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在商业媒体(主要是《IT经理世界》)上发表的文章的一个结集,叫《纸上谈兵说管理》。一方面是自嘲,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与我的第一本集子
《东张西望》的对应关系。在当今中国谈管理,需要跨越两道鸿沟,一个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另一个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东张西望》侧重于探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这本《纸上谈兵说管理》则侧重于把书本上的管理与实践中的管理联系起来。
往深里看,这两道鸿沟之间还有一层更微妙的关系。因为书本上的管理学大多是来自西方的,是他们在西方的文化、制度、经济环境下总结出来的东西,很多理论框架都无法直接拿来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对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起到了一个加深的作用。
反过来,乱拳打死老师傅,那些靠机会、靠悟性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功的实践者,则容易产生一种西方的管理和管理学不过尔尔的自得情绪,甚至觉得没有必要向西方人学习。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小,只是因为市场经济运转时间较短,假以时日,自然会独步天下无敌手云云。所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同时也在增加我们与西方进行良性的沟通、向西方学习的难度,加深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
如果说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跨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的话,那么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跨越则是世界性的难题。英文里有book smart(书本聪明)和 street smart(市井聪明)的说法,一种是对书面知识的掌握,一种是对实践知识的掌握;一种是书斋里的聪明,一种是市井中的聪明。体现在管理学上,则一种是书本上的管理学,一种是实践中的管理学,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知识的断裂和淤塞问题,很多行业都有,但像管理学那样,分裂成两个几乎毫无联系的集团则是一件非常令人费解的事情。体现在出版界,则是近几十年来管理学术界和大众媒体界之间一种非常奇特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一方面是学院派的管理学者们几十年一贯地青灯冷雨下写那些没有多少人读、更没有几个人读得懂的专业论文,另一方面则是大众媒体制造出来的各种管理大师、咨询大师前呼后拥地在企业界不亦乐乎地招摇。两边各说各的话,看起来说的是同一回事,依照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我之前收到了美国管理学会寄来的新改版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杂志,杂志原名是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更名的原因是名不符实:在这本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学者组织为管理实践者创办的杂志中,居然没有多少令管理实践者感兴趣的内容。改版之后,目标读者被重新定位为“非专业的学术读者”,不再是管理实践者即各级经理人了。由此,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变得更大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所以,这里我们纸上谈兵,图的不是指点江山的快意恩仇,而是对负重前行的践行者(包括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最大程度的同情和体认。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跳进其中浑浊不清的水流,不是取巧者愿意干的事情。
然而,想要架桥的人,不首先把自己弄得个泥水淋漓,估计也是不大可能的吧。
整体感觉非常不错,自己现在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受益匪浅,当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提升。
评分杀、三国中马谡失街亭都是很经典例子。街亭是送粮到前线的咽喉之地。诸葛亮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咬牙派出了自告奋勇的参军马谡去守街亭。马谡领军到达街亭并勘察地形后,来到山下的一个五路总口。副将王平认为应当伐木为栅,就五路总口当道下寨,以阻敌军,因为只要筑起城垣,便有一夫当关之势;马谡却认为,侧边的山上树木茂盛,是天赐之险,魏兵到来,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王平又指出,魏军如果在山下断绝取水之道,蜀军会因缺水而不战自乱;马谡却认为,《孙子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若是截取取水之道,蜀军岂不死战,到时正好以一当十,奋勇杀敌。
评分杀、三国中马谡失街亭都是很经典例子。街亭是送粮到前线的咽喉之地。诸葛亮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咬牙派出了自告奋勇的参军马谡去守街亭。马谡领军到达街亭并勘察地形后,来到山下的一个五路总口。副将王平认为应当伐木为栅,就五路总口当道下寨,以阻敌军,因为只要筑起城垣,便有一夫当关之势;马谡却认为,侧边的山上树木茂盛,是天赐之险,魏兵到来,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王平又指出,魏军如果在山下断绝取水之道,蜀军会因缺水而不战自乱;马谡却认为,《孙子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若是截取取水之道,蜀军岂不死战,到时正好以一当十,奋勇杀敌。
评分好评,九块九买来的,现在涨价了吧。
评分不错
评分这本书中管理系列经营的本质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掌握正确的经营逻辑,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有效运用战略、营销、产品、服务、价值链以及品牌的基本价值,让企业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科技的高速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幻莫测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然而总是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年复一年的赢利和增长。他们从来都关注那些最基本的要素,从来都可以回归到基本层面上做努力,这也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这些成功的秘诀正是规律性的认知,是有关经营的本质的判断与行动。企业活动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透过复杂的商业现象找到企业经营中的基本要素,并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从而使他的行动与这些最基本的要素相关。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感到公司经营的这些最基本要素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公司也会因此获得赢利性的成长。经营的基本元素只有四个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并且可以培养自己沿着这四个要素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战略、营销、产品、价值链、服务、品牌本质的认识,都是基于对这四个基本元素的理解。陈春花管理系列经营的本质想告诉读者的是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着自己的本质规律,一旦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企业就掌握了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能力。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掌握正确的经营逻辑,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有效运用战略、营销、产品、服务、价值链以及品牌的基本价值,让企业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廉价劳动力不能保证获得成本优势2010年富士康决定给生产线工人加薪的信息带来的争论是我意想不到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华人认为富士康加薪带来的效应会影响到中国大陆代工企业的竞争。这样的担心在台资企业和港资企业蔓延,在大陆的制造基地的区域也开始蔓延,但是,低廉的劳动力就是制造企业低成本优势的真正来源吗中国世界工厂的模式长期以来将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建基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之上,富士康只是一个缩影。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但是,人们不能因为这样的事实,就认为低廉的人力成本就是获得成本优势的来源,关键是需要找到制造企业真正的成本优势来源。谈到成本优势,我们自然会想到三个企业美国的西南航空、日本的丰田、美国的沃尔玛。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部要和18000多名员工打交道,员工部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在该部门的使命宣言上签名,然后签了名的使命宣言十分明显地张贴在总部的墙上,上面写着我们认识到员工就是公司的竞争
评分纸上谈兵真是好看
评分《知堂书话》里引清人著作《朴丽子》中就谈到了学问的害处,其中有几句议论极为精当,这里转引如下:
评分不错,值得一看。以后写东西能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