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 全套四册线装书籍精装法帖珍本16开译文对照竖排 中国传世书法鉴赏

三希堂法帖 全套四册线装书籍精装法帖珍本16开译文对照竖排 中国传世书法鉴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法帖
  • 三希堂
  • 线装书
  • 古籍
  • 中国书法
  • 鉴赏
  • 16开
  • 珍本
  • 对照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午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527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212440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定价】398元
【开本】16开4册线订本 函套包装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作者】李翰文/编选
【ISBN】9787550252752
【页数】654

图书目录    

册一 荐季直表 快雪时晴帖 行穰帖 中秋帖 送梨帖 新埭帖 保母帖 伯远帖 异趣帖 张翰帖 倪宽赞 自书告身 江外帖 论书帖 蒙诏帖 韭花帖 夏热帖 土母帖 同年帖 与端明侍读书 敕蔡行 千字文 道服赞 与君谟帖 得报帖 新记帖 与大姐帖 与杜长官帖 与彦猷帖 …… 册二 册三 册四

内容简介 

    《三希堂》原名“温室”,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1]。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 )。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 ,收集自魏 、晋至明代末年共134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 , 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 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全名是《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上古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后世经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依次演进,至隋唐,书法大盛,篆隶楷草行风行于世。王羲之、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米芾等书法方家各擅其长,引领着各种书体的发展,使书艺创作更加辉煌。 沿至清朝,满族的书艺亦达到极盛,清帝皆长于书画。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帝更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藏历代书法珍品。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三希堂法帖》:中国传世书法艺术的瑰宝 一、 源远流长,王者气象 《三希堂法帖》是一部集大成的书法经典,它不仅是一部法帖,更是一段中华文化史的缩影。其名“三希”,源自乾隆皇帝的书斋“三希堂”,意为“士罕见而珍贵之物”,足见其稀世之珍。此套法帖,汇聚了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的墨迹,从晋代到明代,跨越千年,涵盖了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等多种书体,堪称一部中国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 二、 匠心独运,精益求精 《三希堂法帖》的编纂,凝聚了无数心血与智慧。乾隆皇帝亲任主编,召集当时的顶尖书法家、鉴赏家,历经数年,方才成书。法帖的刻印,更是精益求精,采用高超的雕版技艺,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的神韵与笔意。每一笔,每一画,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传神。其精装线装的装帧形式,既符合古籍的传统,又兼顾了翻阅的便利,实属古籍装帧的典范。 三、 名家荟萃,群星璀璨 《三希堂法帖》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收录的书家之权威。其中不乏中国书法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 王羲之: 被誉为“书圣”,其《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作品,笔势遒劲,变化多姿,是行书的典范。 王献之: “书圣”之子,继承家学,又自成一家,其《洛神赋十三行》飘逸洒脱,俊秀动人。 颜真卿: 颜体楷书雄浑磅礴,大气磅礴,《祭侄文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书法刚正不阿,体现了盛唐气象。 柳公权: 柳体楷书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与颜体并称“颜柳”,其“骨力”的特点,至今仍是学习楷书的重要参考。 欧阳询: 欧体楷书险峻挺拔,法度森严,对后世楷书影响至深。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四家”的书法,各具特色,苏轼的丰腴跌宕,黄庭坚的纵横开阖,米芾的生动飞扬,蔡襄的端庄秀美,共同描绘了宋代书法的时代风貌。 赵孟頫: 元代书坛巨擘,书法宗晋唐,其笔法圆润流畅,结构典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法帖还收录了众多历代名家的作品,如钟繇、王铎、傅山等,几乎囊括了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家及其代表作。 四、 译文对照,助学入门 《三希堂法帖》全套四册,采用16开的开本,适于阅读和收藏。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其特别配备了译文对照,并采用竖排版式。译文的加入,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理解古文的门槛,对于书法初学者而言,可以对照译文,更好地理解法帖的内容,领悟书家创作的意境。竖排版式,是中国古籍的传统形式,阅读起来更为亲切,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韵味。 五、 传承经典,鉴赏之途 《三希堂法帖》不仅是学习书法的宝库,更是鉴赏中国传世书法艺术的绝佳窗口。通过对法帖的品读,读者可以: 领略历代书风的演变: 从晋人的尚意,到唐人的尚法,再到宋人的尚意与尚态,以及元明清的书法发展脉络,尽收眼底。 学习名家的一笔一画: 细致观察每一位书家的用笔、结字、章法,揣摩其用笔的力度、速度、方向,以及字形的变化和整体布局的巧妙。 感悟书法的精神内涵: 书法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书家性情、学养、时代精神的体现。《三希堂法帖》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是与古人对话的桥梁。 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长期沉浸在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六、 价值非凡,传之久远 《三希堂法帖》作为一部集大成的书法珍本,其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的辉煌,更在于其历史的厚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它为后人研究中国书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系统学习的范本。这套精装线装的法帖,不仅是案头的良师益友,更是值得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是每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不可错过的珍藏。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众多书法书籍中,《三希堂法帖》这套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我是一个追求细节的人,而这套书恰恰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了极致。四册的完整性,让内容得以系统呈现;线装与精装的结合,不仅提升了书籍的价值感,也使其更具收藏潜力。16开的页面尺寸,为欣赏法帖提供了绝佳的视野,无论是笔画的起承转合,还是墨色的浓淡枯润,都展露无遗。而最令我惊喜的是,它并非止步于纯粹的法帖展示,而是提供了详尽的译文对照。这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代书法大家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每一篇译文都如同一次精妙的导览,引导我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笔下的情感波动。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窗口。

