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開啓官智,教官員學說話的入門讀物!
趙啓正、白岩鬆、俞敏洪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麵對公共危機,官員如何說話,如何發好言,這是一門學問。
《明正言順:王旭明談官員的說話之道》從“官員的說話之道”這個獨特的視角入手,剖析官員說話方方麵麵的技巧:真誠、個性化、適度、包容、幽默、溫情、勇氣、及時等,同時也結閤社會現實中的事實進行精彩論述,做到有理有據,開啓官智。
作者簡介
王旭明,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現語文齣版社社長。
中國新聞發言人“黃埔一期”學員,師承趙啓正。在任時曾飽受爭議,經常由新聞發言人變成新聞當事人。曾就“範跑跑事件”經典發言:我們可以不崇高,但不能允許無恥。
2008年7月18日,幾百傢媒體和網站為王旭明的卸任送行,有報道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卸任後,他著書、寫博、發V,不斷發言,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發言人。
2011年7月28日,王旭明在其博客上,撰寫一篇6000多字的“寫給勇平兄的一封信”,點評鐵道部“7o24”新聞發布會上王勇平的錶現,引起轟動。
精彩書評
立場是政府的,語言是自己的。
——趙啓正
在中國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實踐中,王旭明是一個跳不過去的名字。
——白岩鬆
做個人並不難,做個真實而坦蕩的人就很難。旭明兄做到瞭,讓我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依然勇往直前的人。
——俞敏洪
急事慢慢說,大事想清楚再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小心地說,做不到的事不亂說,傷害人的事堅決不說,沒有發生的事不要鬍說,彆人的事謹慎地說,自己的事怎麼想就怎麼說,現在的事做瞭再說。
——鮑威爾
可以預見,將不斷有與政府相關的部門和機構捲入公共危機中,它們在輿論麵前的笨拙將不斷顯現。這些笨拙將給中國的大形象抹黑,並將一點點損耗中國的政治資源。因此這個問題應當受到中國官方的高度重視。“
——《環球時報》社評
目錄
序 當官講政治,說話有學問
01 開啓官智,從發言開始
熱鬧之後真相應浮齣水麵
齣瞭事,不要把“沒有媒體獲知”當成追求
越是危機事件,錶態越需要公開透明
讓事實及時站齣來說話,讓謠言止於真相的披露
部委對焦點事件錶態應及時有力
官員要記住在公開場閤的承諾
啓示錄:中國需要多少個溫傢寶
02 言為心聲,心正言纔能順
腦子轉變瞭,纔能把話說好
不要照稿子念,要說心裏話
做錯事說句道歉話是常識
國足官員:請放開腳,管好嘴
拒絕官架子,把媒體大眾放在平等位置
假如我是紅十字會的新聞發言人
03 敢說:立場是國傢的,語言是自己的
立場是國傢的,語言是自己的
政府工作報告不妨有點“個性語言”
個性錶達,領導且莫求全責備
兩會語言要“接地氣兒”
個性化:就是真實的,自然的
官員要學會為百姓代言
勇氣:就是不避難,不護短
敢於亮明觀點,讓百姓聽得懂政府的話
04 這樣說話最有效:守住常識底綫
規則:發言演講,要學會遵守遊戲規則
適度:說話把握深淺之間的度
恰當:與其不當錶達,還不如不錶達
溫情:城管執法這樣最牛
激情:拉近距離,産生共鳴
真誠:不花裏鬍哨,不顧左右而言他
05 這樣說話最有效:多種手段綜閤使用
親和:崇高莊嚴的東西可以更形象化
寬容:迴避衝突主體,化解矛盾
深刻:見解獨到,錶達纔會獨特
新穎:說得好聽,聽的人愛聽
幽默:是人生深度,不是逗笑耍貧
寫給勇平兄的一封信(上)
寫給勇平兄的一封信(下)
06 我有三個夢想
官員晉升和新錄公務員麵試要公開
新聞發言人要有法律保障
盼總理發言人快快麵世
……
精彩書摘
拒絕官架子,把媒體大眾放在平等位置
把媒體和大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居高臨下、態度倨傲、擺官架子。有些官員開新聞發布會,發言稿滿篇都是“重要領導親臨現場”、“作瞭重要批示”、“相關部門全力配閤”等,這成瞭一種上下級之間的匯報,以此麵對媒體和大眾來說就是錯位,沒有把媒體大眾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
在很多人眼裏,新聞發言人是個官員,但我認為新聞發言人更應該是個搭橋的人,橋的一邊是政府和製定各項政策的行政部門,橋的另外一邊是公眾,橋上走的應該是媒體。橋的旁邊還有公路、鐵路,搭橋人如果功夫高,就能把人吸引到橋上來,並通過媒體把橋兩頭的聲音都傳達齣去。
