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转导手册(6):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 [Handbook of Cell Signaling(Second Edition)]

信号转导手册(6):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 [Handbook of Cell Signaling(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国] 布拉德肖(Ralph A.Bradshaw),Edward A.Dennis 著
图书标签:
  • 细胞信号转导
  • 转录
  • 翻译
  • 细胞核
  • 细胞质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化学
  • 细胞生物学
  • 信号通路
  • 基因表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12693
版次:1
商品编码:10802054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Handbook of Cell Signaling(Secon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3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涉及众多热点问题,从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到器官/有机体反应,汇集本领域的专家,图表丰富,使用方便,第2版内容充实,更为全面。
《信号转导手册(6) 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的目录和前言已经译成中文,正文部分保留英文原版。另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曹又佳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以政研究员等所作精彩导读。

内容简介

《信号转导手册(6) 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包含:350个章节,全面涵盖细胞信号转导领域。内容包括:细胞内外信号转导机制,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钙离子信号转导、脂质介导的第二信使,蛋白质互作、环化核苷酸,G蛋白、发育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细胞内功能区隔信号转导、胞间和细胞基质问的相互作用、疾病病理学。
《信号转导手册(6) 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是生物学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书,适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书,亦可供生物医学、药理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英文目录
撰稿人名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导读版第①卷 细胞内外信号转导机制
1.细胞信号转导: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一部分 起始:胞外及质膜事件
A 分子识别
2.分子识别的结构和能量基础
3.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自由能概貌
4.分子社会学
5.抗原一抗体识别及其构象变化
6.抗原一抗体界面处的结合热力学
7.免疫球蛋白一Fc受体相互作用
8.免疫球蛋白超折叠及其在分子识别中的多种用途
9.T细胞受体/pMHC复合体
10.细胞表面黏附受体的机制特征
11.免疫突触
12.NK受体
13.碳水化合物的识别与信号转导
14.鼻病毒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
15.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
16.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
17.涉及血液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的信号事件的结构基础
18.整合素信号的结构基础
19.G蛋白异源三聚体及其复合物的结构
20.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
21.Toll样受体的结构与信号
22.多种多样的淋巴细胞受体
B 多通路受体
23.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从最近发现的晶体结构得到的启示
24.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25.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及其被可扩散激素所激活的过程(参照Bz型肾上腺素受体模型)
26.蛋白酶激活的受体
27.由激动剂导致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脱敏及细胞内吞化作用
28.由G蛋白偶联受体形成的二聚化复合体的功能
29.细菌中的趋化性受体:跨膜信号,敏感性,匹配及受体聚集
30.离子通道结构概论
31.sTIM和Orai介导的钙库依赖性钙信号及CRAC离子通道激活的分子机制
32.离子渗入性:离子选择性与进入阻断的机制
33.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34.与核苷酸环化酶直接结合而被调节的离子通道
C 对受体的横向比较研究
35.细胞因子受体概述
36.生长激素与泌乳激素家族及其受体:受体激活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37.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为例的细胞因子信号
38.纤维原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复合体
39.y干扰素及其受体的结构
……
第二部分 传递:效应物及胞浆事件
第三部分 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
第四部分 细胞内功能区信号转导
第五部分 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互作
索引

