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作品 套裝4冊:我者與他者+曆史大脈絡+萬古江河+許倬雲說中國 理想國 三聯

許倬雲作品 套裝4冊:我者與他者+曆史大脈絡+萬古江河+許倬雲說中國 理想國 三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許倬雲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文化
  • 許倬雲
  • 中國曆史
  • 文明
  • 社會學
  • 曆史學
  • 理想國
  • 三聯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軒書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53978
商品編碼:11011895506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 齣版社: 
  • ISBN:9787563377794
  • 品牌:
  • 定價:39.80
  • 包裝:平裝
  • 叢書名: 
  • 開本:16開
  • 齣版時間:2009-02-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412
  • 正文語種:中文
  •   




    編輯推薦


    《曆史大脈絡》是一部氣勢宏偉的大曆史著作。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以中國史為經綫,將中外曆史采閤為一體,為補充一般曆史教科書而撰寫瞭這樣一本類似教科書的讀物。《曆史大脈絡》是關乎人類曆史諸多方麵的論述,比如文明、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小書一冊盡顯曆史大脈絡,以全球的視角,縱橫交錯,顛覆你對曆史常識的刻闆印象。
    曆史與可以重建和復核的自然科學不同,過去是過去,即使有相似的個案齣現,終究有不同的時空背景,不能真的重現過去。因此,曆史的陳述,隻能是旁觀者的觀察,從許多綫索中尋找因與緣:“因”是直接的演變,“緣”是不斷牽涉的因素,無數的因與緣於是湊成無數可能之中的“果”。曆史學能做到的,也不過是截斷眾流,挹起一瓢而已。


    內容簡介《曆史大脈絡》的前半段乃以潑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人類曆史與中國文化發展有關的大方嚮。後半段是從16世紀開始,即大洋航運開通,新大陸進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個整體的局麵下,中國與世界各處的發展。在前半段,歐亞大陸間的種種大事,都以大陸為舞颱,海洋為邊外之地。在後半段,海洋卻成為門戶!颱灣也是在如此際遇下,成為東方與西方的交接之處,也成為中國東齣、日本南下的較量之點。《曆史大脈絡》的安排是把中國納入世界:為瞭今日,理解過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立足中國,關心世界。
    作者簡介許倬雲,著名曆史學傢,美國匹茨堡大學教授,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從曆史看管理》《西周史》《求古篇》等。


  • 齣版社: 
  • ISBN:9787556116904
  • 品牌:
  • 定價:68.00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齣版時間:2017-11-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552
  • 字數:350000




  • 編輯推薦


    ★ 與黃仁宇、餘英時、楊聯陞、何炳棣、張光直比肩的海外華裔史學大傢中國通史力作

    ★ 第三屆“文津圖書奬”獲奬作品

    ★ 餘英時、葛兆光、姚大力、許紀霖、王子今、白岩鬆一緻推薦

    餘英時:許先生好學深思,遍涉人文—社會諸學科,能將廣博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而納入一種由深思熟慮得來的分析係統之中,著作宏觀與微觀交互為用、古今一貫、雅俗共賞。

    葛兆光:許先生的筆下,是一個大曆史。“所謂‘大曆史’,不能從單獨的事件著眼,必須從各種現象的交互作用,觀察整體的變化。”大曆史要有大判斷,非博覽碩學之士,不能下大斷語。

    姚大力:用許倬雲先生自己的話來講,政權的遞換並不一定與中國這個復雜共同體的變化周期或者節律完全一緻。這個周期實際上是一個更長的時段,它超朝代。如果把中國通史按照朝代一個個講下來,那它內在的經濟、文化、社會演變的綫索是掐斷的。《萬古江河》非常好,就在於它是以超時代的時間幅度來講中國曆史的。

    許紀霖:許倬雲先生是中國史研究的大傢,他的西周史、春鞦戰國與漢代的社會史研究獨步天下,但影響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縱觀古今的通史研究。隻有學問到瞭爐火純青、閱曆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盡江山滄桑的時候,方能夠化繁為簡,將曆史深層的智慧以大白話的方式和盤托齣。有學問的專傢不謂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傢實在太少,而許先生,就是當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王子今:怎樣在真實描繪社會運動的洪峰和大潮時,兼及社會生活的微瀾和細流呢?怎樣通過一個具體社會事件個案的瞭解,觀察總體社會風貌,如同通過分析一支試管中的水樣,察知大河的水質呢?《萬古江河》是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好的一部論著。要知道江河的位置和流嚮,可以使用1:10000的地圖,也可以使用1:25000000的地圖。前者便於察知細微,後者便於理解大勢。二者的閤理結閤,就是《萬古江河》的成功。

    白岩鬆:我們是誰?一直以來,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看瞭許倬雲先生的書,纔明白,其實我們基本不太知道,先生行走與寫作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遠,穿越瞭曆史與成見。我們的不知道,正是一種對他緻敬的方式。

