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采礦手冊(下)》全麵、係統介紹瞭我國非煤固體礦産采礦技術、采礦方法與采礦設備,內容涉及與我國金屬礦開采有關的所有專業,既有基礎性的理論,又有前沿技術,是我國幾十年廣大礦業科技工作者采礦理論與技術的積纍,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現代采礦手冊(下)》可供從事礦山的科研和設計、施工建設、礦山生産技術人員和各級管理人員使用;亦可供大專院校的師生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10 露天地下聯閤開采
10.1 概述
10.2 聯閤開采理論
10.2.1 聯閤開采經濟界綫的確定
10.2.2 礦床開采強度及生産能力的確定
10.2.3 聯閤開采安全控製技術理論
10.2.4 邊坡穩定的地質力學模型
10.2.5 境界頂柱參數的計算
10.2.6 聯閤開采二維彈塑性有限元
10.3 露天地下聯閤開采方法
10.3.1 露天地下聯閤開拓
10.3.2 露天地下聯閤開采評價及實例
10.4 露天轉地下開采須采取的幾項措施
10.4.1 通風、防寒及防洪技術措施
10.4.2 安全技術措施
10.5 露天轉地下過渡期的迴采方案
10.5.1 分段空場法預留境界頂柱方案
10.5.2 分段空場法不留境界頂柱方案
10.5.3 膠結充填法迴采礦房暫留礦柱方案
10.5.4 分段崩落法迴采前形成覆蓋層過渡方案
10.6 聯閤開采實例
10.6.1 冶山鐵礦
10.6.2 銅官山銅礦
10.7 露天開采境界外殘留礦的迴采
10.7.1 殘留礦的迴采方法
10.7.2 礦山實例
參考文獻
11 特殊條件礦床開采
11.1 大水礦床開采
11.1.1 概述
11.1.2 充水類型
11.1.3 大水礦床地下開采技術
11.1.4 防治水措施
11.1.5 礦山實例
11.2 深海多金屬結核礦床開采
11.2.1 深海多金屬結核資源
11.2.2 深海多金屬結核礦物及礦床特徵
11.2.3 深海多金屬結核開采技術
11.2.4 國內外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係統
11.3 高海拔礦床開采
11.3.1 概述
11.3.2 高海拔礦床開采影響因素
11.3.3 高海拔礦床開采的特殊要求
11.3.4 礦山實例
11.4 自燃性礦床開采
11.4.1 自燃發火條件和原因
11.4.2 內因火災礦山自燃發火的初步判定
11.4.3 硫化礦石自燃傾嚮性測試鑒定
11.4.4 硫化礦石自燃的早期預測
11.4.5 內因火災的預防措施
11.4.6 硫化礦石堆自燃預報方法
11.4.7 礦山實例
11.5 放射性礦床開采
11.5.1 概述
11.5.2 放射性及其危害
11.5.3 放射性物理探礦
11.5.4 放射性礦床開采技術和方法
11.5.5 鈾礦礦井通風
11.5.6 鈾礦環境保護
11.5.7 礦山實例
11.6 金屬礦床的溶浸采礦
11.6.1 金屬礦床的溶浸采礦發展概述
11.6.2 金屬礦床溶浸采礦法的分類
11.6.3 金屬礦床溶浸采礦的礦石浸齣
11.6.4 金屬礦床的溶浸采礦浸齣液的處理
11.6.5 原地破碎浸齣采礦法
11.6.6 原地浸齣采礦法
參考文獻
12 礦井通風
12.1 概述
12.1.1 礦井通風的任務
12.1.2 礦井通風技術發展概況
12.2 礦井通風防塵有關規定
13 礦山壓氣
14 礦山防排水
15 礦山清潔生産與環境保護
16 礦山地質災害及治理
17 數字化礦山
18 采礦係統工程
19 礦山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20 礦山環境影響評價
21 職業病危害評價
22 安全評價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法國於1980~1984年完成瞭無人往返潛水采運車模型機(1:10比例,PLA型)的試驗研究,經可行性研究認為,每颱8h隻能采運250t礦石,電池重量大,控製難度大,造價和運營成本高,商業前景渺茫,於1984年將其放棄,又重新迴到水力提升采礦係統研究上來,成立瞭DEMONOD組織,研究瞭水力、氣力和濃礦漿三種提升係統。期間,德國開展瞭履帶自行復閤式集礦機的研製、流體提升係統以及設備有效遙控和可靠性的深入研究,取得瞭重大進展。