前言/序言


图书名称:信号转导手册(6):转录与翻译:细胞核与细胞质事件 图书简介 本书是《细胞信号转导手册》系列中的第六卷,聚焦于生命活动最核心的两个过程——基因的转录与翻译,以及它们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发生的复杂调控机制。本书旨在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员、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 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解信号通路如何精确地控制基因表达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关键。本书正是构建在这一认识之上,系统梳理了从细胞外部信号接收到DNA信息转化为功能性蛋白质的完整链条中,转录和翻译环节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精细的调控网络。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原理到前沿技术的广泛领域。它不仅详细阐述了经典模型,更融入了近年来在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第一部分:转录的调控艺术——细胞核内的信息解码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真核生物基因组信息如何被精确地读取和控制。转录过程远非简单的RNA聚合酶的移动,而是一场高度复杂的分子协作。 章节首先从染色质的动态结构入手,详细介绍了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TMs),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如何共同构建“组蛋白密码”,决定基因的可及性。我们探讨了“阅读器”(Readers)、“写手”(Writers)和“擦除者”(Erasers)蛋白如何协同作用,实现染色质的松弛或紧缩,从而开启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转录。 随后,本书将焦点转向核心转录机器。对RNA聚合酶II(Pol II)及其数十种必需的、特异性的转录因子(TFs)进行了详尽的描绘。书中不仅讨论了TFIID、TFIIH等基础转录因子如何组装成预启动复合体,还重点分析了特定信号通路如何通过调节转录激活因子(Activators)和转录抑制因子(Repressors)的活性、定位和结合亲和力,来实现对靶基因的精确时空调控。例如,细胞周期信号、激素信号或生长因子信号是如何快速改变特定转录因子(如NF-$kappa$B、p53、或核受体家族)的核内浓度和DNA结合模式,从而触发大规模基因表达重编程的。 此外,本书开辟了专门章节讨论转录终止和RNA加工的紧密耦合。我们详细介绍了RNA聚合酶如何精准地识别终止信号,以及新合成的初级转录本如何立即接受“三联修饰”——5’端加帽、3’端加聚腺苷酸化(Polyadenylation)以及内含子的剪接(Splicing)。剪接过程,尤其是替代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被视为产生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调控手段,本书详细阐述了剪接体组装、剪接增强子和沉默子,以及它们如何被信号通路调控,以应对细胞内外的环境变化,产生功能各异的mRNA亚型。 第二部分:从核到质——mRNA的运输、命运与稳定性 成功的转录只是第一步,mRNA分子必须安全、准确地离开细胞核,并在细胞质中经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命运决定。本卷的这一部分着重于这些“跨界”事件。 本书详细描述了成熟mRNA如何被核出口复合体(TREX complex)识别,并穿过核孔复合物(NPCs)进入细胞质。对NPC的结构和核转运机制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核质交换的严格筛选过程。 进入细胞质后,mRNA的稳定性与翻译效率成为关键。我们讨论了mRNA的降解途径,包括由5’到3’的脱帽依赖性降解、由3’到5’的去腺苷酸化依赖性降解,以及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MD)等质量控制机制。这些降解过程往往是信号转导的终末靶点,例如,通过调控mRNA结合蛋白(RBPs)的磷酸化状态,可以决定特定信使RNA的半衰期,从而快速调整特定蛋白质的产量。 第三部分:蛋白质合成的精细调控——细胞质中的翻译事件 翻译,即蛋白质的合成,是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的最终执行阶段。本部分致力于阐述翻译过程如何被精确地“微调”。 我们首先回顾了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随后重点剖析了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复杂性。与原核生物不同,真核翻译的瓶颈主要在于43S(小亚基)前翻译复合物的形成和扫描过程。书中详尽地分析了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s)的调控网络。特别是eIF2、eIF4E和eIF4G等关键因子的活性,如何受到应激信号(如营养缺乏、内质网应激或病毒感染)的直接影响,例如,通过eIF2$alpha$激酶的激活来全局性地抑制蛋白质合成,以节省能量或启动细胞应对策略。 此外,本书深入探讨了非典型翻译调控机制。这包括: 1.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介导的翻译:在许多应激条件下,细胞依赖IRES来绕过对eIF4E的依赖,优先翻译关键的生存或应激反应蛋白。 2. 5’非翻译区(5’ UTR)的作用:5’ UTR中的复杂二级结构、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s)如何作为精密的调控开关,决定翻译的启动或跳跃。 3. 可翻译质量控制:翻译终止后,新生肽链的折叠、核糖体的再循环,以及对错误翻译或未折叠肽链的降解(如无义介导的肽链降解)在确保蛋白质组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结论与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总结了细胞核内转录事件与细胞质中翻译事件的跨膜偶联性,强调了信号转导的整合性。现代研究工具,如ChIP-seq、RNA-seq、RBP-seq、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等,如何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解析这些复杂的调控网络。本书不仅是回顾经典知识的宝典,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有力指引,预示着通过靶向转录与翻译的特定调控节点,开发新型治疗策略的巨大潜力。 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细胞如何将瞬息万变的外部信息,转化为稳定且功能精确的蛋白质执行单元,从而维持生命的稳态与应对外界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在生物化学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查漏补缺”的宝典。信号转导,尤其是涉及核内和细胞质内复杂的调控网络,常常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对多个信号通路之间相互作用的精彩描绘。