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朝永樂皇帝硃棣,是中國曆史的著名人物,他一生轟轟烈烈,功績顯赫,但從古至今,爭議很多。他以藩王奪位登極,多行殺戮,被視為篡弑者和暴君;即位後實行專製統治,更定官製,建立內閣;開設東廠,使用宦官偵緝;大肆營建,遷都北京;五次興師北徵;遣使鄭和七下西洋……無一不為曆史上的大事,又大都為人所指摘。
《永樂皇帝硃棣》作者商傳先生,為中國明史學會會長,著名明史學傢,央視《百傢講壇》當紅主講人。
《永樂皇帝硃棣》在係統搜集、深入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礎上,用生動的文筆,全麵敘述瞭硃棣的一生,對其是非功過作瞭客觀的科學評價。
這是一部有學術分量、生動有趣的曆史讀物。
作者簡介
商傳,字習之,河北保定人。
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曆史係,1978年考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係,師從謝國楨教授學習明代史,198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工作。曆任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曆史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研究生院曆史係學位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明史學會會長。自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永樂皇帝》、《明代文化史》及學術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再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北國十八年
當燕王
從宮廷到塞下
強藩之首
第二章 叔侄之間
一根“棘杖”
“秀纔朝廷”
燕王的“病”
第三章 “奉天靖難”
齣師告捷
真定之戰
轉守為攻
勝敗之間
第四章 壬午之難
金川門之變
建文的遺臣們
建文帝疑蹤
第五章 專製與集權
在尊儒的背後
《永樂大典》
官吏的檢選與內閣
在專製的密網下
第二次削藩
第六章 誌在統一
北邊的憂患
親徵
遷都北京
西南統治形勢的發展
第七章 外交的得失
閉關與開關
通使西洋
西域使臣
多事的交阯
第八章 艱難盛世
“斯民小康”
戶部的睏境
唐賽兒起義
第九章 國事與傢事
操勞的帝王生活
立儲之爭
多病的晚年
第十章 最後的親徵
附錄硃棣年錶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北國十八年
當燕王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一群頭裹紅巾的農民從潁州呐喊而起,就像一股“紅流”,蕩滌衝擊,勢不可擋。頃刻之間,漫衍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幾乎席捲瞭整個中國大地。
真是時勢造英雄。鳳陽皇覺寺中的窮和尚硃元璋,投身於這股“紅流”之中,憑著超群的膽略和纔能,數年之間,由一名普通兵士直做到瞭威名赫赫的紅巾軍元帥。
當時,元朝的統治已搖搖欲墜,中國陷入瞭群雄紛爭的亂世之中,各路英雄逐鹿中原,你爭我奪,膽大的競自稱起皇帝來。硃元璋卻並不著急,他采納謀士硃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明史》捲一百三十六《硃升傳》)。名義上奉著紅巾軍小明王的宋龍鳳年號,官拜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相,實際上,自從他率眾渡江攻占集慶並改名應天府後,就已經是獨霸一方的勢力瞭。他在應天招納賢能,攻城略地,聲勢一天天大起來。當時,’應天的上遊有江州陳友諒,下遊有平江張士誠,勢力都不算弱。硃元璋與他們殺來殺去,有勝有敗。到底鹿死誰手,一時尚難分曉。
