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连铸中间包砌筑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310:2012)

炼钢连铸中间包砌筑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310:20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计划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炼钢
  • 连铸
  • 中间包
  • 砌筑
  • 施工
  • 验收
  • 规程
  • 冶金
  • 钢铁
  • CECS310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808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566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炼钢连铸中间包砌筑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310:2012)》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以第100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程适用于炼钢连铸中间包砌筑的施工及验收。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中间包衬体的砌筑
4 中间包衬体的验收
5 中间包衬体的烘烤

前言/序言


《现代冶金工程技术丛书》丛书导读 本丛书致力于汇集国内外冶金工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与技术标准,旨在为冶金工作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提供系统、深入、前沿的知识参考与技术指引。丛书内容涵盖钢铁、有色金属冶炼、连铸、轧制、粉末冶金、材料科学、环保节能等多个关键领域,力求覆盖现代冶金工业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完整链条。 《现代冶金工程技术丛书》部分书目概述: 一、 钢铁冶金与炼钢工艺前沿 《高炉炉衬材料的寿命优化与维护技术》:本书深入探讨了高炉炉衬材料的选型原则、服役机理、侵蚀机理及寿命预测模型。重点介绍了新型耐火材料(如高铝砖、碳化硅砖、镁碳砖等)在不同区域的应用效果,以及通过优化操作参数和实施在线监测技术来延长炉衬使用寿命的工程实践。内容覆盖炉衬结构设计、砌筑质量控制、热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为保障高炉稳定运行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转炉炼钢过程的吹氧控制与钢水净化》:详细阐述了转炉吹炼过程中吹氧参数(氧枪高度、吹氧压力、氧气利用率)对脱碳、脱磷及合金化效果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渣系调控技术,特别是对钢水终点温度、化学成分及夹杂物形态控制的精确管理。书中收录了多种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在转炉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案例,旨在提升钢水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电炉短网优化设计与节能技术》:本册聚焦于电弧炉的电能效率提升。从电极排列、短网阻抗匹配、炉内电磁场分布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短网几何结构和电气参数,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电极利用率。同时,对炉衬材料对电极消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变频调功技术在稳定炉内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二、 连铸与凝固过程控制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设计与拉矫技术》:本书集中探讨了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详细介绍了结晶器内液面波动控制、二次冷却过程的温度场模拟与优化,以及对坯壳成核与生长速率的精确调控。重点内容包括新型大包、中间包的流场设计,以及对拉矫机在坯壳凝固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影响的力学分析。 《连铸拉矫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机理与预防》:深入剖析了连铸过程中钢坯表面和内部裂纹的成因,包括热应力裂纹、中心疏松裂纹等。通过对钢水流动、凝固末端、拉矫力学等多个环节的耦合分析,提出了从工艺参数(如冷却强度、拉矫速度)和设备结构(如导流板、润滑系统)两方面着手的预防措施和修复技术。 《先进连铸模具材料与冷却系统优化》:着重介绍了用于结晶器的先进铜合金材料(如Cu-Cr-Zr、Cu-Ag)的性能要求与加工工艺。详细论述了冷却水道的优化设计(如蛇形管、直线管的流体动力学分析),以及高效冷却技术对坯壳质量和模具寿命的提升作用。 三、 钢材的凝固、组织与性能 《高强度钢的微合金化与析出相控制》:系统梳理了铌、钒、钛等微量元素在钢中形成碳氮化物和碳硫化物的析出行为。本书结合热力学计算和透射电镜分析,阐明了析出相的尺寸、分布与钢材的晶粒细化、强度提升之间的定量关系。重点讨论了不同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对析出动力学的调控效果。 《连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对连铸过程中因溶质富集导致的中心偏析和疏松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书中运用数学模型模拟了凝固前沿的传质过程,并结合检测技术评估了不同钢种(如高碳钢、轴承钢)偏析程度的差异,提出了通过优化拉坯速度和采用电磁制动技术来改善中心质量的工程对策。 《特种钢连铸过程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行为控制》:关注于对钢中氧、硫、氮等非金属夹杂物的源头控制和形态调控。详细分析了精炼过程中的脱氧剂选择、炉渣组成对夹杂物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在连铸过程中夹杂物的上浮、卷吸和再分布规律,以满足高端用材对超净钢的要求。 