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转录协同激活(co-activation)和转录抑制(repression)机制的章节,它们详细解释了不同转录因子如何协同工作,或者如何被辅因子(co-factors)调控,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精细控制。例如,书中对EZH2等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基因沉默中的作用的解读,就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同时,关于mRNA的稳定性和降解,以及miRNA在翻译调控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深入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尤其是癌症等与基因表达异常相关的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有些概念我之前有所了解,但这本书的系统性梳理和前沿进展的引入,让我对这些复杂的分子互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给我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开头部分对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铺垫,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随着阅读的深入,它逐渐引出了更加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mRNA剪接和核糖体翻译起始过程的详尽介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机制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微观层面的精密运作。例如,对于剪接体(spliceosome)组装和催化过程的描述,以及不同起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s)在翻译起始中的协同作用,都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在翻译调控中的新发现,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虽然某些章节的技术细节可能比较密集,但我认为这正是其严谨性的体现,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专业,并且聚焦于一些相对前沿的领域。对于那些希望快速了解信号转导“大图景”的读者,这本书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它的优势在于对细节的极致挖掘和对复杂机制的深入剖析。我个人对书中关于mRNA稳定性调控的章节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解释了如何通过AU-rich elements (AREs) 等序列来控制mRNA的降解速率,以及与之相关的RNA结合蛋白(RBPs)的作用。此外,对于核糖体生物学(ribosome biology)的阐述,包括核糖体的组成、功能以及翻译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还讨论了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例如mRNA的“读码框外翻译”(ribosome stalling and frameshifting)以及它们在信号通路中的潜在作用。这些内容无疑为我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尽管某些章节的语言风格略显晦涩,但其科学的严谨性和前瞻性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信息洪流,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细胞信号转导领域,又对分子生物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我刚开始阅读时,就被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详尽的知识体系所吸引。书中对于信号分子如何跨越细胞膜、激活下游通路,最终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表达,以及在细胞质中发生的各种转录后调控机制,都有着极为细致的阐述。例如,关于GPCRs(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作者们不仅列举了经典的例子,还深入剖析了不同信号分子(如cAMP、IP3、DAG)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激酶瀑布反应(kinase cascades)层层放大信号。更令人惊叹的是,书中对转录因子家族的介绍,以及它们如何识别并结合DNA上的特定序列,启动或抑制基因转录的过程,也进行了逻辑清晰的梳理。读到这部分时,我仿佛看到了细胞核内一场精密而宏大的“指挥部”运作。此外,对于RNA的加工、修饰以及核输出等早期阶段的描述,也为理解后续的翻译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体感觉就是知识的密度非常大,需要反复咀嚼。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内容量庞大,信息密集度极高,对于那些期望快速掌握表面知识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啃不动”。但恰恰是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书中对转录激活因子(activators)和阻遏因子(repressors)的分类和功能阐述,以及它们如何与转录起始复合物(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complex)相互作用,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绘。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信号通路的部分,它详细解释了这些受体如何感知激素信号,并直接调控基因表达。同样,对于mRNA的翻译延伸(elongation)和终止(termination)过程的精细描述,也让我对核糖体的“工作流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书中还涉及了蛋白质折叠和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如何影响蛋白质功能,这些都与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紧密相连。虽然在阅读某些涉及复杂分子相互作用的章节时,我需要查阅一些辅助资料,但这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评分

刚收到书,就只是翻了几页看看,但是发现就只是中文的目录,内容都是英文,真是对于我这个初学者还是很难得的啊。看来可以以后看了

评分

全英文的,对提高英语水平还有不足

评分

书不错,不过我更喜欢彩页的

评分

质量很好

评分

书不错,不过我更喜欢彩页的

评分

质量很好

评分

内容仍旧是导读和目次有中文,全文是英文。很好的版式,科爱传播这系列买了不少了,确实不错,这次买的信号转导一套,希望能提高自己。

评分

硬纸皮封面,厚度适中,印刷清晰,纸质良好

评分

刚收到书,就只是翻了几页看看,但是发现就只是中文的目录,内容都是英文,真是对于我这个初学者还是很难得的啊。看来可以以后看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