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3
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沈从文(1902—1988),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新中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从写小说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丰硕的成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为之,孰令致之?这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代序 沈从文转业之谜/汪曾祺...... i
学历史的地方...... 001
一个长会的发言稿...... 005
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 009
抽象的抒情...... 023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031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047
无从驯服的斑马...... 055
古代镜子的艺术...... 059
谈瓷器艺术...... 073
中国古代陶瓷... 085
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 097
“ 瓟斝”和“点犀 ”...... 111
“杏犀 ”质疑...... 125
试释“长檐车、高齿屐、斑丝隐囊、棋子方褥”...... 127
说“熊经”...... 137
“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 141
谈樗蒲...... 143
从《不怕鬼的故事》注谈到文献与文物相结合问题...... 147
花边...... 157
谈金花笺...... 163
谈广绣...... 177
谈染缬...... 187
江陵楚墓出土的丝织品...... 201
蜀中锦...... 209
织金锦...... 219
明织金锦问题...... 245
《明锦》题记...... 265
清代花锦...... 273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281
关于天王府绣花帐子的时代及其产生原因的一点意见...... 293
关于赖文光马褂问题的一点意见...... 301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305
宋元时装...... 319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331
过节和观灯...... 347
湘西苗族的艺术...... 359
塔户剪纸花样...... 367
谈皮球花...... 375
龙凤艺术...... 383
鱼的艺术...... 399
谈写字(一)...... 411
谈写字(二)...... 423
读展子虔《游春图》...... 437
谈谈《文姬归汉图》...... 461
春游颐和园...... 469
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477
鱼的艺术
——鱼的图案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
中国海岸线长,江河湖泊多,鱼类品种格外丰富。因此,人民采用鱼形作艺术装饰图案,历史也相当悠久。近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约公元前四五十世纪的村落遗址中,就发现一个陶盆,黑彩绘活泼生动鱼形。河南安阳,公元前13 世纪的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盘形器物,也常用鱼形图案作主要装饰。这个时期和稍后的西周墓葬中,还大量发现过二三寸长薄片小玉鱼,雕刻得简要而生动,尾部锋利如刀,当时或作割切工具使用,佩带在贵族衣带间。