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從史前史到21世紀 第7版修訂版 上下冊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 套裝書曆史 書籍

全球通史 從史前史到21世紀 第7版修訂版 上下冊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 套裝書曆史 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斯塔夫裏阿諾斯,吳象嬰 著
圖書標籤:
  • 全球史
  • 世界史
  • 曆史
  • 通史
  • 史前史
  • 21世紀
  •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
  • 曆史書籍
  • 套裝
  • 修訂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湖北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04689
商品編碼:11087713916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2-0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精裝修訂版,全二冊) 作者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吳象嬰
定價 168.00元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301204689 齣版日期 2012-02-01
字數 1210000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1.902Kg









   內容簡介
《全球通史(上下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下第7版修訂版)(精)》一經問世,受到著名曆史學傢湯因比和巴勒剋拉夫高度評價,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甚廣,影響很大。《全球通史(上下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下第7版修訂版)(精)》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1世紀初多極世界並存時期,上下數十萬年,一氣嗬成。除瞭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人口、移民、種族關係、道德風尚、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麵。讀來頗覺新穎爽朗,有強烈的現實感。從文字內容來看,作者對龐雜的史料取捨恰當,對各種曆史事件著筆簡要,邊敘邊議,文字生動;從編寫技巧來看,每章前冠以簡明提要,承上啓下,便於掌握綫索,每章末附有選讀書目,便於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斯塔夫裏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曆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曆史學傢,曾獲得過古根海姆奬、福特傑齣教師奬和洛剋菲勒基金奬等一係列學術榮譽。雖然他以《全球通史》聞名全世界,但實際上他著述頗豐,還有大量其他作品為學術界所稱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其他作品還包括《1453年以來的巴爾乾各國》、《奧斯曼帝國:它是歐洲的病人嗎?》、《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曆史進程》和《源自我們過去的生命綫:新世界史》等。斯塔夫裏阿諾斯教授已於2004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州拉荷亞去世,本書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新版本,也成瞭其後版本。


   目錄

緻讀者:為什麼需要一部21世紀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第7版推薦序 劉德斌斯塔夫裏阿諾斯的樂觀與躊躇 高毅(上冊)編 史前人類第1章 人類——食物采集者第2章 人類——食物生産者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人性的本質第二編 歐亞大陸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第3章 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第4章 古典文明使歐亞大陸趨於整體化(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第5章 希臘一羅馬文明第6章 印度文明第7章 中國文明第8章 古典文明的終結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文明:是詛咒還是福音?第三編 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公元500一1500年第9章 中世紀文明使歐亞大陸實現整體化第10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第11章 突厥人和濛古人的侵略第12章 傳統的拜占廷文明第13章 傳統的儒傢文明第14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發展中的社會與“受到阻滯的領先”第四編 1500年以前的非歐亞大陸世界第15章 非洲第16章 美洲和澳洲第17章 歐洲擴張前夕的世界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曆史上的種族(下冊)第五編 公元1500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第18章 西方擴張時的穆斯林世界第19章 西方擴張時的儒傢世界第20章 擴張中的西方文化: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第2l章 西方文明的擴張:經濟增長和國傢建設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曆史與關於曆史的流行理論第六編 新興西方的世界,1500一1763年第22章 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階段,1500—1600年第23章 西歐的擴張:荷蘭、法國、英國階段,1600—1763年第24章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第25章 全球統一性的開始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地區自治與全球統一第七編 西方據優勢地位時的世界,1763—1914年第26章 歐洲的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第27章 歐洲的政治革命第28章 俄國第29章 中東第30章 印度第31章 中國和日本第32章 非洲第33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第34章 波利尼西亞第35章 全球統一性的鞏固曆史對今天的啓示 馬剋思的預期與世界曆史的發展第八編 1914年以來西方衰落與成功的世界第36章 次世界大戰:全球性影響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義起義第38章 1929年以前歐洲的革命與和解第39章 五年計劃和大蕭條



   編輯推薦
《全球通史(上下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下第7版修訂版)(精)》由斯塔夫裏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董書慧、王昶譯。暢銷35年經久不衰,**版本圖文並茂,專傢學者聯袂推薦,大師力作一生必讀!全球**中文譯本!中國暢銷200萬冊。

   文摘

   序言

 每個時代都要編寫它自己的曆史。不是因為早先的曆史編寫得不對,而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會麵對新的問題,産生新的疑問,探求新的答案。這在變化速度成指數級增長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部提齣新的疑問並給齣新的答案的新曆史。




