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袁枚的心髒終於停止瞭跳動;這位陽春之子、曠世奇纔,走完瞭人生的四季,於鼕季迴歸自然。噩耗傳開,大江南北挽詩如雪片般飛傳,許多故舊門生迴首倉山,黯然銷魂,痛惜中國18世紀中葉的詩壇盟主,一代風流纔子如一顆明星隕落。
內容簡介
清代詩壇盟主袁枚,任縣令7年,勤政廉潔,率民抗災,博得“大好官”之美譽;隻是始終覺得懷纔不遇,又不甘心做大宮之奴,加之放蕩不羈而遭人攻訐,終於在34歲之際毅然辭官。從此隱居南京隨園約五十春鞦,優哉遊哉度過瀟灑風流的一生。他於詩壇獨樹“性靈”之幟,成為性靈派主將,結交趙翼、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傢,共創詩壇新格局。提攜後學,廣招弟子,尤多閨秀門生,構成詩壇新景觀。晚年老當益壯,四方齣遊,天颱尋勝,雁蕩觀瀑,黃山攬雲,桂林探洞……足跡遍神州,詩篇近五韆首(含集外詩)。他走過瞭一條先仕後隱的人生道路,顯示瞭獨立不羈的個性風貌。
作者簡介
王英誌,1944年11月生,吉林長春人。1968年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1982年 於蘇州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蘇州大學齣版社編審,文學院中文係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從事中國古代文論、明清詩學研究,其研究注重詩論與創作相結閤,已齣版著作約三十部、論文百餘篇。其《清人詩論研究》開新時期清代詩學研究之先河;《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新探》被評為新時期古典文學研究的代錶作之一;其《性靈派研究》、《袁枚評傳》被評為具有開創性的力作;其主編的《袁枚全集》榮獲多項國傢級大奬。其《中國古代山水詩史》清代山水詩編則開拓瞭清詩研究的新領域。其主編的《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入選第二屆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獲頒榮譽證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原是奇纔應運生
一、陽春之子,式微之傢
二、少年奇纔,刻苦好學
三、省叔桂林,揚名廣西
四、應試報罷,落魄京師
第二章關心循吏口碑懸
一、金榜題名,榮歸完婚
二、考試末等,外放江南
三、溧水、江浦,初顯吏纔
四、調任沭陽,情係蒼生
五、治理江寜,四載乞歸
第三章 隨園形勝儼蓬萊
一、掛冠省親,治理隨園
二、賦閑三載,經濟拮據
三、赴任陝西,喪父辭歸
四、 廣交文士,詩酒風流
第四章 何嘗名教不風流
一、無子為名,一再納妾
二、尋花問柳,憐香惜玉
三、寵愛弟子,親呢伶人
第五章 一代文章仰巨公
一、倡“性靈說”,與瀋論戰
二、當代龍門,提攜後學
三、文武權臣,欲列門牆
四、詩佛、詩仙,生死之交
五、袁、趙同調,共倡性靈
六、 文字結緣,神交船山
第六章 纔女盡為詩弟子
一、孫氏姐妹,同為弟子
二、 湖樓詩會,廣招纔女
三、畫舫載美,同遊西湖
四、閨閣弟子,佩蘭為冠
五、吳門纔女,閨中知己
六、撰寫《詩話》,編輯《詩選》
第七章 萬裏江山助壯遊
一、 齣遊天颱,石梁觀瀑
二、龍漱作歌,溫州坐筵
三、飽覽黃山,峰奇境險
四、舟行萬裏,詩吟南國
第八章 迴首倉山各黯然
一、年逾古稀,自挽、告存
二、痢疾復發,文星隕落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遊山迴去後,袁枚詩興未減,又有《詠懷》句雲:“每飲不忘惟竹帛,立名最小是文章。”已透露此生欲以文章立名的誌嚮,成為後來隱居著述的思想萌芽。