很多官員麵對媒體,或金口難開,或一張嘴就是雷人雷語,不知怎樣張口對媒體講話是很多官員的“病癥”。據《法製日報》報道,市民李某某到記者站投訴,稱某公共資源招投標中心在一宗土地齣讓過程中,先是接受其報名,收取瞭295萬元保證金,後又齣爾反爾,取消瞭其參加掛牌競拍的資格。為瞭解事情真相,2010年4月14日,記者一行兩人驅車前去采訪,在某市公共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某的門上敲瞭三四下,未見任何迴應。見門開著,便走瞭進去。記者聽到張某正用方言,與電話那頭討論著某個孩子到哪裏上學的問題,承諾說自己下午親自去一趟,爭取把事情辦下來。大約十幾分鍾後,張某終於結束通話,愛理不理地問記者一行有什麼事。在記者說明來意並遞上新版《新聞記者證》之後,張某漫不經心地翻瞭幾頁,隨手把記者證丟在辦公桌上,說:“這個沒用的。”過瞭一會兒,張某站瞭起來,邊走邊說:“我馬上要齣去辦事,請你們齣去。我為什麼要接受你們采訪啊?我不接受采訪,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還稱“記者證在我們這裏沒用”。
張某的“我不接受采訪,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顯示的是一種驕橫的態度,更是對新聞采訪的無知。在全媒體時代,你不說話不代錶沒有消息,媒體和公眾很可能在得不到消息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認為“沉默就是默認”,而以粗暴態度拒絕媒體采訪本身就已經錶明瞭一種態度。你的說與不說、拒絕和接納,甚至一個眼神一句話,都構成瞭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媒體期待你任何的姿態,任何激烈的抗拒、拒絕,對於媒體來說都會成為新聞本身的精彩賣點。
鄭州市一塊經濟適用房用地被開發商建瞭彆墅和樓中樓,中國之聲記者采訪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某,他反而質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
還有一位官員直接跟中央媒體叫闆--“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華網曝光,我就叫他關閉”,“人民網算什麼東西?那是電子垃圾,人民網記者都是混蛋”。
此類迴答均被網民收入“中國最牛官腔”,而此類“中國最牛官腔”暴露的不僅是對媒體的不懂不瞭解,更是對做人的基本常識的不懂,比如尊重,比如謙遜。
有媒體記者電話采訪福建省長樂市環保局局長陳某,嚮其瞭解當地一傢企業是否通過環境評估。該局長先稱“檢測報告是行業管理不能對外”,隨後又突然激動起來:“你也不能打我電話,一打都打局長,局長很不值錢是不是……你隨便的群眾就打我電話……”記者問:“一般群眾不能給你打電話是嗎?”對方答曰:“當然不能打電話,我的私人電話為什麼要讓你打?”
後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長樂市委已對陳桂光作齣停職的處理決定。
當地那傢企業和環保局到底是什麼關係,環保局局長為什麼不願意將監測結果公開,此間有什麼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我們暫且不論,該局長對待“一般群眾”的態度就耐人尋味。
媒體記者是“一般群眾”,但媒體記者又不是普通的“一般群眾”,因為媒體記者背後代錶的是公共利益。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政府機關,都必須接受輿論的監督,唯有如此,纔能保證權力的正確使用,保證經營的閤法正當。在“人人都是記者”的“微博時代”,各級官員和企業負責人必須學會對“一般群眾”說話,而且要以真實誠懇的態度對“一般群眾”說話。
把媒體和大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居高臨下,態度倨傲,擺官架子。有些官員開新聞發布會,發言稿滿篇都是“重要領導親臨現場”、“作瞭重要批示”、“相關部門全力配閤”等,這成瞭一種上下級之間的匯報,以此麵對媒體和大眾就是錯位,沒有把媒體大眾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官員應該記住的是:媒體不是敵人,不能整天防著記者;媒體更不是親人,整天和你吃喝不分;媒體也不是你的頂頭上司,彆動不動和媒體匯報工作;媒體更不是你的下級,彆動不動就指手畫腳;還不能把媒體當成盲人、生人、閑人、官人。而很多新聞發言人和一些部門負責人常常把媒體當成上述的這些人,這是一種錯位。
官員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官與媒是兩種工作體係、兩種運轉方式、兩種語言形態、兩種人生境界。理解對方,首先應從理解對方的獨有特徵開始。作為官方,要全方位、換角度、多形式地理解媒體的工作特徵,應盡力全麵、及時、有效地提供充足的信息源。
有網友說,在現實中,被記住的官員“雷人”語錄並非因為其可愛、純真、坦率,而是觸動社會神經的一種條件反射。那麼,對“一般群眾”的訴求是迴避、推脫、敷衍、塞責還是熱情對待、誠心解決?對代錶“一般群眾”的媒體記者所進行的公共監督是反感、打壓、掩飾還是公開透明、坦誠相待?對這些問題的迴答直接體現瞭一個地方政府的執政水平高低。
請官員們少點權力傲慢,拿齣真實誠懇的態度,學會對媒體以及“一般群眾”說話。
……
前言/序言
序當官講政治,說話有學問
當官是一門“高危”行業,危在何處?危在說話上。
如果我說官員不會說話,你可能會笑噴。且看看官員是如何說的。
首先,不會說人話。
“我隻為領導服務,你們算個啥?”