至正二十年(1360年),對硃元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暮春三月,浙東最有影響的人物劉基、葉琛、章溢等人被請到瞭應天。隆重的禮遇之後,硃元璋迫不及待地嚮他們一一徵詢日後的攻取大計。青田人劉基,字伯溫,素以知兵自詡,喜好慷慨而談。他分析當時形勢道:“士誠自守虜,不足慮。陳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但其地據上流,無日不存亡我之心,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嚮中原,定可成就帝王之業。”(《明史》捲一百二十八《劉基傳》)這番話正中硃元璋的下懷,於是決定先與陳友諒一決雌雄。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的部將。他倚仗自己勢力雄厚,將徐壽輝脅迫至江州,自稱漢王,隨時準備著順流而下,吞滅硃元璋。兩雄間的一場惡鬥迫在眉睫。
入夏後,應天城內便顯齣軍情急迫。人們關注著上遊的消息,對這場即將到來的爭鬥,感到有些後果難蔔。
偏偏在這人心惶亂的時刻,舊曆四月十七日那天,硃元璋的庶妻碩氏生下一個男孩,他便是硃元璋第四子硃棣。(吳晗:《明成祖生母考》(《清華學報》1935年3期))四十三年以後,當硃棣奪位登極成為皇帝時,他齣生時的情景被描繪成“雲氣滿室,光彩五色,照映宮闥,連日不散”(《奉天靖難記》捲一)。這當然是虛無的臆造。事實上,伴隨著硃棣呱呱啼落的,隻有戰火硝煙。同他滿月祝福聲接踵而至的,則是陳友諒兵圍太平的告急文書。閏五月初一,太平陷落,守將花雲戰死。接著,陳友諒兵進采石,刺殺徐壽輝,在風雨交加中登極稱帝,揮師直逼應天而來。
應天城裏一片驚慌。平民百姓和膽小的官吏且不必說,就連參與議事的將領們,也顯得不知所措。有人提齣棄城齣奔,還有人竟主張開城投降,唯獨新到應天不久的劉基在一旁張目不語。硃元璋看齣他必有主張,請他到內室中,劉基果然激奮地說道:“主降及奔者,可將其斬首!”遂嚮硃元璋陳述瞭誘敵深入、設伏龍江的邀取之計。他最後還嚮硃元璋鼓氣說道:“天道後舉者勝。取威製敵,以成王業,在此舉矣!”(《明史》捲一百二十八《劉基傳》)戰事果不齣其所料,陳友諒驕狂而來,卻落得中計大敗而歸。這場龍江之役,成為硃元璋與陳友諒之間軍事鬥爭的轉摺點。從此以後,陳友諒不再具有軍事上的明顯優勢。次年“吊民伐罪,納順招降”的西徵,以及兩年後驚心動魄的鄱陽湖決戰,也都以硃元璋大獲全勝告終。最強有力的對手終於被消滅掉瞭。
至正二十六年f1366年),硃元璋派人殺害瞭小明王韓林兒,徹底撕下瞭紅巾軍將領的麵紗。從第二年起,他便不再使用宋龍鳳年號,改用吳元年紀元。九月間,大將軍徐達率師攻剋平江,張士誠被俘自盡,硃元璋剪滅群雄統一全國的大局已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舊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硃元璋為當時已經齣生的七個兒子正式取名,他在祝告太廟文中寫道:
維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禮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曰樉、曰桐、曰棣、曰橚、曰楨、曰榑,從孫一人日煒(後更名守謙),敢告知之。(《明太祖實錄》捲二八下,吳元年十二月丙寅)
從此以後,硃棣和他的幾個兄弟纔有瞭正式的名字。這一年他八歲。
前言/序言
這是三十多年前我初學明史時做的一個題目,後來寫成瞭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最終又寫成瞭這本人物傳紀。當時是想通過對硃棣這個人物的研究,能夠對明朝的各種製度、明初的政治形勢、社會經濟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麵的瞭解,為其後的明史研究打下一點基礎。
先師剛主(謝國楨)教授是晚明史研究的大傢,但是對我選明初題目,他仍然十分支持,並且指導我去關注元末明初的學風變化問題,可惜我當時未能完全理解先師教誨。光陰荏苒,轉眼已經三十年過去,我也已垂垂老矣,卻學業未進,深感有愧先師。
近十餘年來,自己又嘗試追隨先師治學的道路,去做一點晚明曆史的問題,迄今未有所成,隻是當作治學的旨趣,樂在其中。
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是我十分景仰的節目,從未想到自己也會走上這個講壇,居然講瞭永樂皇帝這個舊題,自知講得是極其糟糕的。多年來,治學旨趣已變,雖於讀書間亦或偶有所得,聊補當年的無知,其實並無更大的進步。
感謝長春齣版社願重印此書,深感誠惶誠恐,茲將原書中錯訛略加校訂,個彆篇章順序稍加調整,再奉獻於讀者,敬望得到指正。
永樂皇帝硃棣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永樂皇帝硃棣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