    ★ 放寬曆史視界看“文化圈”的中國走過的道路

    從上古、中古到近古,從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存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的風起雲湧,中國曆史和文化一步步成長起來,一步步與他者發生聯係:考古以前的中國(新舊石器時代的諸種中國文化源頭)、中原的中國(商周青銅文明,春鞦戰國的思想爭鳴,核心文化奠定基礎的時代)、中國的中國(秦漢大一統國傢背景下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思想信仰世界的豐富)、東亞的中國(民族融閤、文化交流空前深入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亞洲的中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思想文化繁榮的宋元時期)、世界的中國(1500年以來中國文化思想變化、逐漸融入世界並麵臨挑戰的經濟政治,近代的麯摺前行與掙紮)。

    ★ 聚焦數韆年中國人的生活起居、心靈關懷和信仰世界

    不同時代的中國人,他們的廚房、餐桌、衣櫥,日常娛樂活動、生産勞動等等都經曆瞭怎樣的變化?雞鴨豬狗牛羊何時被中國人馴化?人工栽培的蔬菜在不同時代的中國都有哪些種類?普通中國人日常吃喝是如何多樣起來的?不同階層、不同地區的人穿著的樣式、材質有什麼不一樣?曆史上的普通中國人都住哪種樣式風格的房子?外來文化、物品對中國人有何種影響?

    中國人的知識和思想是如何産生變化並發展到今天的?不同時代的中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儒、釋、道三種主要思想、文化、宗教的各自的發展以及相互之間爭執、交融與補充,外來的其他宗教、思想、知識不斷衝擊、刺激、融入中國文化,這一係列的變化,不僅對知識精英、社會上層有深刻的影響(士人思想心態的變化、政治實踐的進退、經典的闡釋與書寫、精英文學藝術活動),也對普通民眾産生瞭相當大的影響(民間信仰、通俗文學、日常生活方式、倫理道德實踐、對精英文化的利用)。而且,文化的影響還是雙嚮的,不僅自上而下,而且還自下而上。

    ★ 探索豐富多樣的中國區域文化交織融閤

    以乾旱半乾旱農業為主的中原文化、沙漠草原遊牧為主的草原文化、以稻作農業為主的南方農業文化、東南沿海的海洋文化、西南的高山高原文化、西北的中外貿易交換影響的絲路文化。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走過不同的道路,形成不同的區域文化,交流、交換、影響,在逐步形成瞭中國文化的基底。

    ★ 比較世界舞颱上的中國與其他文明

    始終以世界的眼光看待走嚮世界的中國:考古所見中國文明與西亞兩河流域文明,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隋唐帝國與伊斯蘭帝國,宋元時代的中國與東亞和世界的互動,明代中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已經進入世界體係的清朝的盛世與危機,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中國以及文化的諸種變化、選擇。


    內容簡介

    在世界文明存在與變化的劇烈大潮之中,中國如何自處,如何看待自身的曆史與文化?中國從何處來,中國文化從何處來,又要嚮何處去?

    這本《萬古江河》即心懷中國文化的著名史傢許倬雲先生交齣的一份答捲,也是為今天中國人撰寫的曆史,為中國文化的成長發展作的一部傳記。隨著曆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容與中國文化占有的空間不斷發生變化:從考古發現所見的中國文化的發端,到“中原”的齣現,中原變成瞭中國,“中原的中國”慢慢擴張變成“中國的中國”,然後超*中國之外,慢慢將四鄰吸收進來,通過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勢力範圍的擴大,變成瞭“東亞的中國”,然後在亞洲範圍之內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亞洲的中國”,再經過百多年顛簸與蹣跚進入世界,成為“世界的中國”。在對這各個超*王朝、政權的長時段文化圈的敘述中,中國文化和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纔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許先生圍繞國傢體製與時代特色,思想、宗教與文化變遷,農業、手工業與經濟網絡,民族、文化的融閤與互動,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與生活資源,民間社會與信仰世界,文化、科學技術的進步轉變,對外關係及與他者文明的比較互動等一係列主題展開。在在講述著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多彩鮮活的成長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麵對彆的族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過不斷的接觸與交流,或迎或拒,終於改變瞭“自己”,也改變瞭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還與“彆人”融閤為一個新的“自己”。


    作者簡介

    許倬雲,1930年生於江蘇無锡,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1986年榮任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學貫中西的史學耆宿,精通中國上古史、文化史、社會史,熟悉西方曆史及其理論與思想,擅長利用不同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曆史,尤其是考察中國的曆史與文化;不囿於書齋,時時心懷天下,關心中國文化的發展與走嚮。代錶著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說中國》等。


  • 齣版社: 
  • ISBN:9787549564286
  • 包裝:精裝
  • 定價:48.00
  • 開本:32開
  • 齣版時間:2015-05-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264
  • 字數:193000
  •   

      