四、 冶金炉衬与耐火材料工程 《冶金炉窑砌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热工设计》:本书着眼于冶金设备中耐火衬里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涵盖了从耐火材料的选用、预制件加工、施工工艺标准到养护、烘炉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深入探讨了耐火衬里结构的热应力分析、热工负荷评估及热工参数的合理设定,确保衬里在复杂热工环境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浇注、捣固与喷补技术》:详细介绍了用于中低负载区域或异形部位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如可塑料、浇注料、捣打料)的施工技术。重点阐述了浆料的流动性测试、捣实密度控制、烘烤曲线的确定等关键环节,并对不同类型炉体(如钢包、炉盖、铁沟)的修补技术进行了案例分析。 本丛书系列旨在提供与《炼钢连铸中间包砌筑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310:2012)》所涉及的具体技术规程互补的宏观理论和横向技术,侧重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机理、先进工艺的工程实现以及材料科学基础,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撰团队显然具备深厚的行业积累,这从它对“经验数据”的处理方式就能看出来。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做什么”和“怎么做”,更在一些关键章节穿插了对历史案例的隐晦总结,这些经验教训被巧妙地融入到规范条款中,使得规程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和警示性。例如,在描述炉衬寿命评估时,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材料本身,还考虑了操作习惯对材料损耗的影响,这种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考量,体现了编写者对连铸过程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直接、最工程化的语言,将这些“行业黑话”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使得新入行的技术人员也能快速领悟其中的“套路”。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价值,我会选择“基准”。它为连铸中间包的砌筑工作树立了一个清晰、可量化的基准线。对于质量控制部门而言,书中详细的验收标准——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以及热试运行的监测点设置——提供了一套可以直接用于审核的工具包,这极大地提高了质检的效率和客观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过去那种依赖个人经验和模糊标准的施工管理模式的一次强力修正,它推动了整个工序向标准化、流程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手握此书,就像拥有了一份与业界顶尖水平对齐的“通行证”,让人在面对任何复杂的工程挑战时,都能心中有数,底气十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主色调是沉稳的深蓝色,配上醒目的白色和黄色字体,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严谨的行业技术规范。我翻开扉页,感觉文字的排版布局十分工整清晰,字体大小和行距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使是像我这样对钢厂工艺流程不太熟悉的“门外汉”,也能大致分辨出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全书的页边距设计得比较宽裕,方便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做批注或标记重点,这一点对于需要频繁查阅标准的技术人员来说,绝对是个贴心的小细节。装帧的质量看起来也相当不错,纸张厚实,不易洇墨,预计可以经受住车间环境的日常磨损,体现了出版方对技术规范书籍实用性的重视。整体而言,从视觉和触觉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制作精良、面向实战的专业工具书。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我最看重一本技术规程的实用性,这本书的结构划分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我注意到它并没有采取那种纯粹理论堆砌的写法,而是明显地以“施工”和“验收”这两条主线贯穿始终,这对于指导现场操作至关重要。比如,其中关于耐火材料的选择、预热的温度控制,以及不同阶段的养护要求,描述得非常具体,甚至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这比那些只停留在原则层面、让人无从下手的文献要高明得多。它似乎深谙“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将以往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节点都一一用粗体或编号的形式凸显出来,让人感觉这本书不是写给图书馆收藏的,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解决实际生产难题而生的手册。

评分

我特意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型的参考资料,发现这本规程在规范性语言的使用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的措辞严谨、逻辑性极强,几乎没有模糊不清的词汇,比如“宜”、“应”、“必须”的使用分寸把握得非常精准,这在法律效力和工程质量追溯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衔接处理上的流畅感,从前期准备到最后的性能评估,每一步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仿佛是在跟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长走一遍完整的操作流程。这种行文风格保证了即便是不同资历的工程师来使用,也能迅速进入状态,确保所有操作都在统一的标准框架内进行,大大降低了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施工隐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