  例如,我們這一代人是在以西方為導嚮的曆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我們自然也生活在一個由西方居支配地位的世界中。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是一個由西方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霸權的時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接著發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結束瞭這種霸權,世界地圖上一些龐大的歐洲帝國的消失便證明瞭這一點。地圖上許多地方的名字和顔色都從根本上起瞭變化,從而反映瞭已在20世紀中葉以前齣現的這一新世界。




  我們漸漸不情願地認識到,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的以西方為導嚮的曆史觀已不閤時宜,且具有誤導性。為瞭理解變化瞭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盡管伴有種種精神求索的陣痛,但世界卻完成瞭自己從舊到新的轉變。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曆史協會的齣現、《世界曆史雜誌》的問世以及本書第l版的齣版,皆證實瞭這種轉變。




  這又使我們迴到原先的問題上:為什麼本書第1版問世纔幾十年就又要齣版麵嚮21世紀的新版本呢?答案與齣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還是那句話:新世界需要新史學。20世紀60年代的後殖民世界使一種新的全球曆史成為必需;今天,20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的新世界,同樣要求我們有新的史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産物,而20世紀90年代的新世界則正如教皇保羅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響”的結果。這種影響的無處不在,顯見於它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所引起的“種種巨大的問題”中。例如,20世紀末葉的學生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曆:一臉睏惑地趴在木製書桌上想,如果這時遭到核彈的襲擊,這些脆弱的木製東西如何抵擋得住呢?




  地球母親已産生人類生命;這一代的學生不僅要麵對威脅人類生命的新危險,還要麵對前所未有的威脅地球母親的危險。海洋地理學傢雅剋·庫斯托(JaquesCoust.eau)已發齣警告:“人類在20世紀中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也許比在先前全部人類曆史中造成的還要多。”同樣,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觀察機構”也於1989年下結論說:“到1999年,真正決定人類命運的時刻將要到來。隨著世界進入21世紀,國際社會要麼團結起來共同扭轉危機,要麼陷入環境惡化和社會解體的惡性循環。”。




  由於物種與星球毀滅的黯淡前景,題有諸如《美國世紀的終結》、《世界的終結》、《未來的終結》和《曆史的終結》之類書名的一係列著作已相繼齣版。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過是長長物種鏈上的小小一環,那麼這些令人沮喪的書名也許是對的。現在地球上大約有4000萬個不同的植物和動物物種,而在此前的不同時期曾經有50億到400億個物種。也就是說,隻有1‰的物種存活瞭下來,而99.9%的物種都滅絕瞭。這一紀錄似乎為目前上述“終結”係列著作的熱銷提供瞭統計學上的支持。




  不過,這種統計卻具有誤導性,因為在人類和所有滅絕瞭的物種之間存在著根本的不同。後者的滅絕主要是因為它們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例如冰川世紀中發生的那些變化。相反,被賦予高級智能的人類則能夠通過使用火種、縫製衣物、建造房屋等方法來讓環境適應自己的需要。因此,人類是能夠使環境適應自己的需要,從而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主人和奴僕之間的決定性差彆,可以用人類和天花之間的關係變化來予以戲劇性的說明。天花病毒是所有疾病中令人恐懼的一種,它初齣現在至少2000多年前的遠東,8世紀時被傳播到歐洲,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又散布到美洲。隨著歐洲人往其他大陸遷移,天花病毒殺死瞭無數缺乏免疫力的海外居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以及波利尼西亞和加勒比海諸島的島上居民都因此而遭遇到瞭種族滅絕的慘禍。其實,天花病毒也曾在歐洲肆虐,並吞噬瞭歐洲大陸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其破壞程度與瘟疫相當。




  對天花病毒的徵服始於1796年;那一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Jenne)發現接種或感染瞭牛痘的病人對天花有免疫力。如今,若乾種類的天花病毒被隔離在美國和俄國科學傢的實驗室裏,所以,天花與人類的關係給完全顛倒過來瞭。已知的後一個天花病例齣現在1977年的索馬裏。1980年,人類宣布天然的天花病毒已被根除。




  科學傢們一度建議把實驗室中餘留的若乾種類的天花病毒樣本也徹底毀掉,以防止它們傳播開來。但是人們延遲瞭做齣這一後決定的時間,因為這些病毒可能會對將來的研究有用。現在,科學傢們已製造齣無害的天花DNA片段,並有完整的基因草圖可供研究,這樣,天花病毒的樣本存留與否也就無關緊要瞭。1996年1月,聯閤國世界衛生組織執行董事會一緻同意將1999年6月30日定為銷毀全部殘存的天花病毒的日期。至此,這一長期以來摺磨人類的病毒殺手已被鐐銬鎖牢,等待它從前的受害者確定一個日子來處決(和消滅)它。由此可見,人類已儼然成為生物和非生物世界的統治者。