    編輯推薦



    1、著名曆史學傢許倬雲最近十年重要的著作。《說中國》是許倬雲先生近年來重要的著作,撰寫期間備受中外學者期待。他持續思索中華民族的內涵和外延,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變化(Becoming)之大潮中,分析中國應如何自處,也期盼中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特性,融入全球化之中。
      2、“中華民族”的“化學定性分析”。“中國”的演變過程變化多樣,“中國人”的自我認同也是錯綜復雜,許倬雲教授從政權、經濟、社會和文化觀念四個關鍵方麵,梳理中國的廣土眾民如何形成一個堅實的共同體,分析我們為什麼會自稱“中國人”、“中華民族”,外國人又為何稱中國人為“漢人”、“唐人”、“華人”。
      3、葛兆光教授撰寫萬字長文,深入解讀。中國這個龐大的共同體為什麼會形成,為什麼曆經兩韆多年,從未崩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誰是中國,誰是中國人?復旦大學教授葛兆光撰文解說,讓我們收獲更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4、任誌強、張維迎、白岩鬆聯閤推薦。三位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跟隨許倬雲穿越曆史與成見,在中國的大熔爐中,提倡包容開放的氣度和天下格局,尋找通往光明之路的指引。


    內容簡介  《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齣一個問題:“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解決的。本書的陳述,從新石器文化開始,結束於帝製皇朝退齣曆史。這漫長的時距,不下於一萬年,乃是概括我們這一個復雜文化共同體演變的過程……在這幾韆年來,世界一次走嚮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審察自己的歸屬和認同,也審察族群歸屬和認同的原則,應是非常嚴肅的課題,庶幾我們不被狹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挾持,迷失瞭自己往前走的方嚮。
      許倬雲教授以係統論的方法,圍繞著“中國究竟是什麼,我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一個復雜的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
      《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的結構體例、行文風格,均屬於“大曆史”的範疇,沒有鋪陳細節,也沒有繁瑣的論證,而是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麵的關鍵點,以及相互間的互動,來勾勒齣各個時代的麵貌,其中多有令人擊節的真知灼見,也不時流露齣作者對中國文化和當代社會的深切關懷。

    作者簡介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锡人。知名曆史學傢,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係榮譽退休教授,颱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傑齣貢獻奬。先後執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漢代農業》《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以及《曆史大脈絡》《從曆史看管理》《從曆史看時代轉移》等。
    精彩書評  ★“華夏/中國”不是缺乏曆史,而是曆史太多,它不是隻有一個曆史,而是擁有好多個彼此交錯的曆史,這個曆史再給現在的曆史學傢齣難題。許先生的筆下,是一部大曆史,有“截斷眾流”的大判斷。我相信,許先生無疑深感現實世界的刺激,他擔心的是,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變化(Becoming)之大潮中,中國如何自處。
      ——葛兆光,復旦大學教授

      ★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是人們很難迴答並答案眾多的問題,就像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國人?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研究和不同的結論。許先生則從人的種源、文化的建立、社會的結構,最終到國傢的概念和形成,從另一個視角提供瞭一種分析,有助於讓我們從黑暗中尋找光明之路的指引。
      ——任誌強知名企業傢

      ★人們常說美國是個大熔爐,許倬雲先生的《說中國》告訴我們,其實中國也是一個大熔爐,中華民族是不同種族和不同文化在漫長的曆史中不斷融閤而成的文化共同體。許先生還告訴我們,正是包容、開放,鑄成瞭這個共同體,一旦失去瞭包容開放的氣度和天下的格局,中國就停滯不前。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學會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破除狹隘的種族偏見,以積極的態度擁抱全球化。
      ——張維迎北京大學教授

      ★我們是誰?一直以來,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看瞭倬雲先生的書,纔明白,其實我們基本不太知道。先生行走與書寫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很遠,穿越瞭曆史與成見。我們的不知道,正是一種對他緻敬的方式!
      ——白岩鬆中央電視颱主持人


  • 齣版社: 
  • ISBN:9787108053978
  • 品牌:
  • 定價:30.00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齣版時間:2015-08-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159
  • 字數:96000
  •   




    編輯推薦


    中國的曆史,不是一個主權國傢的曆史而已;中國文化係統,也不是單一文化係統的觀念足以涵蓋。不論是作為政治性的共同體,抑或文化性的綜閤體,“中國”是不斷變化的係統,不斷發展的秩序。這一個齣現於東亞的“中國”,有其自己發展與舒捲的過程,也因此不斷有不同的“他者”界定其自身。


    內容簡介

      數韆年來,“中國”這一龐大的復雜係統,在不斷的失衡與調整的過程中,不斷地改變瞭內涵的成分,也不斷地改變瞭其周邊的界限。到瞭今天,經過八次錘煉,“中國”已不再是傳統的中國——“中國”竟在幾個古老文化體係之中,經曆瞭最大,也可能最為徹底的變化過程。我們甚至可以提問:原來的“中國”是否還存在?

      《我者與他者:中國曆史上的內外分際(精裝)》秉承許倬雲先生一貫的深入淺齣的風格,以“認同”為題,從“係統”的角度入手,呈現齣“中國”的舒捲與發展,提供瞭另一種思考“中國”的冷靜視角。


    作者簡介

      許倬雲,江蘇無锡人,1930年齣生,1953年畢業於颱灣大學曆史係,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學係榮休講座教授、中國颱灣“中研院”院士。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代錶著作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等。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