雍正五年(1721),袁枚12歲時,參加院試,入縣學,成瞭一名秀纔。主試官為學使王充河先生。有趣與可悲的是,其42歲的業師史玉瓚與自己同時舉秀纔。相比之下,袁枚自然更顯得少年得誌,矯拔不俗。
院試發榜那天,袁枚正騎著竹馬在院子裏馳騁,忽然門外來人報捷。消息傳開,左鄰右捨前來祝賀,路人聞說亦簇擁著來觀看這位小秀纔。而東傢一鄰居因孩子落榜,覺臉上無光,正給小兒吃闆子。西傢一鄰居“有女初長成”,則想著嚮袁枚傢裏提親呢。
袁枚傢裏更是一片歡聲笑語,如同過節一般。上學前,姑姑細心地為袁枚梳頭。母親則替他試穿秀纔服“青衿”,一種青色交領的長衫,量著長短,叮囑他不要把所佩錦帶弄反瞭。祖母則把他攬在懷裏,慈祥地笑著。全傢人都認為袁傢中興有望瞭。入縣學後,袁枚懂事多瞭,貪玩之心減弱,求知的渴望更強烈。但日子一長,袁枚開始對所學的四書、五經有些厭倦。不安分的天性與好奇心促使他課餘常常溜到街上書肆裏看書。
杭州自南宋以來,就商業繁榮,文化發達。清代盛世時,刻書業極昌盛,城裏書肄林立。書肆中雜書很多,古代詩文集更夥。自從袁枚發現瞭這如同寶庫的-新天地之後,就成瞭常客,一人書肆則流連忘返,手不釋捲,把書肆當做圖書館,博覽群書。袁枚後來於《對書嘆》詩中迴憶“至今所摘記,多半兒時為”,就是指在書肆中看書的收獲。袁枚一生不僅寫詩作文,而且編詩話,撰筆記小說,都與他少年時在書肆裏閱讀到曆代詩話以及《虞初誌》、《續齊諧記》等傳奇與筆記小說,開闊瞭眼界、受到瞭啓發分不開。如果袁枚少時隻是老老實實坐在學堂裏,啃四書、五經,那他頂多是一個寫寫八股的酸文人,怎麼能取得後來巨大的創作成就!袁枚漸漸不僅書讀多瞭,知識豐富瞭,而且思想開始成熟,識見大大提高。以前隻是摹仿古人,吟詠小詩,此時常與親友雄談闊論,不時顯示齣獨到的見解。這一切都被姑姑看在眼裏,認為侄兒已具備秉筆撰文的能力。
一天姑姑問袁枚:“你還記得以前姑姑講的郭巨埋兒的故事嗎?”“侄兒記得。郭巨不僅不是孝子,而且是奸人。”
侄兒齣言駭世驚俗,姑姑不禁一驚。於是趁熱打鐵說:“你說得也許有理,但要服人,必須寫齣文章。你現在長大瞭,光寫詩是不夠的,該作文章瞭。你就寫篇《郭巨埋兒論》吧,有膽量嗎?”袁枚原本年少氣盛,姑姑一“激將”,更宋瞭勁頭,立即答道:“侄兒願意一試,請姑姑指正。”
袁枚絞盡腦汁,點燈熬夜,終於寫成第一篇論文:《郭巨埋兒論》。
《郭巨埋兒論》以犀利的筆鋒,指齣郭巨既稱為“孝人”,就應該是“慈父”、“廉士”。但他“不能養,何生兒?既生兒,何殺兒?”此為不慈。因埋兒“取金則貪”,此為不廉。而把兒子偷偷埋掉,“母弗禁,似母勿愛兒也,以惡名懟母,而以孝自名,大罪也……烏乎孝?”層層辯駁,不僅析其理,還“發其術”,認為郭巨早“知某所有金,僞攜兒掘”,以“天哀予孝”為名得金,既得孝名,又得巨金,用心卑鄙奸詐,甚於韓愈《鄂人對》中的鄂人。韆年“孝子”在袁枚如刀筆下,被剖析得一錢不值。
袁枚寫瞭《郭巨埋兒論》後,賈其餘勇,不待姑姑吩咐,不久又寫瞭《高帝論》。此文縱論漢高祖當年“用天下之兵,不知用天下之鋒”,即奪取政權後,不能利用時勢-一藉良相張良、陳平,猛將彭越、韓信正奮發有為之時,用其誅秦滅項(羽)之餘威,徹底摧垮匈奴;反而忙於為子孫列土封侯、剪除功臣,“狡免死,走狗烹,匈奴尚在,而功臣已盡”。因此,“文帝之卑鄙厚弊,武帝之黷武窮兵,皆高祖不用其鋒之過也”。
年僅14歲的袁枚,敢做韆古翻案文章,高論帝王治國之失,雖未必盡諧事理,但發前人之所未發,又文筆恣肆,氣勢宏大.不愧為奇纔。
此二文使姑姑贊嘆不已。四五年後,袁枚將此二文呈獻給老師楊文叔先生批閱,亦得到高度嘉奬,批雲:“文如項羽用兵,所過無不殘滅。汝未弱冠,英勇乃爾!”楊先生的鼓勵,使袁枚日後更加銳意述作。
……
前言/序言
文采風流:袁枚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采風流:袁枚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