“我當書記的,就是希望你們喝西北風!”
“如果我們不拆遷,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
“領導就得騎馬坐轎,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臉!”
“那麼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訴你啊?臭不臭也要告訴你?”
“你也不能打我電話,一打都打局長,局長很不值錢是不是……你隨便的群眾就打我電話。”
……
這些雷語曾一次次在我們的耳畔呼嘯而過,令人心驚膽戰,也令人為說話者感到十分難為情:一個當官兒的,又是共産黨的官,怎麼能如此肆無忌憚地滿嘴跑火車呢?怎麼能如此不會說話呢?當他們的雷語被媒體曝光後,遭到公眾怒批,被有關部門停職、解職是情理之中的事兒。停職、解職對個人來說無疑是個災禍,但這些雷語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的損失則是更大的災禍。盡管這些災禍有些可能是潛在的,但就上麵那些雷語來說,人民群眾聽到以後會怎樣看待我們的黨和政府?怎樣看待黨政乾部形象呢?
當然,這些雷語隻是生活中的個彆和偶然。然而,我們生活中大量的官員不會把好事和好話說好,不會把不好的事和不好的話好好說,不會及時準確、有效全麵地說,更不會生動形象、具體感人地說,這就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瞭。例如故宮博物院在“N重門”事件發生後,以“金子般”的沉默和死豬不怕開水燙精神麵對媒體,這些相當普遍的不說話或不會說話的現象雖然在當下還沒有使個人遭什麼災,但給黨和國傢的形象帶來的損失卻是巨大的,不啻於慢性自殺。
其次,很愛說“普遍話”--官話、空話、套話和永遠正確的廢話。
曾任廣州市政協主席的硃振中對此深惡痛絕:“韆篇一律的會議和生搬硬套的官樣文章,被群眾戲稱'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形式越搞越繁瑣,就是落實不瞭。”全國政協常委張維慶也說:“有些人不敢講心裏話,隻能選擇一些過得去的話,其實大傢在基層乾瞭這麼多年,有很多話想說,就是選不到一個機會,覺得講真話越來越難,所以要不就不講,要不就不痛不癢說一說。”這兩位可謂一語中的。這些話如果在我們的官場普遍流行並且成為時尚,而提拔和重用的一批人都以講這樣的話為榮,這給我們黨和國傢帶來的災難性損失雖然不是現實的,但一定是長遠的。
鬍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分析瞭黨麵臨著的形勢和挑戰,講到瞭“四種危險”,其中一種危險就是能力不足的危險。在我看來,能力包括多方麵,指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特徵的各種能力,當然也包括說話的能力。2009年3月,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中講到,領導乾部要努力提高六個方麵的能力,其中就包括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既尊重新聞輿論的傳播規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又要與媒體保持密切聯係,自覺接受輿論監督。
2011年7月27日《環球時報》社評,有一段話值得當下中國所有官員思索:“可以預見,將不斷有與政府相關的部門和機構捲入公共危機中,它們在輿論麵前的笨拙將不斷顯現。這些笨拙將給中國的大形象抹黑,並將一點點損耗中國的政治資源。因此這個問題應當受到中國官方的高度重視。”
不可否認,還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種時代的趨勢,更沒有認識到會不會說話關乎我黨執政能力這一大問題。在我們生活中,人們普遍感覺到真正會說話的官員得不到重視、提拔和奬勵,反而一些不說話或不會說話的官員不僅官位做得很穩當,而且還青雲直上。在我們的官場還彌漫著唯書、唯上、唯文件的風氣,這些都遮蔽住不會說話能夠帶來災難的危險。雖然我們處理瞭個把人,也從道德上做瞭必要的譴責,但他們很快官復原職,加上製度層麵的缺失,使得這種潛在的危機被暫時濛蔽住瞭。但,危機是客觀的,險情正在蔓延……
官員會說話,就是要把話說好,說得更好,說得讓人受聽,說得更讓人喜歡搭理你--把話說好,看起來是為官說話之道,其實也是為人說話之道。可以不做官,但不能不做人啊,還要做好人說好話,活著纔有味道,纔能夠避免災難的發生!
明正言順:王旭明談官員的說話之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明正言順:王旭明談官員的說話之道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