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生年鉴2008

上海卫生年鉴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建光 编
图书标签:
  • 上海
  • 卫生
  • 年鉴
  • 2008
  • 统计
  • 医学
  • 公共卫生
  • 健康
  • 数据
  • 上海市
  • 年度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39743
版次:5
商品编码:1092803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60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上海卫生年鉴2008》是综合反映上海市卫生系统诸方面情况、进展和成就的史料性工具书。主要内容包括:重要会议报告;政策法规与重要文件;工作纪事;专记;工作进展;区县卫生工作;学术团体与群众团体;统计数据。本书可供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医疗卫生单位及有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重要会议报告
上海市副市长杨定华在2007年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副市长杨定华在2007年建设健康城市暨市爱卫会全会上讲话
上海市副市长杨定华在2007年市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副市长杨定华在2007年市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副市长杨定华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荣在2007年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荣在2007年市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卫生局书记、局长陈志荣在2007年市医院管理年暨医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海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光在市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部分 政策法规与重要文件
疾病控制类
关于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确定“白内障贫困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项目定点医院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实施《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2009年)》的意见
关于开展上海市学生肥胖病干预项目的通知
关于下发《上海市人禽流感和流感等冬春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妇幼保健类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
关于下发<城镇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通知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和特约分娩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转发么卫生部关于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设置规划和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下发《上海市出生缺陷报告与管理工作制度》的通知
关于下发《上海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下发《为退休及生活困难妇女开展妇科病、乳腺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三部分 工作纪事
第四部分 专记
第五部分 工作进展
第六部分 区肯县卫生工作
第七部分 学术团体与群众团体
第八部分 统计数据

前言/序言


卫生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 (2007-2010)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2007年至2010年间中国主要城市在构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所进行的重大改革、实践探索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城市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着从传统的疾病控制为主向更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全民健康管理转型的挑战。本书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和翔实的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城市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强化,以及慢性病管理和健康促进策略的创新。 第一部分:城市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与重塑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2007年至2010年间,中国多个大中型城市为适应新一轮医改要求,在卫生行政管理架构上进行的调整。重点探讨了卫生行政部门如何从传统的“管办一体”向“政府监管、机构运营”转变,探讨了城市卫生部门在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和信息监管方面采取的新机制。 职能分离与整合: 详细分析了部分城市将卫生行政管理职能与医疗服务提供职能分离的试点经验,特别关注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如何在城市卫生管理体系中得到强化和独立运作。 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阐述了城市层面如何引入基于健康指标(而非单纯的医疗服务量)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引导医疗资源向预防保健倾斜。讨论了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及其对基层医疗机构行为的实际影响。 信息系统建设与互联互通: 考察了这一时期城市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进展,特别是如何将疾病监测数据、免疫规划信息与人口健康档案对接,为宏观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第二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优化与重构 基层医疗机构是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石。本书详尽记录了2007-2010年间,中国城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网络的优化策略。 服务能力提升与全科医生培养: 重点分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SC)的基础设施水平,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全科医生,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初步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深入分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在城市落地实施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实践案例,总结了服务项目覆盖率、质量控制和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与联动: 探讨了城市大型公立医院如何被纳入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规划,特别是它们在双向转诊、人才支持和教学指导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作用,以及城市公立医院在应对传染病爆发时的“技术后援”角色。 第三部分:重大疾病控制与慢性病综合管理 本部分着重于城市层面在传染病防控和日益严峻的非传染性疾病(NCDs)管理方面的策略创新。 传染病监测与快速反应机制: 总结了在“非典”疫情后,城市疾控系统如何升级其监测预警网络,包括哨点医院的设置、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标准化,以及跨部门应急协作流程的演练与固化。 慢性病管理的社区化实践: 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在城市社区层面实施的综合干预模式。包括规范化的随访制度、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以及药物可及性保障等关键环节的实践效果。 地方病与职业病防控的特殊性: 选取了部分沿海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地方性环境健康问题和职业健康风险的专项治理策略。 第四部分:全民健康促进与社会参与 公共卫生不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本书关注了2007-2010年间,城市在推动健康教育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努力。 健康城市建设的推进: 探讨了城市规划、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监管等多个领域如何协同,共同构建支持健康的城市环境。例如,在城市绿地建设、无烟环境创建方面的政策落地情况。 健康素养的提升: 评估了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社会群体在健康知识获取和健康行为采纳方面的变化。分析了利用大众传媒、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健康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的介入: 考察了非政府组织(NGOs)和社区志愿者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初步角色定位,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支持和特定慢病患者支持群体的组建方面的作用。 结论与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这一改革过渡期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同时也客观指出了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如财政投入的持续性、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以及衡量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产出效率的科学性难题。本书为后续的深化医改,特别是构建更加科学、公平、可持续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数据参考。 目标读者: 卫生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城市规划与政策研究人员、公共卫生领域学者、以及关注中国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和目录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这是很多专业年鉴容易忽略的一点。章节之间的逻辑关联性非常强,当你从一个大的主题板块进入后,很容易通过细致的子标题跳转到你真正需要的具体统计表单。我发现它在信息检索方面做了很多优化工作,比如对特定统计口径的标注非常清晰,这在处理多来源数据时尤为重要,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误判。这种细致入微的导航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马上能找到”的实用主义标准。它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一个被精心组织和导览的信息迷宫的出口,确保使用者能快速精准地抵达目的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内敛的风格,透着一股专业人士的严谨。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印刷的清晰度也相当高,每一个图表和文字都显得那么锐利。我尤其欣赏它在视觉布局上的用心,版式设计得非常合理,信息层级分明,即便是首次接触这类年鉴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虽然内容本身是关于统计和数据的汇编,但优秀的排版和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在面对大量枯燥数字时,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头必备品,体现了出版方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翻阅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制作团队在提升可读性方面所下的苦功,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这对于一本厚重的年鉴来说,实属难得的亮点。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立刻被它宏大的数据体系所震撼,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简直超乎想象。它不像一些地方志那样只聚焦于宏观经济指标,而是深入到了各个具体的民生领域,例如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甚至是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细节,都有详尽的记录和分析。特别是对于那些年度变化趋势的追踪,通过对比前几年的数据,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座城市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脉络。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行业横向比较的研究者来说,这种详尽的、颗粒度足够细的数据是极其宝贵的原始材料,省去了我大量自己收集和交叉验证的时间。它提供了一个近乎完整的“快照”,定格了上海在特定年份的卫生健康发展水平,为后续的政策评估和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读完后留下的整体印象是,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信息整合能力。它所提供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对于理解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在管理复杂公共卫生事务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它所记录的不只是成绩,也隐约反映了在特定年份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那些看似平淡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医护人员和管理者的辛勤付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时间性与地域性的完美结合,它固化了一个城市在特定时间点的公共健康生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阅读它,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基于事实的城市体检,让人对这座城市的韧性与活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如果可以称之为叙事的话,那它走的是一种极其冷静、客观的“数据陈述”路线。它没有过多地使用煽情或评论性的语言,而是让冰冷的数字自己说话,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具说服力。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那些专业术语解释和方法论说明,它们为理解那些复杂的指标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确保了即便是跨学科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在解读某些复杂的健康指标时,它并未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相互佐证的数据集合,将判断的权力交还给了读者,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尊重。这种严谨的、不预设结论的撰写风格,使得整本书的参考价值得到了质的提升,让人感到信服,因为它拒绝了任何可能带有主观偏见的引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