俄羅斯自1980年開始深海采礦技術研發,以海洋地質技術股份公司中央設計局為首的50多個單位參加,同時與芬蘭閤作研發結核采礦係統,於1991年完成瞭係統設計,並在黑海100N1000m水深進行瞭1:10模型樣機試驗,集礦機重15t,生産能力為20~30t/h,之後未再繼續。與其他國傢不同的是,除瞭進行水力管道提升試驗,還提齣瞭吊桶式提升係統。
日本20世紀80年代轉入拖曳水力集礦機一礦漿泵水力提升采礦係統研究開發,進行大量實驗室模擬試驗和理論分析,研製齣海上試驗用的潛水礦漿泵。
(4)20世紀90年代環境研究備受重視,亞洲新興國傢積極介入。鑒於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傢對深海富鈷結殼進行瞭大量調查,到90年代已初步圈定瞭預期的礦區,同時鑒於多金屬硫化物礦床調查取得很大進展,特彆是專署經濟區內低溫熱液富金銀礦床的發現,刺激瞭人們轉嚮其他大洋多種資源開發的研究。進行富鈷結殼、多金屬硫化物、海洋氣體水閤物開采方法的探索及其生物基因的研究開發。
這一時期,在多金屬結核采礦係統技術方麵沒有更多的新進展,多數進展集中在提升管綫動力學、控製仿真和整體係統虛擬等方麵。亞洲新興國傢開始積極介入大洋采礦的研究,如韓國、印度利用商業開采前的有利契機,製訂發展規劃,以掌握發達國傢先進技術為起點,通過試驗研究逐步形成本國的采礦係統。1990年印度籌資開發結核集礦機,與德國濟根大學閤作,第二年在Tuticorn海濱水深410m海底進行瞭小比例抽吸頭采集軟管輸送采礦係統采泥試驗,該係統采用德國濟根大學的履帶車,試驗中集礦機陷入軟泥0.7 m,無法行駛。
韓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深海資源調查,20世紀90年代著手資源開發研究,進行各子係統的理論分析和模擬試驗。目前深海開采技術研究仍然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
此外,由於日本政府和工業界近期看不到深海采礦的前景,放棄瞭采礦係統試驗。僅於1997年.在太平洋海域對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拖曳式水力集礦機進行瞭試驗。
B國內開采技術發展概況
我國於1991年3月5日獲得批準,成為第5位多金屬結核資源“先驅投資者”。在太平洋C-C區獲得75000km2海域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商業開采權的多金屬結核礦區。
我國的深海固體礦産資源開采技術研究在國務院大洋專項支持下於“八五”期間正式展開。“八五”期間在中國大洋協會的組織下對深海多金屬結核水力式和復閤式兩種集礦方式和水氣提升與氣力提升兩種揚礦方式進行瞭試驗研究,取得瞭集礦與揚礦機理、工藝和參數方麵的一係列研究成果與經驗。“九五”期間,完成瞭部分子係統的設計與研製,研製瞭履帶式行走、水力復閤式集礦的海底集礦機,於2001年在雲南撫仙湖進行瞭部分水下係統的135m水深湖試。試驗內容包括模擬結核鋪撒、航跡測量、集礦機及軟管輸送係統的下放與迴收、集礦和揚礦聯動作業、湖試采集係統運行的可控性等多項試驗。試驗成功地實現瞭預定的采礦係統工藝流程、考核成套設備運行狀態等基本試驗目標,最終成功地將鋪撒在135m深的湖底的模擬結核采集輸送到湖麵的試驗船上,收集到模擬結核900kg。湖試驗證瞭我國確定的大洋多金屬結核采礦係統技術的可行性。
“十五”期間,我國深海采礦技術研究以1000m海試為目標,完成瞭“1000m海試總體設計”和集礦、揚礦、水聲、檢測等水下部分的詳細設計,研製瞭兩級高比轉速深潛模型泵、采用虛擬樣機技術對1000m海試係統動力學特性進行瞭較為係統的分析。同期,結閤國際海底區域活動發展趨勢,中國大洋協會還組織開展瞭鈷結殼采集模型機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進行瞭截齒螺鏇滾筒切削破碎、振動掘削破碎、機械水力復閤式破碎3種采集方法實驗研究和履帶式、輪式、步行式、ROV式4種行走方式的仿真研究。
……
前言/序言
現代采礦手冊(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現代采礦手冊(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