乙烯的催化氢化
二、乙烯氧化合成乙醛
三、的羰基化反应
习题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
节 电环化反应
一、电环化反应
二、电环化反应机理
三、电环化反应的应用
【知识拓展】福井谦
第二节 环加成反应
……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九章 糖类化合物
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
第二十一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十二章 羧酸
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
性质
一、羧酸的物理性质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
二、羧基上的OH的取代反应
三、脱羧反应
四、a-H卤代反应
五、还原反应
第四节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一、氧化法
二、羧化法
三、水解法
第五节 重要的一元羧酸
一、甲酸
二、乙酸
三、苯甲酸
四、天然脂肪酸
第六节 二元羧酸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个别二元羧酸
第七节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二、羰基酸
第八节 酸碱理论
一、布伦斯特酸碱理论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
习题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节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
一、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第二节 酰卤和酸酐
第三节 羧酸酯
一、羧酸酯的物理性质
二、羧酸酯的化学性质
三、个别化合物
第四节 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一、油脂
二、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三、磷脂和生物膜
第五节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
二、丙二酸二乙酯
三、C一烷基化和O-烷基化
第六节 酰胺
一、酰胺的物理性质
二、酰胺的化学性质
第七节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
一、酯的水解历程
二、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
第八节 碳酸衍生物
一、碳酰氯(光气)
二、碳酸的酰胺
第九节 有机合成路线
一、碳骼的形成
二、官能团的引入
三、立体构型的要求
四、合成路线的选择
习题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节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二、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三、硝基化合物的用途
第二节 胺
一、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胺的化学性质
四、胺的制法和苯炔
五、烯胺
六、个别化合物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芳香族重氮化反应
二、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三、重氮甲烷
四、偶氮染料
【知识拓展】几种偶氮染料
第四节 分子重排
一、亲核重排
二、亲电重排
三、芳香族重排
四、其他重排反应
习题
第十五章 含硫、含磷和含硅有机化合物
节 硫、磷、硅原子的成键特征
第二节 含硫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命名
二、硫醇和硫酚
三、硫醚、亚砜和砜
第三节 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瑞尼Ni脱硫反应
二、含硫碳负离子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第四节 磺酸及其衍生物
一、磺酸
二、磺酸衍生物
第五节 含磷有机他合物
一、有机磷化合物的分类
二、有机磷化合物的命名
三、膦及季磷盐
四、有机磷农药
第六节 含硅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硅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二、有机硅化合物的制备
三、有机硅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四、硅油、硅橡胶和硅树脂
习题
第十六章 过渡金属刀配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节 过渡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层构型和成键特征
第二节 过渡金属与不饱和烃形成的石配合物
一、蔡塞盐
二、其他不饱和烃r配合物
第三节 夹心结构万配合物
一、二茂铁
二、其他夹心结构的”配合物
第四节 过渡金属万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一、乙烯的催化氢化
二、乙烯氧化合成乙醛
三、的羰基化反应
习题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
节 电环化反应
一、电环化反应
二、电环化反应机理
三、电环化反应的应用
【知识拓展】福井谦
第二节 环加成反应
……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九章 糖类化合物
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
第二十一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在翻阅过程中,我被书中一些插图和图示所吸引。它们并非那种花哨的装饰,而是精巧地帮助阐释抽象概念的工具。比如,对于某些分布的几何解释,或者事件之间的关系,书中提供的图例都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这让我回想起学生时代,很多时候一张好的图能省去我半小时的推导。这种对可视化教学的重视,在现代教材中尤为可贵,它不仅能帮助理解,还能加深记忆。而且,书中在解释一些基础定理时,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让你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去发现,这种“探险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也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我还没能完全消化其中的内容,但这种互动式的编排,已经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高度的好感,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位耐心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学术的感觉,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注意到书中的公式排版非常规范,各种符号的使用都符合数学习惯,这一点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减少因为排版错误带来的理解障碍。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也显得十分流畅,仿佛一条清晰的脉络,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概率的世界。我个人喜欢那种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教材,能够让我更好地把握整体的学习方向。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到每一个细节,但从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来看,它在学术性和实用性上都做得相当出色,相信它能够成为我在概率论学习道路上一个得力的助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一种非常踏实、可靠的感觉。没有太多花哨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达,而是用一种清晰、严谨但又不至于枯燥的文字,去阐述概率论的精髓。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例子,它们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是经典的概率问题,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甚至能想象到,当我在某个场景下遇到需要运用概率思维的时候,这本书中的知识能够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个人觉得,一本好的教材,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而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虽然我还在初步浏览阶段,但这种清晰的逻辑和贴近实际的例子,已经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工具书。
评分初步浏览了这本书的目录和一些章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和深度。作者似乎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最基础的概率公理出发,一步步引申到更复杂的概念,比如条件概率、随机变量、期望、方差等等,并且在每个环节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推导。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定理的证明,也都显得非常详尽,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数学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个人很看重教材在严谨性方面的表现,因为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逻辑性和精确性。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在保证严谨性的同时,也尽量做到易于理解,试图在理论深度和教学可达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评分《概率导论》的封面设计让我印象深刻,那种经典的学术书籍质感,搭配着沉稳的色彩,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字体大小适中,排版布局清晰,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概念引入的循序渐进,不像有些教材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公式,它似乎更注重从直观的角度去引导读者理解,这让我在初期学习时感到轻松不少。尽管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到每一个细节,但仅仅是目录和章节的标题,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知识体系上的用心。它给我的感觉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写给专业人士的书,也适合那些想要系统性地建立概率论基础的初学者。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学术态度,通过纸张和文字传递出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开始想象,在某个午后,泡上一杯咖啡,静静地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一点一点地解锁概率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