公元前9 世纪的春秋时代,流行编成组列的佩玉,还有一部分雕成鱼形,部分发展而成为弯曲龙形。照理说,鱼龙变化传说也应当产生于这个时期。公元前2 世纪,秦汉之际青铜镜子,镜背中心部分,常有十余字铭文,作吉祥幸福话语,末后必有两个小鱼并列,因为鱼余同音,象征“富贵有余”的幸福愿望。公元前2 世纪的汉代,这种风俗更加普遍,人们使用的青铜面盆,多铸造于西南朱提堂狼郡,内部主要装饰,就多作两只美丽活泼的大鱼。此外,女子缝纫用的青铜熨斗,照明的灯台,喝酒用的椭圆形羽觞,上面也常使用这种图案。当时陕西河南一带贵族墓葬,正流行使用一种长约一米的大型空心砖堆砌墓室,砖上有种种花纹,双鱼纹也常发现。丝绸上起始用鱼形图案。私人用小印章也有作小鱼形的。可见美术上的应用,已日益普遍。主题象征意义是“有余”。中国是个广大农业地区的国家,希望生产有余正是人之常情。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曾写过一篇抒情小品文,赞美过鱼在水中的快乐。公元二三世纪间,又有一首南方民歌,更细致素朴描写到水池中荷花下的鱼的游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从此以后,“如鱼得水”转成了夫妇爱情和好的形容。但普遍反映于一般造型艺术上,却晚到10 世纪左右才出现。
公元7 世纪后的唐代,鱼形的应用,转到两个方面,十分特殊。一个是当时镀金铜锁钥,必雕铸成鱼形,叫做“鱼钥”。是当时一种普遍制度,大至王宫城门,小及首饰箱箧,无不使用。用意是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止盗窃。其次是政府和地方官吏之间,常用一种三寸长铜质鱼形物,作为彼此联系凭证,上铸文字分成两半,一存政府,一由官吏本人收藏,调动人事时就合符为证。官吏出入宫廷门证,也作鱼形,通称“鱼符”。中等以上官吏,多腰佩“鱼袋”,这种鱼袋向例由政府赏赐,得到的算是一种荣宠,通称“紫金鱼袋”,真正东西我们还少见到。宋代尚保存这个制度。可是从宋画宋俑服饰上,还少发现使用鱼袋形象。又唐代已盛行国家考试制度,有一定文学水平的平民可望通过考试转成政府官吏。汉代以来风俗相传,黄河中部有大悬瀑,名叫“龙门”,鱼类能跳跃上去的,就可变龙。所以当时人能见得名流李膺的,以为是登龙门。唐代考试多由达官贵族操纵,人民获中机会并不多,因此,人民也借用它来作比喻,考试及格的和鱼上升龙门一样。“鲤鱼跳龙门”于是成为一般幸运象征,和追求幸运的形容。因此成为一般艺术主题,民间刺绣也起始用它做主题。公元10 世纪的宋代,考试制度有进一步发展,图案应用因此更加广泛。
这个时期,在中国浙江龙泉烧造的世界著名的翠绿色瓷器,小件盘碟类,还多沿袭汉代习惯,中心加二小鱼作装饰。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北方的定州白瓷,和一般民间瓷,鱼的图案应用更加多了些,意义因此也略有不同。在盘碗中的,多当成纯艺术表现。若用到瓷枕上,或上面加些莲荷,实沿袭“采莲辞”本意,喻夫妇枕上爱情“如鱼得水”。 又有在青铜镜子上浮雕双鱼腾跃的,用意相同。现实主义的绘画,正扩大题材范围,还出了几个画鱼名家,如刘寀等,作品表现鱼在水中悠游自得的乐趣,千年来还活泼如生,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后来八大、恽南田,直到近代白石老人,还一脉相承,以此名家。在高级丝织物部门,纺织工人又创造了鱼形图案的“鱼藻锦”,金代还作为官诰包首。宋代重视元宵灯节,过年灯节时,全国儿童照风俗都玩龙灯和彩色鱼形灯。文献中也有了人工培养观赏红鱼的记载。杭州已因养金鱼而著名。
元代有部《饮膳正要》书籍,部分记载各种可吃的鱼,还有很好的插图,没有提到金鱼,可知当时统治者虽好吃,而且有许多怪吃法,但是还不到吃金鱼程度。
公元15 世纪的明代,绸缎中的鱼锦图案有了发展。国家织造局专织一种飞鱼形衣料,作不成形龙样,有一定品级才许穿,名“飞鱼服”。到十六七世纪的明代晚期,杭州玉泉观鱼,已成西湖十景之一。北京金鱼池则已成宫廷养金鱼处,江西景德镇烧瓷工人,嘉靖万历时发明的五彩瓷,起始用红鱼做主题图案。当时宫廷需要大件瓷器中,大鱼缸种类增多,因此,政府在江西特设“龙缸窑”,专烧龙纹大鱼缸。反映宫廷培养金鱼已成习惯,鱼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但是这时期的鱼缸留下虽多,造型艺术中,十分奇特美观的金鱼形象留下的可并不多。北京郊区发掘出的几具绘有五彩红鱼大罐,鱼的样子还和朱鲤差不多。另处也发现一种各种褐釉陶制上作开guang花鸟浮刻大鱼缸,根据比较材料,得知烧造地或出于江南,后来人虽用来作鱼缸,出土物里面却多坐了个大和尚,是由大鱼缸转为和尚坐化所利用。这类特制大缸不同处是上面还常有个大盖。缸上也有作鳜鱼浮雕图案的。