评分

拿到这套《三希堂法帖》的时候,我第一感觉就是“物超所值”。市面上类似的书籍不少,但像这样兼具高品质装帧、清晰内容呈现和贴心译文对照的,实属难得。四册的书籍,每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线装的古朴与精装的厚重相得益彰,拿在手里就有一种珍藏版的仪式感。16开的版式,让那些历经沧桑的法帖拓片得以完整的呈现,放大后的细节,让我能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力度和节奏,这是许多小开本书籍无法比拟的。更不用说那细致的译文对照,让我这个对古文理解不够深入的读者,也能顺畅地品读其中的诗词、典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书法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这套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温故知新”的乐趣,不仅仅是学习书法技法,更是重温了中华文明的审美脉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圣先贤的精神对话。

评分

这套《三希堂法帖》简直是打开了通往中国书法瑰宝的大门!拿到手里,首先就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四册线装,外加厚实的精装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翻开书页,那16开的尺寸,配上清晰入目的竖排文字和精美的法帖拓片,阅读体验简直太棒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译文对照,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但又热爱书法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往看一些法帖,常常因为不懂原文而觉得隔靴搔痒,但有了译文,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每幅字背后的意境、情感和书法家的创作心路。那泛黄的书页,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从王羲之的行书到颜真卿的楷书,再到苏轼的行草,每一位大家的作品都让我驻足良久,细细品味。这种“读”书的感觉,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话,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评分

坦白说,入手这套《三希堂法帖》之前,我有些犹豫,担心会是一套“华而不实”的摆设。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套书,从内到外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用心。四册的设置,使得内容的分量感十足,可以慢慢品味,不会感到仓促。精装线装的组合,既保留了传统书籍的韵味,又增加了实用性和耐用性。16开的大开本,是学习书法最理想的尺寸,法帖的拓片清晰度极高,几乎能感受到墨迹在纸上的质感。而它最“贴心”的地方,在于附带的译文对照。这使得我这样对古文功底稍弱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法帖内容背后的深意,不仅仅是欣赏字形,更能体会其精神内涵。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书法学习体验,让我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也让我对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收到这套《三希堂法帖》的当下,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传世书法心向往之,但苦于找不到一套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入门读物。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首先,它的整体设计就充满了“珍本”的质感。线装的古韵,配上坚实的精装外壳,让我感觉捧着的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印刷品。16开的版式,使得法帖的细节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每一处笔锋、墨韵都清晰可见,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而最让我赞赏的,莫过于它提供的译文对照。那些古老的行文,在译文的帮助下变得生动鲜活,我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典故、哲学思想,甚至是书写时的心境。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书法作品集,更是一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百科全书。我常常沉浸其中,仿佛与历代书法大家隔空对话,感受着他们对美的极致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