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民族性3:民族性三十年變遷》是作者續承費孝通、孫本文、潘光旦等前賢的譜係,沉潛於中國民族性研究數十年,文本深犁、量化分析與個案研究並舉,探尋中國人性格的特性。通過比較民族性格的穩定性因素和隨社會變遷不斷“塑形”,摺射齣中國人性格的豐富性。作品尤其凝聚心力於“中庸”思維方式與人格特質對於中國民族性格的熔鑄的意義,在客觀的研究中注重發掘中國民族性中的優異品格,堪為中國人自我認知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沙蓮香,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社會心理學和中國民族性研究,其代錶性著作《社會心理學》、《中國民族性》等聲播海內外,對總結和認識中國民族心理有著重要意義。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中國人研究在中國
一、“中國人研究在中國”的可能與局限
二、中國民族性研究迴顧
第一章 “另解”民族性和民族性變遷
一、文化變遷和社會變遷
二、社會運動和社會認同
三、民族性變遷的地理因素和人口因素
四、民族性變遷的文化和製度因素
五、“另解”民族性和民族性變遷
第二章 20世紀80年代農民的自由和勤勞
一、一個“製度性事件”
二、人口大移動--“農民工”及其牽動“幾代人”
三、農民性格變遷的特點
第三章 對“生與死”的關切和讀書熱
一、對“人”的“問題”的反思
二、讀書和求學
三、一代青年的人文訴求和鳳毛麟角
第四章 走嚮經濟和“把科技轉換為産品”
一、一位科學傢的“科學傢”意義
二、産品“生産”和理性選擇
三、産品“銷售”和理性選擇
四、中關村裏的“異性”思維
五、文化理念與理性行為
第五章 知識分子的分化
一、“分化”分析框架
二、思想啓濛學者:錢理群
三、中國社會科學自主性的反思與實踐:鄧正來
第六章 20世紀90年代“性彆”和“性彆”問題的深刻性
一、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和一位女村主任
二、走齣“性彆”睏境
三、男女生命價值同
第七章 工人下崗和工人“市民”
一、“國企”改革和“國資”流失
二、工人下崗
三、工人“市民”
第八章 “2003”標識性事件和互聯網的功能轉變
一、“政府信息公開”和“知情權”
二、“孫誌剛事件”搖蕩瞭人性“底色”
三、互聯網的作用發生轉變
四、民族性變遷齣現的層級性
第九章 “2008”與“公共”精神突起
一、汶川和人性的光輝
二、北京奧運會與北京“人文”
三、公共文明當為民族性創生之不可逾越的分野
第十章 誌願者作為“行動者”的意義
一、誌願者作為“行動者”
二、“格物緻知”的意義
三、“行動者”之於“格物緻知”
四、“誌願者”讓民族性刨生變成“行動”
第十一章 另解“中庸”
一、開啓“中庸”研究
二、另解“中庸”:“多數”和“少數”
三、“另解”是思路的轉換
第十二章 對“文明”的希望力量
一、“少數”的“狂”
二、“80後”這類“少數”
三、一代新人的文明態度
第十三章 並非終結的終結
一、寫作的安排
二、“另解”貫徹寫作
三、寫作中的知識分子
四、寫作的最後落點:行為文明和民族性創生
五、中國人自我審視是個過程
第十四章 伴隨著“心靈亮光”的中國民族性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道之所進,莫先其傢,故親親次之。由傢以及朝廷,故敬大臣、體群臣次之。由朝廷以及其國,故子庶民、來百工次之。由其國以及天下,故柔遠人、懷諸侯次之。此九經之序也。”
本文所特彆要討論的,便是《中庸》提齣瞭一個“懷柔遠人”的基本原則。雖然在不同的注釋版本中,“遠人”之所指還有可討論的空間,但是“遠人”和“諸侯”所討論的是不同的權力區域的人和事是可以確定的。對於“遠人”,《中庸》所提倡的是“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而對於諸侯所提齣的則是“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很顯然,儒傢以修身為齣發點,以一種傢庭式的親情的方式來處理人和人、傢和傢、國和國之間的關係的基本原則並沒有發生變化,這既是遠古中國社會政治結構之遺産,也與中國古代思想中解決人的此類問題的基本觀念有關,這個基本觀念在《中庸》中錶述為“道不遠人”和“以人治人”。
或許我們可以說,《中庸》最值得我們注意的並非提齣瞭“懷柔遠人”這一原則,而在於它對“懷柔遠人”的心理基礎和觀念依據的探討。“以人治人”的原則在現代的語境下極容易被誤解,即被理解成通常意義上的“人治”。但在《中庸》的語境中,“以人治人”透露齣十分豐富的內涵。首先,這段話之前所引用的《詩經·伐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雖然要製作的斧頭的柄的式樣存在於砍伐者的手裏,但是即將要製作的斧柄的大小、長短、粗細以及斧柄插入斧孔的方式等,都不能僅由正在使用的這一斧柄來決定,而是要依據所砍伐的木材的材性以及與之相配閤的斧孔的大小、深淺等來確定。這裏說的是對待“他者”所需要確立的接納的態度,也就是說對於“遠人”要以“遠人”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其次,儒傢有一種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礎上的樂觀主義,因為儒傢相信人性的共通性,因此,儒傢認為理想的政治是建立在道德自覺而非規範約束的基礎上的。這樣的政治原則同樣適用於“遠人”,杜維明先生指齣:“它《中庸》)之所以勸導統治者把遠人,當做‘客人’接待,乃是因為他所督視的根本不是一種政治單位,而基本上是一種道德倫理上的聯閤。
……
前言/序言
中國民族性3:民族性三十年變遷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民族性3:民族性三十年變遷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