17 世纪中清代初期,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彩釉和白胎彩绘瓷,都达到了中国陶瓷史艺术高峰,鱼形图案应用到瓷器上,也得到了极高成就,精美无匹。用鳜鱼的较多,是取“富贵有余”意思。或用三或用五,多谐三余五余。灯笼旁流苏,也有作双鱼形的。并且产生了许多造型完美加工精致的鱼缸。在故宫陶瓷馆陈列的仿木釉纹的鱼缸,是一件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此外已有玻璃缸养金鱼的,代表新事物,成为当时贵族人家室内装饰品。至于鱼形应用到刺绣椅披和袍服上,多是双鱼作八字形斜置,如磬形,取“吉庆有余”意思。用鲢鱼形的则叫“连年有余”。也有雕成小玉佩件的。
至于玩赏性的金鱼,品种的改进与增多,应和明代南方中产阶级的兴起及一般工艺品的发展有一定关系。明文震亨的《长物志》卷四说:“朱鱼独盛吴中,以色如辰州朱砂故名。此种zui宜盆蓄,有红而带黄色者,仅可点缀陂池。”记述品种变态,当时即有种种不同名称:“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盔、金鞍、锦被,及印头红、裹头红、连腮红、首尾红、鹤顶红,继又尚墨眼、雪眼、硃眼、紫眼、玛瑙眼、琥珀眼、金管、银管,时尚极以为贵。又有堆金砌玉、落花流水、莲台八瓣、隔断红尘、玉带围梅花、月波浪纹、七星纹种种变态,难以尽述。然亦随意定名,无定式也。”“蓝如翠,白如雪,迫而视之肠胃俱见,即朱鱼别种,亦贵甚。”述鱼尾则有:“自二尾以至九尾,皆有之。第美钟于尾,身材未必佳。盖鱼身必宏纤合度,骨肉停匀,花色鲜明,方入格。”
到19 世纪以来,培养金鱼的风气,已遍及各地。道光瓷器和刺绣中女人衣上的挽袖、衣边,多作龙睛扇尾金鱼。这时节出了个画金鱼的画家,名叫虚谷,是个和尚,画了一生的金鱼。清代货币除铜钱外用金银,实物沉重,不便携带,民间银号、钱庄流行信用银票和钱票,因此盛行一种贮藏银票杂物的“褡裢”,佩在腰带上。为竞奇争异,上面多作各种不同刺绣花纹,金鱼图案因此也成为主题之一,用各种不同绣法加以表现,产生许多有趣小品,同时皇室贵族妇女衣裙边沿刺绣,和平民妇女小孩围裙鞋面,都常用金鱼作装饰图案。民间剪纸原属于刺绣底样,就产生过许多不同的美丽形象。当时在苏州织造“绮霞馆”打样的提花漳绒,用金鱼图案织成的,花纹布置,格外显得华美而有生趣。
这些装饰图案的流行,反映另外一种事实,即金鱼的培养,从19世纪以来,已逐渐成全中国习惯。由于南北气候不同,养鱼方法也不尽相同。南方气候比较热,必水多些金鱼才能过夏,因此盛行大鱼缸。这种鱼缸一般多搁在人家庭院中,缸上照规矩还得搁一座小小石假山,上面种一些特别品种花药,千年矮或虎耳草,和翠色蒙茸的霉苔,十分美观。一面可作缸中金鱼的荫蔽,一面可供赏玩。一座有值百十两银子的。缸中水里还搁个灯笼式空花“鱼过笼”,明龙泉窑烧造较多,
景德镇则烧作米色哥窑式。北方地寒,瓷缸多较小,和玻璃缸常搁于客厅中窗前条案间,作为室内装饰品一部分。18 世纪著名小说《红楼梦》,就描写过这种鱼缸。室外多用扁平木桶和陶缸,冬天必收藏于温室里,免得冻坏。
养金鱼既成社会习惯,因之也影响到现代一般工艺品的题材。北京著名的景泰蓝,就有用金鱼作装饰图案的。此外,玉、石、骨、牙、竹、木雕刻中,民间艺术家更创作了多种多样的美丽形象。而zui值得赞美的,还是金鱼本身品种的千变万化,给人一种愉快难忘印象。公园中蓄养金鱼地区,照例是每天游人集中地方。庙会中出卖金鱼摊子,经常招引广大的妇女和小孩不忍离开。
还有北京市小街窄巷间,每天我们都有机会可以发现卖金鱼的担子,卖鱼的通常是个年过七十和气亲人的老头子,小孩一见这种担子,必围着不肯走开,卖鱼的老头子和装在小玻璃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使得小朋友眼睛发光。三者又常常共同综合形成一幅动人的画稿,至于使它转成艺术,却还有待艺术家的彩笔!
……
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包邮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中信出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