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纪念之际,陈子善编选了一部她的集外散文、电影剧本选,书名叫《沉香》。因此,这本“张学”研究集也以“沉香谭屑”命名。这本《沉香谭屑》收入陈子善近年所写的研究张爱玲的部分文字,有对新发掘的张爱玲集外文的考释、张爱玲译著版本的辨析、张爱玲不同时期生活和创作状况的爬梳,等等。
作者简介
陈子善,一九四八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教学。曾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在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台静农、叶灵凤、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张爱玲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为海内外学界所关注。著作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边缘识小》等十余种,编订现代作家文集、全集和研究资料集数十种。
内页插图
目录
小引
一 张爱玲上海时期的著作和集外文
《传奇》初版签名本笺证
《传奇》增订本的张爱玲题词
张爱玲与小报
——从《天地人》“出土”说起
喜见《郁金香》出土
《郁金香》发表始末再探
张爱玲集外文《炎樱衣谱》
《炎樱衣谱》(完整版)考
张爱玲说《毛毛雨》
二 一九四四至一九五O年前后的张爱玲
新发掘的张爱玲一九四O年代史料
附录:话剧《倾城之恋》本事
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间的张爱玲
——从佚作小说《描金凤》说起
张爱玲“司马文侦”袁殊
——张爱玲加入“上海文艺作家协会”略考
张爱玲与上海第一届文代会
三 张爱玲香港、美国时期的著译
范思平,还是张爱玲?
——张爱玲译《老人与海》新探
《张看》出版经过考
无为有处有还无
——初读《小团圆》札记
《小团圆》的前世今生
私语:张爱玲与宋淇夫妇之间
张爱玲文学视野刍议
——兼谈《异乡记》
四 关于柯灵的《遥寄张爱玲》
《遥寄张爱玲》的不同版本
附录:也谈《遥寄张爱玲>——致陈子善教授(郑树森)
再谈《遥寄张爱玲》的版本
——并答柯振中先生
附录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二○○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在“深圳读书论坛”的演讲
本书文章最初发表刊物一览
精彩书摘
《传奇》增订本不仅成为《传奇》的定本,它的问世也给了张爱玲一个合适的机会为自己申辩。《有几句话同读者说》强调“我所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这无疑是张爱玲为人处世的一条底线。她同时委婉而又强硬地声明她与胡兰成的恋情纯属私生活,“也还涉及不到我是否有汉奸嫌疑的问题,何况私人的事本来用不着向大众剖白,除了对自己家的家长之外仿佛我没有解释的义务。”张爱玲曾公开表示,不愿搭理别人的批评,但这一次事关重大,她不能不作出正面回应,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九四六年八月新成立的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为张爱玲创造了另一个大好机会。据不久前才公开的“文华”厂长陆洁的《日记摘存》记载,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下旬,他与李培林(桑弧)商定,请张爱玲为女明星陈燕燕量身度衣,赶写一部悲剧电影剧本。龚之方也在《离沪之前》中回忆,当时正是他和桑弧拿了柯灵的介绍信专程“到派克公寓去看望张爱玲,请她尝试写电影剧本。”尽管张爱玲已没心思把《描金凤》再写下去,同时对“写电影剧本感到很陌生,起初有所犹豫”,最后还是答应了龚、李两位的请求,愿意在这个新的创作领域里进行尝试。“据说,张爱玲参看了发表在杂志上的好几个中外电影剧本后才动笔写的”。不到半个月,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剧本初稿就杀青了,这就是张爱玲的电影处女作《不了情》。以后的事情大家都已熟悉了,《不了情》之后又有《太太万岁》,张爱玲与桑弧两度成功的合作,诞生了一九四○年代后期上海影坛的两部名片。
……
前言/序言
沉香谭屑:张爱玲生平和创作考释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沉香谭屑:张爱玲生平和创作考释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311参加满300-100活动时买的.
评分
☆☆☆☆☆
名家解读张爱玲,慢慢看。
评分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
我喜欢用“沉香”来形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二〇〇五年九月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纪念之际,我编选了一部她的集外散文、电影剧本选,书名就叫《沉香》。因此,我这本“张学”研究集也以“沉香谭屑”命名。
评分
☆☆☆☆☆
原装正版,物美价廉。
评分
☆☆☆☆☆
到货速度快。
评分
☆☆☆☆☆
质量还可以,可以一读。
评分
☆☆☆☆☆
到货速度快。
评分
☆☆☆☆☆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人在北平的小如先生读到张爱玲的《传奇》和《流言》,各写了一篇书评予以推荐,可谓慧眼独具,空谷足音。他写的《传奇》评论以“少若”笔名发表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第四十一期,成为一九四〇年代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重要文献,也使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九年间中国北方的“张学”研究不至于一片空白。当时的《益世报?文学周刊》正是沈从文先生主编的。小如先生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三日致我的信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