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天文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天文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书不仅对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天文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读本。
目录
总序(路甬祥陈宜瑜)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战略地位
第二章 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
第一节 天文学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天文学的发展态势
一、星系宇宙学
二、银河系、恒星与太阳系外行星系统
三、太阳物理
四、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
五、基本天文学
六、天文技术方法
第三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第二节 我国已建成的重要天文观测设备情况
第三节 我国天文学研究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第四节 我国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及分析
一、星系宇宙学
二、银河系、恒星和行星系统
三、太阳物理
四、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
五、基本天文学
六、天文技术方法
第四章 学科发展布局
第一节 我国天文学学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天文学学科发展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一、天体物理设备
二、太阳物理设备
三、天力天测设备
四、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三节 我国天文学各分支学科发展布局和发展方向
一、星系宇宙学
二、银河系、恒星与行星系统
三、太阳物理
四、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
五、基本天文学
六、天文技术方法
第五章 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第一节 优先发展领域
一、星系宇宙学
二、银河系、恒星与行星系统
三、太阳物理
四、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
五、基本天文学
六、天文技术方法
第二节 重大交叉研究领域
一、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的交叉
二、天文光学/红外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
三、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
四、太阳物理学与空间天气学的交叉
……
第六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精彩书摘
究成果,目前正在研制K波段接收机,可用于分子谱线的观测。由于缺少大口径望远镜、除了星系磁场的部分观测研究之外,星际介质的观测研究,包括射电HI、红外和紫外等波段的观测基本上处于空白。
德令哈射电天文观测基地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虽然也属于中小口径的设备,但一直是国内恒星形成观测研究最重要的设备。近年来,设备和终端在持续的更新和改进下,望远镜的性能不断提高,运行状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该设备开展了银河系冷红外源的样本巡天、致密分子云核及恒星形成区、分子外向流、原恒星天体下落物质的搜索、云一云碰撞天体,以及超新星遗迹和宇宙射线源等多方面的课题观测。目前,正在完成的多波束接收设备“超导成像频谱仪”将为银河系及近邻星系中的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的观测提供最重要的观测手段。该设备具有国际同类设备最先进的性能,投入使用后将可以开展银河系大尺度的分子云巡天、河外星系的大规模样本巡天,天空成图覆盖速度高于现有设备一个量级。超导成像频谱仪的使用将极大促进国内恒星形成观测研究的发展,并使相关课题取得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从事恒星层次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专职人员约50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其中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国家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团队。在X射线双星的观测和数据分析、伽马暴余辉和能源机制、超新星遗迹的辐射和动力学演化、吸积盘理论、致密星双星的形成和演化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国际显示度的成果。但与欧美和日本相比无论在人才队伍、经费规模、观测设备和研究水平上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国还没有高能波段的空间望远镜,无法开展自主观测。尽管通过观测提案能够得到少量第一手资料,但更多的是利用公开释放的数据进行研究,或从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因而难以取得意义重大的原创成果。
……
前言/序言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天文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天文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