  物理學傢沃納·海森伯格(WernerHeisenberg)總結說:“人類有史以來在世界上隻麵對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夥伴或敵人。”但是,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類的這種首要地位乃我們當今全球性隱憂與恐懼的根本原因。在消除瞭所有可能的對手之後,人類不再麵對任何敵人,我們麵對的隻有自己。




  這種與我們的內我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新的對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不僅僅要求人類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術;事實證明,我們在這方麵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同時,它還要求用正確的倫理導嚮來確保知識被運用於正確的方嚮和目的。在科學革命興起的17世紀,英國哲學傢培根(FrancisBacon)曾提到過科學革命的潛力,也警告過它可能帶來的危險。他熱情洋溢地贊美通過科學追求“知識與技能”,但他同時也提到,這種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來加以引導,而且這種追求不應該是“為瞭自得其樂、爭強好勝、高人一等、追逐名利、爭奪權位,或其他任何類似的卑微目的,而應該是為瞭改善生活”。




  我們可以在每天的電視節目以及福特罕姆大學(I~~ordham)的年度報告《社會健康指數》中痛苦地發現,我們對於培根的警告忽視到瞭何種程度。上述報告是在青少年自殺率、失業率、吸毒率、高中學生輟學率以及住房占有率等統計數字的基礎上做齣的,它反映瞭美國社會的基本狀況。結果錶明,美國社會健康指數從1970年的75點降到1991年的36點——就連該年度報告的主編都稱這一下降是“可怕的”。




  社會健康狀況中的這種“可怕的”惡化並不隻限於美國。海洋地理學傢雅剋·庫斯托從早7點到晚7點在巴黎散步的過程中也發現瞭這一點。他散步時帶瞭一個計數器,“每當我遇到人們嚮我推銷我不需要的東西的時候我就按一下計數器,結果一天下來我總共按瞭183次。”




  類似庫斯托的這種經曆俯拾皆是。無論是在巴黎、雅典,還是在洛杉磯、墨西哥,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是,作為一個勤於思考的科學傢,庫斯托由此開始探究這種個人經曆的社會意義。他在調查中總結齣:“控製這種破壞性的消費主義不是個人的義務,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我不是生態治國論者,絕不是。但是當你在街上開車看見紅燈的時候,你會停下來。你不會認為紅燈試圖限製你的自由,相反你知道它是在保護你。那麼為什麼在經濟學中不會有同樣的事情?責任要靠社會機製而不是個人美德來維係。”。




  庫斯托在《消費者社會是我們的敵人》一文中得齣的這一結論是很重要的,因為消費者社會正在全世界範圍內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例如在中國,當毛澤東於1949年開始執政時,社會上流行的是“四大件”:自行車、收音機、手錶、縫紉機。後來,消費者所期望的物品逐步上升到“八大件”,增加瞭彩電、冰箱、摩托車等。如今,這一單子還在不斷變長,近來增加的大件是汽車。汽車在第三世界億萬“貧苦人民”中已成瞭社會地位的標誌。在1990—2000年之間,印尼的汽車擁有量從272524輛增長到675000輛左右,印度從354393輛增長到1100000輛,而中國則從420670輛增長到2210000輛。


精彩書評

  ★為什麼本書第1版問世纔30個年頭,現在就又要齣版麵嚮21世紀的新版本呢?因為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傳統的西方導嚮的曆史觀是落後於時代潮流並有誤導性的。為瞭理解變化瞭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視角。還是那句話:新世界需要新史學。

  ——斯塔夫裏阿諾斯


  ★《全球通史》給瞭我強烈的現實感:它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麵臨的由於陶醉於技術進步而産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機的一種思想武器;它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阿諾德·J·湯因比


  ★近年來,在用全球觀點或包含全球內容重新進行世界史寫作的嘗試中,非常有推動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曆史學傢個人獨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知名。

  ——傑弗裏·巴勒剋拉夫


  ★美國知名曆史學傢斯塔夫裏阿諾斯的這部《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傑作。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學曆史係本科教學的首要參考教材之一,對我國高校世界史教材編寫工作産生瞭革命性影響。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高毅


  ★本書享譽世界幾十年,與湯因比的《曆史研究》齊名,但比《曆史研究》通俗易懂。與《夢的解析》、《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時間簡史》等並列為20世紀影響世界的十本書。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劉德斌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